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风与树的歌》读后感1000字

《风与树的歌》读后感1000字

《风与树的歌》是一本由(日) 安房直子著作,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页数:1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与树的歌》读后感(一):非标儿童读物

安房直子的非标儿童读物,偏爱狐狸的窗户和谁也不知道的时间。狐狸以神奇的窗口换枪既非以德报怨,也算不上报复,终归猎人自身沉迷难再寻;红衣女孩自身失误的结果海龟早就说过,但人类总在反悔,善良的海龟为了自私的人的牺牲让我难过。

整部书凸显了人类的狭隘和非自然存在的宽容,小时候看到人类的圆满结局,觉得异类的牺牲理所应当,长大后才觉得自私真不愧是人类通病,人身躯壳容不下大爱。

《风与树的歌》读后感(二):别样的安房直子

觉得比上一本《花香小镇》那本好看,但是很多故事的寓意也深刻了,《花香小镇》里的故事简单美好,纯净如初,很适合小一点的孩子,而这本中的有些故事则不再“纯洁剔透”了,开始描写贪婪、仇恨、世故等人性中“恶”的东西,这类更像是有安房直子特色的传统童话/寓言,有些风格还是很清新空灵的,幻想引人入胜,有些则仍然带着我不喜欢的那种味道。

《狐狸的窗户》

还是看蒲蒲兰引进的绘本版更好,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至今犹记得看那本绘本时的震撼,即使文字都是一样,图画所烘托出的氛围真的不可缺少啊……

《谁也不知道的时间》

这个标题很吸引我,是第二个看的故事,却一直到整本书看完都难以忘记那只大海龟,震撼了很久。

《花椒娃娃》

看过之后感伤了好久,也不禁想如果三太郎娶了铃菜的话,那花椒娃娃又会怎么办呢?其实这个故事里面对铃菜家的嫌贫爱富和三太郎家的善良本分以及花椒娃娃的单纯重情处理地还是比较含蓄的,所以我对这个故事还算满意。

《夕阳之国》

这个童话我还是蛮喜欢的,童趣而自然,故事的末尾,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想象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一下子对立起来,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而“我”固执地相信关子告诉我的都是真的,药水也是真的,我找不到她一定是因为她拿走了那双运动鞋去了“夕阳之国”。这里让我想起克里斯·范·奥尔斯伯格的《极地特快》了,那个银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它到底会不会响?孩子一个答案,大人一个答案。对此,作者在后记中提到自己清晰地记得八岁的时候突然不再相信圣诞老人了的时候,心中那种若有所失的哀伤。

《鸟》

故事的开头和《不可思议的文具店》蛮像的,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耳科诊所,我本来有点悻悻,因为安房惯用的各种因素和手法在已经看过的故事里已经看过了很多,特别想看点新鲜的,可是看着看着,女孩讲述的故事就不知不觉地让我着迷了起来,而等到故事结束,竟然她也是一只鸟,医生追出去,一个开放性的结尾。

《天空颜色的摇椅》

印象不深感触不大,除了颜料,这是安房直子一贯喜欢的手法,结尾就是“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大团圆。

《雨点儿和温柔的女孩》

不喜欢这个故事,一开始蛮诧异怎么安房也会写这种故事,但也很快释然,这就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传统童话、寓言或者民间故事的调调,作为一个写童话,而且还自称非常喜欢安徒生的人,写出这类的故事一点都意外吧。

但是格林、安徒生、伊索正是我越长大越不喜欢的东西,我很讨厌这些所谓经典童话寓言故事里面对金钱、权利、美貌的一位追逐,对势利、虚荣、自私的极力铺陈,里面的阴险世故、贪婪嫉妒都极尽挖掘和铺陈之能事,甚至连容貌也是有道德性的,坏人一定丑陋恶心,丑陋恶心的一定是坏人,好人一定美丽动人,美丽动人的一定是好人,这种对善的认识肤浅至极。

幸好这个故事的结尾还没有完全落入那个套子里,在那里还可以看见安房直子的温柔的笔触。

《鼹鼠挖的深井》

基本上算是给大人看的寓言,无数像鼹吉一样的孩子变成鼹吉一样的成人,但却不是每一个鼹吉最后都会发现自己的改变,都会喊出“星星救命”。不过我觉得鼹吉的醒悟来的比较突然,而且刚一醒悟就得到救赎了,和《雨点儿和温柔的女孩》的结尾一样,是为了照顾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吗?现实中的恶并不是这么容易消失和救赎的。

如果按照《花香小镇》中的线索继续整理,则精灵:

狐狸的窗户——小白狐

花椒娃娃——花椒树精

天空颜色的摇椅——风的精灵

雨点儿和温柔的女孩——雨的精灵

下面三篇没有精灵,但仍然涉及到不可思议的魔法:

鸟——红色海澡的果实

夕阳之国——药水

谁也不知道的时间——海龟

颜色:

狐狸的窗户——蓝色(桔梗花)

花椒娃娃——绿色

天空颜色的摇椅——蓝色、红色(天空的颜色、红玫瑰的颜色、大海的颜色)

鼹鼠挖的深井——蓝色(鼹鼠掉下去的时候)

鸟——灰色(眼睛)、蓝色(大海)

雨点儿和温柔的女孩——银色(头发)

夕阳之国——橙色

《风与树的歌》读后感(三):星空是银币的意义

安房直子,她的作品直接激发了我对儿童文学的兴趣,还可以进一步说,影响了我对文学的理解。我一直想谈她,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现在写评论也是一次尝试,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喜欢她的作品。

在进行总体的评论之前,我想用一篇童话引入话题。

或许和部分人不同,最让我受到触动的作品不是《狐狸的窗户》,而是《鼹鼠挖的深井》。它收录于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风与树的歌》,译者是彭懿。

鼹鼠鼹吉买了一小块土地,他花了许多年挖了一口井,然后向过路人贩卖井水,故事中最吸引人的是鼹吉的心态变化。

故事最初的鼹吉还是个孩子,他偶然捡到了一枚银币,为了能不被翻土的的人烦扰,他向地主买了一块土地。这块土地很小,不过包袱皮一般大,可是此时的鼹吉已经非常兴奋了。

下面一直到地心,上面一直够到星星!多么美妙的幻想!我也禁不住和鼹吉一起高兴起来了,仿佛鼹吉拥有的不是一小块土地,而是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园。

接下来,鼹吉开始考虑该用这块地来做什么了。他决定挖一口井,因为井水干净又好喝,伙伴们会成群结队来喝水的。可是挖井需要的时间太长了,等终于挖出井水时,已经过去许多年了,然而故事的发展并不是那么美好。

鼹吉汲了多年的水,却从未关心过水里的倒影,成年的他已经掉进钱眼里了,完全忘记了儿时的天真与浪漫。此时,小老鼠的存在就显得尤为可贵了,他的思绪还没有被现实和利益侵占,还怀有欣赏自然的情趣,只有他能发现水中的云彩。小老鼠就像童年时的鼹吉,他提醒了鼹吉,也部分地唤醒了鼹吉对美的感知。

这一段是我特别喜欢的。如果说看云彩时,鼹吉只是想看漂亮的事物,那看月亮的时候,他是真的在体验自然之美了。他隐约感觉到,除了自己的土地、井和银币,还有其他值得关心的重要事物,而且它们是不能被占有的。即使月亮出现在了井里,它也不会是只属于鼹吉一人的美景,相反,一直在井边生活的鼹吉却没发现过它。

当然,鼹吉是顽固的,他不会立刻改变自己的想法。直到第三天,小老鼠要离开了,它在临走前告诉鼹吉去看星星。

第一次读到这里时,我是有点难受的。我原本期待着他能回忆起过去的纯真和愿望,将井水分享给大家,与伙伴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期待着这样的结局。可是鼹吉死了,被他辛苦搜集来的,沉甸甸的银币拖进井里,什么也没有留下。我原以为这是作者的“惩罚”,但稍有些过重了。后来读了更多她的作品,渐渐改变了看法。安房直子并不忌讳“死亡”这个话题,她有许多涉及死亡内容的作品,《狐狸的窗户》就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例。

鼹吉的死亡,或许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单纯的情节安排如此。这样的结局既合乎情理又令人遗憾,为鼹吉乏味的一生又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他只有在童年是活得纯粹而愉快的,他前半生几乎完全致力于挖井,在这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后半生则只想着获取金钱、占有物品和利用他人,当他有机会再次体验童年的美好时,他还没来得及仔细回味,就意外去世了。

我思考过这个故事可能的解读。

鼹吉的悲剧,是金钱造成的吗?他是从想要赚钱那一刻起开始做错的吗?不,这种理解未免太狭隘了,再说,鼹吉独自花了数年才挖成了井,向喝水的人索取一些回报并不过分。在遇见小老鼠的情节中,令人失望的不是鼹吉没有免费给小老鼠喝水,而是他只是为了利益才让小老鼠喝水,他的行动完全背离了初衷。他没有同情心也不在乎他人了,我想这才是他悲剧的起始吧。

故事的重点不是批判鼹吉的错误,而是突出鼹吉的悲哀。他曾经是一只富于幻想且容易满足的鼹鼠,却失去了情感和梦想,眼里只剩下利益,生活中几乎没有快乐和感动了。他或许不算可恶,但无疑是可悲的。追求财富并没有错,但倘若一个人只在乎财富,忘记了过去的想法,不会欣赏生活中的美,甚至体会不到快乐,那他还是在为自己追求财富吗?对一个迷失了自我的人,这些财富会对他有价值吗?

顺着这个问题,我回想起我的过去。

我曾经认为感情是多余的,影响思考,应该抛弃,唯有科学和利益值得信任。不过我没有鼹吉那样“幸运”,做不到完全抹消感情,而且后来觉得连科学和利益也不可信了,全是没意义的东西。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有点理解鼹吉,甚至于在他身上预见了我的未来。生活得太严肃也就算了,若临终前回顾自己一生,净是遗憾和悔恨,那可受不了。

我并非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也看过其他表达类似主题的书,但此前没有哪部作品能让我如此触动。它不仅给了我一个反思的角度,而且通过这个过程,向我展示了文字特有的美感。可能是我对文字比画面敏感的缘故吧,我有一种感觉,它不适合被改编为动画,只有文字能表达出原作的意境,也只有文字能扰乱我的心绪和思想。

以上就是我喜欢《鼹鼠挖的深井》的理由。当然,我也相信它不止有这一种解读,不过现在没必要再说了。下一篇评论依然是关于安房直子的,是对她的作品风格的总体评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