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明智的孩子》的读后感大全

《明智的孩子》的读后感大全

《明智的孩子》是一本由(英)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京七九八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智的孩子》读后感(一):女人,你至少还能抬起你的腿

年轻的时候,玩乐,癫狂。

年老的时候,抱着回忆,抱着故事,鄙视他人。

抱最好的希望,去逼的最坏的打算。

既然我们还能在八十岁的时候得到一对还能继续唱歌跳舞的双胞胎,还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呢。

是有多喜欢欠思姐妹疯狂舞蹈出来的这出热闹的戏啊,闭上眼睛还能看见两个一模一样的女人穿着丝袜在灯光星光月光火光里舞蹈。

唱歌跳舞是多开心的事啊!

舒展开你的身体,高高抬起你的腿,走进你自己狂欢一般的,闹剧一样的人生吧。

《明智的孩子》读后感(二):去爱吧,就像从未受过伤一样

之前读的安吉拉·卡特都是哥特式的魔幻和诡异的黑色童话,阅读时如果走在一座黑暗的古堡里,不知道这条走廊带你走到哪个转弯的时候,就会突然窜出来蝙蝠、老鼠、吸血鬼阴恻恻的微笑,甚至是蓝胡子对你举起尚在滴血的利斧。但读这一本《明智的孩子》,我确实感觉如同在看一场歌舞剧,那种舞台上的灯光热浪,脂粉下的汗水与欢笑,衣冠楚楚下的放浪形骸。

两姐妹性格不太一样,明显故事的叙述者朵拉更加小心翼翼,观察入微,妹妹诺拉则更为热情率真,爽朗不羁。她们在乱世里彼此依偎取暖,内心里一直渴望被爱。虽然我不明白,为何看尽人间百态,父亲对她们来说还是如此重要,我不知道安吉拉·卡特是不是在做一个反讽,因为没有男人,我觉得两姐妹过的似乎也不错。

《明智的孩子》读后感(三):还好 最后的孩子 并没有长出猪尾巴

说实在的 安吉拉卡特的最后一本书显得过于油腻 夸张 荒唐 热闹 但是表象的下面 她嘲讽着这些在名利和奇幻浪头上的成功男人们 父亲也好 叔叔也好

它以一种完全张开了的姿势把欠思姐妹的一生和这一生中和“亲人”的种种交杂的关系写的就像是一本无厘头的惊喜

因为每一场恋爱都是一场可悲的终结 无论多么容易的开始 多么容易的背叛和嘎然而止 最后就是满满地看穿 她们以放荡的形式给予自我的人生一场何乐而不为的苦中作乐 这种情绪在全然戏剧化的渲染下变得挺可笑的挺不真实的

最后只有阿嬷和轮椅是真实的

因为她们养育孩子 这是比一切男人干大事 登顶莎士比亚戏剧的巅峰 在美洲的好莱坞拍电影 在亚马逊流域研究动物 写出传奇的剧本都厉害的事情…全部都是不真实的 全部都会变成一场最大的笑话

然而欠思姐妹始终渴望着爱 因爱而失落 因爱而盲目 因爱而仇恨 因爱而和解

扭曲的对爱的希冀 扭曲的女性思潮 最后变成了一个家族的闹剧 闹剧的终点是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只是新生儿始终是一个模糊的希望 希望能让人抛开一切变的傻乎乎

这是一本女版的百年孤独?故事写的太过用力 用力到边界尽失 让人很难过 难过的好像是去了一场人声鼎沸的嘉年华 然而因为人太多了 太光怪陆离了 最后只感到头痛欲裂

还好 最后的孩子 并没有长出猪尾巴

《明智的孩子》读后感(四):洗尽铅华的安吉利·卡特

作家和阅读者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如同最隐秘的情人。你会记得你们初遇的细节,在某一本书里,不过是某一个句子,又或者某一种气味,忽然就击中你。和文字的一见钟情来得意味深长,那些细节,足以让人在以后的日子一遍又一遍追忆。

奇怪的是,让我坠入这种一见钟情情愫的,往往是女性作家。之前茨维塔耶娃、尤瑟纳尔、阿特伍德,这一次是安吉拉·卡特。极富想象力的、有才气的女人,如此让我心生倾慕,心向往之。

也许倾慕仅仅因为可以忘记自身的匮乏。相比她们,我们所有的是什么呢?局促的生活,在枯燥乏味中磨损的想象力,虚掷的才华,被工作摧毁的自信,白白浪费的人生。如果没有她们带来的惊艳,没有她们指明另外一个向度的可能性,这样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该如何的让人心生绝望。

提到安吉拉·卡特,首先会想到《沉默之子》。若干年前读过的一本当代小说评论,三联版,薄薄的一本,比起备受追捧的《西方正典》来说,是一本剑走偏锋类的文论,选择的作家稍微偏门一点,但大多对我的胃口。其中就有安吉拉·卡特,作者把她与马尔克斯、卡尔维诺相提并论。这个奇特的女人,连亲爱的阿特伍德都尊称她为“神话教母”,拉什迪也推崇不已,如何不让我心向往之。

当时google了一下,没有卡特的中译本,只能怏怏作罢。直到去年,在书店看到《魔幻玩具铺》,一下子就捕捉到那种让我着迷的气味。今年恰好又出了两本,赶紧入手。

目前只看完两本,《魔幻玩具铺》《明智的孩子》,巧的是,这两本,一本是她于27岁写的人生第一本小说,一本是她罹患癌症后不久写成、人生的最后一本小说。年轻的时候写女性的成长、内心的完善,玩具铺哥特风的鬼影幢幢里,隐隐有少女对未来罗曼蒂克的憧憬。而到了最后一本,依然能看到她风格鲜明的恣肆想象力,但憧憬没了,浮华的哥特风也没了,魔幻现实主义炉火纯青地揉进了文字的骨子里,铅华洗净,不显山不露水的样子,只间或那么一闪,就足以晃花人眼。

她用更自如更练达的笔调,游刃有余地用一个75岁的歌舞女演员的语气,塑造一个女性的家族:层出不穷的红头发双胞胎,以及家族隐秘的乱伦故事。莎士比亚说:明智的孩子认得爹。她却说,母亲是事实,而父亲不过是流水席;子宫是事实,而精子,数百万里恰好游上子宫颈的一个,不过是偶然性的触发因子。

她笔下的这个充满双胞胎和乱伦的家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拉美的那个,像是马尔克斯笔下布雷地亚家族的英国翻版,或者,女性版本。唯一贯穿始终的,除了女性主义,还有乱伦。玩具铺里姐弟爱,到了最后一本小说里,发展成整整一个家族的乱伦故事,汪洋恣肆,到最后75岁侄女与100岁叔叔上床的镜头里达到了高潮。

从27岁到52岁,这个少时厌食的奇特女子传奇的一生,也许只能用当年《卫报》周刊上她的讣告里这样一段话作为总结:

没有任何东西处于她的范围之外——她想切知世上发生的每一件事,了解世上的每一个人,她关注世间的每一角落,每一句话。她沉溺于多样性的狂欢,她为生活和语言的增光添彩都极为显要。

我决定爱她,一如爱阿特伍德。

《明智的孩子》读后感(五):没爸的私生女不恋爱

《明智的孩子》这个书名源自一句欧美谚语“明智的孩子认得爹”,然而读过之后却发现这标题之中却又极大的反讽。故事中的两个姐妹,虽然认得爹,但父亲在她们生命中却如同虚设。这里的“认得”却让两姐妹时常感到痛苦,那个所谓的父亲如路人般的对待让两姐妹对于父亲的期待一次次落空……

第一次看安吉拉卡特,之前只是听说她很另类的魔幻所以找来看的。放假前从学校图书馆随便拿了几本,其中有《明智的孩子》。然而这并不是一部魔幻作品,而是一部女性主义的小说。哈,我只是看到豆瓣上这本书评分很高所以先看了这一本。

在介绍里,这本书被描绘成女版的《百年孤独》。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的确如此。人物关系的复杂程度,人名、外号的混乱模样,以及前50页不知所云的感觉,的确有点百年孤独的感觉。糟糕的是,读到最后我才发现后面附有人物表,唉,神啊,这种东西不是一般都在开头的嘛!!

囧死,唉。看到50页以后找到了大概脉络,看到了100页以后觉得很有意思,看到了150页以后一口气读到了结尾。

看完之后感觉,宣传中提到百年孤独,更多的是一种宣传手段。这本书和百年孤独是很不一样的。然而女版却是准确的描述。

父亲可以说是女性生命中第一个要面对的男人了。父亲对于女儿的态度,也往往决定了女性日后对待男人和爱情的态度。故事中,两位年老的歌舞女郎去参加父亲的百岁寿宴为框架,回忆她们一生的故事,勾勒出一个家族的历史。然而这个父亲,对于朵拉和诺拉来说,仅仅是名义上的认得。

朵拉和诺拉是梅齐尔的私生女,母亲不详,出生后梅齐尔不认这两个女儿。梅齐尔的同胞兄弟佩瑞格林认下两个女儿,在外的官方说法上朵拉和诺拉便成了佩瑞格林的女儿,而两姐妹却一直知道自己的生父是梅齐尔。虽然两姐妹认得父亲,也有名义上的父亲,但身为演员的“父亲们”没有给两姐妹生活上的陪伴。两姐妹由阿嬷养大。

故事的前半段,也就是两姐妹幼年时期的故事主要叙述的是她们和父亲、叔叔以及阿嬷的关系。而中间部分两姐妹成年之后的故事,则叙述了两人的感情经历。诺拉不停的恋爱、分手,每次都热火朝天而每次分手后又迅速冷却。而朵拉以诺拉的身份恋爱,却一直害怕对方向自己求婚。

没爸的私生女不恋爱。她们可能会不停的更换男人,也可能和一个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男人在一起,但她们不会真正地和他们恋爱。与其说不会,也许更适合说不敢。也许是童年父爱的缺失导致了对男性的不信任。但更应该说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对于男权的怀疑。

看到书中的一句话,”父亲不过是假设,而母亲才是事实“,想起了微博上许多人转的”铁打的闺蜜,流水的男人“。男性之于女性,该是什么样的一种角色,是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呢。我想女性主义者和非女性主义者回答起来一定是不同的。

从小到大遇见过一些恋爱经历极其丰富的女孩子,从小学一二年级起不停地换男友,每次都轰轰烈烈,每次结束的也死去活来,每次结束后没几天又开始轰轰烈烈……也遇见过一些恋爱的女孩子,对方和她并不是一类人,却一直努力地维持……我不知道她们每一次是否都是真心爱对方,还是说她们爱的仅仅是有人陪伴的感觉。她们多是从小父亲不在身边的孩子,亦没有其他的精神支柱。看朵拉和诺拉的时候,便想起这些朋友。

哈,想恋爱的姑娘还是不要看过多女性主义,独立自主是必须的,但是总觉得看多了就变独身主义者或者拉拉。

个人对女性主义没有过多研究,随便写写,只为自己存留。

另外这个版本的翻译,个人以为一般般,看起来基本没有文采,而且有错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