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平安心语读后感1000字

平安心语读后感1000字

《平安心语》是一本由马明哲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2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安心语》读后感(一):一本平安的营销书

前半部门还写得可以,介绍了一些平安的经验,后半部分完全是对平安文化和马明哲自己价值观的推销。对于一个公司制度上的借鉴不是很大,从里面能找到可以复制的东西很少。

读完后,唯一的感觉就是平安是马明哲的平安。

《平安心语》读后感(二):开拓创新

勇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和追求卓越,是推动平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先卑微而不凡的精神动力。尽管已有了辉煌的过去,平安毕竟还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其未来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仍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但是只要平安继续秉承《平安心语》所总结的文化理念和经营制胜之道,继续保持和发扬其二十载春秋岁月中始终维系着的勇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和追求卓越的传统价值,我相信平安将永远充满着年轻创业者特有的豪情、能量、活力和创造力,一定能够征服未来发展途中的一切困难、风险和挑战,成为“独领风骚数百年”、真正基业长青的世界领先的优秀金融企业。

《平安心语》读后感(三):”最早“的平安

平安最早实行人才公开招聘,执行灵活的干部用工制度,倡导“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水能高能低”。平安最早在全国范围募集资本,扩大股东,解决企业发展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后来又想方设法从海外寻找战略投资者,尤其后者,是国内没人做过的事情,有许多门槛要迈。平安率先引进国外咨询公司为公司“体检看病”,提高管理水平,之前这在国内也是没人尝试过的。平安最早从我国台湾地区聘请有经验的讲师、业务经理来大陆培训、工作,提高寿险经营能力与业务水平,而且人数不少,这也要承担不小的压力……可喜的是,平安一路走得十分稳健,经受住了发展中的大风大浪,抓住了机遇,实现了自身的成长与壮大。

《平安心语》读后感(四):好!!!!

前段时间,市面上有本书叫《大道平安》,我也看了,书中提及的一些事、一些人仍然历历在目。作为平安的催生者,我参与了它的早期创立,目睹了它发展的轨迹,深知这些年来它成长的不易,也最能体会它身上的一些独特之处。

平安的成长,就像20年前我题赠给它的那样,是“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的历程。当年批准创建平安,就是为了打破市场独家垄断的局面,建立真正的市场机制。这样它的生存之道,就必须是竞争,开始时是和国企竞争,后来是和外资竞争,到现在是全方位竞争。这个过程中,不再有政府背景,不能靠关系帮忙,全靠自己打拼,靠自己的勤奋、专业、周到的服务以及在市场上的独树一帜。所谓“独树一帜”,也就是我题词中的第二个关键词:创新。平安一成立就设计成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逐步实现了股权多元化,不仅引进了外资,还让创业的优秀员工获得了股份。这在当年的金融业里,是非常超前的举措。但正是这个创新的体制奠定了平安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石。后来,我退休后,和袁庚一起担任平安的名誉董事长,我们两人讲得最多的就是:我们要坚定地维护平安的这个体制,坚决保护这群年轻人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为中国金融保险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平安心语》读后感(五):《平安心语》

风险管理 银行的风险管理,需要管理的是行业的风险,包括行业周期风险,信贷风险,定价风险,道德风险等;保险在此之外,则是自然风险,人身风险,医疗健康风险,投资风险等。保险以长期的风险管理为主,这是保险行业在经营策略方面所要预防的风险。对于经营实体企业来说,存在竞争者风险、产品淘汰风险、行业周期风险等。无论是实体还是金融行业,都需要通过增加自身产品实力、分散资产配置、加快周转速度、管理内控制度等方面着手化解这些风险。风险管理,是除了产品竞争和组织管理之外的三大支柱中的重要一环,说白了就是保证航船行驶得又快又好的过程中避免触角的技术。

企业体制 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人才,而最关键的额体制问题,就是由股权结构决定的。所谓体制,就是一些抽象的指导原则,包括企业文化、思想战略等等,就好像是一个家族的家族传统、家族文化等。这些抽象的,高屋建瓴的指导原则形成了家规的具体条文,这就好比是机制。那么,通过引入具有先进理念的股东,干爹们,就可以起到以最快速度步入“豪门”的做法。

P/E法则 增长越快的企业,获得的市盈率越高,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可以更快拓展业务,从而更快成长。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但是,要切忌只求规模,不求利润和ROE的增长,这样是不会受到投资者欢迎的。规模的扩张,或者说成长性是首先体现在销售增长上,这是不错的。但是,销售增长要在一定期限内转化为利润,才是看得见的成果,否则就是泡沫。

大企业病 从一个简单的提议,到被具体落实,当中经过了许许多多的环节,却找不到主要负责人,这就使大企业病。大企业病就是找不到具体负责任的人,是一种制度上的毛病,而不是大企业就必定会有大企业病。很多事情不了了之,一方面因为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于是大家不知道谁来牵头,即使有能干者,也发挥不出能量,所以首先要从责任的落实,和项目拓展的灵活性上面下手;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家看不到发展的直接利益,或者满足于当下,所以要从意识和认知上解决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