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读后感锦集

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读后感锦集

《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是一本由林葳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32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读后感(一):一生只为酬三顾II诸葛亮

修身与修心兼顾,修君臣之义,修心底无私。

谋事与谋势并重,谋世道人心,谋天时地利

超越输赢,合作高于竞争!修身与修心兼顾 ! 谋事与谋势并重!

回顾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向往之中,正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力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已勾画的

诸葛亮的忠贞、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之品格无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对国家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等身处世格言,又不知影响了多少人,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又不知被多少政治家,军事家所学习和借鉴......

这本书主要讲述诸葛亮6岁父母双亡。14岁为躲过兵乱,他举家南迁,途中险象丛生,他一次次带领家人化险为夷。

20岁时,被公认为“卧龙”的他,不谋仕途安于耕读。26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了天下三分的政治格局,为蜀汉奠定了立国之策,仅用一年的时间带领蜀汉从绝境中崛起。

43岁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内用法家富国强兵,外领大军南征北伐,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54岁五丈原去世,却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收场。 上下五千年灿烂的发展历程中,三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自古以来都说要学计谋就看三国,而诸葛亮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具魅力,最有光彩的明星。 推荐这本书诸葛亮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志向,没有品格的塑造,孩子最终能成为一等人才吗?答案是:一定成不了。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想法,没有志向,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影响我们的孩子。读诸葛亮的故事学习诸葛亮的处事计谋,因为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里有很多的计谋。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而且他可以看得懂人心。

《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读后感(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成名史”

诸葛亮,似乎一直与运筹帷幄、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这样的形容词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他一直以一副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模样应对所有风云变幻。

而看完这本书,了解了他的生平,也许你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思考。

全书分为乱世飘零、隆中磨砺、献策出山、军政大计、两州并举、蜀汉初立、临危受命、再定国策、治国施政、平定南蛮、北伐中原、鞠躬尽瘁共12章的内容,也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

不同于他被世人歌功颂德的足智多谋,我反而对他在三顾茅庐出山之前的经历,感触颇深。

诸葛亮幼时丧母,他上有一个哥哥,另外有两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到他八九岁的年纪,父亲也患病离世,此时哥哥诸葛瑾也不过15岁光景,都还是孩子的一家人只能都依赖叔父诸葛玄照顾。

但是也就过了七八年,诸葛亮年满十五时叔父也染病离世,身后的倒是大树倒下了,人世艰难。但也从这时起,少年诸葛亮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不再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他谢绝出于“面子功夫”的刘表的照顾,在城外找一处坡地,搭建了几间茅舍,带着弟弟安顿下来,这里便是古隆中。

但是诸葛亮在求学的过程中,也还是有遇见贵人的,比如水镜先生司马徽、姐夫庞山民的父亲庞德公、农学专家“赛神农”、兵阵韬略都熟悉的酆玖酆公......

当然,在求学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或误会或佳话的经历,但是少年时求学的诸葛亮始终保持着一颗谦卑的心,这也是让诸多名师愿意倾囊相授的原因吧。

也正是因为在这时的孜孜不倦和累积才成就了日后三顾茅庐的佳话以及观天象而知变化的草船借箭、七擒七纵、空城计等锦囊妙计。

关于诸葛亮的功勋和成就有太多的人歌颂,而我这里只分享他求学的过程,如果感兴趣,你可以在这本书中读完他的一生。

《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读后感(三):叹:真实还原叹惋的诸葛与纷乱的三国

叹:真实还原叹惋的诸葛与纷乱的三国

对于诸葛亮这个几乎被神话的对象,其智慧已经是民间的智谋无双的代表了,但是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三国时期的英雄辈出,诸葛亮的杰出其实放到历史背景下来品读,立足历史来品读,为诸葛亮作传,也许与我们寻常理解的诸葛亮会有所不同。读书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历史呈现真实。

林葳所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也是如此,他以详尽的考据和尊重史实的态度,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形象,同时也展现了那个动荡三国时期的分分合合。

与一般传记类似,当然应该要让读者知晓诸葛亮一生究竟是如何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割据局面的背景下,诸葛亮的一生起始于不幸,他在6岁时失去了父母,14岁为了躲过兵乱被迫举家南迁,途中经历了许多险境,但他每次都能带领家人化险为夷,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敢。

20岁的诸葛亮被公认为“卧龙”,他并没有谋求仕途而是安于耕读,但在26岁时,被刘备三次率军来拜访,他提出了天下三分的政治格局,为蜀汉奠定了立国之策,并在短短一年内带领蜀汉从绝境中崛起。

43岁之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他在内部推行法家富国强兵政策,在外部领导大军南征北伐,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然而,在54岁时他不幸逝世于五丈原,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收场。

本书致力于追本溯源,通过揭示历史真相和探究诸葛亮的人生故事,满足人们对诸葛亮的深入了解的冲动。从他初出茅庐的时候便展现出的卓越才华,到他为统一天下所做出的贡献,再到他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的晚年岁月。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高大、完美无缺的形象,成为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典范。这种形象的嬗变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庙堂情结”,也寄托着作者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在艺术形象上,《三国演义》创造了一个让人难以超越的丰碑。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本书不为尊者讳,而是力求全面还原诸葛亮的一生,也不刻意拔高诸葛亮的历史高度,而是让诸葛亮的种种壮举和智慧才能在读者的审视下来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并期这可以成为激励后人的楷模。

通过本书的详尽考据和对历史事实的尊重,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诸葛亮这位伟大人物。这本书不仅呈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和真实感受。

作者在本书中充分考虑了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将读者带回到动荡的三国时期。通过讲述诸葛亮一生的轨迹,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战争较量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在描写诸葛亮一生的同时,也提供了全面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的考据,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文献史料记载为框架,并运用合理推断来填补史料空缺,拒绝虚构和戏说。作者力求真实客观地回顾诸葛亮一生的故事,同时深度剖析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让读者真正了解诸葛亮的理想、智慧、谋略、品格和精神。“谋事与谋势并重,谋世道人心,谋天时地利”才是对诸葛亮准确的评断。

穿越千年历史风尘并不易,然而有心自然可以达成。《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这一点是让人钦佩的,并没有刻意避开诸葛亮普通人的一面。作者对诸葛亮的研究细致入微,通过详尽的考据和尊重史实的态度,展现了这位伟大古代知识分子的崇高形象和深邃智慧,也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饱含情感的诸葛亮形象。

另外一个人让人觉得非常值得推荐的理由是,书中对动荡的三国时期背景的描写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那段历史。无论是对于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对诸葛亮有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一次难得的阅读体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