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历诗风读后感摘抄

大历诗风读后感摘抄

《大历诗风》是一本由蒋寅著作,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9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历诗风》读后感(一):看蒋寅这本书前,推荐一下郑临川的听课笔记《闻一多论唐诗》,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看蒋寅这本书前,推荐一下郑临川的听课笔记《闻一多论唐诗》,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大历诗风》读后感(二):诗学研究的典范

眼下词学的研究似乎比较完整独立,而提到诗学研究则比较模糊。因为诗歌本来就是古典文学的主题,历来的各种方式的研究已经太多,显得比较芜杂,而相对来说词学则比较新兴也比较专门。在去年的唐代文学年会上,第一次看到了蒋寅先生,他在大会上也提到了对诗学研究的看法。他的观点是诗学研究必须规范化技术化。陈伯海先生在会上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以前的诗学研究有古典的印象式的,也有二十世纪以来多重视社会历史的研究。这些研究在技术上显得比较粗糙,所用的范畴如内容、形式等非常宽泛,不具有细致的解释力。近来英美新批评所提倡的文本细读的影响越来越大,研究者开始用更先进的技术来解析古典诗歌,呈现出美感产生的细致纹理。蒋寅先生在诗学研究历程中之转向清代诗学研究,也大概是因为清人的研究具有类似的理性之总结的缘故。总之,他的这本《大历诗风》就是这种新的模式下诗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感受之敏锐,分析之精到,都令人佩服。重要的是他能将抽象的美感用细致的工具解剖得令人一目了然。而这正是诗学研究的目的。全书从大历诗歌的主题取向、大历诗人的时间和空间意识,大历诗歌的感物方式与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移情烘托象征等),大历诗歌的意象特征(描述性意象为主)和意象结构(平列式)以及表述结构特点,大历诗歌的体式特点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对大历诗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时有精彩之笔。一个笔者的小联想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比如从对感物方式的分析的章节上,可以看到现象学意向性分析的端倪和可能性。书中也涉及了诗学史上聚讼不休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情境交融和意境的产生等,其分析也令人信服。整本书的理论深度自不用说,而能将理论妥帖运用于敏锐之体验的基础之上而没有很多论文的生硬感,正是大家之为大家之所在。

《大历诗风》读后感(三):很有啓發的一本書

因為寫論文的原因,花了三天時間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覺得很有啓發。蔣寅翻譯過川合康三的《終南山的變容》,對於日本的漢學界比較瞭解,其行文和構思中,也不難看出日本學人的影子。文筆綿密細膩,思維敏銳多感。當然,我並沒有考察蔣寅在寫作此書時(1987年),是否即已經收到了日本學人很深的影響,只不過感覺如是而已。

我在寫作本科畢業論文《謝靈運詩歌藝術研究》時,已經對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功能問題有所思考和關注。在讀到蔣寅這本書時,看到了其對意象分類和意象結構等的分析,十分精彩,對於我碩士論文的寫作,未嘗沒有啟迪之處。他論述大曆詩人的意象的創造,將大曆詩人與盛唐詩人作比較,說:“大曆時期意象的創新除了藝術內部的獨創性的驅動力外,主要是因為詩人們的藝術表現出了新的特點。大曆詩在表現上基本是以寫實的白描手法為主。”(第181頁)不過我以為,大曆詩人更多的是在意象的組合上下功夫,真正創造的新奇意象並不多。如“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云云,水、月、花、香云云,不過是很陳舊的意象,但手中捧起水,看到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擺弄花枝,衣服上沾染了花香這樣的細節,卻是新鮮而有趣的。——類似這樣的寫法,其實王維詩中已經有了。大曆詩人正是繼承的王維的遺產,變本加厲而已。至於新奇意象的大量創造,似乎要等到元和以後了。

其談到大曆詩人注意力向內的轉移等說法,也是頗具有啓發性的。我以為,詩人眼光的內轉正是詩人理性意識和深度思考成熟的一種表現,也是詩歌發展成熟的重要標誌。我們不難聯想到西方詩歌史上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象徵主義詩派的興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以此為標誌的。或許可以說,元和詩人們也繼承了大曆詩歌的這一走向,更加關注自己的生理和內心的體驗,使得詩歌的感受和表達方式更為豐富和成熟——那麼,蔣寅談到大曆詩風對於元和詩人的影響,更多強調了其元白詩派一方,其實也不僅然,韓孟詩派未嘗沒有收到大曆詩人的恩澤。詩人關注點的由外向內,使得詩歌表達中意識流、神秘化的寫作成為可能,這也是中唐詩歌新變的一個重要的契機。大曆詩人在這中間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過渡作用,這方面似乎也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