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在北京生存的100个理由读后感精选

在北京生存的100个理由读后感精选

《在北京生存的100个理由》是一本由尹丽川著作,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北京生存的100个理由》读后感(一):在北京生存的101个理由

书很旧了,那后海的星巴克,皇城根儿的建筑早已不稀奇。留给我的北京也根本与此无关。

北京是什么,是我小时候穿着条纹裤子假笑着站在大观园门口的一张照片,是早春停了供暖加了一床辈子依然寒冷的酒店房间大床,是雾霭的清晨的一个人站在路边的麦子店小街道,还是滚滚黄沙笼罩下的金台夕照到国贸?之于北京,虽然我能想起来的就只有这些片段零落的画面,尴尬的,困窘的,硬撑着微笑的,泪流满面的……仿佛没有一出是快乐的,可却还是有股子义无反顾的劲儿。

不只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在奔向这滚滚的飞速向前跨越的城市,在到处都是便衣的广场,在需要被人硬推上的没有信号的地铁,留下各种痕迹。还因为这四道方正城墙层层围起的地方到处都有好看的人,到处都在发生着类似的幸或不幸的故事,一点也不稀奇。

也许我有100个理由不生活在这座城市,可是只要有1个理由,我就依然还想试一试,去北京。

《在北京生存的100个理由》读后感(二):理由不是理由,是一种深深的爱恨

看完这本书,对即将北上的日子多了期待。

以前曾去北京旅游过,那是十一。正是全国人民都往北京蜂拥的日子。

那时对北京的印象是嘈杂。诺大的北京城怎么没有皇城根下的深沉和内敛?到处是嘈杂的人群,施工的建筑。虽然去了故宫,天坛,长城,但是除了黑压压的人流,什么也没有记住。就这样失望的离开了北京。

没想到若干年后,我竟然要去北京工作。本想在上海找工作,可是上海的世俗文化不是我喜欢。这样国际化的城市没有文化感。上海是一座夜的城市,而我不是喜欢夜生活的人。杭州倒是喜欢,但要离开。扯远了。

继续北京。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浸染。

北京的历史,皇城的摧毁给北京带来太多的伤。摧毁又去找回,这是我们民族特色吗?

北京的文化,这里是无数艺术者寻梦的地方吧。八九十年代那群理想主义者已经消散在人群中,但他们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刻在岁月中,让后来者想去追随他们的脚步。

北京的餐馆,这是我最神往的地方了。北京融合了全国各地的风味,不出北京城,就可以找到天南海北的特色餐馆去过把瘾。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北京的图书馆,北京的大学,这里可以听到各方神圣的讲座,听大家的言谈和思维有时候就如醍醐灌顶。或许点滴就可以让你顿悟困惑已久的东西,这点在杭州的人文大讲坛已经得到验证。

北京的----

有太多,我想亲自去体会。

或许选择一个城市,不仅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在市井文化中,融入了你的喜怒哀愁,融入了你的柴米油盐,也记忆了你的青春岁月。

爱是她,恨也是她,她融入了你的生活,就如你的亲人。就像我们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家乡不好,即使丁点的变化都会让我们欣喜不已。

《在北京生存的100个理由》读后感(三):一个不少,一百个不多

在北京生存的理由?这个问题的确问倒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如今,已在北京购房置车的我,已经不需要回答理由了,因为家在这里。当初背起行囊来京求学的时候,在北京生存不需要理由,因为这是我梦想的地方,我所知道的那些地标,那些传说中的景观,都想收入眼底,装入梦中。

然而,北京太厚了,历史的、文化的、户口的、籍贯的……我们始终陷不进去,生不在这里,以为可以存在这里,但最终我们在北京的生存方式是飘。北飘,就像北京秋天,很美,像梦一样,但很短,很快就醒。多数人失望地离开了,又有更多数的人没理由地来。

100个理由多吗?太多了。只有文化人、媒体或出版机构才会这么去梳理。对大多数的人讲,只要有一个理由,就足够了。比如遇到一个好的包工头,比如找到另一半,比如在后海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酒吧,比如在报纸谋份编辑记者的工作等等。

再问一遍,100个理由多吗?其实也不算多。正如劳伦斯?布洛克说的“纽约,有八百万人口,就有八百万种死法”。北京有一千多万人口,就应该有一千多万个理由。

这本《在北京生存的100个理由》是一位同样飘在北京的台湾美女编辑编的书,她以一个台湾人的视角观察着北京,体味着北京,渐而爱上了北京,我想,对她来讲,在北京生存只有一个理由??爱。可能还有另外半个理由,编一本《在北京生存的100个理由》。经过三年多的辛勤劳动,她真的像一个老北京一样将这些理由归纳为:化石、天地、人、转变、新、爽、飘、隙缝等八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条下延伸出来的理由真的很像生存的理由,因为它们太具备惟一性了。天安门外地有吗?什刹海外地有吗?

这本书还有另外一个特性??北飘群体眼中的北京。北京人眼中的北京太感性,是一种情感的共鸣,没什么理由,这块土地养育了他,这儿就是他的生存之所。而北飘眼中的北京多了一份理性,视角更宽、更尖,还会不时的发问或自问,给我一个生存的理由先?书中的作者也多为北飘,有沈昌文这样的老北飘,有尹丽川这样的年轻北飘,也有欧阳应霁和编者本人这样的港台北飘。不管是哪个群体,在北京生存,我想是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理由的,也许都是理由,也许不需要理由。100个理由,只不过是一本书而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