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鳄鱼街》读后感摘抄

《鳄鱼街》读后感摘抄

《鳄鱼街》是一本由[波] 布鲁诺·舒尔茨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鳄鱼街》读后感(一):黄昏是平庸和乏味的

推荐舒尔茨的《鳄鱼街》,在舒尔茨的笔下,个人和宇宙是统一的,所以,夜空,温度,黎明和灯光都一切事物,都等同于无法逃离的日常情绪——一个迫使你发现它的诗意存在的巨大险境,它的悲剧性不可解释,也无从选择,正如舒尔茨五十岁时在自己的国家波兰大街上,倒在纳粹党卫军的枪口下。

《鳄鱼街》读后感(二):魔幻时刻的纪录

仿佛时间回到了看博尔赫斯,看普鲁斯特,看卡夫卡,看巴别尔,看帕慕克,看看马尔克斯的时候,自己被另一种力量带到另一个境界,分不清虚幻真实,永恒还是瞬寂。

原来伟大的的经典像是时间的魔法奇迹,带有某种不可言说的魔力。

让自己也会想起脑海中的那些魔幻的时刻。

喜欢他们的最终原因,不过是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

《鳄鱼街》读后感(三):鳄鱼街

要说作者与卡夫卡类似,我想除了是犹太人外,似乎并无过多的雷同之处。甚至作品的风格和感觉完全不同,当然除非是“父亲最后一次逃走”中父亲变成了螃蟹,而卡夫卡的“变形记”则是蟑螂。 也许是年代不同,卡夫卡较早成作于一战前,而作者则是一二战之间,其实作品还是有着相当的不同的。 卡夫卡没有太多的形容词和过度表现力,作品寓意丰富但故事性还是较强的。而作者的作品几乎没有故事性,完全是象征性以及大量的形容描写和场面表现,亦真亦幻,令人目不暇接,甚至完全感觉不到现实性。看时我想,这是在人世间所可能发生的吗?是否完全是作者的头脑风暴,或者说精雕细刻的产物。当然作品几乎都围饶着家中人物,特别是父亲在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大多是通过“我”的视角所阐述。总体说来,作品相当具象,表现性、艺术渲染力异常强烈。但故事性和审意不及卡夫卡,喜欢谁,读者自决吧。

《鳄鱼街》读后感(四):不是作品水平差,而是读者水平太低下

余华说:“即便有卡夫卡的存在,布鲁诺•舒尔茨仍然写下了二十世纪最有魅力的作品之。”

就冲着这句话,我收了这本书。但是真正捧卷拜读缺发现,我的段位远远达不到做一个读者的要求。作为一个文学著作,书写的很文学很文艺。阳春白雪的东西,与下里巴人的世界完全不搭嘎。这是一条梦幻的、扭曲的、甚至有些混乱的鳄鱼街。美轮美奂的文字细致的刻画了这条街道的大体轮廓和每个角落。而这条街上最频繁出现的身影便是父亲,一个“无厘头”的父亲,一个特立独行的父亲,一个垂垂暮年的父亲。

仿佛这本书就是为了记载父亲而存在的,自始至终都是这样的影像,只不过描绘的方面是不一样的。

不是每一个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场景都能跃然纸上的,但《鳄鱼街》做到了。这样的一个小镇和这样的一群人~~~

PS:之所以给较差的评价,是从个人的角度看,确实难读。

《鳄鱼街》读后感(五):小众之书

译者杨向荣在译后记中说,无论修改多少遍,这个古怪大师总有一种抗拒我等凡人进入他的世界的神秘力量。而凡人如我惊叹于舒尔茨奇绝的比喻和拟人功力。

我想说书中涉及父亲的故事比其他故事好看,鳄鱼街中的短篇比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中的短篇好看。

个人喜欢的短篇如下:

《八月》---喜欢也可能是因为他是开卷首篇,让我惊觉文字可以有这样一种形式的美。

《鸟》---绝了,如此绚烂的想象力。

《肉桂色铺子》---天呢,太美了,这完全是我梦里的故事。我也曾在梦里寻寻觅觅老私房中那几个隐秘的抽屉,打开后惊现无数宝贝。我也曾在儿时穿梭在密密麻麻的老私房巷子中不经意发现一条秘密通道,一片菜地,一所无人老宅,而如今却只带有模糊记忆,只在心中留一份美好。

《蟑螂》---我尊重书里的父亲,他是物质的对立面。

《书》---感同身受。我曾在搬家途中遗失一麻袋书本,全是儿时的书。是我在杂货店,小商店买的。如今在书店里从未再看到过,相信都是绝版书。那种痛已幻化成无数个奇幻的,知道存在过但怎么也记不起的如梦如幻的故事。

《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存在于陷阱中的时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