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科幻小说史》读后感精选

《科幻小说史》读后感精选

《科幻小说史》是一本由[英]亚当·罗伯茨 / Adam Roberts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科幻小说史》读后感(一):《科幻小说史》书评

虽名为“科幻小说史”,但内容却包含了小说、漫画、影视,甚至还有游戏,广泛而丰富。开篇是对科幻小说定义的分析,沉闷无趣;而后便展开了对其历史的叙述。作者认为科幻小说类型起源于古希腊的幻想旅行作品,之后经历了长时间的中断,终于在17世纪,当哥白尼宇宙打破宗教限制,多重宇宙概念发展时,科幻小说迎来新生。作者甚至把“新教”和“天主教”作为“科幻”和“奇幻”的代名词,对于这种把科幻小说发展与宗教结合的想法,我虽不能认同,但感到新奇。 之后,就是对不同时期作家及其作品的罗列,虽在看到熟悉的作家时会心中一动,也能获得一份待读书单,但用于介绍的大量篇幅还是使得全书松散而琐碎。在阅读中,关于阿西莫夫的内容令我有所收获,作者认为“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小说是对逻辑、自我认同、不同性、类似性这些议题的赋格式书写,从根本上讲都是道德小说”,回忆此前阅读的机器人小说,我表示赞同。

《科幻小说史》读后感(二):知性的读者们

1850年--1900年的科幻小说

19世纪50年代

“1865年,德国科学家克劳修斯(rudolph clausius 1822-1888)提出热转化为功的时候,总有一部分白白损耗掉,而且热损耗是不可逆的,并据此造出了一个新词“熵”。在麦克斯韦(J.C. Maxwell)和其他人的推广下,“熵”变成了一种流行观念,人们相信秩序最终会消解,而混乱最终会席卷一切,直到最后宇宙死于一片热寂。这不是克劳修斯的原意,但是对“退化”的着迷正是以这种形式,作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推论。步入了19世纪晚期科幻小说。(法国医学家莫雷尔(benedict august morel)是系统提出物理和社会的“退化”学说的第一人。)这些理论不仅仅是科学。它们曾经是,现在还是具有强烈的哲学和伦理色彩的学说。达尔文主义可能会在一个不带感情的方式下,仅仅提出不同物种发展的最可能假设。但是,它的被吸收是相当感情化的,人们或者见证在宗教价值可悲的被侵蚀,或者欢呼与之相反的唯物主义的进步。与此类似,“退化”,虽然根本上是一个纯“科学”的预设,但从未在道德中立的方式下得到讨论。”

《科幻小说史》读后感(三):理一下这本书的思路

这本书的前八章很精彩,从第九章开始感觉就在凑字数了。好在我对科幻这一类型没什么特别的看法,顺着作者的思路走下来,觉得很有意思。本书首先对科幻作出分类,时空旅行和想象性技术。古希腊有奇异旅行,近代开普勒戈德温的科幻小说是在哥白尼革命之后,科幻小说在哥白尼的宇宙观中重生。宗教革命,天主教想象拥抱魔法和神秘主义成为日后的奇幻哥特魔幻小说,新教想象日益用技术设备取代魔法倾向唯物主义。第一章给出了对科幻的三种定义,用一节论述科学,费耶阿本德对科学的态度。一节论述技术,引用了海德格尔,技术不只是工具,而是认知世界的方式,引出对机器人与人类关系的探讨。下一节论逻辑和硬伤问题,提到科幻粉丝文化。第二章,对科幻小说的定义不是使它成为真理宣称,而是描述一种连续性。古代小说,中世纪,1600年后。科幻小说有赖于多重世界这一概念,可定义为想象性的进入他者的一种文学类型。科学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影响着科幻小说,到18世纪末期英国科幻小说数明显下降,取代的是哥特小说,代表了一种对天主教的恐惧。19世纪,地理大发现基本完成,空间已无空白,小说开始出现时间旅行。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中国的科幻小说史按这种方式怎么写,没法写。这本书的立足于西方科技史哲学史已被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可以很容易联接起科学史与科幻史。而我国对近代科技观念史的变迁,研究远远不够而且由于种种原因中断太多,在这种情况下,能做的最多也就是列几部代表作,说明早期有过这麽点玩意,属于猎奇性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