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感悟华尔街读后感精选

感悟华尔街读后感精选

《感悟华尔街》是一本由马蔚华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9-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感悟华尔街》读后感(一):代笔之作

见了这么多大佬,反复陈述的都是一个观念。另外在讲解JAMIE DAMON 离开SANDY WEILL的原因完全是错误的。 我不相信马先生不知道其中的真正原因,如果他和这么多银行家熟悉的话。 所以只能理解为代笔之人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感悟华尔街》读后感(二):一本独特的书,适合外行人

本书有几个方面具有独特性:

第一:本书是写给外行人看得, 所以省去了很多专业术语,更多的是对自己行程的介绍和感触。

第二:凡是成功者,必是具有丰富人际关系和人脉的人,他们具有广泛的人际平台。

第三:本书充满了丰厚的历史和人文积淀,我们可以感受到,马蔚华本人对于欧洲、美洲历史、金融发展史有着非常高的熟悉度,同时对于一些经典著作具有很高的研究度。比如《光荣与梦想》《在路上》等等。

第四:银行本质就是做服务。特别是招商银行这种零售性质的银行。

《感悟华尔街》读后感(三):从纪事里参透领导风格

文若其人,朴质遒劲。兼具政府官员与职业经理人的双重气质,算是内地金融界颇有范儿的领袖之一,他用不知疲倦的身体力行为M奔走发声,以至于常常让我觉得招行是不是该设置一个专职的Chief PR Officer了。

想给三颗半的。内容重纪事,观点不太多,画面流动感较强,谁去拍记录片吧。

《感悟华尔街》读后感(四):小小感悟

休假回家,偶尔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便翻来看看。

其实是一本旅行见闻,旅行的时间是招商银行纽约分行开业前后,同时由于在2008年10月,也是金融危机最激烈的时候。

从一个银行的入门者的角度来看,以我的知识很难去评价次贷危机中大家对与错。从势力的角度来看,首先我觉得平台决定了很多东西,所以平台很重要。马行长为一行之长,所以在这个银行走出去的契机下,他可以认识这么多重量级的金融巨鳄,这些人脉关系的价值难能估计。当然有了平台还需要有自己的能力,因为马行把招行做的这么好,大家才能去这么尊敬他。

年轻的我们,在学好本事打好基础的同时,也要去拓展自己的平台,有时候真的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头所思考的事情是远高于尾巴的,头的平台决定你可以从鸡头到凤头,从尾到头却需要很多很多的路要走。

书中告诉的和还有几个浅显的道理,当然越是简单的越是难以践行。

克制贪欲,能够抵制诱惑,才能走得远,像摩根大通,像招商银行都没有在次贷危机中损失太多,想到自己的股票是不是也应该减好就收呢?

信心对于银行万分重要,作为银行要维持客户对于银行的信心,对于监管或者国家,要维持银行体系的信心,否则再多的钱也无法满足银行体系不运转后导致的资金黑洞。

《感悟华尔街》读后感(五):专业的形势评述,众多鼎鼎大名的华尔街大佬,智慧!

我一直有一个比较老土的观念,我非常愿意知道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无论是对于他从事的本业还是整个世界。虽然事实证明,这些看法有些并不完全值得借鉴。但是没办法,那些有着非常漂亮的教育经历的人,对于我就是具有着非凡的吸引力。

早在得知这本书要出版时,我就非常期待。

“不能因为自己身处银行就只去研究银行。”马蔚华最近经常这样说。“银行家不应该是一个只懂金融的人,你必须跟谁都能交流,这样你才有足够的视野。”

事实上,光招商银行这些年的势头,都足以吸引人去阅读马蔚华的思想了。马蔚华和招行已经是二者合一,前者是后者的名片,后者是前者的辉煌。

他的思想,他的理念,对于招行而言,又是无所不在——他带领招行展开的一场 “颠覆式”转型,使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达到了国内银行业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以今天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花了4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了。比预想地还要好。本以为只是马蔚华关于金融风暴的一些随想而已。

实际上,这本书里所有的文章都是马蔚华08年10月在出席纽约分行开业仪式及世界银行年会期间,与华尔街的大佬们相见时的作品,好像“实况转播”。书中文章的编排完全依照十几日美国之行的拜访顺序安排。其中的主角个个是赫赫大名,从在中国妇孺皆知的基辛格博士,到NBA“独裁者”大卫先生,从雷曼兄弟到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的赖斯公司的掌门人赖斯先生,从纽约市长彭博,到AIG的格林伯格,从花旗到UBS,从杰米戴蒙到林毅夫,看完全书活像跟着马行长周游了一圈似的。

整个书的行文在非常专业地对形势的评述之外,还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阅读感非常好。

过去的两年,经手了太多太多的金融书籍,真学者也好,假专家也罢,太多业内名词让好多人难以亲近。

而这本书,少了距离感,多了画面感。

非常认同马蔚华在后记中的话:不同的价值观不一定要相互认同,但可以,也应该相互认识。我们走了多远?还能走向何方?这些选择都和“相互认识”密切相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