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凶手的女儿读后感1000字

凶手的女儿读后感1000字

《凶手的女儿》是一本由[美]兰迪•苏珊•梅尔斯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凶手的女儿》读后感(一):真难看

封面盗版《白夜行》的设计,尼玛你以为所有背负阴影的小朋友都只能搞成剪影手拉手的往前走么?一副不得天日的样子。

情节跌宕么?没有。无非就是主人公成长。人物冲突一直都没有激烈的展开,无非就是各种亲情。性格塑造是整本书唯一在做的事情,人物的内心独白就尼玛没有停止过。干脆写成意识流好了吧。

一个侦探悬疑小说的题目,配一个伪意识流的内容,坑爹啊。

厚厚一本,最后还是没有给出交代,这个烂摊子怎么处理,谁都没有一个最终解决结果。

好吧,作者是有相关背景,但这就是她写作的理由了么?那是个厨子就能出本书叫《满汉全席奇侠传》了?是个教师就能出本书叫《Cool Teacher》了?操,有点小说基本要素的常识再跑出来写好么?

我表示纯粹是被题目欺骗的。

用人家好炮友的口头禅来评价这本书——心里一千万个干啊!!!

《凶手的女儿》读后感(二):#论和谐家庭的重要性#

书是昨晚熬夜看完的。

一开始看到这本书推荐的是悬疑,没有多想就买了,买回来之后发现,这本书应该不属于悬疑吧,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两姐妹的成长录。

梅莉和露露从爸爸杀死妈妈的那一刻开始便生活在阴影下,以至于他们即使是在成年之后在处理感情、家庭、人际问题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家庭对于小孩的成长真的有很大很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书中露露的两个女儿不也是因为父母隐瞒了家庭的黑暗史而患上了心理疾病么?如果没有考虑清楚自己能否肩负起当父母的责任,不要一时兴起随便拿生孩子开玩笑,孩子没有你想象中那么渴望来到这个世界,或许当他长大后他甚至会后悔来到了这个世界。孩子也是有血有肉会思考的动物,在成长的路上,有时即使是自己想要改变自身存在的某些性格缺陷却也会发现是有心无力,因为有些东西早已根深蒂固在他的身体里。从小缺乏安全感,长大后会将觉得属于自己的东西紧紧抓住。露露属于偏激那一派的吧,面对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会选择逃避,一旦认定了一件事,便不会随便放手,也很容易活在过去或受到过去的影响。

逃避不能解决问题,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假如当初露露在爸爸出狱将近的时候没有去监狱里面和他说清楚,也许在爸爸出狱之后还是会受到这么梦魇的影响。勇于面对,才能真正放下。我很庆幸这本书的结局是美好的。

《凶手的女儿》读后感(三):《凶手的女儿》——“人”的故事

故事的缘起,在于两个主角的父亲在她们的孩提时代亲手刺死了她们的母亲,刺伤了妹妹。直到姐姐身为人母,也最终没有能够原谅自己的父亲。而妹妹的伪装就好像已经深深刻印在她的生命当中一样挥之不去,但是其实她才是受伤最终的那个,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重伤。这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但是好在她们还有彼此。书中思想的精髓在最后一段得到了展示,恰如作者在后记所说:“我过去十年就在和问题父亲们交手,他们未必是什么坏人,但是却做尽坏事,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家庭。”也正如作者借梅莉之口说出:“面前这个男人就是自己的父亲,他不伟大也不渺小,只是一个人而已。”

书中的两姐妹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面对罪父的方法,一个选择戴着面具活、一个索性假装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其实她们都是痛苦的,要面对这样的父亲她们活得何其辛苦。由此而来越发深化的怨恨也是情理之中的选择了。父亲有没有真诚地面对自己犯下的过错?我相信是有的,而且非常后悔。但是他也不愿意直面自己的过错,希望通过旁敲侧击来赢得女儿的谅解。这正是人性懦弱的一面。是的,父亲是一个人,一个人就会有懦弱的时候。

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一本侦探小说,但是看了前言就觉得自己好像被骗了。无论从作者的经历出发还是书开头的叙事风格,都是在不像是一本侦探小说。所以断断续续看了相当的时间才看完。加之出现的大量错别字影响理解和阅读快感,总的来说感觉不是很好。然而形式上的蹩脚功夫虽然令人不齿,但是作者从自身工作经历出发对于问题家庭的孩子的关切确实跃然纸上。也就是美国的家庭往往生二胎、三胎,如果和中国的8090后一样都是独生子女的话,面对这样的困境是不是会更加头疼?我相信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一定是有的,而且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他们的数目也肯定不会太少。这实在是一件令人痛心棘手的事情。他们最终能否原谅自己的父母亲?或者,能不能走出少时的阴影,至少成为露露或者梅莉这样能够自力更生的人?如果有相关的推荐材料我倒是愿意看一看——尽管我这个人一向不是太赞成公益和慈善。

《凶手的女儿》读后感(四):是自赎还是他赎

《凶手的女儿》本身并不是一部推理小说却很难不让人将之与大名鼎鼎的《白夜行》联系起来,不仅是因为封面,白夜行的封面上应该是男主角的桐原亮司剪出的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手拉手:只希望能一起牵着手这样在太阳下行走,字里行间都透露了与年龄极不相称的绝望和沧桑,乃至于劫后余生都没有丝毫的喜悦感,他们仿佛就像行走在无边的黑洞之中。

本书深绿的封面上是一大一小两个女孩牵手,不知道他们是在凝视自己的倒影还是为了其他,高阔的云影背景下两个小小的影子显得孤寂,他们应该感觉寒冷,却没有拥抱在一起,当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也许你会明白为什么。

露露和梅莉的童年很是不幸,她们俩的爸爸捅死了自己的妻子,在神情恍惚的状态下,还扎了梅莉一刀。露露自此恨透了父亲,在父亲服刑的最初几年中,姊妹两辗转在外婆家、奶奶家、姨妈家。外婆不住的对他们念叨他们父亲的残忍,奶奶年事已高,只有无声的哀求孙女能够原谅自己儿子的罪行,姨妈则毫不客气的尖叫称自己决不能容忍那种男人的小孩住在自己家里,毫不留情的把他们赶出来。她们只有去寄宿学校,名义上听起来不错,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少年管教所的半托管机构,里面的日子极其艰辛,虽然不需要下地劳作来养活自己,你却不得不忍受另一重磨难。曾以《根》获得普利策特别奖的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 哈利曾经说过:黑人今日的苦难有两种原因,一者源于其他人种对我们的歧视,另一重则来种族内部的自轻自贱。在家庭命案发生以前,露露和梅莉就是居住的那条街上最乖的小孩,因为别的孩子打滚撒娇等等行为在妈妈面前时绝不可以有的,否则就会挨上一耳光或者被罚站好几个小时,纵然如此,他们还是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妈妈的身边,如果可以的话。因为在这所半托管机构里,有太多自轻自贱的人,不论比姊妹两是大还是小,当一个人都不把自己当人看的时候,他们还会知道要尊重别人么,不,连不去伤害都无法做到,她们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过着伤痕累累的日子,这个时期远没有在被医生夫妇俩收养后结束,尽管他们教养良好。但另一种罪行,叫做漠视,又被如同霉菌一样撒在她们的身上,制止他们开始工作,直至姐姐成婚,和丈夫恩爱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露比和卡珊卓。她们的头上始终盘桓着一只乌鸦,没有很大,却随时俯冲下来给原本幸福温馨的气氛扩散些阴影,或将原本就已很糟糕的伤口再抓挠更大些——她们的父亲。一直在服刑的人本身不会造成什么危害,梅莉坚持每个星期去看望父亲,姐妹之间唯一不能妥协的就是此事,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服刑期间,露露始终拒绝去探监。父亲的那一道虽然插进梅莉的侧胸,但给露露心灵上带来的创伤却不论晴天阴雨都如影随形的颤栗着……当她终于决定去看望父亲是因为什么,究竟是因为什么样的意外让姊妹两终于决定不能再假装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母亲的创伤需要孩子来治愈,这也许就是封面上那两个小女孩真正的映射,或者说她们谁是谁的影子,究竟是露露和梅莉,还是露比和卡珊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