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凶手是狐读后感1000字

凶手是狐读后感1000字

《凶手是狐》是一本由[美]埃勒里·奎因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凶手是狐》读后感(一):一场12年的冤狱,一本败坏盛名的作品

如果你要看看奎因作品中最烂的一部,就看它吧。

这本书是莱特镇系列的第二部,它实在没什么可说的,烂书。最后的推理过程毫无可取,情节幼稚而可笑。真是可怜了书里那位老父亲,为了这么一个搞笑的事情坐了12年的冤狱。

《凶手是狐》读后感(二):凶手是狐

《凶手是狐》(美国埃勒里·奎因著·新星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凶手是狐》乃埃勒里·奎因莱特镇系列之二,原书出版于1945年,还有四部为《凶镇》、《十日惊奇》、《双倍双倍》、《他生命中最后的女人》。为了一对年轻夫妻的幸福,埃勒里·奎因重新调查发生在十二年前莱特镇的一桩杀妻案,他找来命案的所有关系人,靠着众人的记忆重建命案现场,经过一番波折,最终成功翻案。《凶手是狐》,小说的题目很有欺骗性,让人觉得有神秘的幽灵缠绕其中。其实所谓的杀妻案只是一场意外,这个谜底的揭露,令许多奎因迷或许会很失望。推理还在,但却没有凶手。看多了侦探小说,发觉故弄虚玄的地方很多,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又不断抖出一些蛛丝马迹,最后推翻原来的“铁证如山”。抛开《凶手是狐》的命案因素,作者倒是写出了莱特镇上一些人的音容笑貌。尤其是再现了死者的内心世界,看到了她生前的烦恼,聆听到了她的梦想,甚至于她内心中最为隐秘的感情世界。

《凶手是狐》读后感(三):几乎没有推理,而且虎头蛇尾,结局是想歌颂忤逆万岁,不孝万岁吗?

奎因的作品还真是不同时期风格迥异。莱特镇系列真看不出和国名系列是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莱特镇重煽情轻推理,本书尤其如此,推理轻到几乎于无。

我之前评过《凶镇》,认为故事有颇离奇的悬念;人物丰满,栩栩动人;情节曲折感人,颇有文艺性,有冲击经典的底子,但是一切都毁于结局,解答平淡俗套,结局莫名其妙(奎因居然把那样可爱的女主角让给那个小心眼、妒忌猜忌心重、朋友有危难不伸手帮忙,反而为了自己升官出名而落井下石的小人),让我真有摔书乃至于把奎因揪起来打一顿的冲动。《凶手是狐》不知是不是因为同属莱特镇系列,同样也有这个毛病,开局有一个“遗传杀妻,无法抑制”的上好噱头,但是后来几乎就没怎么提到这个噱头,最后以“心理焦虑”解释,让人颇为失望——可惜了前面那么生动的杀妻心理描写和场景渲染。总之让我这个猎奇心重的读者颇为郁闷。

凶镇解答虽俗,但是推理成分还是有头有脸,足以服人;然而此书不然,解答倒是比《凶镇》强得多,也具有某种程度的意外性(某种程度而已,它骗不倒我),但是这个解答根本没有推理,有的只是根据某两个物品产生的“猜想”,没有逻辑性能让其站得住脚。而且线索颇不公平,本来就不足以导出结果的线索还几乎没提到。最关键的那个线索居然在倒数第三章也就是小说最后十几页才出现,而且只提了半句。还有本文侦探的目的是洗冤,但是洗冤的证据居然由一个凭空冒出来的路人提供,这就像写一个密闭空间连环死人的案子,到最后告诉读者凶手是个全文从未提过的,潜伏于大家身边部位人知的陌生人。这严重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我只能对曾经宣传公平至上的奎因表示失望。

小说流露出一种浓重的悲剧气氛,但是奎因没有把这个气氛控制好,导致全书氛围不协调,为了迎合读者的大团圆心理,把悲剧性格人物戏剧化,使得前期好不容易写出的文艺性一下子去了味道,成了廉价小说。试想,《潜伏》也这样做会有那样的收视率吗?《耳语之人》也这样做会成为卡尔“氛围最佳”的代表作吗?

另外不知是不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很不喜欢那个戴维,此人大不孝,势利自私,仅仅一个新的不利于父亲的证据,他居然立马与父亲翻脸,这样忤逆的儿子,奎因居然还死命帮他,女主居然还为他哭天恸地,我实在想不通。看到他抱得美人归我心中很不愉快。

《凶手是狐》读后感(四):探讨人心的奎因

“凶手是狐”,莱特镇的第二部,已经完全脱离了第一时期奎因的风格,在看完这部小说之后,除了主角是埃勒里之外,我丝毫没有看出任何第一时期奎因作品的痕迹(除了小说后部那个很长的注释),奎因成功地完成了他写作风格的转型。在这部小说中,没有惊人的诡计,也没有惊世骇俗的推理,只有紧凑、引人注目的故事发展以及详细的人物刻画,埃勒里也从过去那个逻辑之上甚至有些冷酷的解谜狂人变成了如今关注人心,富有同情心的成熟男人。也许从侦探小说的角度而言这部作品并没有太过出彩的地方,奎因迷们也会抱怨这部作品失掉了奎因最精彩的逻辑推理,但是从小说的层面而言,“凶手是狐”堪称优秀。

我有个朋友,没有看过几本推理小说,他看到我书架上有一些推理小说,就随便从我这借了两本拿去看,那两本都是奎因的小说,其中一本就是“凶手是狐”。他从我这里得知奎因的小说可以分为多个时期,而他借的两本就分别属于奎因前期和后期的作品。在他看完那两本小说之后,他极力向我推荐当时我还没看过的“凶手是狐”,而且还给出评价说“看来奎因的作品要比前期的作品要好”,由此可见“凶手是狐”作为一部小说,其素质可以说是上佳的,要知道我那个朋友看过的另一本奎因的小说可是众多推理迷心中的神作“希腊棺材之谜”。“凶手是狐”讲述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情节十分紧凑和引人注目,在文笔方面比起第一时期的奎因作品要好很多,还有最显著的一点差别则是它的人物刻画十分生动,人物形象较早期奎因的作品要饱满得多。在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奎因过往作品中不曾出现的心理描写,明明深爱妻子却因为心中阴暗的恶意而痛苦不已的戴维,对丈夫深深依恋绝不放弃希望的琳达,从一开始完全不抱任何希望,再到重拾信心,重新燃起对自由的渴望的巴亚德,每个人物的形象在奎因笔下都显得十分饱满,就连那个看守巴亚德的大胖子霍威警官,也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最最让奎因迷们印象深刻的,毫无疑问是埃勒里较之从前的改变。在“凶手是狐”中,埃勒里不再是过去那种“逻辑当前,人性靠边”的神探,在这件案子中,他变得更加富有人情味,以至于在他办案陷入困境时,竟会向老法官求教关于巴亚德的人格问题,过去的埃勒里是断然不会把人性因素放入他的逻辑思考中的,要知道昔日的埃勒里甚至要借助逻辑排除法来排除他亲友的作案嫌疑。这样的埃勒里虽然少了往日的睿智,但是却变得更加真实可感,更加可爱,无形之中为“凶手是狐”增添了不少亮点。

在“凶手是狐”中,推理无疑被放在了从属的地位,对于破案真正有用的线索只零星地出现在几个部分,故事中的解谜部分被大大简化,对于执着于奎因的逻辑推理的读者而言,这样的情节无疑会让他们感到失望,但是不可否认,奎因这回确实讲述了一个好故事,对于我们这些读者而言,奎因能够提供我们不同风格的作品供我们选择,实在是我们读者的幸运!

《凶手是狐》读后感(五):凶手是狐与啤酒谋杀案(详细泄底)

读完本书,觉得与AC的啤酒谋杀案有相似之处,于是晚上回家又翻了一遍啤酒谋杀案,以做对比。

以下泄底,是不是应该打很多行空格?

啤酒谋杀案的证据链:

1.凯若琳在啤酒瓶上伪造指纹——毒药并不在瓶子里而在杯子里——凯若琳并不是下毒者

2.1.凯若琳和安雅吵架后说“你和你的那些女人们啊”——爱莎与之前女人并无不同——安雅并不是真的爱她——爱莎在窗下听到

2.2.麦瑞迪背对着药品室的门和爱莎说话——爱莎看到凯若琳拿毒药

综上,2爱莎有动机,有手段

3.爱莎是凶手

凶手是狐的证据链:

1.水瓶中的沉淀线说明从水瓶中还额外倒出过一杯葡萄汁——还有人来喝过葡萄汁——还有一个神秘访客——访客找到,访客没事——水瓶中没有被下毒——毒药只能在杯子里

2.杰西卡打碎了第一个杯子,之后她用的杯子是她亲手拿的,巴那德没有碰过

3.综上,巴那德没有下毒

4.戴维曾经拿过阿司匹林当作药品做实验

5.可能是戴维误拿毒药,放在杯子里忘记洗掉,被杰西卡误食

从证据链来看,其实是啤酒谋杀案更加完整无懈。两者在“排除之前认定的凶手”上都做的不错,但在确认真正凶手时,本书以猜测为主了。实际上,本书甚至有很多漏洞。比如,杰西卡拿第二个杯子是亲手拿的,别人都没碰,这是巴那德一面之词,没有证人。再比如,来访的波奈尔小姐也有作案可能。至于戴维误杀杰西卡,更是没有直接证据,就像当年判决巴那德一样的缺乏证据。

啤酒谋杀案中,要洗脱罪名的凯若琳也已经死了,所有的证言都来自其他“非当事人”,可靠度就高了很多,而且很多证言可以由不同的人相互印证。证据链虽然简短,但是有效。这也是啤酒谋杀案的讨巧之处。

本书中没有太过复杂的人物,每个人甚至都是一腔纯良的样子。慈爱的托伯特,慈爱的爱米莉,慈爱的巴那德……爱着戴维义无反顾的琳达,爱着琳达义无反顾的戴维,甚至为了得到琳达跑去打人偷东西陷害老福克斯的肯恩……这就注定了不可能发生什么真正的谋杀案,也并没有凶手,甚至连恶意也没有,完全是一幅温情脉脉的家庭生活画卷。婚外情的那一对儿,一个已死,一个获得了谅解;戴维虽然几近精神崩溃,但最后还是重获新生。巴那德获得自由;唯一进了看守所的肯恩,也仅仅是伪造文书,并且他的动机还是为了得到琳达,这实在也无法和侦探小说中最惯常出现的恶意或者杀意相提并论……甚至可以称作是出于爱意,尽管是不提倡的爱意。

与此不同的是,啤酒谋杀案中的人物性格就鲜明得多了。自我中心的安雅,暴烈隐忍的凯若琳,他们又组成了一对最让人揪心的夫妻+情侣;调皮捣蛋的安姬拉,严肃刻板的威廉小姐,又是一组互补的组合;内敛的麦瑞迪,外向的菲利普,一对性格互补的兄弟,最重要的共同点是他们都迷恋着凯若琳。最后,还有爱莎,年轻、勇敢、充满活力、残暴、原始的力量,虽然是凶手,却有非常鲜明而吸引人的性格。

必须承认,刻画人物方面,一直是AC技高一筹,EQ的长处在于构建一张庞大缜密的逻辑网。只是在本书中,EQ的长处也表现得并不鲜明,原本的弱项就更加无法和AC相比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