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读后感1000字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读后感1000字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348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09-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读后感(一):汪曾祺 虐猫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有反叛期,他怀疑这一切都不是对的,他选择另辟蹊径。而年轻人的尝试总是缺乏秩序,缺乏理性,任凭感性和冲动带着自己往任何可能的方向去。

所以年轻人总是可以行使自由到残忍,因为厌恶管制,因为自身的感受积累得还太少。

生命中总有一段人生是这样的,无论是民族还是国家。总有那么一段时期,你觉得自己才是对的,别人都出于不明的目的想要误导你、指挥你,你憎恶这种束缚,你觉得无拘无束、无人掣肘,最好、最舒服。

于是这四个小孩决定玩猫,玩死一只是一只,玩死拉倒。

年轻人为什么能那么毫无避讳地残忍呢?可能因为他们内心太脆弱,太小了,他们需要从更小的事物上获得一种支配感,一种操控感,一种安全感。于是他们就开始拿猫开刀,尝尽扮演上帝的感觉。

可怕的是,在他们无意识地玩死一只又一只猫的时候,又是些什么人在一个又一个地被玩死呢?而他们玩死的那些猫,好像又不只是猫了。

而他们为什么又不继续玩猫了呢?也许是因为他们自己模糊地意识到了,如果理智、道德和对他人的恻隐都不在了,哪怕是施暴者也终会是暴力的受害者。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读后感(二):水一样的语言,水一样的汪曾祺,水一样的人生

汪曾祺散文是我最喜欢的风格,一位评论家说的“水一样的文字”,正是我最欣赏的汪曾祺。

写食品花草类,语言看似很平淡,却很能抓住人的心思,直戳要害,尤其是食物类。

去北京时特地吃了他说在北京必吃的豆汁儿,即使不喜欢那味道,也是深受他影响所致。

可能恰巧又是口味相近,豆腐、鱼、蛋。栗子之类,看着文中的描写,总是忍不住直流口水,提前奔去食堂,就算知道食堂一定会让我有很大心理落差。但他就那么激起了我的食欲啊。

食物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园林花草类、戏曲、书法字画等等别具个人看法。汪曾祺在中国土豆领域的研究可能别无二人能超越,吃过的土豆不计其数,各种煨烤蒸煮之吃法。

也拜赐于他无意之中被打为“右派”,仅源于那可笑的“右派”人数不达标,那时上级都是些什么傻逼啊,“右派”也是指标规定。(现在其实更甚,题外话)

所幸汪曾祺是个豁达乐观之人。那时某画家被划右,成日愁眉苦脸,最后只得“逆来顺受”地熬着。而汪曾祺却觉得,随遇而安即好。事实已如此而且没有办法去改变,何必再让自己生活的更痛苦呢。

汪曾祺是很有名的作家沈从文的弟子,在我看来汪曾祺比沈从文更要开朗和幽默些,通俗说来是懂得生活的乐趣。

当然这也是不能比的,沈从文在秀美隔绝尘世的湘西凤凰长大,从小不怎么识字,书读的也不算多,靠后来的努力慢慢地一步步走向文坛大家的称号。为人会更沉稳和庄重些吧(自我觉得)。

加上他的语言太有地域特色,导致《边城》让我一度读不下去。但绝对是所有近现代可以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楷模人士,不管是文学奉献还是为人处世之道。

沈从文也和汪曾祺类似,曾被不允许进行文学创作,而沈从文的研究领域则是中国古代服饰。高中语文老师和我们说到这里时,说沈从文在古代服饰的研究上也几乎无人能超越,及其之详尽。和后来的汪曾祺一般。我隐约觉得汪曾祺这点可能有受师父影响。

对他们人生最重要的应该都是在西南联大的日子。西南联大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没有之一。可想而知。

可能很多时候说到汪曾祺都会无例外的说到沈从文,这样其实也不是太好,他们本身就是独立的两个人。

我对沈从文这一生的事情所知道的甚少,其实没有什么评价的权力。最敬佩也就是知道,假如沈学者再晚那么半年去世,中国会诞生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不颁给已死去的人。实属遗憾啊。如今只能说中国的纯文学、真正用心思考和写作的人,越来越少了。史铁生都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去世了。

对现代的所谓文学基本不抱期望了。还值得看的自我认为也不过是苏童、王小波之类少数,充斥着穿越、网游和极端耽美的文字垃圾布满当代人的眼球。唯有叹息悠长。

所以在杂世之间,给我来一本汪曾祺足矣。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读后感(三):乡而不土 落犹不迫

汪曾祺的散文,虽乡不土,跑警报这篇最让人不禁:

1. 防空洞对联:

人生几何

恋爱三角

见机而作

入土为安

剥去了颠沛流离的惶恐,袒露一种戏谑,看完觉得写论文不是事儿,洗碗不是事儿,疲惫也不是事儿。。。心情大好

2. 报告预行警报的侯同学:

下雨发伞给女同学

然后女同学用完再换回去

人心尚古额

3. 跑警报 谈恋爱

乱世中的侬情我意

跑警报还随身携带女友写的情书哦

这才是真爱~

4. 不跑警报的同学

罗同学 钻空洗头 爱用多少水用多少 真臭美

煮莲子 即使炸弹来了,还“神色不动地搅合他的冰糖莲子”

英勇大无畏啊 ,这才是真正的吃货

5、汪老最后评价说: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不在乎,会让人一拳打空气愤地抓狂吧

------------------------------------------------------------------------------------

汪曾祺的散文,一定得吃好饭之后再看,他是真正的吃货,并以此为乐为荣;人家不仅吃,而且还自己会做,或者知道怎么做好吃,这才是吃货中的老清新。

他不是钱钟书那类,满纸的引用,读起来让人觉得学海无涯,苦海无岸;他是那种,看起来很舒服,忍不住在沙发上陷进去,觉得堕落也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儿。

他不爱引用,不代表人家读书少,读书不求甚解。事实上,他看书很细,很广,而且看得出来,看书对他来说是一件很愉快很有型很性感很无压力的事情,比如说到岳阳楼,范仲淹当时写的时候并未到过此地,移情而已;比如,说到栗子还是松子来着,人家随口说红楼梦里贾宝玉怄气让花袭人去拿给自己吃。。。 作为忠实“红粉”一枚,看了不下十遍吧,完全没印象。

再啰嗦一句,关于引用:钱钟书之类的引用和汪曾祺之类的引用的差别:就像是一位追自己喜欢的女生两种方法:第一种高级一点,就是高谈阔论,高屋建瓴,高冷致意,觉得看不上他,应该是自己没品位;低俗一点,就是背笑话背古诗,让人觉得徒增歉意,如果不挤出个笑脸,不露出点惊颜;后者,就是什么也不说,笑着陪着,偶尔说那么一两句贴心话,就迅速占领了全部阵地;表现力差一点,也就是默默无闻型,勤能补拙型,走狗屎运的话,偶尔也会赢得黄蓉之类的欢心。

汪老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有时候觉得很孩子气,少见的好记性,记得生命中的一些很琐碎的事儿很不起眼的人以及他们的名字。对于战争,始终苦中作乐;对于文~革~,不躲不闪,该哀该叹,该恨该骂,坦然自如,比如回忆今鱼茶庄的夫妇,被打害、惊吓致死一事的愤恨和无力;对于西南联大,自豪外溢,闻一多,金岳霖, 沈从文。。。多次重复提到,并且不止一次提到,西南联大虽然是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但是在此期间培养出来的人才却远远多于之前三校总和。。。

汪曾祺还有一个优点:他只喜欢记住他人的好处,文人相轻打口水仗的习气,在他的身上,几乎察觉不到,这也是很难得的一点。比如,他回忆赵树理,回忆老舍,字里行间不乏敬意诗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