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读后感锦集

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读后感锦集

《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是一本由林军 / 岑峰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页数:2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读后感(一):消费李开复的命题作文

听书最大的困扰,是听了后面忘了前面,又不能像纸质书一样去翻。但听这本书就不用担心,因为这本书反反复复的都在说着同样几件事,让你想忘都忘不了。

《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读后感(二):李开复 从心选择的智慧

《李开复 从心选择的智慧》 本以为是一本形式大于意义的传记书,蹭着李开复的热度,包装为畅销书。作者林军与岑峰合著,通过李开复离开谷歌,开办创新工厂开始,讲述了李开复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更多地提及他的工作历程,那些牛逼的大企业的故事,历经苹果公司,微软公司,谷歌公司,描述其在工作里的得到与付出,失误与纠正,成功与勤奋。某些层面是一个传记,更多时侯是一本创业工作的青年人的指导教条,以李开复为引子,以李开复的成功为蜜糖,告诉广大读者,成功并非偶然,成功不是捷径,成功更不是与生俱来,成功是一步步的试错,一步步的学习,从心而发,用大智慧来界定未来的发展,有大视野看到更长远的世界,方能造就成功。当然,李开复穿插在过程里面,通过李开复的为人处世,方式方法,科学的发展观念,对中国青年人的期望,讲述事例,李开复自诩为青年导师,产生了更大的愿景,帮助中国当代青年大学生创业,指导思想逻辑,让他们有更大的创新空间与条件,因而,才有“创新工厂”的事业。所幸,本书写到中间,开始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传播,从一开始略带吹捧的语境,到后来实事求是,自带观点评论的正能量内容,让读者信服。书中的李开复,不是生来完美,一直成功的典范,也并非天才,因为勤奋,因为拥有好的教育资源,李开复获得了条件优势上的成功,使得他有更高更大的平台成就事业,与一帮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一起,去完成未竞的事业,而作为中国当代的年青人,则没那么幸运,在激烈人才的竞争环境下,大学教育变成例行公事的学历门槛,而真才实学变成了空中楼阁,于是,大学生的就业,变成一切重来。中国大学教育的非实践性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扼杀在理论中,目空一切面对激烈竞争的商品社会。李开复创业的由来,即为此。这是一本有诚意的书,积极向上,提供正确的价值观,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只要方法得当,不放弃不抛弃,坚持到底,心怀大爱,不计小利,心内装有他人,成功当然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读后感(三):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书摘

代序 对话李开复

前言 关于本书

第一章 创新工场:李开复最心选择

离开谷歌,李开复不带走云彩

识才的优势得到放大

新公司能承接李开复个人品牌

能否量化创新产品是关键

郭台铭领衔众买家

李开复进退有序

链接再见,谷歌

第二章 三次遵从内心的选择成就李开复

Hello,World!

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追随父命,来到中国

追随我心,重返中国

启示遵从内心的选择

第三章 人生愿景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

墓志铭与人生愿景

大学,建立影响力的开始

苹果,是馅饼还是陷阱

被砍掉的“小精灵”

中国,心的开始

启示达成人生愿景所需做到的

第四章 认识你自己能更好从心开始选择

没进哈佛,进入哥伦比亚大学

无论法学还是数学都没兴趣

电子游戏和桥牌

计算机让李开复找回自我

黑客李开复

从法学到计算机专业

启示认识自我

第五章 良师益友从心开始

严母慈父让李开复从小做最好的自己

哥伦比亚大学的通才教育

卡内基梅隆大学赫伯曼教授:思考比传道更重要

卡内基梅隆:学生选择老师

乔布斯们的言传身教

启示良师益友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第六章 向前看有助从心选择

李开复结缘微软中国研究院

李开复为什么想回到中国

Google与李开复一见钟情

李开复争夺战

启示远见与决断

第七章 重重思考是从心选择的保证

利弊对照表

概率论

谋之于众和报纸头条测试法

改变你能改变的

启示选择你的一生

第八章 回味失败经历能帮助作出更好的选择

选择成功的环境

倾听与理解

在SGI的日子

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启示超越失败

第九章 一旦选择就要别无选择地坚持下去

思考,然后坚持

微软研究院:万事开头难

谷歌中国的困境

谷歌中国的选择

启示坚持是一种美德

第十章 施比受更有福

从学生到导师

自由、真诚、平等的中国研究院

Google中国的引路人

橙色的Google人

“开复老师”

启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后记 我所知道的李开复

在做决定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有很多伴随一生的重要决定,譬如选择学校、选择朋友、选择伴侣等,任何一项选择都会影响我们生活的质量,从长远上影响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如何追随内心进行选择,李开复选择的智慧值得我们借鉴。

1.对事物进行系统认知

任何行动的本身都是由思想观念主导的,做一项决定也如此。就拿简单的购物来说,你需要去比较、去体验,在购买的过程中逐步健全自己的想法,并最终作出决定。在做选择的时候利用穷举法对事物各种方面进行比较,并得出最佳的选择方式。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但在认知的基础上加以选择,认定选择走哪一条路才是行动本身所需达到的目标。

2.学会放弃

因为有了选择,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会畏首畏尾、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因为有太多的短期诱惑在诱导,这样容易被迷雾遮住眼睛从而失去方向。这时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事物的发展方向,从长远角度观察和评定事物,从而作出明智的选择。

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明白什么是真正重要的,确定了什么是真正重要的,然后将资源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上,并使选择和目标一致,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枝节,从而减少负面的情绪。放弃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大智慧。

3.选择即是被选择

一首名为《选择》的诗有这样一句:“人怎样地选择世界,世界就怎样地选择人。”这句话将选择的辩证性讲述得恰到好处。我们选择的时候同样被选择,选择的双向性决定我们需要无时无刻都对事物有深刻的认定。在选择这一过程中,选择的主体同时扮演着选择的客体这一角色。因此,在选择过程中的平和心态是很重要的,保持一个良好心态,这样比较理智且在人生的旅途中会少走弯路。

第三章 人生愿景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1

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需要明确的人生愿景做指引。南辕北辙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没有选择对明确的方向以前,单纯谈速度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甚至有时等待优于行动。没有明确选择的行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瞎折腾”。瞎折腾的结果就是无序导致无效,这也是为什么会说,选择比努力重要。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你这一辈子拥有什么,而是看你能为世界留下什么。”在李开复打算在中国创立一所世界级非营利私立大学的时候,来自马来西亚的郭鹤年先生让李开复理解了这句话的真谛。

达成人生愿景所需做到的“愿景”一词来自于英文“vision”,其含义包含有“愿望和远景”两重意思。通过对愿景的描述,观察到未来的机会和蓬勃的远景,才会产生“必然如此”的企图心以及愿望。相比“远景”,“愿景”的提法更强调行动,只有愿意采取行动,才能达到目标,由此揭示出梦想与愿景的差别在于是否有企图或决心,是否有实践或行动的意志,前者是坐而言,后者是起而行。

“我们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无限拓展生命的宽度。”

我们可以总结达成人生愿景所需做到的共同规律,用于指导我们的行动。

1.善于学习,不断超越

信息社会与传统社会最大的不同是,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泛滥,充斥在我们的周围。身处这样的环境,必须时刻对信息进行筛选,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选择与自己的愿景相匹配的知识加以学习,善于学习,用有限的时间学习到对实现自己人生愿景最有帮助的知识。

李开复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目标,因此在达成愿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超越和实现自己,并设立自身的标杆和榜样,使其成为学习和超越的动力,更好地为达成人生愿景服务。

2.知行合一,固守理想

知易行难。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当要实施的时候,却往往会为自己找借口,这是人性的惰性所致。正确的做法是,既然看到美好的未来,定下愿景,就应该达成实现理想的意愿和实践理想的行动,如果只是空谈而不去实践,言行不一,则理想永远只是理想,没有真正实现的那一天。要实现人生愿景,不仅需要对美好前景的描绘,还要将这一前景化为前进的动力,需要坚定和固守理想,并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从而实现理想,达成愿景。

3.将个人愿景放到共同愿景中

个人愿景和更高一层的组织共同愿景并不冲突。彼得·圣吉在阐述组织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的关系时说:“个人愿景的力量源自一个人对愿景的深度关切,而共同愿景的力量源自共同的关切。”“共同愿景是从个人愿景汇集而成,借着汇集个人愿景,共同愿景获得能量和培养行愿。”学会将个人愿景放到共同愿景中,可以帮助自己建立更远大的目标。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是有限的,团队和集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借助团队的力量,在团队这个熔炉中,才可以快速锻造出优质的钢铁。同时,在群体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个体愿景。

第四章 认识你自己能更好从心开始选

因为年轻,我们应该可以去广泛尝试许多事物,并从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向,但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能按以下五个阶段认识自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审视自我

大部分人会喜欢做比较,比较涉及很多方面,譬如财产、外貌、社会关系等。比较过程中,会产生两种现象:一部分人往往放大自身的优点,弱化自身的缺点,以满足其虚荣心;另一部分人将自身缺点与其他人的优点相比较,从而导致自我认知产生严重偏差,带来负面的影响。

审视自我需要从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入手,既要注意横向比较,又要注意纵向比较。在审视的过程中,就会明白自身的不足,并学习身边优秀的人的品质,认识到这些人的不同有助于你换位思考,接受不同的建议,并开放自己的思维和感受。

2.找到自我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尺码的衣服,穿了尺码不对的衣服,一定会觉得不合身。相同的,每个人在生活、工作当中,都有量身的生活,如果一味强调迎合别人或讨好周围人群必会丧失自我,就像穿上了一件不合身的衣服,而找回自我的过程是非常繁琐且艰难的。

3.磨炼自我

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需经过磨炼。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通过磨炼,使诸多方面逐渐成熟,直至成为可造之才。

经过磨炼的人往往乐于面对挑战而不是回避;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如健康的自我价值感;很少怀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担心承担风险;乐于探索新途径,有效地解决问题而非按照常规;自信使他们不断改进,他们把失败看作学习和成长的机遇。

4.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基于自身全面而系统的认知,在某一个阶段或某件事情基础上对自身的反思。较早时期的先哲将自省作为加强自身修为的一部分,自省在如今这样浮躁的社会里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应当时刻尝试改变一些行为的标准,看看结果会有什么改变。减低期望可以使工作更有效并获得满意感,降低不现实的标准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5.自我实现

在自我逐步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提高自身的修为,完成量上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人们往往在意识底层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与超越相反的成见。对自己能力限制的选择,不但会将我们拉离目标,而且它是一种让人难以察觉的隐性的力量。正视不同选择,学习自我实现的不同方式能够更有效地贴近成功。

第五章 良师益友从心开

选择是一件很私人、很自我的事情,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讲述了怎么样在人生愿景下作出选择,怎么在听从内心的驱动下作出选择,这些都是很自我、很内心、很私密的力量,能帮助我们作出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

那么,应该如何去结交良师益友,从良师益友身上获得力量呢?

1.以能者为良师,保持空杯的谦虚心态

何谓良师?

良师或能以学识服人,或能以性情动人,或能以品德教人,或以爱心化人;既睥睨千古,又谦逊好学;既卓尔不群,又平易近人;既求异创新,又不哗众取宠。

向强于自己的人学习不难,难的是向那些地位、财富等各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学习。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能者为师,就是要学习他人身上的闪光之处,只要他人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不管是耄耋老者还是黄口小儿,也不分巾帼或是须眉,都能成为你的老师。为孔子指点迷津的顽童,磨杵警策李白的老妪,都是名副其实的良师。所谓“无长无少,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向他人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先把自己的观念清空,保持空杯的谦虚心态,才能更好地学习和进步。

2.以生活为良师,从平凡的事物中感悟

以生活为良师,实际上就是从周围熟悉的人和事中善于学习。

父母永远是每一个人的第一个偶像和第一任良师。“子不教,父之过”,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着的,有什么样的父母,也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子女。

除了向父母学习做人的道理,更要向生活学习这个世界的法则。生活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无穷的知识与道理。只要你善于去发掘,去挖掘,去领悟,总可以学会如何做人,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生活之所以能为良师,是因为它每天都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你,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身边,无时无刻不在教着你,只是你没有发觉到它罢了。只要保持一颗感悟的心,就能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吸取力量。

3.慎重选择自己的朋友

在2600年前,释迦牟尼就告诫过他的信徒们:莫与愚人为友,莫与恶人为友。

要与比自己优秀者为友,要与走真理之路者为友。若不能交良友,不如像犀角那样独来独往。宁可独来独往而不随便交友,这就告诉我们,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确是需要慎重选择的。与什么人交朋友,正是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乃至未来起决定性影响作用的。选择好的朋友,会如同人生路途中的灯塔一样,帮你找到正确的方向;交了品性不良的朋友,不仅不能对你有所帮助,还很容易误入歧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不以自己的好恶亲疏结交朋友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正直的朋友可以指出自己的缺点,诚实的朋友不会暗害自己,多闻的朋友可以使自己增长见识,这三种是谓益友;而心胸狭窄、缺乏主见、喜欢阿谀奉承的朋友则需敬而远之。

不以自己的好恶亲疏结交朋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使是说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唐太宗,也曾经为诤言不讳的魏征激怒,说出“总有一天我会杀了这个乡巴佬”这样的话。只有保持冷静的头脑,正确对待周围人的赞誉和批评,才能让朋友成为你的选择的助力。

第六章 向前看有助从心选

启示远见与决断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可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这首只有两行、名为《一代人》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短短的两句话正是有价值的人生的最佳注脚 远见,以及决断。

远见与决断,也就是洞悉未来的危机与机会、作出正确的反应的能力,是成为杰出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两个最重要的能力。如果不具备战略性思维,没有远见能力,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高层管理者。缺乏远见与决断,被自己眼前的小事推着走而疲于奔命,安于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平庸,终会导致自己落后于时代,被时代的趋势所抛弃;没有决断能力,遇事优柔寡断,无法作出改变,也就只能错失良机,望着别人的成功兴叹。

所谓远见力,就是对客观事物率先认知与预测,对事物可能发生的变

远见需要非凡的智慧,而决断更需要过人的勇气。这种能力和魄力并非与生俱来,今日成功如李开复,也是在吸取了专业选择和工作选择的教训中逐步培养和专门训练得来的。对刚刚走向社会的青年来说,以下几点对培养这种能力和魄力至关重要。

1.对事物保持好奇心

凡事都不会是凭空发生的,要了解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必须观察目前的许多现象以及正在发生的改变。要收集充分的信息,对事物保持好奇之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好奇是出自内心的一种疑问,是一种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包括观察、发问、学习。要是有足够的好奇心,一个月之内学到的知识会比别人一年学得还多。注意观察、勇于发问、勤于学习,就等于对这世界,对周围的人、事、物睁开了另一双眼睛。有了完全不同的正面观点,你的信息宝库就会迅速充实,这些信息正是你深度思考的重要开端。

2.深度思考

光有信息还不能得到结论,你必须进行深度的思考,发现关联信息之间的联系 这些信息的背后到底代表什么意义?这些信息会对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影响、改变,等等?

你对事物的注意力往往会决定思维的深度,因此,要进行深度思考,就必须集中注意力,为自己营造一个环境,将自己抽离现状,由表及里,沿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和逻辑关联往未来思考下去,一步一步往深往前思考。

3.向后看,然后向前看

人生之所以要向前看,是因为前方有你的希望和梦想,使你不断向前奋斗的目标;人生同样需要向后看,向后看不是消极回首,而是一种前瞻。

不会回首过去,一味地向前看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就像狗熊掰玉米,只看到前方有很多的玉米,却从没有向后看看,自己丢掉了多少。向后看,你能认识自己的失误与不足,找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向后看是一种智慧,让你站在过去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向后看,正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看。

4.关注过程,重视结果

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正确处理好过程与结果两者的关系。结果是远见的体现,过程是决断的产物。结果是由过程构成的,关注过程实际上也是关注结果:没有对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精细化、完美化,就难以实现结果的完美化。然而只关注过程,不重视结果,往往又会陷入教条主义和保守主义,没有结果,再好的过程也是一个零,总会在持久的过程中消耗掉全部的资源和精力。

我们有的时候过于重视过程,可能是因为执行人自身能力有限,看不到结果甚至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因而只能在过程上狠下工夫,这时可以通过愿景分享和目标分解,让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的目标,各司其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第七章 重重思考是从心选择的保证

以下就是李开复提到的这张利弊对照表:回中国工作在美国创业利弊利弊影响中国青年的机会朋友不看好中国拥有自己的公司我没有“创业”欲望实现父亲的遗愿降低职位、薪水不必听人指使风险投资的压力最好的研究环境搬家的麻烦可能获大笔财富有倒闭的风险有长期承诺的公司没有中国经验关系不必搬家工作时间很长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一个个选择。谨慎地对待每个选择,也就是谨慎地对待自己的一生。如何更好地理解选择的意义和如何进行选择,是我们在人生中应该注意去学习的内容。

1.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

怎样选择自己的将来,前提就是给自己定什么样的位。人贵有自知之明,人应该学会找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扬长避短,而不是自以为是,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凡事做得面面俱到,关键在于努力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如何给自己定位,定到什么样的位,才是恰好、正确的,需要自己对社会的发展形势和自己的状态进行一个比较清楚的分析。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行做好了,都会有出息。但关键是那一行是否正是符合你的需要,适合你的发展。人不可脱离环境来分析自己,也不要好高骛远地评估自己。一步之差,往往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每个人学会给自己定位了,才容易寻求更好的发展。

2.积极地去选择

积极地去选择会给人生带来积极的改变。有研究表明,抉择权带来的自我责任感、生活控制感能使人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态度变积极。选择不仅决定了命运的走向,也跟快乐相关。

失败者让别人定位,成功者给自己定位。让别人定位,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把自己的选择权交给了别人。如果自己都不能对自己负责,那又怎么能指望别人对你负责、帮你选择一条适合你的路呢?这二者的差别就如同自由恋爱和指腹为婚,固然自由恋爱也有不幸福的,指腹为婚也有白首偕老的,但自己给自己定位,然后积极地去选择,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地找到你适合的道路,也能让你的人生少一些不曾努力过的后悔。

3.用你的想象力选择

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最优化的目标,要选择使自己路越来越宽的方式而不是使自己的路越来越窄。用你的想象力预测未来会帮你意识到什么对你更重要,从而作出正确选择。把自己放在十个月后、十年后的场景里,逐一弄清其中的条件细节,再想一想事情完成后适当做回顾的时刻,比较不同场景的感受,可以帮你明确你的人生愿景,使你更容易、更客观地进行评估。

4.努力和选择一样重要

选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选择为你指引了方向,没有方向的努力是徒劳的。努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努力是你前进的动力,没有动力永远无法前进。努力的重要之处还在于,即使在某个环节没有作出最好的选择,也可以通过努力来进行调整。人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来选择,但是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定要努力做好,不管自己当前的位置是高是低,也不管你将来会有何种选择,努力在当下,把现在的事情做好了,或许你会发现将来你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5.选择之后不要后悔

任何义无反顾的承受,都来自于对其相反面的不能承受。因此在做每一个选择时,都要做好评估,找到自己争取和放弃的底线,“重重”地思考,“轻轻”地放下。选择之后要义无反顾地承受,对以前的东西,该放弃的就要彻底放弃,而且放弃得要彻底。学会不被过去羁绊,这样才能在作出选择后,坦然地面对任何可能。

第八章 回味失败经历能帮助作出更好的选择

有人总结过成功的一个秘诀是,和成功人在一起,进入成功的环境。当你总是与最顶尖的人在一起时,你就很容易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更好的成功法则和特质。成功者的经历要么会给周围人以莫大的压力,要么给他们以莫大的动力。接近成功者你会发现,成功者都是普通的人,唯一的差别在于他们做的事情与别人不同,于是他们成功了。“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跟冠军在一起,自然容易成为冠军,与普通人混在一起,久而久之,你也被“变”普通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李开复当初选择苹果的行为是值得推敲的。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李开复虽然没有入错行,但是却选择了一家看上去很美、实则危机重重的企业,与选择一家在上升期的企业相比,孰优孰劣一眼可知。

启示超越失败

对于任何一个胸怀大志,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年轻人来说,都渴望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能,然而长安居,大不易,生活是困难的,也是复杂的,它完全超出任何人的控制。一个人的目标越高,他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就越多,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可能的失败,也是对他的一个考验。

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超越失败,是李开复迅速从苹果和SGI的阴影中走出来的秘诀。来到当时美国人畏之为艰途的中国组建微软研究院,是接受新的挑战,更是以退为进,为自己赢得调整的时间和机会,才有了之后的成功。

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而言,他们最害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失败。谦虚地认识到可能遇到的困难,正确对待失败并超越失败,能使他们在生命的沉浮中得以顺利生存,也是在成长过程中的珍贵一课。除了李开复给我们的启示,还有以下经验值得参考:

1.绝不、绝不、绝不放弃

1948年,丘吉尔在牛津大学发表了他一生中最简洁、也是最精彩的一次演讲。面对学生们和各大媒体殷切的目光,丘吉尔说道:“我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是,绝不放弃;第二是,绝不、绝不放弃;第三是,绝不、绝不、绝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说完他走下讲台。会场上沉默了一分钟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任何解释。丘吉尔的这一演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用他的行动一直在演绎着“绝不、绝不、

绝不放弃”这八个字,而他的成就也说明了这八个字的价值。

2.打好手中的牌

在面对失败或人生中的其他苦难时,应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情,学会把失败当做磨砺自己的过程。当你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失败时,失败就会离你而去。

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把握它。我们无法把握自己下一张抓到什么牌,但可以把握现在手中的每一张牌;我们不可能做到事事如意,但至少可以处处尽心。不怨天尤人,打好自己手中的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失败,才能从失败中找到下一次成功的机会。

3.末路终点即是新生

“生活为你关上一扇门,随即又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生活的奇妙之处在于,它不会与我们商量每一步,但在我们最难意料之处,往往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有的人喜欢抱怨自己的困境,更喜欢细数自己在困境中滞留的时光。长时间停滞在逆境当中不一定是老天的恶作剧使然,而有可能是我们尚未将自己真正归零,也可能是我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没有归零,如何可以重新上路?尚未准备,又怎么可以接受更大的使命?相信末路终点即是新生,你方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那一扇门!

4.学会在失败中成长

生活中面临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永远不失败不可能,即使活得过于谨慎也难免会留下遗憾。而且,不失败的生活倒不如根本就没有在世上活过,因为从一开始就失败了,也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从失败中学到什么。

“就算跌倒了,也要在地上抓一把沙在手里。”这是土耳其人形容土耳其最会做生意的开协里人时用的话,他们精明能干,就是跌倒了也会顺便抓把沙子在手里。只有他们才知道,跌倒时手里抓的不是沙子,而是黄金。失败后可以让一个人真正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真正要走的道路。品味失败可以找到内心的安宁,而这种安宁是人生中任何顺利通过的测验都无法获得的。从挫折中获得的教训越深刻,以后的路会越平稳。学会在失败中成长,才是真正超越失败的不二秘诀!

第九章 一旦选择就要别无选择地坚持下

坚持并不等于固执。在正确的道路上走下去才能保证成功,如果在坚持之前没有经过充分考虑,过度夸大“坚持”的作用,那就成了固执。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曾经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这句话里不仅包含着文艺复兴运动所提倡的人文主义精神,更重要的是话中所包含的“追求真理”的决心和毅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会有不少人将它用来作为自己固执己见,不听他人劝谏的挡箭牌。如何走自己的路,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当中也有着许多技巧。

1.自信而不自负

只有自信,方能坚持。自信的人能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自信使我们可以主动、积极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使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从容地面对未来的各种诱惑和困难。

缺乏自信的人往往无法坚持自己的观点,若是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那又怎么可能坚持下去?反之,如果自信过度就是自负,自负的人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只看到自己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对自己的认识都是不切实际的、不正确的,这种不正确的认识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行为,使我们更加远离正确的目标。

2.不跟风,不动摇

不跟风,指的是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不盲从于别人的结论,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事物作出自己的判断。不动摇,指的是在自己正确时候,能够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要轻易妥协。不跟风不代表不作为,而是事先做好评估,不盲目地跟从一些没价值的流行风,才不会盲从去做一些无意义的行为;不动摇并非固执己见,而是在做好事先评估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道路,认准了目标就决不放弃。

“不跟风,不动摇”其实就是两个字 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敢舍才敢得。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有所为,有所不为,才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3.不抛弃,不放弃

《士兵突击》让我们知道了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人生不可能单打独斗,凡事应该多一点团队精神,不抛弃团队里的任何一个伙伴,坚定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成为你的助力;在逆境中对自己不放弃,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心态,等待属于你的机会。许三多一直奉行“干有意义的事”,曾经也是天天扫地、拖地、擦洗设备,要学会“不抛弃,不放弃”,当真正遇到困难时,“一步一个脚印”,这才是改变现状的唯一希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一世如电光石火,变幻难测,唯有自强不息才暗合天地之道。这个世界天才往往是少数,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埋头苦干、坚持于自己事业的人。坚持是一种美德,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人生就会悄然发生改变。

第十章 施比受更有福

所以说,李开复在做的实际上是播种的工作,他播下的种子在影响着他周围青年的同时,也在通过这些人影响着更广阔的世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帮助他人的过程往往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试问如果自己还很弱小,又如何去帮助别人?但帮助他人的奇妙之处在于,有时候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能够让对方感受到更多的东西,而助人者在收到对方这份感激之情的同时也会更加注意提高自身能力,以更好地去帮助他人。李开复正是这样,在苹果的几年是他职业生涯中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不仅让他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经理人的转变,也奠定了他未来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对于刚刚走向社会的青年来说,需要更好地认识以下施与受的关系,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人死后天使带他参观天堂和地狱,他惊奇地发现,天堂和地狱并没有什么差别,所有的人都坐在一桌丰盛的宴席前,手持同样的长柄饭勺。不同的是,天堂中个个其乐融融,而地狱中却是人人愁容满面。原来由于勺柄太长,人们无法自舀自食,天堂的人们便互相帮助,每人都用饭勺喂给别人吃,而地狱的人们谁也不肯“赠人玫瑰”,结果一个个面对珍馐佳肴却饥肠辘辘,哀鸣终日。天堂和地狱的差别也就在一念之间,结果却是大不相同。有“赠人玫瑰”之念,所在之处就是天堂。

2.付出越多,收获越多

“对别人好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享受,因为它可以增进你的健康和快乐。你对别人好的时候,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时候。”这是戴尔·卡内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的一句话,这也是他为人处世的秘诀。只有把付出当作一种享受,你才会真心实意地去付出。

读卡内基的自传,可以发现他小时候也特别胆小害羞,但是,他却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和自信,让他摆脱了胆小和害羞的阴影。在他帮助无数人摆脱烦恼、获取幸福的同时,他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家、心理学家。

俗话说:“利人之举,常常也是利己之事。”有的人常常抱怨生活中的种种不平,因而不愿付出。然而万事皆有因果,如果没有付出,又怎么能指望获得他人善意的回报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只有愿意付出的人,在改变周围世界的同时,才会感觉到世界对你的友善。“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如果你整天抱怨而不愿意付出,不妨想想这句话。

3.学会感恩

同样的一个世界,在不同心情的人眼里,他们看到的会截然不同。感恩,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人生的哲学。如果你在生活的每一天充满感恩之心,学会宽容,学会承接,学会付出,你就会懂得爱与尊重,懂得善良与责任,懂得付出就是拥有,懂得回报也是收获,从而使我们保持积极、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

要学会感恩,首先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的意义;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他人的感恩。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才会懂得躬身弯腰,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和责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精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