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让人生停止灰暗的艺术》经典读后感有感

《让人生停止灰暗的艺术》经典读后感有感

《让人生停止灰暗的艺术》是一本由拉斐尔·桑坦德雷乌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页数:2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人生停止灰暗的艺术》读后感(一):值得细细品读 自省 实践的书

说这本书只是鸡汤的人1。缺乏心理学基本修养2。过于懒惰只把读书当读书 可能没有去实践和内化 3。想当然 缺乏对内心的洞察力 4。可能内心已经非常积极(why read this book to waste time then?) Anyways,这本书是2017-2018读过的对我自己帮助最大的书。 看到给出的评价这么低,实在有些愤愤不平了。语言如有偏激,请见谅。

《让人生停止灰暗的艺术》读后感(二):感到快乐的必需品极少

快乐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快乐的条件,在读之前的认知,健康,舒适,获得一定的成就都是快乐的基础。

幸福是个比较级,在心里是个很根深蒂固的观念。从以为比较是幸福和烦恼的来源,到认识到有比较心态时总是会习惯向上比较,再到读此书后认识到幸福的基础可以很低也应该是很低。

拥有舒适,拥有健康,拥有工作,拥有陪伴,拥有亲朋好友都使人幸福,但没有这些也可以幸福。不是拥有什么跟什么后,我会幸福,而是我拥有很少很少也可以幸福。感到快乐的必需品极少,甚至可以精简到有吃有喝能活着就可以快乐起来。

竟然快乐起来所需极少,那就没有必要因为没有拥有什么跟什么,而过得不快乐。 同时,因为拥有的很多,偶尔失去一些,也不必恐慌,依然可以快乐。

《让人生停止灰暗的艺术》读后感(三):个体被经济下行的挤压的情况下,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以前的我非常害怕出错、出糗,核心的点在于自己没有办法接受别人觉得我拉跨,觉得我不行,不OK。但是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所有人都觉得你行,总会有人觉得你不行。

这害怕的这个想法能改变这个情况嘛?不能,反而会让自己不舒服。那还不如不care。反正总有人觉得我很辣鸡,我也总会觉得谁是个辣鸡。

So,it‘s OK,let it go.

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正面或者负面。

结合我个人的情况来说,刚刚新入职了一家公司,同事们非常不爱说话,来的第一天也没人喊我吃饭。讲真很落寞。但是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就糟糕透了令人难以忍受了?不是的。我后来发现大家都是非常单纯且社恐的状态。给了我一个非常纯粹的人际交往的环境,让我可以有时间和机会做自己的事情,是个不错的结果。

回到标题,如果新工作的同事们很热心,很能唠,和我打成一片亲的不行,那很好。如果不是这样,就像我现在的这样,那么也OK。ta无法影响到我本身的生活状态。

这本书适用的情景大都是面临一些无法改变的情况,比如亲人离世、身体疾病、突发意外等等。个人主观能动性没有办法解决了,看看这本书会舒服很多。当然在疫情肆虐,个体受到时代不环境碾压,个体非常无力的情况下,这本书可以提供很多的解题思路。

但是如果遇见一些你靠个人的能动性能解决的情况,那这本书的观点真的不太适用。

《让人生停止灰暗的艺术》读后感(四):书名鸡汤,内容实用

当代年轻人,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我算是这种人吧:一事不顺容易事事不顺,一事顺利就事事顺利。我觉得其实这是人的状态带来的连锁反应。恶性循环或者良性循环,而我就在这两种状态下反反复复,真的是在“负重前行”。

我是一个对自己情绪和状态的感知能力一般的人,好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原来最近挺好的,消极状态持续几天,我才感知到自己最近情绪状况不好。一旦感知之后,我会寻求一些改变。

一般看到这种书名我是不会看的,但是一位比较喜欢的博主恰好在我状态不好的情况下推荐了这本书,所以就买了纸质书。这本书算是比较”鸡汤”“励志”的,但是也有可取之处。

全书分为三章,大概的逻辑是:认知疗法是什么、怎么做、具体的应用。

书的副标题“变消极为积极的13个思维开关”是指第三章。但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前面两章的内容其实也很重要,甚至比应用更重要,因为先分析人们情绪不好的原因、一些底层逻辑、非理性的思维,如果人们能改变认知,其实那些消极情绪就容易迎刃而解。

其中比较记忆深刻的例子,是关于悲观过度的——

有个人因为考砸了一场考试,就认为自己这辈子将一事无成,上不了好大学、讨不了老婆、会被公司开出最终流落街头当乞丐。这的确是想得太多了。

我觉得这个例子让我特别有感触。联想到之前听的一期播客,主播说:其实按照你的认知,明天的烦恼你根本想象不到。所以没有必要那么焦虑和为未来担忧,就先干好手里的事。

越长大,越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快乐的人,所以近两年大部分的状态都是平静为主,然后在较乐观、较悲观之间来回反复。有一段时间也会跟朋友倾诉,但是后来发现,其实偶尔的牢骚没关系,如果一直很负能量就没必要。现在基本也不会跟朋友倾诉了,因为我也明白了,问题还是要靠自己去解决,我根本不需要安慰,也没什么可安慰的。

可是,变成一个快乐的人的这段路,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次见朋友的时间就能达到积极的状态。所以,我要学会自我消解。当一些坏情绪来的时候,有时候反抗之后会更加难过,所以,有时候也可以“束手就擒”,接受自己的“难过”,不要一难过就责备自己不应该这么消极,这样情况会更加糟糕。

要接受缓慢变好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多给自己一点时间。

《让人生停止灰暗的艺术》读后感(五):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我

1、痴迷担忧的心态是荒谬可笑的,不健康的!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做好什么事而担忧。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保持镇定,如果可能的话,享受处理问题的过程。

2、有两个阻止认知治疗效果的障碍:一个是“担忧是有益的”,错,最好是忙起来,不要心事重重;第二个是“我的感觉是正确的”,错,有些感觉是言过其实,因此也是错误的。

3、人类的基本需求是衣食住行,甚至连繁衍生息都不是基本需求,快乐的来源很多,但没有一个是绝对必要的。

4、思考死亡:最有效的抗压法,思考死亡可以让人正确看待事物,许多人认为死亡太抽象,实际上,很少有什么事物像死亡这么具体和真实,每个人的生命之舟,正在下沉,我们都讲死去,为什么对一些琐事这样斤斤计较呢?

让我们向死亡张开双臂,这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抗压法。

5、我们要享受活着的时光,而不是在乎自己能活多久。

6、生活中的13个思维开关:不要害怕孤独,不要害怕嘲笑,我们不需要所有人的认同,改善人际关系,只向对方要他们能给的东西,不奢求对方给不了的,品头论足是多么容易,如果想彻底变得成熟,坚毅,就要学会欣然接受他人,除此别无他法。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和理解应基于“无条件地接受他人”的概念,夫妻双方不要抱怨夫妻关系中的任何事,建议比苛求效果更好,埋怨是导致关系破裂的罪魁祸首。

7、千万不要陷于他人的悲观情绪中,哪怕是本着帮助对方的目的,避免受他人的神经质的干扰,对付牢骚满腹者,最佳策略是讨好示爱,幽它一默和转移话题。

8、生活的目的在于享受快乐,和谐,内心宁静,就是非常珍贵的心理健康。

9、相信工作的结果并非那么重要,关键是乐在其中,享受工作。

10、挫折时生活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

11、我们身边的人并不需要我们的照顾,请归还他们为自己生活做主的能力和责任,这样他们就会尝到能体现其能力的乐趣。

12、我们没有必要像别人希望的那样去讨好别人,最合乎情理的事情就是去做那些自己内心最想做的事情。

13、要坚信每个人都会能力享受生活,开拓事业,快乐要靠自己。

14、我们要坚信健康并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快乐指数,最重要的其实是快乐本事,如果我们的生活不快乐,那么身体健康又有什么用呢?对那些注定要失去的东西投入大量精力岂不是很愚蠢吗?过了青春期,我们的身体素质达到巅峰,从此我们的身体健康就开始走下坡路,可是,这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15、如果我们坚定地享受人生,活得有价值,那么即使是最可怕的疾病也无法阻挡我们。

16、接下来的10年将是我最辉煌的岁月,在生命的每一刻,我们都会发现新的目标,新的机会,我们不应该再回头看,不要抱怨已失去的东西。

17、我们应该无所畏惧,因为世上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事。

18、无条件地接受他人,无条件地接受自己才能无条件地接受他人,因为人类是逻辑型动物,如果拒绝无条件接纳别人,那么当你做事失败或者坐冷板凳事,就无法接纳自己。

19、因为一时糊涂或厌恶心理,人会犯错,盲目做出一堆蠢事,只为获取所谓利益,实际上,最终得到的斗不过是令人悲痛的,好勇斗狠的空虚人生。

20、从本质上,每个人都可能是好人。

21、恰当的自尊不是坚信自己重要,而是坚信每个人都重要。

22、无条件接纳别人很重要,因为那样我们也会无条件接纳自己。

如果我们能够毫无怨言地看世界,珍惜我们所拥有,而不纠结于我们没有得到的,我们就会感到和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