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有关端午的粽子的作文

有关端午的粽子的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希望以下这些有关端午的粽子的作文,能对您有帮助。

第一篇

端午节的由来作文300字:端午的粽子

今天是一月份的最后一天,我和家里的大人们一起来到酒楼包粽子,迎接新年。包粽子是我们家的习俗,每年在即将到新年的那一天,带着芭蕉叶,糯米,香料,竹绳来到酒楼、奶奶家包粽子。

包粽子的前一天,我们早早的就洗好了粽叶,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酒楼了。就在那矮矮的平桌上,我们把叶子放好,在门外淘好了米,放在一个大盆里。那米可不是一般煮饭用的米,而是我们精挑细选出来的上等香糯。我们家包的粽子,既不用花生,也不用绿豆,但它依然散发出香味,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包在粽子里的,是一种香料,这种香料,平时种在奶奶家的阳台里,一到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就会把它的叶子摘下来,把它撕成一条一条的,撕的时候,可以闻到清新的香味。当我们小孩已经把叶子撕好的时候,就会把它交给大人们,放在一个小小的用砖制成的小罐子里,大人们拿着一个小棒子,把它捣碎成粉,捣碎后,再放到锅里抄一抄,绿色变成了黑色时候,香料就做好了。接下来,我们还要去准备竹绳。这种竹绳,是生在在老家山上的一种竹子做成的,并不是每棵竹子都可以做成竹绳的。做成竹绳的竹子,必须是节长眼少,不嫩不老,长得匀称。选好竹子以后还要把它撕成一条一条的。当一切的材料都准备好了以后,我们坐在沙发上,开始包粽子了。

姑丈、爷爷、爸爸、妈妈负责绑粽子,姑妈、奶奶、姨婆则负责包粽子。我呢,在旁边观察,帮帮忙什么的……

只见奶奶拿起两张叶子,叠在一起,用碗舀起一碗米放在叶子的中央,再拿起一块沾了香料的肉放在米的中间,再舀起一小碗米盖住肉,然后把叶子和起来呈长方形状,再把多余出来的叶子折起来,交给负责绑的人。绑的人呢,拿起一根竹绳绕在粽子头上,绕两圈,再在粽子的斜侧面绕个小结固定,再拿起一根竹绳,接着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粽子尾,大概一个小粽子上有五根竹绳,一个大粽子上有差不多8根竹绳。

接下来,在大家的努力下,粽子已经放满了箱子,桌子。我大概的数了一下,竟然有一百多个粽子!

今天包粽子的时候虽然我没有帮什么大忙,但是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包粽子的辛苦,大家的手都被竹绳嘞红了。但是大家的心里都是甜蜜蜜的,因为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团结合作的结果!

端午节的由来作文300字:端午的粽子

一年一度的春节快要到了,包粽子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那一天,奶奶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好了包粽子地材料,等我们都睡醒了便开始包了。

开始了,只见奶奶和爸爸先把粽子叶包成了一个簸箕地形状,接着抓一手糯米,用手轻轻按平,再抓一块猪肉和酸菜,然后在用手抓点糯米把菜盖上,按平,接着手利索的把粽叶包上绑了起来,这样一个过程看起来是这样的简单,这时一个美丽的糯米粽子就这样被奶奶包好了,我在旁边见了心痒痒的,也想自己试着包粽子,我开始学奶奶地样子,先把粽叶包成簸箕的形状,再弄点糯米、猪肉、菜,做完后再用一抓糯米把菜给盖上,接着我把粽叶包上,可不管怎么样,粽叶不是破了就是糯米掉出来了,我在次重新尝试,可还是老样子,我没信心的正打算放弃时,奶奶笑着说:你包不好是因为你粽叶太小,而糯米却抓的太多,你才第一次包。挑大点的粽叶要好包点,在糯米放少点,在手把手的指导着我,在奶奶的耐心解说下,我终于马马虎虎的有了一个劳动“成果”,而后慢慢的一个接一个的包了好多个,

晚上吃着自己包地粽子,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端午节的由来作文300字:端午的粽子

端午节到了,我家包粽子。妈妈先把糯米、花生和黑豆洗干净后放在水里泡着,再把粽叶清洗干净,我把线剪成一段段的,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中午的时候,妈妈把糯米、花生和黑豆一起捞了出来,滤干水,撒一点食用纯碱,拌均匀。然后,妈妈把两片粽叶卷成陀螺一样的形状,往里面装满糯米,再把上面留的粽叶盖上。最后,用绳子困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由于妈妈是第一次包粽子,所以,妈妈包的粽子怪模怪样的,有的像手榴弹,有的像枪,还有的像糖果。

所有的粽子包好后,放在高压锅里煮半个小时,粽子就熟了。打开粽子,黄黄的糯米,黑黑的豆子,红红的花生米,多么好看呀!咬一口,特别香。

端午节的由来作文300字:端午的粽子

从记事开始,我便非常爱吃粽子。印象中,吃粽子时的模样,总是狼吞虎咽的。现在回忆起来,倒真的想吃了。

想起它的模样,那可真可爱!白白胖胖的米粒,挤挤攘攘地被蒸好,发出诱人的香味。然后被“绿外套”紧紧地裹住,夸张的成了三角形。拿起它,沉甸甸的,里面净是丰富美味的食物,也许你会情不自禁的打开,然后一吞而尽吧。哦,别忘了洒点白糖,那样吃着才会更香哩!

我爱吃粽子,妈妈就爱给我包粽子。

一次,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粽子。古时候有一个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他精忠报国,是国家利益重于泰山,是一位好大臣,这时,他却遭到了迫害。于是,她在五月五日,也就是一个让我们怀念的日子——端午节那天投江自杀了。他死后,爱戴他的百姓们,经常在五月五日那天往江中投粽子让他“吃”。这也是端午节那天人们习以为常的独特风俗,一直沿用至今……

我的心情真的是久久不能平静了……

妈妈包粽子时总是认认真真的,不马马虎虎。吃过很多粽子,就数老妈包的香甜。她说:“你爱吃粽子,我就给你包粽子,你想吃最好吃的粽子,我就竭尽全力给你做最好吃的粽子。……”我笑笑,看着她那不再有神的眼睛,很认真很认真地盯着手中的绿叶,小心翼翼的包着……

我喃喃说道:“会很好吃……”当然了,妈妈包的粽子怎么会不好吃?呵呵,因为我嚼出的是爱的味道!

端午节的由来作文300字:端午的粽子

我喜欢吃那香喷喷的粽子,但是我从来就没有学包粽子。今天我们就向老师来学习学包粽子。我的心里又是紧张又是激动。

我们上楼,站在桌旁,那是我的心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上蹦下跳。不只是激动还是紧张。这时老师来了,只见她娴熟地拿起三片粽叶,用两个拇指向里一卷,像漏斗一样。在装上米,再把棕子往上一盖,接着插上一根粽叶……我看着老师那么熟,心想:应该没那么难,但当我包时,粽子就像调皮的小孩不听使唤,把米撒到了我的脸上。幸亏老师帮我制服了它。到了最后一步系绳子,我觉得这是小意思,可它当我扣绳子时就当粽叶是滑滑梯,总往下滑,我气极败坏的对绳子说:“你学乖点,不然你就惨了!”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一个粽子大功告成。接着我又包了6个粽子,这下容易多了。

一回家我把粽子煮了,想:先把3个粽子给爷爷奶奶,再把2个给爸爸妈妈,自已留1个。爷爷奶奶夸我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在这次活动中,我懂得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真正的含义了!

端午节的由来作文300字:端午的粽子

我从小就很喜欢吃粽子,尤其是奶奶做的粽子。现在我渐渐长大了,也该学学包粽子了。

一天中午,我碰巧从正在做粽子的奶奶身边走过,看见奶奶正在聚精会神地包粽子,就好奇地走过去坐在奶奶的身边,看着奶奶娴熟的包粽子动作渐渐地入神了。只见奶奶先把洗好的几片粽叶放在左手摊开,然后抓了一把米放在粽叶上,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接着把调好的馅料放进去,再在上面铺上一层薄薄的米,紧接着,用绳子三两下子就把它包好了。

看着这么简单的动作,我自告奋勇地对奶奶说:“奶奶,我也会包了,让我来帮你吧。”奶奶逗我说:“哎哟,我们家的小公主竟然也会包粽子啊,那你就试试吧。”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了起来,可是那粽叶好像在跟我作对似的,怎么包都有米露在外面。看着那几个奇形怪状的粽子,奶奶却在一旁说:“不错,不错,加油啊!”看来这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当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几个怪模怪样的粽子。哈哈,那可是我的第一次粽子杰作哦。

第二篇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布谷鸟起得调。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家家都在家里忙着包粽子。我们家也毫不例外。奶奶在昨天晚上,开始忙碌起来……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可爱的形状还有老家摘的艾草的香味。奶奶将几十片叶子散乱地放在白色的瓷盆里,又浇上了一壶刚烧好的水,水汽升了起来,棕叶的香味也随着飘起,那种香气好像活了一般,在奶奶的手里。

奶奶端出昨天夜晚泡好的糯米,那糯米一粒粒透亮还很饱满,非常的沉。我问奶奶:“为什么要用糯米,我们平时吃的米不可以吗?”奶奶笑着说:“平时吃的米又干又还不糯,做出来的粽子不好吃呀!”

奶奶到邻居家去借了几根包粽子的白线。又拿出一包红枣,我笑着说:“这次包甜的?奶奶笑而不答。

奶奶说:“要赶快包粽子了,一会晚上还要吃呢!”

奶奶包粽子的过程真让我着迷。把三层粽叶错落地搭好,轻轻地展开,抹平,两只手轻轻一弯,就弯出一个小小的像圆锥的形状。放两勺的糯米在角里,再放上两颗红枣在米中央,又放两勺米把红枣盖住。奶奶粗糙的大手紧紧地捏着这个胖胖的粽叶,一根线紧紧地绕过,转两圈,再系上一个死疙瘩,一个精巧的粽子就做好了。

傍晚煮了好几个小时的粽子终于煮好,清香弥漫了整个屋子。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却被烫了。粽叶的颜色被水汽蒸了,好像颜色更深了。我轻轻地拉开白绳,此时一个白白胖胖的粽子呈现在眼前。蘸上白糖,甜甜的。奶奶考我:”“端午吃粽子是为什么?”我大声地说:“当然是纪念伟大的屈原啦!”大家都笑了起来。

端午的歌谣又响了起来,这个端午吃粽子的习俗会永远流传下去。

第三篇

端午的粽子_写端午节的作文1000字篇一

很喜欢江南水乡端午时赛龙舟,那一条条龙舟犹如一条条巨龙,畅游在江河之中,载着勇士们勇往直前。比赛时选手按着鼓点的节奏奋力地向前划去,一条条龙舟又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箭一般的冲向终点。大家都奋力地划着,差距越来越小,终于一艘龙舟以很小的优势胜出。大家都为他们欢呼、呐喊,这种场面令人十分振奋。

但家乡的端午却和江南水乡有所不同,没有水自然也就看不到赛龙舟这样的大场面,不免让人有些失落。曾经幻想自己有一天能亲自参加一次赛龙舟,可对我来说,那只是一个梦了,渐渐地也就淡忘了。

家乡的端午习俗大多与外地相同,吃粽子、带香包、喝雄黄酒等。

我家住在乡村,家乡的端午节早已没有了节日的那种热闹。人们几乎不再亲自包粽子,因为这时候大街小巷都有得卖。然而,每到端午,母亲还是会自己动手包粽子。可我并不喜欢吃粽子,便觉得母亲没有必要自己做,一来太麻烦,二来路边就有卖的,买一个多方便。于是我便问母亲为什么不买粽子吃,非要自己做呢?可母亲却总是说:“外边买的没有我们自己做的好吃。”是吗?我怀着疑问买了一个粽子来,可最后吃完两个不同的粽子却没有发现有什么差别。可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唉,真搞不懂。

今年的端午节,母亲依旧买了做粽子的食材。我正好闲来无事便来到厨房,母亲正在包粽子,只见她用粽叶做了一个漏斗,然后舀了一勺糯米再放上一颗红枣,然后两只手灵巧的翻转包好再用绳子扎好,不一会儿桌上便摆放了好多粽子。这一个个粽子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一个个绿色的小三角矗立在那里,让我人感到庄严、肃穆。

看到母亲熟练的手法和包粽子的过程,我也想一试身手,便拿了一片粽叶,也卷了一个漏斗,刚舀了一勺糯米放进去,没有想到它真成了漏斗,满地的米粒鼓着白白的肚皮嘲笑我。母亲笑着说:“算了吧,你歇去吧,我包好了叫你。”看着满地的糯米“残骸”我便不甘心:“不!妈,我一定要包一个粽子。”我又拿起了一片叶子。妈妈看出我已经下定决心,便鼓励我说:“别着急,慢慢来,你一定可以。”我这次很小心地终于包好了一个,可放在母亲包的一堆中它却”原形毕露“了。它不方不正,真看不出是什么模样。“别灰心,下一个一定能包得更好”,母亲又说。我又开始包第二个,第三个......终于我包了一个和妈妈包得几乎一模一样的粽子。这时母亲说“:“不错呦,徒弟都超过师父了嘛!”听了母亲的夸赞我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粽子煮上了锅,我心里却有了一种莫名的期待。

终于,粽子出锅了。

我迫不及待地找出了我包得最好的那个,立刻剥开便咬了下去,嘴刚碰到便立刻缩了回来。“吁,好烫。”“傻孩子,刚出锅的粽子很烫的,不能立刻吃,看你急的样子”,妈妈笑着对我说。

我这次竟一连吃了三个粽子,不知怎的这粽子比外边买的好吃得多。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这粽子里有自己付出后收获的喜悦和成功。我也终于明白了母亲为什么要年年自己亲手包粽子,原来通过自己劳动得到的东西要远比直接获取味道更鲜美。

谢谢你,母亲,我一定会铭记在心。

我知端午_写端午节的作文1000字篇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一说到这两句诗,大家马上会想到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就是我们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的传统节日—端午,我知端午。

公元前229年,战国时代楚秦夺霸权,诗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国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昌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惧灰,仰天长吧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从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午”也就如称“初五”;“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五。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大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怕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尽管端午年年都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一是纪念屈原说;二是迎涛神说;三是龙的节日说;四是恶月恶日京;五是夏至说。由于屈原的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所以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端午节是家家户户口团圆、是最幸福的时候,到了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时候,爸爸妈妈在门上挂上艾叶、香囊,妈妈会为我系上五彩线,保平安。我会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游戏。吃饭的时候到了,我来到饭桌前给大家都分上一个粽子,自己最后拿一个,把绳子解开,剥开叶子,就可以吃到里面香香、软软的粽子了。大家有说有笑,非常开心。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我知端午。

第四篇

漫步于大街上,凉爽的晚风吹走了小城中最后一丝燥热。“手工粽子喽!蜜枣馅,红豆馅,豆沙馅喽!”呐喊声吸引了我的注意,随之传来的是粽叶淡淡的清香,这清香与使去潜藏于心底的往日勾连在一起,使那段如粽叶般芬芳的回忆再次浮现——与爷爷奶奶共度的那次端午节。

端午节当天,晨风轻抚着我的面颊,唤醒了热热闹闹的一天,也唤醒了我激动期待的心。

大家一起动手准备中午的佳肴,刀板上清脆的撞击声,碗盘相互的碰撞声,高压锅嘶嘶的轰鸣声谱写出了一首欢乐热情的快板。

我和奶奶用水将糯米和红豆淘洗干净,再将其放进盛清水的盆里。然后将粽叶洗干净,开始包粽子。只见奶奶将绿油油的粽叶窝成一个角,然后往里面放进白花花的糯米,然后将红彤彤的蜜枣放进去,最后用一根绳子将粽子绑紧,由于绳子很细粽子形状不均匀,奶奶需要聚精会神的瞪着才能打好结。做了几个后,奶奶的眼睛竟然开始不住的流泪,我才想起来奶奶得了轻型结膜炎。"奶奶,咱们为啥不直接买外面做好的粽子?”

"外面的粽子不知道他们咋做的,用料也没法保证,口感也一般。你们难得回来过次节,所以先不说好不好吃,至少要让你们吃起来放心。”

我怔了一下,阳光稀稀疏疏地从院子里打到我的身上,我沐浴在暖阳中,心也渐渐舒张,其乐融融的温暖的和睦的家庭气氛悄悄然地溢满了家庭的每个角落。

中午的时候,大家纷纷落座,准备共进佳肴。粽子的清香,以使饱腹之人也能再一次食欲复燃。金丝蜜枣的浓烈香甜被糯米所稀释,转化成入口即化的香甜。而最使人沉沦的就是其中的糯米,一颗颗若有若无的依偎在一起,口感细腻软糯又不粘口,唇齿留香。爷爷奶奶望着我们大快朵颐,自己没吃几口却也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层层堆叠在脸上的皱纹此时舒展开来。

我嘴中品味着软糯的糯米,自己也沁润在了软糯的亲情中,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就像糯米,将我们与他们若有若无的依偎在一起。在我们繁忙时,毫无怨艾的独自承受岁月带来的孤独与寂寞,让我们放心去着手于工作与学习。在我们需要帮忙时,又毫不犹豫的伸出手,给予我们最细致,最体贴的关爱。

离别时,爷爷奶奶望着,挥着手大声喊道:“拜拜,一路顺风,如果工作忙就别老往回赶了。我们两个挺好的,拜拜!”我笑着回头与他们相视一笑,但自己却不知已经以泪洗面。“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离别。

”爷爷奶奶,照顾好身体,我们还会再回来看您的!

第五篇

“五月五,是端阳”,农历的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节。我最喜欢的端午习俗,就是吃粽子。

在端午节的一大早,外婆就开始包粽子了。把白白胖胖的糯米,包过翠绿的粽叶里。两片粽叶和许多糯米相结合,便成了美味,可爱的粽子。包好的粽子用绳子扎起来,就可以下锅煮了。外婆的手可巧了,不仅会包光粽子,豆沙粽、咸肉粽她都会包。

不一会儿,粽子就熟了。一个个粽子整齐地排列在蒸锅中,看上去十分光滑,仿佛刷了一层油一样。拉开绳子,翻开粽叶,又白又紧实的糯米便出现在眼前。光粽子粘上一些白糖吃,味道甜甜的,像吃了蜜一样。豆沙粽从表面上看,和光粽子没什么两样,实际上,细腻、柔软的豆沙就藏在中间。咸肉粽的香味十分诱人,白色的糯米被肉染成了淡淡的棕色,与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一同入口,咸而不腻,十分神奇。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各式各样的粽子。我最喜欢吃光粽子了,糖与糯子一同进入口中,糯米有了浓郁的甜味,糖更是入口即化,这不就是“食物的双重魔力”吗?我狼吞虎咽地吃着粽子,品尝着这人间美味。我的嘴巴上粘满了糖粒和米粒,当然还有甜甜的笑容。

很快,夜幕便降临了,粽子也被吃了许多,但甜甜的味道和甜甜的笑容都挂在我的脸上。

第六篇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每到端午节,各个不同地区的人们都会按自己特有的习俗来过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最传统的赛龙舟,包粽子。还有些地区会在端午节放风筝、挂艾草、栓五色丝线等。在我的家乡,端午包粽子是我们的习俗。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每家的口味也有不同。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传说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在农历5月5日投汨罗江自杀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说起包粽子,上次端午节外婆带着我们包粽子的场景,我还历历在目。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外婆拿出糯米,让我们倒进桶里,然后接了一盆水来淘米。把桶里的水倒掉后,用保鲜袋装好糯米,放进冰箱里保鲜。提前处理好的糯米,第二天就可以直接使用了。把糯米倒进盆子里,撒上五香粉,加上适量的油和盐揉匀,再加上两三把绿豆搅拌均匀,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我们家乡的粽子放的馅料大都是:黄豆、肥瘦相间的猪肉、咸蛋黄和香菇。外婆最擅长包三角粽了,只见外婆取一把糯米摊平了,一一放上馅料。她先将粽子裹成一个圆形,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出一个角,重复三遍,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就在外婆的手中诞生了。接着外婆从里屋拿出了一篓筐的竹叶。外婆告诉我说,这些竹叶是她提前去摘的,昨晚已经焯好水晒干了。外婆边说边把竹叶涮上油,用竹叶把粽子包好,绑上竹绳,一个完美的粽子就做好了。外婆做好了一大碟粽子,马上放进锅里蒸了。

蒸了一会儿后,粽子的清香味就从锅中飘来了,孩子们都站在锅边流着口水。外婆一打开锅,一股白色的蒸汽就往天上冲去,外婆把粽子端上桌子,只见碟子里的粽子有三角形的,也有长方形的。青色的竹叶和里边香喷喷的糯米,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啊!竹叶的清香与糯米的芳香搭配在一起,让人不得不想尝上一口。一口咬下去,口感细腻软糯,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外婆包的粽子真好吃!希望我们家乡的端午节包粽子习俗能一直传承下去,希望中国的文化传统能永远流传!

第七篇

我盼望的端午节又快到了。

记得在我五岁那年过端午的时候,奶奶一如既往地早早就起了床,忙东忙西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等到奶奶包粽子时,我就蹲在奶奶身旁好奇地看着奶奶。只见奶奶有时包一个很小很小的粽子把它压在大粽子里边,我不解地问:“奶奶,为什么要包一个小的在里边呢?”

“等一下如果谁吃到包有小粽子的大粽子呀,就能够平平安安、顺顺当当。”奶奶边包边说。

“可是,那些粽子的外型、大小都差不多,怎样才能吃到有小粽子的大粽子呢?”

“这就要看谁的运气好才吃得到呗。”

此时,我的心理却暗暗地打起了小算盘!于是,当奶奶包了有小粽子的大粽子时,我趁她不注意,就把那几个“粽子”做了记号。

粽子终于包好了,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锅里煮的粽子有我的秘密。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迫不及待地去挑选“我的粽子”。全家四人坐在桌子旁,我把选出来的粽子每人递一个,大家边吃边聊。我却暗暗地等待着。

“我吃到小粽子了。”忽然,奶奶惊喜地喊出来。

“奶奶,你一定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我也吃到小粽子了。”妈妈高兴地说。

“妈妈,你每天都那么忙,那么辛苦,今年一定苦尽甘来。”

“我这个也有。”爸爸也笑嘻嘻地说。

“爸爸,你今年工作一定顺顺当当,好运来临。”

幸福的笑声、浓浓的粽香飘满屋子。看着全家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感觉更加的幸福,粽子的味道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美味佳肴。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幸福的、激动的、感恩的心期待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