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生厨房读后感100字

人生厨房读后感100字

《人生厨房》是一本由(日)桧山民著作,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19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厨房》读后感(一):关于实物、慰藉、智慧

有年秋去日本,在爱媛赶上了橙子上市的庆祝仪式、在宇治吃到了板栗冰淇淋的当季限定。一路走一路吃,我从未如此深的感触到人通过食物与自然的时令交互。

这次行程让我迷恋上了日本人教授的料理(虽然我并不经常下厨)。他们展现的一蔬一果,都彷佛浸染了魔法,如圣物般散发着圣洁的柔光。

阿民奶奶作这本《人生厨房》,已有92岁高龄,她的料理教室开办了60年,有些学生的学龄超过50年——如果说人生有什么秘密的智慧,我相信或许她得到了它。

年轻的时候随老师走访国外、精通西洋料理。可46岁之后阿民奶奶停掉了所有法式料理的课程,专心于“传统日本家庭料理”,这一做就是50多年(当我们看到中文版时,她已经97岁)——如果46岁时我们才找到心中所爱,想想或许还有50年可以专注其中,是不是也没那么焦虑了

日本料理特别能给人季节变化之感

春天,为了把积攒了一个寒冬的废物排出去,我们需要吃一些苦涩味比较强的野菜;盛夏,为了补充水分,要多吃茄子黄瓜多出汗;秋天,为了恢复夏天消耗的体力,多吃秋天的蔬菜储存能量;冬天,要多吃帮助身体御寒和保暖的根茎类蔬菜——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节气智慧,在日本人手中发扬光大。

阿民奶奶的很多学员都要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中,50多年的教学生涯里,她并没有追求炫酷大餐,而是帮助大家去料理好最日常的家庭料理。

书中,她分享了一些小技巧:

洋葱顺着纤维斜切下去是甜的,乱刀的话辣味会变得很重

不是煮的越久越入味,反倒是关了火在食物慢慢变凉的过程中(80-60度)放置30分钟才最入味。

让一根白萝卜发挥最大的功效:中间部位煮着吃、根部擦萝卜泥、皮晾一下干炒着吃、萝卜樱子暴腌成小菜配着米饭吃

还讲了从菜刀、砧板,到铜锅、土锅、中式炒锅,到擂钵、竹浅等各种工具,

以及味噌、赤酒、味淋等日本调料,

更重要的是,用这些调料的菜谱!

我每个都认真看了,完全超出我意料:食材易得、操作简单!小白都能立即上手那种,而且不像现在短视频里那样依赖合成调料!给大家看个菜谱见图。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阿民奶奶用她90多年的人生,让我对这句话有了崭新的理解。

《人生厨房》读后感(二):人生厨房 听奶奶的话 好好吃饭

人生厨房——阿民奶奶的幸福术

作者: (日)桧山民

31岁时便不幸逝去丈夫的阿民小姐

用料理治愈了自己 温暖了大家

97岁料理人 这一餐里

集合了人生智慧与哲理

暖黄色的封面

温暖的厨房感

让工作后疲惫一天的我放松下来

紧接着又焦虑起来

每天累到想着40岁就要退休的我

97岁的阿民奶奶是怎么还有体力去做料理的

翻开书 才知道

这一个个小饭团 一碗碗豆腐汤里

蕴藏着温暖又强大的力量

奶奶说:

想要活得好 先要吃好

食物不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

每一天每一顿饭 都是维系自己和家人的

“链接生命的营生“

奶奶说 女子要活的“温柔”

开始我是有些抵触的

你看 早就浮躁和自我防备的性格竖炸起毛刺来

可奶奶接下来的行为

仿佛在安抚一只受过太多伤的刺猬

她的温柔是身体力行 是独立洒脱

是把寻常日子也当作恩惠

她的温柔是教人做料理的时候

【家常唠嗑】

“带着压力就不要站在厨房里了 那是无心之味”

让那些又要工作又要赶回家做饭的女子们放松了下来

要让自己找到“做的开心”的心态和技巧

渐渐舒适 找到自己的频率

阿民奶奶还鼓励人们不完美地生活

不扔东西的幸福 看看什么还有用

珍惜应季的食材

大方地社交 活好每一天

那究竟她的料理有多好吃呢?

她的学生常常会问“按你的食谱 咸淡怎么控制呢?”

“你喜欢的咸淡就是你们家的味道”

奶奶的通透与智慧和她的料理一样

安抚人心

不必紧张兮兮的“按规则”做好每一步

按你的心做

请记得奶奶的话:

不要让身体受凉

好吃的东西吃一点就够了

大人吃六分饱就好了

食物越自然越好

最后愿各位

再忙 也要好好吃饭哦

《人生厨房》读后感(三):一个人过得好不好,从吃饭的样子就可以看出来

今天有好好吃饭吗?一定要好好吃饭呐。

最近才有这个感悟:

“要想活得好,首先要吃好。”

不管心情有多糟糕,先填饱肚子,才有了面对生活的力量和精气神儿;

而且,吃饭还能“填饱”心,许多困扰着我们的烦心事,在一茶一饭里,或许就能豁然开朗。

所以说,一个人过得好不好,从吃饭的样子就能看出来,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这也是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这本书的主题,书的名字就叫:《人生厨房》。

作者桧山民,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阿民奶奶。

阿民奶奶25岁结婚,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

31岁丈夫病逝,她只得带着两个儿子暂住在哥哥家,并借用哥哥家的一间屋子开了一间“料理教室”,也就是教人做家常菜的小烹饪班;

后来经历了多次搬迁,至今这间料理教室已经办了60年,而阿民奶奶也已经90多岁了。

为什么一间小小的料理教室,可以经历这么久的时光呢?是阿民奶奶会做的菜多到60年教不完吗?

不是的,阿民奶奶的弟子们把这件料理教室称作“人生私塾”,他们说:

“我们所学的,不仅是她对于料理的丰富见识,还有阿民先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的她的智慧和心态。

如果厨房变成了内心所依托的地方,那么,食物发生变化后,生活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整个人生都会更加丰富和香甜。这是很多‘人生私塾’学生的切身感受。”

日常的餐食越普通,越养命。

阿民奶奶说,她天生体弱多病,很小就患过肝病和风湿病,最严重的时候,躺着安养了将近一年。

这段经历,让阿民奶奶格外注重养生,养着养着,身体真就好起来了,到了55岁以后,就很少给医生添麻烦了。

而养生的秘籍,总结下来似乎就一个字:吃。

“听取身体的呼声,吃对它有好处的食物,好好地对待它,重视每一天对它的滋养。”

让我们看看阿民奶奶的一日菜谱吧。

早:米饭,味增汤,炖菜,小银鱼,应季水果。

午:米饭,味增汤,烤山药泥,应季蔬菜。

晚:米饭,豆腐,酱油煮的小鱼和昆布。

非要做一个总结的话,那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阿民奶奶吃肉很少,吃鱼很多,每天都会吃用土锅焖出来的香喷喷的米饭,还会吃应季的蔬果来调理自己的身体。

“活到90岁,明白了‘好吃的东西有一点就够’的道理。日常的餐食,则是越普通越好。”

因为越普通,就越养命~

吃与季节相应的食物,过跟季节相应的生活。

每次被问到最喜欢什么食物时,阿民奶奶都会马上回答:“只要是新鲜的应季食材都喜欢。”

或许大家会说,在如今这个时代,不分季节几乎什么都能买得到呀。

但阿民奶奶不这么认为,她说——

春天,要把积攒了一整个寒冬的“废物”排出去,所以需要吃一些苦涩味比较强的野菜来解毒。

盛夏,为了补充水分,要多吃水分含量足的蔬果,多出汗,把沉积在身体里的重金属排泄出去。

到了秋天,为了恢复在夏天消耗的体力,也为了预防冬天的感冒,要多吃秋天的蔬菜以储存能量;

冬天呢,则要多吃能帮助身体御寒和保暖的根茎类蔬菜。

阿民奶奶认为:

四季更迭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的规律,每个季节的应季食物,都有它在那个季节出现的道理。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大概,也就是这么个理儿吧。

每日的菜肴要顺应气候。

某天早晨醒来,莫名其妙的就心情不好——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吧。

阿民奶奶也常常这样,有时候醒来头昏沉沉的,或是膝盖很不舒服,会有“啊,是不是要下雨啊”这样的感知。

而这时候,比起在低落的情绪里度过一天,阿民奶奶更倾向于好好想想接下来这一天的餐食。

她说:“敏感地随着气候的变化来考虑我们每天的餐食,也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举个例子,阿民奶奶在书中列举说:

如果天气炎热,可以考虑做又有营养又养肠胃的凉汤;如果天气寒冷,就把大蒜拍碎入锅,煲煮充分,熬一碗大蒜汤。

如果是气压很低的阴天,就做些易于消化的蔬菜、鱼和汤类的食物;如果买回家猪肉发现下起了雨,就去掉肥肉的部分,把肉打成肉糜做菜吧。

不同的天气,要考虑不同的对身体没有负担的餐食。

正如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身体状况,也请允许自己多为自己考虑一点吧。

使用顺应自然的天然调料。

基本的调料直接决定了菜肴的好吃与否。大家应该都会赞同这个道理吧?

但,在挑选调料这件事上,大家又会花多少心思呢?

阿民奶奶特别注重调料这件事,在她看来,比起那些合成调料,天然的调料往往来得更好。

“我们应该学会来自你所生活着的这块土地的馈赠,选择天然的调料。”

盐,阿民奶奶喜欢用天然盐或海盐,储存在陶罐里,让它一直保持松松散散的状态;

酱油,阿民奶奶亲自走访了那些遍布各地的酱油坊,选了酿造麴菌长年延续使用的、在最传统方法下制作出来的酱油;

糖,夏天用蔗糖,冬天用甜菜糖;

醋,用大米酿造的天然米醋,但是如果手边有柑橘类的食物,就挤它们的汁来代替……

为大家列举这么多,其实并不是要求大家对待调料也要像阿民奶奶一样严格。

只是对阿民奶奶来说,调料真的很重要,而为了这个重要的事,付出多少精力与时间,都是值得~

允许自己拥有毫不费力的厨房。

读到这里,大家或许会问:“虽然是在说好好吃饭没错,但,好像一直讲的都是要自己下厨做出来的菜呀?”

“但下厨,不是会让自己更累吗……”

阿民奶奶不这么认为,她说,在下厨做菜这件事上,从来都没有“必须要做花功夫的菜”这么一说。

厨房能带给我们滋养,而想要收获这份滋养的花,就要允许自己拥有毫不费力的厨房,不要勉强。

怎么个“毫不费力”法儿呢?

阿民奶奶说啊:

应季的蔬菜,只是蒸一下就会很好吃。

土豆,连皮烤一下,也很好吃。

黄瓜拍散,撒点盐,就有了夏天的味道。

如果哪天真的真的不想做饭,那就不做好了,出去吃一顿,好好休息休息也好。

是啊,为自己做饭其实是件幸福的事情,别把它想象成一份负担。

唯有毫不费力,才能长久坚持~

创造属于自己的好吃。

在阿民奶奶的料理教室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就是,教做菜,但不教用量。

每当有学生问:“您教的这道菜,到底要放多少盐呢?”

阿民奶奶的回答永远是:“就是你喜欢的咸淡味啊。”

阿民奶奶说,再好的菜谱,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参考而已,所谓的“好吃”,可不是“几汤勺”“几克”这样的数字就能决定的。

更何况,就算是相同的调味品,也会因为产地、季节、制作方法的不同,而有味道上的差异。

所以,不要拘泥于菜谱或“量”。

不放心的话,用手指蘸着尝尝味道,自己觉得合适,那便是属于自己的“好吃”。

总之,一切适合自己就好~

用食物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当被问及两个人关系好到什么程度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俩啊,是吃一个锅里的饭长大的。”

阿民奶奶特别能明白这句话的意义。

她说,她小时候,每当吃饭时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就一定会招呼道:“吃了没有?一起吃吧。”

所以,家里大大的餐桌上,经常会有不认识的阿叔阿婆一起吃饭。

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家里长大,后来,当阿民奶奶有了自己的小家,即便住在公租的小房子里,也经常会招呼邻里来吃饭。

阿民奶奶认为,餐桌就是可以加深人跟人的牵绊的最好的地方。

所以,她也建议年轻的我们:

“当你梅干做好了、豆子煮好了、菜多做了一些的时候,再加上一句‘不知道是不是合你的口味,请尝尝吧!’一起带给对方,这样的牵绊就建立下了。”

不论什么时候、顺境还是逆境,只要有朋友,生活似乎就有希望。

食物作为这之间的桥梁,可真是功不可没哇~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说,吃饭要细嚼慢咽,吃太快容易吃撑,吃太大口容易噎到。

这或许就是我们学到的第一个,正儿八经的人生道理吧。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做。”

烦心事没办法一朝一夕就解决,负面情绪也没办法说赶跑就赶跑。

既然急不得,那就慢慢来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