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明明白白看年报》读后感摘抄

《明明白白看年报》读后感摘抄

《明明白白看年报》是一本由袁克成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的228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0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明白白看年报》读后感(一):还不错

2008年1月出的书

比较新

用的例子都是直接从A股年报里面选出来的比较典型的股票

一口气读了一大半

不枯燥

不矫情

缺点:

纸张质量不太好

有点贵

《明明白白看年报》读后感(二):入门必读

作者的背景不是会计,而是新闻,因此能够用最通俗的语言来对财务报表进行条分缕析,再加上自己的投资经验,将公司的价值、成长性、估值三大块讲得比较透彻,同事对各个容易藏污纳垢的犄角旮旯也提醒的非常到位。

总体来说,对于入门投资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btw,作者另外其他两本,也不错,值得一看。

《明明白白看年报》读后感(三):what how

当投资者能够透过表象看到内在的变化,屏蔽杂音听到真实的旋律,通过枯燥的财务数据品味出公司经营的兴衰时,上市公司的年报的魅力就开始真正向我们敞开。

---------------------------------------------------------------------------------------

内容角度分析:

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财务信息是最核心的内容:财务信息是数字化,量化的信息,与其他信息相比,最为客观,准确。

而非财务信息对于投资的参考意义也不容忽视。

---------------------------------------------------------------------------------------

投资者阅读财务的三项技能:

一熟悉年报的基本框架

二具备很好的基本功。包括一定的财务知识,证券专业知识与上市公司经营运作知识。(不会使专业内容成为阅读的障碍)

三学会抓关键点。

-----------------------------------------------------------------------------------------

公司财报的基本内容:

1重要提示

2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3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

4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5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6公司治理情况

7股东大会情况简介

8董事会报告

9监事会报告

10重要事项

11财务会计报告

12备查文件目录

3,4,5,6,8,10,11必读选项

一般关注:3,8,11

简单浏览:3

《明明白白看年报》读后感(四):历事少,见人少、行路少就多读书,这是开阔眼界最廉价的方法。

这本书是在上班的空余时间,偷偷摸摸地读完的。一直在思考如何赚钱。行万里路,兜里不准备个千儿万儿,似乎对不起丈量每一寸陌生土地的脚。工作了,不似学生时代潇洒,坐飞机纯粹是为了节约时间,况且午夜飞机一晚点,心态远不如过夜过车强。

就是想赚点路费,又不能辞了职,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彩票和股票。不过彩票毕竟靠运气,股票多少和勤奋紧密相连。之前看某位大神的书,书名不记得了,有句话说,要想真正地靠股票赚钱,得认认真真学习股票相关知识三年。

其他的比较差,一提读书,就来劲了。这事好!不缺时间,不缺书(图书馆或者书店站读),还能打发时间+增长知识。于是就兴高采烈地列了几十本关于股票卖座又卖好的书,然后打算慢慢地折磨自己。

这本书看了2遍,第一遍囫囵吞枣,没看明白,还觉得作者写得不通俗。可回头查查豆瓣评价,貌似给分挺高的,既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于是我只好忍气吞声再拿起这本书,趁着上班空余时间,在领导眼皮底下默默地看起来。书里知识很丰富,无奈我是新生,一直都是懵懵懂懂的状态,有些内容因为看书的场地过于敏感,过得有点快。所以里面的内容有没有用,也没法用经历或实践来证明。

觉得这样的书,最好多准备几个版本,然后“温故而知新”,或许才能有些收获吧。

《明明白白看年报》读后感(五):很不错的一本财报分析书

看了这么多财报分析的书,这本可以算是最好的一本了。从头到尾,从小到大,不断展开,而且讲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很有收获。故做以下笔记,就当财报分析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和模板了,以后再在此基础上不断添减。

美中不足的是,错字和标点的误用不少,这些还可以接受,让人忍受不了的是每一章节里面的层次却很不分明,甚至有些混乱。

一,信息披露方面:

1,每年1月1日到4月30日,上市公司公布上一年度公司年报。其实,投资者不必等到年报披露之日就可以通过三季报、业绩预告以及业绩快报等渠道,大到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全年业绩概况。

1) 三季报

最先透露全年业绩信息的,是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报告,该报告披露时间是每年的10月1日到31日。

按照规定:如果上市公司预测全年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扭亏为盈,或者与上一年相比会发生大幅度变动(上升或下降50%以上),应当在其第三季度报告中,予以披露并说明原因。而且,中小板上市公司必须在每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对全年业绩作预测。这一点与主板上市公司明显不同。

当然,由于第四季度经营尚未发生,其与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比起来,准确性要低一些。

2) 业绩预告

从每年11月1日至来年1月31日之间,上市公司若符合下列两项条件之一的,也要对全年业绩业绩进行预告。

A,预计全年业绩将出现亏损、扭亏为盈,或者与上一年相比会发生大幅度变动(上升或下降50%以上)。

B,在会计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经上市公司财务核算或初步审计确认,公司全年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扭亏为盈,或者与上一年相比会发生大幅度变动(上升或下降50%以上)。

如此,我们可以认为,如果一定上市公司在1月31日之前还没有公布业绩预告,那么该公司全年业绩很可能没有亏损或仍持续亏损或同比增幅或降幅不会超过50%。

东方网站上有相应的专栏。

3) 业绩快报

中小板上市公司、创业板上市公司如果公司年报预约披露时间在3月或4月,那公司应当在2月底前披露业绩快报。

2,年报披露前,上市公司都要与交易所预约披露时间,所预约的时间可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官网上查询。 这是上交所的。而且,上市公司年报在上述网站实际披露时间,比预约时间要早半天,因为预约的时间是指年报摘要要见报时间,而网络披露时间要早于见报时间半天,一般在前一天下午3点收盘后到24点就会见诸网站。

3,网站:巨潮网上近几年的年报都有,以前的年报可以在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上查询。

年报统一格式的话更有利天比较,XBRL格式即为此用。交易所网站上就有,如上图。

4,整个年报中比较重要的有: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财务会计报告。

二,股东篇

1,由于战略投资者的持股锁定期与上市前老股东的持股锁定期重合,因此,一只新股上市后的第12个月期满之时,是比较危险的日子。

2,控股股东所持有的股票锁定期为3年,所以新股上市3年时也应当注意。

3,应关注股东持股变动情况和薪酬情况。在上图的“上市公司诚信记录”可以查找。

4,股权激励。公司在制定的行权价格不应低于下列价格较高者:a,草案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收盘价;b,草案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的公司股票平均收盘价。

所以行权价格肯定和草案公布时的价格差不多,且公司高管为了实现行权所需的业绩要求必然会加倍努力,所以在草案公布时买入赚钱的可能性也大增。

但风险还是有的:首先,草案公司是制定了,可是证监会就是不批准。其次,刚推出草案就遇到大跌,结果股份大大低于行权价,压缩了盈利空间,无利可图,所以上市公司很可能取消草案。最后,为了达到行权所需要求,高管可能会铤而走险,譬如安然公司。

所以,关注这方面的话首先要看哪家公司的业绩目标订得更高,其次看哪家上市公司的股东中机构投资都更多一些。最后,要买入的话最好是通过之后且时价和行权价相差不大时买入。

三,重要事项篇

1, 三种交叉持股

1)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持金融资产当期价格与上一个会计报告期末相比较,它的变化将对上市公司的当期利润构成影响,在年报中这一影响表现为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持的股票在持有期间价格的变化,将对上市公司的净资产而不是利润构成影响,具体表现为资本公积增加。当然,卖掉的话就影响利润了,而且成本的计算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也不一样,其成本是初始投资成本。

3)长期股权投资。所持股票对上市公司不构成任何影响,但所持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会对持股方的业绩产生影响。

4)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间,上市公司一般倾向于将持有数量较多的股票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为,如果上市公司将自己持有的大量股票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公司无法掌控自己每年的业绩表现。

四,会计报表篇

1,财务报告是年报十三部分中的一个,财务报告包括审计报告、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又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 资产负债表

1)我们可以将资产理解为,一家公司把钱都投向了什么地方:是买了机器,买了股票或者对外投资等等。而负债与所有权益其实是讲上市公司的钱从何而来:是借来的还是股东自己掏的。

2)财务风险的三个衡量指标:

A,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一般来说,负债率越高,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越高。当然,前提是负债中的主体是银行借款,个别公司的负债以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以及预收账款为主,则较少受上述条件的约束。(如果上市公司存在大额的经营性租赁费用,那么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时,应将未来年度需要支付的租赁费用视为负债和固定资产,进而通透考虑。)

B,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对于一般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合理的流动比率是2,至少也要大于1.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是存货,约占流动资产的一半,其余变现能力强的各类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

一些上市公司虽然资产负债率不高,但流动比率却较低,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短债长用,也就是将短期银行借款用于固定资产等长期投资,导致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这种模式一旦遇到危机,将会极大地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甚至生存安全。

C,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流动负债总额。是将流动资产中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剔除,它是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在1左右比较合适。

D,当然,更严格的,可以看看“流动比率”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比值。如果比值小于1,说明即使企业发生筹资困难,也能用经营产生的现金剩余归还到期债务。

E,有时候,流动比率能够接近1,恰恰是一家公司优秀的表现。譬如2008年的苏宁电器,其流动比率为1.28,但其157亿的流动负债中只有2.16亿的短期借款,其它都是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而且其当期货币资金达到了115亿,所以这说明苏宁的市场地位超强,可以赊钱做生意。

3)从一家公司销售商品的收款方式,可以看出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以下收款方式的多少分别代表着公司产品销售的火爆强弱:预收账款,货币资金,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

应该额外关注应收账款账龄情况表,在应收账款的构成中,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所占比例当然是越多越好——经验显示,优秀上市公司,其一年以内应收账款所占比例至少应在85%以上。而且坏账计提的原则是越严格越好。投资者对薄利多销类型的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时,更应当严格执行这一标准。譬如,一家生产彩电的公司,一台彩电的销售收入是4000元,净利润是40元,如果销售的100台彩电中,有一台的钱没收回来,那等于赔上了其余99台彩电所赚的钱。也就是说,如果这家公司实际经营中,存在1%的坏账率,就是做的赔本生意。

这是的应收账款指的是账面余额减去坏账准备后的金额。换句话说,应收账款下的金额并非上市公司账面上真实的应收账款金额,而是挤出了可能存在的水分后,或者说瘦身后的金额。

企业经营时,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应付账款多,应收账款少(只有市场地位高的企业才能赊账经营)。

4)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而在建工程则不需要。正是因为这个不同,该科目容易成为公司业绩造假的高发区。比如说,一项本早已完工的项目,上市公司却迟迟不将其转入固定资产科目,由此少提折旧费。因此,投资者有必要看一下附注中的在建工程明细表,如果对照以前年度年报中的明细表,发现一项工程拖了几年不完工,则要保持警惕。

5)一般来说,广告费都要在当期列入费用,而不是视为资产,但有些公司为了虚增利润,将广告费视为长期待摊费用,因此,有必要关注一下附注中的明细表。

3,利润表。

首先应该关注的不是净利润而应该是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营业利润等。事实上,与赚了多少钱相比,上市公司怎么赚钱,都是投资者更应该关注的

4, 现金流量表。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最为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这个数据可视为现金版的净利润。

2)如果经营现金净额明显低于净利润,则要多加小心。通常情况下,是由两种原因导致的。一是公司销售回款速度下降,卖出货后没收回钱。二是存货出现积压,采购来的原材料尚未形成产品或产品尚未销售。为了验证,可以查下应收账款与存货。产品卖不出去或只能依靠赊账卖出去,后果很严重。如果经营现金净额长期明显低于净利润,甚至为负数时,就是十分危险的信号。这说明企业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特别是当企业负债很高,经营现金净额再为负。

因预收账款大增导致经营现金净额增加的上市公司,很有搞头。

一些公司由于所处行业本身的特点使费用支出与收入实现往往不在同一年发生,这就导致经营现金净额一直远远超过净利润,但并不因此可以认为其净利润将大幅增加。比如说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折旧虽然每年会纳入公司成本,但不会产生现金的流出,所以就导致了经营现金净额远远超过净利润。比如水电、景点、钢铁、运输和商业类的上市公司。

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净资产也就是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其包括两部分:本金(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和收益(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2)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指的就是实收资本。在计算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时,作为分母的,就是实收资本。

在我国,股票面值绝大多数都是每股1块钱,但投资者购买时,并不是以1块钱买的。假如,一只股票的发行价是每股20元,发行了100股,则在入账时,将其中的100元,计入实收资本,另外的1900元,计入资本公积金科目。所以,资本公积金的主要部分是股东认购股票时形成的溢价。当然,资本公积这科目除了列示股票溢价发行的部分还包括一些别的钱,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3)未分配利润可以用来向股东派现、或转换成实收资本(也就是送红股),或提取部分作为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只能用来转换成实收资本(盈余公积转增股本)或弥补亏损;到了资本公积金则只有一个用途,也就是转换成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至于实收资本就只能一动不动趴在账上了。

4)权益科目不写实。上述四个科目属于权益类会计科目,并不是说,上市公司真的有一个资本公积或者未分配利润科目里面存了一大笔钱。这些会计科目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真实的资金一直在被上市公司使用着,参与着生产经营的循环活动。

未分配利润科目的数额好比有2亿,并不是真的有2亿元现金等着股东分,而只是说,如果上市公司真的有2亿元现金,在股东大会同意的前提下,上市公司股东有权力从上市公司那里瓜分这些钱。

五,财务指标篇。

1,产品毛利率(营业利润率)。评判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未来发展的关键性指标,券商、银行、保险等由于行业特殊性可以排除。考查企业这些产品在生产时花了多少钱,以及最终它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收入。

1)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时直接发生的成本,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环节中所花的钱的多少,而并非包含企业生产经营时所支出的期间费用。营业成本与期间费用比起来与营业收入的关联度最高。

2)毛利增幅能保持在30%以上就很好。

3)从优秀上市公司的经验看,很多公司的毛利率都保持在30%以上。最好毛利率不能同比增长10%。

4)毛利与毛利率的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上市公司的产品竞争力、产品盈利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而这一优势是其他财务指标无法替代的。而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是,该方式没有考虑期间费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时,一定也要看一下三项期间费用有没有异动。

2,净资产收益率。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在所有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最重要(市盈率由于考虑了股份的因素,本质上不属于财务指标)。它考量的是一家上市公司赚钱能力怎么样,赚钱效率高不高。

而由于送红股、转增股本等原因,每股收益的变化与公司经营优劣与否很可能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没有经过大的资产重组,最好看看自其上市以来每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这是因为,由于融资、投资进度等原因,只看一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很有可能无法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3,市净率=股份/每股净资产。即购买上市公司1元的净资产,要花多少钱。假如一家公司的市净率是5,就说明这家上市公司账面上1元的净资产在证券市场中卖5元。为何,因为存在流通溢价以及对公司未来盈利的估计。

1)从理论上讲,如果一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能够保持在比银行利率高的水准且能够持续,市净率就应超过1。

2)用市净率评估个股也要因公司而宜。资本密集型公司用这个方法一般比较合适。比如说,钢铁类上市公司行业周期性强,盈利水平易大起大落,用市盈率估值容易误判,因此,一般采取市净率法。因为无论行业景气还是低迷,钢铁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是稳定的。钢铁行业属于成熟行业,资产质量相对安全,不会出现因技术进步而迅速贬值的问题。因此,可以将净资产视为此类公司的价值底线。再比如,高速公路类、电力类上市公司等都可以用市净率的办法估值。

高科技类、服务类上市公司,用市净率的办法进行估值,效果就不明显。因为这些企业的核心价值很大程度上游离于报表外,如果不考虑人员、管理、研发水平、市场开拓等因素,其报表中的资产,很难与股份形成明显有效的对应关系。

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产密集型的企业占据了绝对多数,所以可以把中国的上市公司视为一家资产密集型的企业。因此,当市场中有一大批上市公司的股份,特别是一些资产密集型上市公司出现破净或者接近第股净资产时,大盘也就基本上跌至底部了。

4,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股价/(净利润/总股本)。从计算公式看,市盈率粗略传递这个一个信息:如果上市公司保持目前的盈利能力,投资者购买股票的本金,什么时候能收回来。假设一只股票的价格为10元,过去一年公司的每股收益为1元,市盈率就是10。如果这1元每年都能以现金的形式分给投资者,在不考虑利息因素的前提下,10年后,现在买入这只股票的本金就能收回。

假设中国是一家上市公司,人民币是其发行的股票,以2007年11月的情况看, 在不考虑得利的情况下,每股(100元)的净利润是3.87元(一年期存款利率当时是3.87%)。那么其市盈率是100/3.87=25.8。而其时国内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在45左右,与人民币的市盈率相比明显偏高了。但从谨慎性角度出发,人民币市盈率不能作为判断整体市盈率是否偏低的依据。

5,经营杠杆。根据成本性态,在一定产销量范围内,产销量的增加一般不会影响固定成本总额,但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增长率大于产销量增长率;反之,产销量减少,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升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下降率大于产销量的下降率。所以,产品只有在没有固定成本的条件下,才能使贡献毛益等于经营利润,使利润变动率与产销量变动率同步增减。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样,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这就是经营杠杆。

1)经营杠杆=(营业利润+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预期利润增幅=预期收入增幅*经营杠杆系数

在报表中,固定成本一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租金、财务费用和人员工资。

2)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越高,上市公司经营杠杆的效应越明显。

经营杠杆系数随着收益的增加会逐渐降低,随着收益减少而逐渐增大。

3)很多企业在市场大环境景气时会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冲动,也就是大量增加厂房、设备,然后招兵买马扩充产能。因为这样做,会提高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可以利用经营杠杆的作用,放大利润。

在现实中往往会看到这种现象,一家微利或濒临亏损的公司,利润突然会增长N倍,带给人似乎惊艳的冲击力,其实这并不表明该公司突然脱胎换骨,只不过是经营标杆在起作用而已。

4)对上市公司能够使用的经济资源问题来说,对同样的设备,无论是购买,还是融资租赁,抑或经营性租赁,其效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所有权不同,在会计中,费用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非常相似,因此,在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也将融资租赁视为负债的一种,未来需要支付的租金都放在负债类的“长期应付款”科目下。

而经营性租赁则非如此,由于这种租赁不谋求最终所有权所以未来气度需要支付的租金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反映,只会以“营业成本”或“管理费用”的形式,每年在利润表中体现。但由于经营性租赁的租金也有固化的特征,因此,与银行贷款一样,同样成为财务杠杆,同样具有相应的风险。所以,也应将这部分租金换算成负债,进而通盘考虑负债率。

可以将上市公司当年的租金乘以8作为对未来年度租金的估计。之所以乘以8,是因为多数租赁合同的时间是5—8年。

六,就这些吧,后面的不想细看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