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全球化面面观读后感摘抄

全球化面面观读后感摘抄

《全球化面面观》是一本由[美国]曼弗雷德·B.斯蒂格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球化面面观》读后感(一):主要关于经济利益的全球化

政治经济学教授写的书,买之前就该猜到其理论化和抽象的程度(虽然不乏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本来是想拿来练习英文阅读的,但实在难啃,只好翻翻中文,速速读完,略过大量史料铺陈和前后发展阐述,一个面一个观点这么来看,一个下午翻完。

作者态度很中肯,给出了关于全球化尽量平衡、周全的定义,而且的确做到了“面面观”,从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环境等很多方面做了阐述,也很精准地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第6章)。

读完本书个人的大概认识是,全球化是一种在技术条件允许后追求利益更大化的经济行为,一种资本追求更大利润的必然,但是能从中渔利的仍然仅限于掌控着资本、有话语权的列强国家。 全球化很大程度上仅限于利益的追求,一旦涉及责任和自律(例如环境污染和资源保护)便立马变成一种讽刺。那些大力兜售全球化的人只能说是别有居心,弱小国家应该慎重看待这个潮流,做好自我保护(好吧其实也没什么用,之前挡不住被殖民现在也挡不住被收割财富和资源,无非是强国们换了个更好听的名头看起来更斯文罢了)。

《全球化面面观》读后感(二):一本易读的通识读本,也是一篇优秀的学术范文,英文版阅读口味更佳。

主题:何为全球化

中心论点:“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多层次的社会进程,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全球化不能解决市场经济的固有顽疾,也不必然带来政治民主化。悬殊的贫富差距和对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担忧使得保护主义抬头,冲击着全球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整体脉络:

1.定义“全球化”:一个多向度的社会进程,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交流广泛而深入

2.“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概念。

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基督新教改革、商业革命的兴起,资本市场从西欧一隅扩张开来,进而将美洲、亚洲、非洲和全世界囊括进来,形成一个世界性的大市场。19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以及大规模移民浪潮更是将世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3.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国际化、金融自由化和全球性市场。资金、技术、人才、商品的全球性流动使得各国都会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

4.政治全球化:高于主权国家的区域联盟之兴起(如欧盟)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民族国家仍然是影响国际格局的主要力量。

5.文化全球化:文化本身具有丰富内涵,不可能面面俱到,仅讨论了西方(以美国为代表)文化霸权主义、大众媒体的传播、民族文化危机等。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亟需国际合作

7.全球化的悖论:

扩大了贫富差距

民族文化和传统的丧失

《全球化面面观》读后感(三):读书笔记:全球化面面观

全球化面面观(牛津通识读本)

Manfred B. Steger

2003-6-19

第一章 定义

全球性: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联动交流的社会状态。

全球化:促使我们走向全球性状态的社会进程,是一组多向度的社会进程,它们创造、增加、扩展和强化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交流和相互依存性,同时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本地与远方世界之间的联系正在日益深化。

关键词:多维度、相互依存、时空压缩。

第二章 全球化是一个新现象吗?

全球化具有连续性,航海大发现、亚当斯密、马克思、联合国、互联网

第三章 全球化的经济向度

新自由主义

1、 贸易金融国际化:促进专业化、竞争和技术传播,但利润分配不均衡不公平

2、 跨国公司:公司全球化,分割/多环节加工链条

3、 国际组织:整合市场,新的殖民主义(贷款条件)

主要观点:全球化是“来自上层的全球化”,各国之间、一国公民间贫富差距加大

第四章 政治向度

1、 跨国资本、人口、技术削弱民族国家权力?

2、 全球化是因为政治还是经济原因产生?

3、 全球管理:公司、组织、全球公民社会

主要观点:民族国家建立在共同的心理根基、文化想象以及归属感之上(将他者妖魔化),全球化尤其是全球市场削弱了主权国家的权力,权力由国家向地区、地区政府、跨国机构转移,国家寻找新的权能,比如控制人口流动(移民是全球化一体化的例外)

第五章 文化向度

1、同一性 v 差异性?

2、大众文化传播(媒体)

3、语言

4、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与环境恶化

主要观点:文化同质化(美国化)、杂交化和排他主义同时存在,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层面的同质化不等于文化多元主义注定消失,相反全球化给地方文化注入活力;重新构建归属感与一种流动不居的感觉不安地共存;新的文化排他主义产生

第六章 全球化一是形态

全球主义中新自由主义话语的统治地位 – 保护消费者的自由市场

兜售全球化:全球主义已成为一些社会政治家的强势话语。它有强大的社会势力支持,这种势力预先选定了一些被认为真实的东西,从而相应地塑造世界。

1、 全球化就是市场的自由化与全球一体化

将全球化与市场自由化的好处等同,但

1)全球主义者利用政府力量削弱和消除限制市场的社会政策和机构,市场自由化的成功取决于政府的介入和干涉;

2)全球化是自然发生的还是人为?因为全球主义者拥有政治和话语权力,从而能大致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来影响这个世界?

3)使人们相信全球化的经济向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回避或隐瞒政治层面,以获得公众支持

2、 是必然的不可逆转

1)单一的经济主义,排除反驳意见;

2)牺牲由工人/雇员承担;

3)进化论:赋予一些人一些国家特权地位

3、 没有人对全球化负责

超验力量

4、 对每个人有益

机遇和回报不均衡,它以牺牲大众为代价把权力、财富集中于一部分人、地区、公司、国家;

市场会纠正不平等,全球生产力大飞跃?

5、 民主在世界传播

美国出口、投资不以民主为标准

“全球化是好的”旨在保留、稳定现存的不均衡的权力关系、新自由主义世界观

第七章 挑战

对全球化的切身经验&意识形态差距 – 危机 – 异见者传达/暴力

反全球主义:

1、 特定论保护主义:担心民族主权自己文化的消亡,保护传统的生活方式,关注本国公民福利

2、 普世论保护主义:关注全世界的公平、正义、人权、环境问题,主张再分配建立新秩序,精英v下层/边缘人/穷人,发动“下层全球化”

第八章 对全球化未来的估量

全球化不符合世界主义的美好景象 – 一个更加平等和平的全球秩序,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