绿林网

《趣味横生的时光》读后感1000字

《趣味横生的时光》读后感1000字

《趣味横生的时光》是一本由[英]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5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趣味横生的时光》读后感(一):共产主义运动的更真实的过程和状况

读这本书,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是想了解作者为什么会选择那样的信仰路线,他对共产主义运动的体会。因为爷爷也是一个知识分子而选择了同样的道路(入党时间27年,在北京读大学期间),所以这条路线对我而言有特别的神秘的感觉。体味很多,却难以说起,至少,那一代人的选择不是我们可以简单的用“盲目”二字概括的,一代一代人,各有各的处境,我们的后知之明其实也并不真实,因为不同版本的历史有不同的盲点。崇高伟大的版本固然虚假,但古拉格的版本是否也过于样板化?通过一个老人的真实经历,也许可以体味到共产主义运动的更真实的过程和状况。

《趣味横生的时光》读后感(二):你们将自洪流中浮起/于我们灭顶之处

我们总是在谈论我们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我们轻而易举的憎恨它,侮辱它,却毫无意愿去了解它。我们总是自以为聪明,嘲笑前人的愚蠢。

这是一本每个中国的年轻人都应该读读的书,作者的经历,博学以及长寿让他拥有无以伦比的资格,教导我们,如何看待已经逝去的那个时代。

书中引用的那首诗,我非常喜欢。

我进食于战役之间,在谋杀者当中/席地而眠/ 你们将自洪流中浮起/于我们灭顶之处/请勿忘记/ ——当你们谈论我们的软弱时——/你们幸免陷入的/黑暗年代

-- 布莱希特

(书的装帧流露出中信出版社一贯的经济类畅销书的品味,由中信来出版这本书,多少带有一点讽刺的意味)

《趣味横生的时光》读后感(三):史学家的眼光

是什么让你在最艰难的时刻坚持下去?

那是我在处于旧世界破灭的绝境中看到的希望 我不可以对不起自己;

为何童年的不幸 颠沛流离的生活 事业的受挫没能击垮你?

父母是悲剧人物 在那个局限中他们已尽力 我身上的优点并非天生如此 而是在他们身上验证的有用的东西传给了我 包容他们 原谅他们的无明…最重要的是 改变自己

读历史是为了什么?

透视能力 冷眼旁观的能力 能不因情感而偏差 客观理性的认识这个世界 培养这样的眼光 高远的的视野和宽广的胸襟 深入的观察能力 积极入世的朝气蓬勃

用历史家的角度看世界 以无限可能 超越的姿态看待自己与周遭 串通过去现在未来这条线 过去是我的垫脚石 助我一臂之力 上青天

《趣味横生的时光》读后感(四):倘若被时代玩弄

读霍氏的自传要比读茨威格的《昨日世界》轻松的多,毕竟一个活下来一个自杀,一个从历史一个从文学,霍氏的后半生有幸能个目睹并亲历经济的黄金年代,而自己也不折不扣的变成国际村精英的一份子,这多少让他有不一样的视角来看最为黑暗的那段时光,当然纵使是那段时光,他也持有合法大英帝国公民的身份,不若茨威格,在奥地利亡国日起,自己便成了一个没有归属的人。

另一个不同则是霍氏的社会主义身份,因为内地社会主义依然是执政党,诸事也就有一个讨论的尺度,加之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史观难免凡事不得透彻。霍氏对远东地区情况不甚了解也没有着墨太多,但也足以让人一窥当年布尔什维克席卷全球时中欧的状况。社会主义的确是一场风暴,而当时深深参与其中,信仰其先进性的人们无疑抱着巨大的理想和浪漫主义,革命以及群众运动给大众带来的持续高潮,世界会更好和人类要走向更加文明的体制的信念提供了一种崇高性。不仅是在中欧,在当时的中华,为革命放弃爱情,金钱,前途,甚至生命的人比比皆是,并不是今日想起来的不可理喻,而是当一个群体深陷其中,把自己和历史捆绑一起的时候,带来的超人的意志和信念,这种信念甚至在斯大林的肃清下都没有动摇,真正改变这种信念的广泛性的,却是资本主义的经济黄金期以及苏联解体。就像高潮很难持续一样,人们一旦享受到经济发展和自由的好处,各种主义也就慢慢的冷却了下来,明白革命不会带来一夜之间的幸福,而体制也没有万无一失的通用版。

霍氏结尾处提到世界新秩序的变化,没想到十年后就已见端倪,美国式的全球秩序,美国梦,美国体制种种,会不会在新的世纪被挑战并像当年的大英帝国一样沦落,也许会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公共经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个世界丧失了理想主义,一切都变成了宏观经济曲线,利润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趣味横生的时光》读后感(五):何怀宏:趣味横生的时光

我最近去清华看望因摔伤骨折住院的何兆武先生,房间干干静静,老先生笑眯眯的,洁白的床上放着一本他正在看的、英国左翼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自传《趣味横生的时光——我的20世纪人生》,回来我也赶紧买来了这本书,一读果然“趣味横生”。

但正如译者周全所指出的:书的原名“interesting times”(直译“有趣的时光”)其实是一句反话。所以,他加了一个“横生枝节”的“横生”,并在“译后记”中解释说:它来自这样一句据说是译自中文的看似祝词、实为咒语的话:“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直译是“愿你活在有趣的时光!”),然而“无人知晓典出何处。”

我从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据说它是出自Robert F Kennedy翻译的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一篇中这样一段话最后一句的英译:“却说莘善领着浑家阮氏和十二岁的女儿,同一般逃难的,背着包裹,结队而走。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担饥担冻担劳苦,此行谁是家乡?叫天叫地叫祖宗,惟愿不逢鞑虏!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同书第十九卷还有:“〔程万里〕每日间见元兵所过,残灭如秋风扫叶,心中暗暗悲痛,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我没有找到这本译著。但如果说“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就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这句话的意译,两者之间的确还是有一些距离(这句常见的中国谚语也被英文直译为“It 's better to be a dog in a peaceful time than be a man in a chaotic period!" )。在中文里面,这句话并没有诅咒他人的意思,而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或者这个乱世,或还以“宁为……莫作”的句式表达了普通中国人对于和平与安定的一种极其强烈的愿望。

这句话在英语世界中的独立使用,最早从文献上有据可查的是20世纪30年代晚期的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首相张伯伦的兄弟)、而据他说又是来自英国的驻华大使许阁森所言。而且,他说,“的确,再没有什么时代比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更令人恐惧和缺乏保障。”

这一“来自中国”的咒语据说还只是第一句,后面还有两句是:

May you come to the attention of those in authority(or government)!(愿你得到贵人或政府的关照!)

May you find what you are looking for! (愿你找到你寻求的东西,或者说心想事成!)

但说这三句话作为“咒语”是“来自中国”,并没有可靠的证据。所以,有人认为,它们其实不是来自中国,始作者可能只是为了给它们增加一种神秘的意味而故意说是“来自中国”。

此且搁置不论,另一个问题是,说“咒语”或许也太沉重,或还不如说这是一种黑色的幽默,一种反讽或讥刺。不管怎样,这三句话,还是包含了一种生活的智慧,甚至可以说也包含了一种独特的对于20世纪的感受和反省:人们多么想活在一个快乐有趣的年代,结果却活在了一个最无趣的、甚至基本生存也没有保障的时代;人们多么想有特别看顾自己的政府或者贵人、甚或救星,结果却发现他们反而是灾难;人们多么想得到自己热烈寻找和追求的东西,比如说想寻求一个“人间的天堂”,可是,当得到它的时候,或者当它被宣称实现(或正在实现它的路上)的时候,却发现完全不是这样一回事。这就像霍布斯鲍姆的另一本描述从1914到1991这一“短的20世纪”的书《极端的年代》所引梅纽因的一句话:“它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像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却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

总之,不管是不是“咒语”,无论是在对上述中国典籍的译文中、还是在20世纪30年代晚期英国外交官所使用的语境中,以及霍布斯鲍姆用在其自传书名中的意思,“interesting times”显然并不是指真的“快乐有趣的时光”,而是指“乱世”、“噩运”。说出这句话其实带有一种相当沉痛的意味,暗示着事实上生活的时代其实是一个“乱世”、一个兵慌马乱的时代、一个大劫难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人随时可能遭遇不测,随时可能横死——或者遭受暴力而死、或者饥馁而死,在现代则还有受迫害而死、被批斗而死等等。

然而,这样一个时代虽然有其种种灾难与不幸,却也留下了许多(或许比其他时代还更多)可歌可泣、闪闪发光的人物和事件,同时也还有一些“旁观之清”和“后见之明”。生在1917年的霍布斯鲍姆的以上两部著作或就是这样的一种“后见之明”。而生在1921年的何兆武先生的回忆录《上学记》也同样是这样一种“后见之明”,这本书也让人读来津津有味而一纸风行。这两位作者虽然并不是时代的弄潮儿,像何先生尤其不是,他们并没有处在风暴或事件的中心,但作为富有思想的史学家,作为时代亲历的观察者,却为我们提供了过去时光的一些宝贵的个人记录。

2011-4-4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