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金圣叹批本西厢记》读后感锦集

《金圣叹批本西厢记》读后感锦集

《金圣叹批本西厢记》是一本由[元]王实甫原著 / [清]金圣叹批改 / 张国光校注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5元,页数:3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圣叹批本西厢记》读后感(一):绝妙好书

毋庸置疑,这是有“书”以来,最美的一本,林小姐的“辞藻警人,口齿留香”,她完全当的起。经常是短短几个词,就描绘出一副神形兼备的绝妙好画。很喜欢这一句“我抵着牙而慢慢地想”。

《金圣叹批本西厢记》读后感(二):金圣叹真是极幽默啊

提起金圣叹,他作为人所熟知的故事便是他在砍头前的遗言,豆干与花生米同食,有火腿滋味。临死也不忘黑色幽默一把。 作为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喜欢用段子的形式来评点书中的绝妙之处。最近在读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就把他在书中写的有趣的段子,精彩的点评总结一下。 金圣叹对西厢记这本书的评价非常高,并把它与《庄子》、《离骚》、《史记》、 《杜工部集》、《水浒传》并称为为"六才子书",并加评订。 在西厢记的开篇,金圣叹说世人都把西厢记当作是淫书,他很不高兴不是因为别人诽谤他心中的好书,而是因为之前只有读书人读这本书,被评为淫书后,贩夫走卒,平民百姓,大家都来读这本书,这本奇书的绝妙之处本是秘密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金圣叹不开心。 金圣叹提出虚构类文学不仅仅要读它们的情节,更要关注作者是如何组织这些情节,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愚蠢的人读西厢记时,痛恨夫人悔婚,棒打鸳鸯,但如果不这样安排情节,就全剧终了,所以悔婚是个好情节。就像左传,字字句句是妙文,不是实事。金圣叹曰:吾怪读左传者之但记其实事,不学其妙文也。

《金圣叹批本西厢记》读后感(三):文人把玩之西厢

金圣叹是极好玩儿的人。他是明末清初的人,也就带有了不少晚明人士的习气。虽说那时稀奇古怪的人已经多到毫不希罕了,但金还是十分富有“个性”,他擅长“扶乩”,据说十分灵验,以至于有一种推背图的注解,还附会是他作的~~~~~呃,这个也不好说,没准真是他作的也说不定。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他就比神棍之流的也强不到哪去。所以,他老先生的长项,还是在评点上。

在他的评点中,以评《水浒》和《西厢记》最为有名,他的评本都成为这两部书后来最为流行的本子。他批这两部书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腰斩”原文,对于水浒,是到聚义为止,他自己又编了一个惊噩梦的结局;对于西厢,则结束于草桥店梦莺莺,也就是说,把第五本裁掉了。

金圣叹这个人,怎么说呢,还是有点“封建”吧,所以既见不得人去做“强盗”,也见不得才子佳人发乎情不止乎礼义,然而他也不是道学先生,所以莺莺是可以爱张生的,但是要有个理由先。他认为莺莺以“相国千金”的身份,居然在大殿上对一个毫不相识的男子大送秋波,实在是件很不成体统的事情,于是在破贼前莺莺对张生的好感的词句一律删无赦,并把莺莺提出的只要破贼不论何人都嫁变为由老夫人提出。这样,莺莺与张生在一起就既是报恩又是不违母命,情理兼顾了。当然,此君也并非总是这么“封建”,对于那些指斥西厢为“淫书”的道学先生,他就讥诮为此辈正是淫者见淫。

金圣叹特看不上西厢第五本,认为是“伧夫”所为,但却没有像对水浒那样删掉了事,还是留了下来,并且恶狠狠的说:”何必续,如何续,偏要续,我便看你续!“呵呵,看来是留作大批判之用了。其实对于西厢记的第五本,明人已经提出疑议,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前四本为王实甫作,第五本为关汉卿续,并认为第五本在成就上不如前四本。然而这种说法并无文献支持,也是一种推测而已。不过止于第四本的确自有其效果。张生醒来,发现与莺莺的相会不过是一场梦,对着霜华残月而感叹“虚飘飘庄周梦蝴蝶”,“娇滴滴玉人何处也”,把前几出的繁华热闹,一下子都变成了寂静冷清。再联想起这出艳遇本来就是发生在佛寺里,颇有点“色即是空”的味道。而张生此去,前途未知,负心与否,也很难说,到此结束,就有了无限的可能,也有余韵不尽之妙。不过,这样给人的感觉,倒是接近于《会真记》,而不太像原剧中那个世俗而欢乐的故事了。

因为讨厌,所以越发的出语刻薄。金圣叹本来就伶牙俐齿的到了有时几乎油嘴滑舌。在惠明的唱词“这些时吃菜馒头委实口淡”下注曰:众僧合掌: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笑死,亏他能把古诗十九首给弄这儿来。等到挖苦第五本中张生赌咒时说的“若有此事,天不盖,地不载,害老大小疔疮”时就道:此是西游记猪八戒语。呵呵,读到这里差点笑翻了。不过,金圣叹虽然讨厌第五本,也还能“取其精华”,对于那句“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他还是很欣赏的,并说如果第五本都是这样的句子,那么他也会说好呀。

既然他对西厢的内容大动手脚,自然的,对曲文也就难免有所改动,由于他不怎么懂音律,并且也不屑于让自己的“才子书”被“牧猪奴”去表演,所以往往改的不合格律,等到被音律行家——如李渔——看到了,就一语点出他这是“文人把玩之西厢,而非优人搬弄之西厢”了。

金圣叹对于人生,其实是有一种悲观的态度的,所以对于水浒西厢,他都要结以一梦,特别是对于西厢这样明显是喜剧的作品,他都不惜为之抹上浓重的悲凉。在他为西厢所做的序中,更是以“风驰电掣,水逝云飞”来描写人生的无常和美好的易逝。这一点上,倒是有点接近元稹的《莺莺传》中的怅惘与无奈,更加具有文人情调。然而,即使如此,人生的存在,恐怕也就是要在无意义中寻求一些乐趣。所以他又有那个著名的“不亦乐乎”,就是要在悲凉之中,看到一点快乐吧。

西厢记的曲白,华丽流畅,金圣叹的评语,则机智而幽默,可谓珠林玉树,交相映衬了,所以一出胜过了其他各种版本,成为了最为流行的本子,也不是偶然的。红楼中宝黛并读的那个西厢,偶总怀疑可能就是他的本子,“十六出俱已看完”,可见是没有第五本了,而且金批本中对少儿不宜的部分也删去了一些,比较适合与MM一起看吧。宝黛情缘,终成一梦,又与金批本中崔张之情以梦结束相似。呵呵,是不是雪芹先生以此暗示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