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李清照》经典读后感有感

《李清照》经典读后感有感

《李清照》是一本由陈玉兰 编著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清照》读后感(一):没有幸福,生活没有希望,没有痛苦,生活不完满

自我读过纳兰词,就忘不了“赌书泼茶”的场景,故十分想了解李清照的诗词和生平。

一个上午便把她珍贵的遗作粗略看了一遍。其愁情尽显于“疏欲”“瘦花”等词句之中。

她的才情与李煜、李白相媲美,她有过千古流传的幸福婚姻生活,也经历家族兴旺转折、家国皆破的不幸,她还在那个腐儒礼教森严的年代离异,悲喜交加的生活有滋有味,却都是酸苦味。

相对纳兰来说,易安居士算是个幸福过的俗人,毕竟他和赵明诚相知相守了几十年,而纳兰才和妻子相伴三年。悲欢离合总无情,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哪怕下一刻失去了,还有幸福的回忆在。

没有幸福,生活没有希望,没有痛苦,生活不完满。

《李清照》读后感(二):可怜李清照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风华绝代,才气逼人。但她所处的时代便不允许她过平淡安逸的生活,只能独自伫立在西风黄花之中,饱受名誉问题的困扰。

李清照在与赵明诚结婚后,就开始面对长辈们遭受的名誉灾祸。这种经历像是一种试炼,让她明白一个人在名誉问题上的乖谬无常。

李清照的父亲李恪非与当时朝廷权力排斥的“元祐党人”有牵连,被罢职远调,这种名誉上的打击自上而下,铺天盖地,一下子都压在了她羸弱的肩膀上,但年轻的她还可以承受这种类似于“持不同政见者”的名誉。但很不幸的是,处理这起案件的恰恰是丈夫的父亲赵挺之!这一下就让他们夫妇陷入两难的境地:只要一方的名誉得以保全,另一方就必须失去名誉,到头来还是两败俱伤。李清照曾大胆地写信给公公“何况人间父子情”,让公公顾及自己,丈夫,家人,不要做让人寒心的事。可是,双方父亲都没有落得一个好名声。这是,李清照与被贬官的丈夫返回青州故里居住,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他们购书,猜句,罚茶,在这里度过过了十余年的风雅生活,这是离开了名利漩涡后的一湾宁静。他们好像已经心如止水,看破红尘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名誉上的事情没有止境,往往是你参破到什么程度,就会有超过这一高度的骚扰让你性乱神迷,失去方寸,把你从安静的生活中驱赶出来。

赵明诚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金石学家,在他病重期间,曾有一位北方的探望者拿一把石壶请他过目。没想到,在他去世后,谣言四起,说他临死前还把一把玉壶献给金国。李清照为了帮亡夫洗刷名誉,选择了一个最笨的方法:带上自己和丈夫多年来收藏的文物追随被金兵追得走投无路的宋高宗赵构,在必要时把文物献给朝廷。

可是她没有想过造谣者的思维逻辑,他们只顾捕风捉影罢了,哪里会考虑前因后果?她也没想到普通百姓只把这件事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谁会感同身受地为别人辩诬?她更是高估了当时的朝廷,有那个逃命的人能注意到队伍里有一个弱女子,居然是为丈夫洗刷名声?这一段旅程,最后在一位亲戚的劝说下终于结束,但所携古董文物早已损失泰半。

老人的名誉,丈夫的名誉,已经折腾了她大半辈子。她也累了,想过几天实实在在的日子。她思虑再三后接受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的热烈求婚,又有了一个家。这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敢,她也“赢”得了“晚节放荡无依”的名声。但是她发现张汝舟与她成婚只是为了那些古董文物。它们一旦到手,张汝舟便对她百般虐待,拳脚相加。她不得已把家丑外扬,在结婚三个月后向官府提出上诉,张汝舟被问罪,李清照也依据宋朝律法被关押。由于亲戚的营救,她也并未在牢里呆上太久。

她就是在这样沉重的名誉负荷之下走到了老年,写出了不朽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些她本人也担心“难逃万事之讥”的恶名,并未长久延续。真正延续万事的名誉,却被当时的人,包括她自己忽视了。难道我们会因为她曾经再嫁,看低了她在诗词上的崇高名誉吗?

《李清照》读后感(三):惊世狂花李清照:心有大无畏,怕什么不完美。

01

夜色里,李清照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真的要做个不动声色地大人了吗?

不!

不动声色,固然岁月安稳。

热血激燃,才算不负此生。

是的,她想明白了,喝完杯中最后一口酒,她仰天望向天上月。

那澄明皓月,表面清冷得不动声色,内里却藏着跌宕千古的传说。

她望着清冷的月,又想起了那次“惊心出门嗨”。

那天,天色将晚,她喝的烂醉如泥,迷了回家的路,乘坐的小船误入小溪深处,不经意间,惊起沉睡的飞鸟。

飞鸟炸起,翱向天空,她的心却石破天惊地清醒:“我要成为我想成为的人啊,像花鸟虫鱼一样”。

一个人,就是要这样活着:

可以看似平和,内心却一定要风生水起,默默攻城略地。

她转身走向书房,铺纸提笔,郑重写下三个字,如梦令。

然后,她把那晚欢宴尽兴的细节一一铺在宣纸上。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笔落处,欧鹭惊了她的心,而她,惊了整个大宋词坛。

饮酒酣醉,不识归路。

果然是,社会我清姐,词美不啰嗦,风流自成格。

这位“别人家的小姐”,一定是隔壁老王老李家的反面教材。

他们拼命教导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要学隔壁的小姐姐,将来肯定嫁不出去。

02

可是,她不仅嫁了,而且嫁得极其美满。

1101年,她刚过18岁,嫁给了高干子弟赵明诚。

赵明诚是个暖男,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主业当官,爱好研究金石,特长爱媳妇儿。

媳妇写诗,他第一时间跟帖。

据说赵明诚有一次出差,去外地做官。

李清照独居深闺,非常想念丈夫。

他走的第一天,想他;

他走的第二天,想他,想他

他走的第三天,想他,想他,想他

……

然后她安耐不住想念,随手填了首词,寄给赵明诚。

词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一看,心里又骄傲又难过。

“天啊,你看这是我媳妇儿,简直太有才了,不行,我得跟她再比比。”

所以,闭门谢客三天三夜,跟帖50首。

然后把媳妇儿的《醉花阴》夹在其中给朋友看,朋友大概已经是练出了火眼金睛,说50首诗中有三句完爆。

哪三句?

正是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夫妻之间要比赛谁作文写得好?还有这种可爱的操作?赵明诚简直就是个阳光大男孩有木有!

其实,赵明诚极其珍爱媳妇儿的才华,也深知媳妇儿的才华必将在整个大宋词坛荣光绽放。

而李清照从来不是个按照常理出牌的人,从未出阁就在外烂醉如泥就能看到苗头。

也是在丈夫出差期间,李清照的思念又无处安放了,她大声又热烈地向丈夫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其实,在内敛的古代社会,大多数女子的感情,也是含蓄内敛的。

但李清照偏不,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想念也要说出来。

如果说《如梦令》只是小试牛刀,那么《如梦令二》就是山洪爆发了。

她仅用四个字,就引发了大宋词坛的一场8级地震。

这四个字,就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又醉了一夜,又下了一夜,海棠都凋了吧,丫鬟却敷衍的说,都好着呢。

傻丫头,你知不知道,雨打海棠应该是红花稀落了才对啊。

这首诗,不仅让赵明诚对家里的妻子日夜思念,也让大宋词坛看到了一个女词星正在冉冉升起。

也是这首诗奠定了她“才女”的地位。

从此,李清照彻底成为大宋的惊世狂花,一路狂奔而去。

03

所谓“惊世狂花”,惊世已经做到了。

她凭着自己的才华惊世亮相,并在此之后开创“易安体”,堪称婉约词宗,被后世敬仰。

那么狂花呢。

说李清照狂,是相对于那个时代而言的。

她早早地就想清楚了要怎么活,她当然可以像自己的小姐妹一样,嫁人相夫教子,一世安稳,籍籍无名。

但是,她早已窥探出了“做个不动声色的大人”是个温柔的骗局。

所以,她热血激燃,攻城略地,哪怕这人生可能面对千疮百孔的残局。

她不怕,她的心始终藏着大无畏,不怕破碎,不怕不完美。

她敢狂。

而她的狂,就狂在四点:醉酒,赌博,再嫁离婚,帮助赵明诚完成考古学大作《金石录》。

☆一人饮酒醉,醉了倒头睡

还是小女孩的时候,那天约好了出去玩,结果一不小心喝大了,“沉醉不知归路”,找不到回家的路。

后来结婚了,老公总是出差,我能怎么办,一人我饮酒醉,“东篱把酒黄昏后”,醉把佳人成双对。

反正老公不在家,喝酒吧,醉了倒头睡,妆也不卸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只求他早日回归。

花开了要喝酒,管他什么花开,把酒打开就对了,“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喝酒啊,不能辜负盛开的菊花;“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喝酒啊,不能辜负雪里的梅花。

后来老了,老了又怎样,心情不好,照喝不误,但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从小到老,喝大发的姑娘,我只能说一句:惹不起,告辞。

☆麻将打得好,决战到天明

先打个八圈提提神,再烦都不是事儿。

是的,李清照好赌。

为了赌一把,她可以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决战到天亮。

而且只要在赌桌上,就没输过,简直是一千年前的女赌神。

要问为什么,她只用两个字回答:用心。

厉害不,她用实践再次向我们证明学霸不光学习好,玩的也比别人6666。

说学霸都是书呆子的人怕不是傻子吧。

“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巳。”

她的用心不光是在赌桌上,更是拿出学术精神研究赌博之道。

她甚至写了一本书,叫《打马图经》,记录她开创的一种叫“打马”的博弈游戏,有人考证称打马就是今天麻将的前身。

看来,玩,也有玩的道行。

大部分人玩都是在消磨时间,只有少部分的李清照搞出了玩中之术。

这个我们不能不佩服,所有伟大的结果,大都源于一个看似无用的开端。所有的玩,在有心人眼中,就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关键在于参透其中之“术”。

在赌博这行,李清照属于个中高手。

在赌博这行,她更是狂出了新境界。

☆再嫁又离婚,彪悍不解释

彪悍的人生还需要解释吗。

是的,不需要。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已近五十岁,她选择了再嫁。

而再嫁的这个男人叫张汝舟,比她小二十岁。

惊天一声雷。原来,“我的男朋友是小鲜肉”这种事,早已经是李清照玩剩下的梗了。

不得不说,在一千年前的大宋,做出这样的决定,一个女子是需要多强大的内心。

但是,再嫁张汝舟,可能是她这一生做过最错误的决定。

张汝舟与赵明诚差了不知几百个段位,他不仅学识比不上赵明诚,连生活情趣都惨不忍睹,

而且这张汝舟根本就是个渣男。

他贪图李清照的才名,更想吞掉她的金石收藏,这是李清照万不能忍受的,因为这是她和赵明诚一生的心血。

发现张汝舟的渣男本质后,她明白了,世间再无一个赵明诚,无人爱她李清照。

她果断选择离婚。

虽然大宋律法规定女子离婚也是犯罪,要坐牢。

但是她不怕,她从来不怕破碎,怕的是苟且。

她迅速和渣男离了婚。

又是个惊世的狂。而这段婚姻前后不过百日。

☆考古学大作《金石录》惊世亮相

《金石录》可以说是赵明诚一生的心血。

前面说过,赵明诚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主业当官,爱好研究金石,特长爱媳妇儿。

他的这个一生爱好也影响了李清照的一生。

乡居青州时,他们并不富裕,为了换取藏品经常节衣缩食。

“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每获珍品,就共同勘校,摩玩欣赏,指摘疵病,每夜必燃尽一烛,甚为狂热。

这种共同爱好滋养的爱情,一看就觉得十分美好。

话说回来,夫妻之间有个共同爱好是一件多么爽的事。

他得到的东西一定会第一时间跟你分享,你也感受自己被小心珍视。

时间来到战火纷飞的南渡逃亡,为了保护收藏的金石,即使是战火纷飞兵荒马乱,即使凄惨逃亡,即使张汝舟心怀不轨,她都始终如一的保护着老公的心血。

女子本弱,为爱而刚。

而在赵明诚去世6年之后,在动荡中,李清照替老公完成了《金石录》的最后整理工作。

而这时候的金石,或失于战火,或遇贼遇盗,存之已无十之二、三。

这是我们极大的损失,但我们要无比虔诚的感谢李清照,她做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疯狂的事,是她帮我们保存了莫大的财富。

04

“惊世”、“狂花”,我觉得李清照绝对配得上这两个词。

她是大宋词坛上惊世的女词人,她是大宋年代彪悍的绝代狂花。

她得到过最热烈的爱,她用最热烈的感情,写最热烈的词作。

她醉酒嗜赌,再嫁离婚。

这一生,她都不按常理出牌。

当然,她看样子过的也是千疮百孔,她被骗过,甚至孤苦无依,流离失所。

但那又怎样,她内心永远有恃无恐,因为她心有大无畏,还怕什么不完美。

与其做个不动声色的大人,还不如热烈的活过。

《李清照》读后感(四):李清照问了卷帘人什么问题?

李清照的词随着其人生的转折也有着重大的转折,从豪放到婉约,从岁月静好到浓雾愁云,有着很大的跨度。本文仅挑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窥她眼中的世界。原因之一是其短小精湛,是所有词里字数最少的(33个字)。区区30余字竟能表达出如此百回千转的意蕴,不愧于“第一才女”的称号。

单看这首词,与其说李清照是个才华横溢的女词人,不如说她是一个调运自如的女导演。先回顾这首词的全篇:

短短一首如梦令,转了几回?五回:

第一回:浓睡但是不消残酒;

第二回:想问却又有些犹豫的试问;

第三回:和想象中的不一样,卷帘人的回答却是海棠依旧;

第四回:知否知否?应该是绿色多红色少啊。

这是明面上的四个转折,另外还有隐藏的一个转折,留在最后分析。

古往今来,再精彩的剧本,也没有这样高密度的叙述转折,虽然有词格式的限制的原因,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李清照将含蓄和委婉发挥到极致。

既然说她是导演,她的演员是谁呢?又有哪些拍摄手法呢?读过李清照其它作品的人或许会有体会,“夜”、“雨”、“风”、 “酒”、“帘”这些意向是她的词中常常出现的“演员”,“疏”、“骤”、“浓”、“残”、“肥”、“瘦”这些形容词是她常用的“装饰”, “睡”、“消”、“问”是她常用的“动作”。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演员、装饰、动作在其它作品中的身影:

夜:“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黄昏疏雨湿秋千。”。

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酒: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帘:“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疏:“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骤:“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

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肥:“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睡:“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消:“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问:“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还是这么些演员,还是这么些装饰,还是这么些动作,在她精妙的重组下生机焕发。又说了新的故事,又拟了新的意境,又抒了新的感情,这不是导演是什么?

这首词最精彩的点在于对“试问”的问题的留白,直接让卷帘人回答“却道海棠依旧”,不仅不妨碍读者的理解,反而能在对留白的脑补中体会到其中“韵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她在通过不让自己的声音出现刻意的隐藏“我”,而“我”其实才是这首词的主角。

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去想,作者究竟问了卷帘人什么问题?很多对这首词的注解是这样补充的:李清照问了卷帘人,经过一夜雨疏风骤,外边的海棠花是不是不行了?卷帘人却回答,海棠依旧。注解把这个回答归因于卷帘人的粗心大意,导致李清照纠正道:知道吗知道吗,怎么会没变化呢?应该是红色的花朵少了,绿色的叶子显得更多。

真的是卷帘人的粗心导致的后面两个转折吗?其实不然。我们重新看这首词,第一句“昨夜雨疏风骤”,说的是外在的景,第二句“浓睡不消残酒”,说的是内在的“我”,接着就试问了,从逻辑上来应该是紧接着对内在的“我”的问。这么浓的睡眠却没有消去昨夜的残酒,自然而然地让人推测出李清照问的问题:

“弄睡不消残酒,我是不是老了?”

卷帘人一听这个问题,没有正面回答(这是送命题啊),于是借景拟人,道:“虽然昨夜雨疏风骤,但是海棠花还是依旧灿烂啊!”

李清照知道卷帘人是安慰她,答道:“别骗我啦,岁月荏苒、风雨蹉跎,应该是绿肥红瘦才对。”

前面说到五重转折,隐藏的转折在于一个“却”字,“却道海棠依旧”其实是有两重转折的,明面上是明明绿肥红瘦了,卷帘人却回答海棠依旧;内里的一层是,我问你我是不是老了,你却回答外面的花很好,乍一看答非所问,其实是用了隐喻。

卷帘人不但不粗心,而且从这个回答可以看出她情商极高。李清照一看卷帘人用隐喻回答,自己便也用隐喻对答,从而藏起了“我”。这里面存在两种反差,即明面上的反差(知否知否)和隐含的反差(通过对“我”的藏而突出对于存在、时间等等的思索的意犹未尽),不可谓意境不丰满,不可谓技巧不高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