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读后感100字

《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读后感100字

《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是一本由普赖斯著作,25.00元出版的2009-3图书,本书定价:27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读后感(一):观点的集合

这是一本方法论色彩很浓的书。建议准备攻读这一专业的人深读。初学者略读即可。

因为该书是从概念、术语这一抽象的角度来讨论的,并且介绍了很多如何来研究公共舆论的方法和应注意的地方。

论点丰富,论据很少,是作者对公共舆论这一领域从古到今各学者的研究所做的一个整理,是一本观点的集合,而不是观点的说服,这也是作者写这书的初衷。所以这书会有点抽象和枯燥。

但,因为各派观点齐上阵,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拓宽对这一领域的视野和思维角度,会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厘清概念,对个别事物现象也就会具有更好的把握。

此书后面附有英文原著。英文原著很浅显,建议直接读原文,味道更纯正,也更易了解作者思想。不得不说译者的翻译漏洞百出,摊手,不过毕竟译者也是该领域研究者,一些备注和见解都不啻为很好的辅助。

《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读后感(二):概念断枝可随意插塞,但别指望开花结果

趁着前几天吐槽学科A刊舆论概念史梳理bug的热乎劲儿,把这本书找来看看。

挺清晰规整。感兴趣的public opinion概念化过程着墨较少(第二章的部分),有三处能明显照出A刊某文章的错误。

感谢中英双语!中译小问题略多。 public opinion 翻译成“公共舆论”之错已被陈老鞭尸无数次,在此不再赘述。

本书并未对舆论作本质主义定义,而通过概念相关文献梳理勾勒出其基本主题。以下几点印象较深:crowd/public/mass的区分。舆论的社会学研究思路何以跨越集体与个体之分,借由政治学-哲学思想与社会心理学的融合,为用社会科学方法测量态度意见提供理据(所谓的舆论实证研究)。

总序里有一点提醒很好:要追究一个概念产生的语境,辨析使用中的变异,了解派生出的研究、论战、修正。否则,概念就成了断枝条,可随意插塞,但别指望开花结果。

《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读后感(三):本书目录

目录:

中文版总序

英文版序

致谢

 本书框架

 公共舆论的起源

 预知与相似的论述

 舆论的早期概念

 “公共”的早期概念

 公共舆论的诞生

 公共领域的出现

 公共舆论含义的模糊性

 公共舆论与多数原则

 作为研究对象的公共舆论

 公共舆论的难题

 缺乏能力

 缺乏资源

 多数暴虐

 易被劝服

 精英统治

 群体、公众、大众

 群体

 公众

 大众

 议题与公众

 发展的阶段

 参与者与旁观者

 扩展公共讨论

 一个议题得到解决之后

 观测公众

 一般公众

 选举公众

 热心公众

 积极的公众

 议题公众

 舆论与态度

 作为表达的舆论

 深思熟虑的舆论

 作为回应某个特殊议题的态度的舆论

 舆论的心理基础

 图式

 价值观

 集体身份认同

 舆论成形

 观测舆论

 舆论究竟何指

 选择是什么

 舆论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思考

 舆论如何构成

 持有舆论是否坚决

 舆论能导致相关行为吗

 舆论是否与其他人相关

 集体与个体的特征

 公共讨论的含义

 团体决策的动力

 较大规模社会环境中的公共讨论

 政治参与者、新闻记者与热心公众

 作为旁观者的公众

 新闻记者的角色

 观测公共舆论

 使用调查数据

 运用内容分析法

 运用弱结构性的调查技巧

 观测公共讨论的过程

 结论:作为传播概念的公共舆论

附:英文原著

注:本书翻译有很多瑕疵问题,比如公共舆论和舆论的用法有点混淆。舆论本身就带有公共的意思,书中所指“舆论”实际上是“意见”(Opinion)的含义,也分为个人舆论和公共舆论两种情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