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间词话:许文雨讲评本读后感精选

人间词话:许文雨讲评本读后感精选

《人间词话:许文雨讲评本》是一本由王国维、许文雨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词话:许文雨讲评本》读后感(一):王国维——由诗词到哲理的人生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 一境也。“夜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他的这三个境界,我的脑上马上出现的就是王阳明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的第一层境界;看山不是山的第二层境界;看山还是山的第三层境界。

先发表一下我自己的一点愚见吧,我总感觉文学中诗词的境界是蕞美的,也是蕞富哲理。往往越是简单的东西代表的东西就越是复杂、也可以赋予它更多的意思在里面,而哲学这个东西真的不是说必须要用通篇的文章去解读,哲学在懂它的人看来一个眼神、一幅简图、甚至是一个字就是让其心领神会。那是一电光火石般的开悟,是一种“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懂得。

在《人间词话》中我看到的全是意境,是作者懂得诗词的一种境界,是作者懂得诗人与词人的一种境界,是作者对于人生感悟的一种境界,是作者对于各方面造诣的结合的一种境界,是作者想要给读者传达的一种境界。

王国维在古诗词中找寻着“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执着着“我的追问”;“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在意着“我的孤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哪里去寻“我”呢?“寒波澹澹起,白 鸟悠悠下”中也只见秋波和欧 鸟了。这正应了王国维的这句话: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认为古诗词中有境界,而我看《人间词话》中也处处是境界。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这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而谓之无境界。”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

“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人间词话:许文雨讲评本》读后感(二):《人间词话》:成大事业者,需经三重境界

1927年5月,颐和园风和日暖。一位瘦小的老先生抽完最后一只卷烟,转身投入湖中。他是王国维,他将自己的人生句号画在了昆明池。

若干年后,亲朋们依然会忆起他黧黑的肤色、八字的胡须、脑后的小辫儿,以及他的长袍马褂和满口的海宁话。也许没人能真正读懂他“五十之年,唯欠一死”的遗言,但越来越多的人却从他的《人间词话》中,传承到中国传统文学之美。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其代表作《人间词话》是最经典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作品之一,书中结合西方哲学、文学和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了精辟点评。

这是一本很薄却极美的书,寥寥几万字,字字珠玑。书中讨论了有关中国古诗词的几大问题,核心内容一是境界理论,二是历代词评。

书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重境界:一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幼时读《人间词话》,并不懂这三重境界之精妙,如今再读时,初入门前的彷徨与渴求,既入门中的执着与坚忍,参透真谛后的通透与豁然开朗,三个画面在脑海中立体浮现,方知老先生“境界”说之形象与精辟。

书中对历代诗词的点评,也离不开“境界”这条线,“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诗词中的境,有“造境”、“写境”之分,这正是“理想”与“写实”两派的区别。不过,要将两者完全分清楚并不容易,因为大诗人“所造之境”多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也多接近理想。

诗词中的境,还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前者以我观物,物身上体现的是“我”的色彩,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后者以物观物,很难说清哪里是我哪里是物,比如“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飞”。

后人对《人间词话》多有注疏,著名文艺理论批评家许文雨先生讲评的这个版本,收录了《人间词话》91则,每则都由许先生做注解,书中还附录《人间词话补遗》《王国维先生生平及其学说》以及《王国维年表》,可谓实用性、专业性兼具。

书中历数历代文人诗词名篇,东坡词旷、稼轩词豪,唐宋之词有句无篇、南宋之词有篇无句……跟随老先生的笔,徜徉于上下几千年之浩瀚词海,实在是一件妙事。

《人间词话:许文雨讲评本》读后感(三):读懂中国古诗词故事,就看这本《人间词话》

再年轻一点时候,读《人间词话》,在学校图书馆一层半的小阁楼里。老式推拉的窗户,只走得下一个人的半层老楼梯,吱呀作响的电风扇……老版的《人间词话》被放在I类书籍的最前面,只薄薄数页,纸页还很脆。印着密密麻麻的文言小字。特小心地翻着,怕给弄坏了。

那时挤在书间,闻着印刷墨盒的味道,读得抓耳挠腮。于是感叹:要是有一个精装本,一页只放一小段。可以厚实的捧起来看就好了!

时隔这些年,拿到北京联合出版社和万卷出版社的《人间词话》,满足了当年的诸多想象。如今的《词话》,已经有了一本长篇小说的厚度,也有让人可喜封面:大段淡绿色和旧信纸的留白,右上角印上花鸟,有些“悠然见南山”和“红杏枝头春意闹”结合的感觉。

翻开《人间词话》,第一个写的就是“境”,是探求境之本。王国维谈前人的“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也说宋之“神韵”。自此,谈起了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谈起了隔与不隔,最终谈向了人在宇宙中的命运。似乎有种平静的哀伤。确实,王国维笔下的“境”已不再完全是文学的概念,而指向了哲学和命运。其中也可见叔本华对他的影响。《词话》笔下的文字,三种悲剧,无我之欲的色彩已经有些显著。

既而是朝代。汉魏之朴质雄浑,两晋之绮丽,盛唐之天然,宋之神韵,明清之遗风。古来唐宋学派,古今之争已久。面对这一问题,《词话》呈现出一种智慧的包容,即不以朝代和学派论成败。优美者动人,壮美者宏远,一静一动,在“境”之内,都值得赏析。

最后是个体。《词话》仔细剖析了历代词人的诸多作品,以寥寥几笔便评到点子上。许文雨讲评这版,对以上词人之词作,对《词话》的点评都做了全面资料补充和梳理。一般补充在页面下方,那是一个方便。

在此截其中梦窗一段,侃侃这位经常被王国维拎出来批评的“蒙太奇”词人:

《词话》说,“梦窗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凌乱碧'。

梦窗原词如下:

堆枕香鬟侧。骤夜声、偏称画屏秋色。风碎串珠,润侵歌板,愁压眉窄。动罗箑清商,寸心低诉叙怨抑。映梦窗,零乱碧。待涨绿春深,落花香泛,料有断红流处,暗题相忆。 欢酌。檐花细滴。送故人、粉黛重饰。漏侵琼瑟。丁东敲断,弄晴月白。怕一曲、霓裳未终,催去骖凤翼。叹谢客、犹未识。漫瘦却东阳,灯前无梦到得。路隔重云雁北。

一字之差,儒雅犀利之间。

最后,这版《词话》补充了三段附录,列出词话补遗,王国维的生平,学说和年表,比较殷实。适合在一个有栀子花香的夏日夜晚,或细细品读,或信手闲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