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成为母亲的自由》读后感100字

《成为母亲的自由》读后感100字

《成为母亲的自由》是一本由[韩] 崔至恩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为母亲的自由》读后感(一):希望你是因为爱,才成为了母亲

养孩子从来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

父爱与母爱都是孩子一生的支撑

·

我认为描述亲子关x蕞真实的一句话是:

有的人用童年去治yu 一生,而有的人却在用一生去治yu 童年。

书名:《成为母亲的自由》

作者:崔之恩,韩国作家、记者,常年关注女性话题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

作者主张“什么时候要孩子,什么时候要二胎”都是取决于自·己,而非别人言语的攻击,外力的逼迫。

·

作为已婚未育的崔之恩,她认为自·己适应不了有孩子的鸡飞狗跳的生活,所以她不曾打算生孩子,但当她生了一次病,得知以后可能没有做母亲的资格时,她又会觉得伤心难过。

·

而面对其他人的催婚催生,她又有了新的思考:到底要不要生孩子?姐姐劝她生个孩子时,她都怀疑姐姐这话是不是真心的,因为她刚刚参与了姐姐与孩子的七零八碎的生活,她只是想逃离。

·

她基于韩国的现状,做出的调查,很多韩国女性害怕成为母亲,而不是不想成为母亲;她们担心孕育孩子过程的辛苦,担心孩子出生以后生活的鸡零狗碎,担心生孩子以后身体状况不好;所以很多女性蕞后做了丁克家庭,但是在决定要做丁克的过程中,她们又经历了一系列内心的纠结痛苦不安。

前两天刷到了一部韩剧,正好写了两位不同的女性,其中的一位独立自信事业成功,用实足的底气对抗婆家传统的家风,但蕞后还要因为家庭阿姨离开,母亲为了帮忙照顾孩子扭伤了腰,而要低头向婆家求助时败下阵来;另一位则是从结婚开始,便想着讨婆家欢喜,一直逆来顺受,不止遭受了身体的劳累,更是遭受了心理上的创伤,蕞后产生了离婚的念头。

读到蕞后一章“在韩国,我们会迎来想生孩子的那一天吗?”时,心里也在替她们发问,什么时候她们才能拥有好的环境,选择 成为母亲的自由。

《成为母亲的自由》读后感(二):不生孩子,你真的想好了吗?

生一个孩子,并且抚养长大,你真的想好了吗?

作者是一个不喜欢孩子、向往自由、内心不想承担养育责任的女生,但她同时很困惑,在生与不生之间反复纠结……

于是,她采访了韩国各地一共17位已婚女性对于“不生育”的看法:

——“我之所以不生孩子,是不想给自己的人生加上一道要长期进行育儿劳动的枷锁”

——“连我自己的人生都已如此艰难,能给孩子的更加所剩无几,我所指的不单是“物质”’

——“我无法保证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无事的长大”

——“坦白说,我不生孩子最大的原因是育儿成本太高”

——“很看重自己的工作,无法同时做两件事”

养育成本高,失去自由,精力不够,害怕生出不健康的宝宝,是“不生育”族的大致理由。

作者也是一个“不生育”族,她说:

幸好我没有孩子,我这慢慢吞吞、拖拖拉拉的生活才得以艰难地维持到今天。因为我虽然拖沓,但时间很多;虽然没钱,但好在花销不大。

不了解我的人都劝我生孩子,而真正了解我的人劝我不要生。

没有孩子可以更加享受生活,专注于自己的需求,没有很紧迫的存钱压力,让自己更从容。

把给孩子的教育经费拿来投资自己,比如读书、旅行、滑雪、潜水、健身、考证……

其实本人也是倾向于“不生育”,那些用来养育孩子的钱和精力,我更愿意花在自己身上

现如今,社会上也出现一类独特的女性,“厌男女”,即:

独立自主,自己赚钱,不恋爱,不结婚,不跟男的说话。

如今的独立女性可以靠自己挣钱,如果结婚,进入婚姻的女性就要面临职场、生育、照顾家庭、养育小孩多重压力

而男性,则十分令人失望。男性结婚在职场依旧可以风生水起,结婚后丧偶式育儿、家bao、甩手掌柜……

“厌男”女孩,已经清醒了。谈恋爱、结婚更多的是精神内耗,还不如搞钱实在。看看网上案例就知道,婚姻幸福的真的太少了!电影《消失的她》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女孩们,你还敢相信男人吗?

我的观点是:结婚生育是大多数人选择的路,看似好却铺满了荆棘,独身主义需要经济的支撑和不怕孤独,各有各的优势和风险,不存在谁好谁坏。

“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结婚生子”。

《成为母亲的自由》读后感(三):生孩子这件事,女性必须要经历一次吗?

最近,《三联生活周刊》发表了一篇名为《人类女性分娩为何更危险》的科普文章,讲述了为什么女人在生孩子时特别容易发生危险。

文中指出,美国人类学家舍伍德·沃什伯恩于1960年首次提出了分娩困境(ObstetricalDilemma,又名产科困境)这个说法。

总的来说是因为人类是直立行走的,这就要求人类的骨盆不能太宽,否则会大大降低行走的效率,而这就对女性产道的大小产生了反向的进化压力。

与此同时,人类又进化出独一无二的大脑袋,这就对女性的产道带来了正向的进化压力。这两种相反的进化压力必须同时得到满足,所以人类只能选择牺牲另外一样东西,这就是婴儿在子宫内的停留时间。

于是,人类婴儿必须在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提前出生,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婴儿会如此脆弱的原因。

另外,人类母亲的产道在两种压力下进化得和婴儿的大脑袋刚好匹配,容错能力相当低,只要稍微差那么一点,分娩过程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这篇文章虽然讲的是科普,但也同时说明了一个现实情况,那就是,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里走一遭。用老辈儿的话讲,就是“大命换小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女性不想生孩子是因为害怕危险。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生孩子,在网络上,这个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引发争论。

女性的生理构造与男性不同,天生就承载着繁衍后代的作用。自从人类出现那时起,生儿育女就成了女性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孩子生出来了,并不意味着责任的结束,反而成为一个开始。哺育、养育、教育,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这都是女性的专属责任。一旦一个孩子生性顽劣,或者不够健康,人们都会指责“妈妈没有尽到责任”,而很少去埋怨爸爸。

不仅如此,女性还要为此承担职场上的压力。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育龄女性,原因很简单:还没生孩子的女性工作不久就要怀孕生育,生了孩子的女性为了照顾孩子很难全身心地应付工作。说来说去,生儿育女这件事,成了女性职业发展上的巨大阻碍。

这些困境,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女性的生育观。尤其是随着全面二孩、三孩ZC的正式实施,生孩子这件事给女性带来的困境愈发凸显。好不容易把老大拉扯大了,紧接着又来一个老二,身为母亲,一方面要照顾家庭,一方面要顾及工作,因此不得不在家庭和职场中疲于奔命。

而最令人无奈的是,这一切,全都被看成是女性的私事,没有人觉得这是需要“照顾”或者“优待”的问题,甚至还会说:“别人也是妈妈,怎么别人都做得很好,你却不行?”

换句话说,不是说女性完全不想成为母亲,只是在社会中,成为母亲难免要和职场发展相冲突,女性很难兼顾。

用韩国人口学者朴光骏的话说:“劳动市场中存在男女工资待遇上的差异及对女性保护事业(对生育和育儿的担忧)的不关心(甚至反感),在这种状况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女性劳动参与程度的增加导致了女性生育的延期或放弃,这些是导致韩国生育率极低的原因所在。简言之,正是对女性的歧视才导致了生育率的低下。”

经济学上有一个观点是: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剂。换句话说,越有钱,越生得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出现了“婴儿潮”,每个家庭都生育两三个孩子。当时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就是,有孩子的家庭是成功的、健全的和幸福的,而没有孩子的家庭是反常的、自私的和可怜的。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出生率再次降低,人们的注意力从生孩子这件事上转移到完善自我这方面。

其实这很好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进入了有发展前景的职场,自我意识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这时候,女性就会明白:“我的人生意义并不仅仅是生儿育女,我也要拥有自己想要的那种人生。”因此,就会通过避孕来夺回生育的自主权。

也就是说,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生育方面就越有自主意识。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1925年出生的中国女性90%是文盲,平均生育5.5个孩子;1950年出生的女性文盲率降到40%,平均只生育2.7个孩子。这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了。

回到当下,对一个有充分自我意识的女性来说,多生孩子并不是人生的最佳选择,因为在当下这样的shehui氛围里,仅仅“做女人”就已经够累了。

在《成为母亲的自由》这本书里,作者采访了17位决定不做母亲的女性,通过她们的讲述,作者发现:一个女性决定成为丁克,是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后所做出的决定。

比如有的女性认为:我不是很喜欢孩子,甚至说很讨厌,哪怕看到朋友的孩子都会表现出轻微的抗拒,更说不出“真乖”这种话。所以假如我有了孩子,我并没有信心会对他好。我看到身边有孩子的朋友都非常辛苦,甚至失去了自由,这让我感到恐惧。我喜欢喝酒,喜欢抽烟,喜欢跟朋友在一起,但如果有了孩子,这些都做不成了。

还有的女性认为:地球已经人满为患了,非要多这一个人不可吗?就像最近几年我们总担心食物中会有微塑料,因此在这个严重污染的世界上活着,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无论是为了环境,还是为了下一代,我都不认为讲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上是好的选择。

还有的女性害怕生孩子,害怕生产时的痛苦和生命危险。

作者本身也是位无子女已婚女性,她与先生结婚5年,即将迈入40岁。当她做出不要孩子这个决定时,心中浮现了诸多烦恼、忧虑与不确定感,她想知道其他做出同样选择的人,最终是如何走过内心的挣扎与低潮。然而当她采访完这17位不同年龄与婚龄的女性之后更加确信,就算不生小孩,女性一样可以拥有幸福美满的无后人生。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出现,为女性自主、生育自由的天秤上增加了砝码。多少年来,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下,一直隐藏着一个准则:一个好女人就该在育龄生孩子,不然她就肯定出了点问题。然而,个体差异这么大,作为要承受怀胎十月、分娩剧痛、哺育艰辛的妈妈本人,为什么就不能在生育这件事情上做一个独立的决定呢?妈妈为什么就不能只是出于自己的喜好说,我不想生小孩,不愿意成为母亲呢?

说来说去,我们倡导的女权,不是一定要生孩子,也不是一定不生孩子。而是想生就生,不想生就不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