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丁西林代表作:一只马蜂》读后感1000字

《丁西林代表作:一只马蜂》读后感1000字

《丁西林代表作:一只马蜂》是一本由丁西林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00元,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丁西林代表作:一只马蜂》读后感(一):中国最有调调的戏剧

没有波澜壮阔的背景

没有百转千回的情节

没有深刻的含义

没有尖酸的嘲讽

有的

只是生活的点滴

离我们是那么近

《丁西林代表作:一只马蜂》读后感(二):“陪我不要结婚!”

提到民国戏剧,国内比较先想到的是老舍曹禺,新派的就是各种巡演各种争议的《蒋公的面子》,近来我才发现,有些不错的剧本作家可能被遗漏了。比如,丁西林。

丁西林(1893-1974)中国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19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年归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看百度介绍,也是蛮吃惊的,既是文人,也是多面手,文理兼备到仿佛打通任督二脉。但可能读完这本《一只马蜂》,就不会吃惊于他的涉猎、趣味与视野了。

这本书甫一开篇,就透着崭新进步的婚恋观念。与书同名的独幕剧作《一只马蜂》,讲了一个相亲的故事。

和普通的相亲故事不同,这一次,男主人公吉先生和女主人公余小姐都不是着急结婚的青年,但倒也胸襟开放,老太太安排了见面,也都愿意见上一面。

这个吉先生是个医生,余小姐是个看护妇,也就是现在称呼的护士。“毒舌”的吉先生在没见到余小姐之前说了这样一句:“很好,看护妇配医生,互助的原则,合作的精神,结婚时最好的演说资料。”

真教人忍俊不禁,那种中国式婚礼的画面感立刻跳出来,司仪的台词本仿佛都露出了一角。

情节往下走,见了面,两个人在老太太的陪同下开始聊起来,谈医疗、谈文艺、谈社会种种,余小姐似乎是个很乖觉的姑娘,落落大方也安静温顺。

直到老太太出门拿衣服,两人独处时,谈话开始深入起来,竟有了恋爱中斗嘴的样子。后来两人谈到美,谈到新文化,谈到婚姻,忽然,就有了狡黠的意味。

吉先生开始坦诚自己根本不想结婚,余小姐也得意地说自己的父母根本不愿她嫁给医生。

“对,我知道,我们是天生的说谎一对!”吉先生大喜。

且慢,他这喜悦里,其实是有爱意的,他抱住了余小姐!

莫慌,其实,这两人已经达成了默契,那就是吉先生说的:你可不可以陪陪我,陪我不要结婚!

这个故事可真够“空中楼阁”的,特别在那个时代,但细细想来也是够时髦的,即便是在我们这个时代。

男女之间可以达成一种有退出机制的伴侣关系,其实无论结不结婚,如果双方足够成熟,就能在事实上践行。只是丁西林写出了一种为了使得“美的神经不迟钝”的极端方式:在一起,但,不结婚。

这不是在道德范畴或生育繁衍范畴内讨论的事,它更像鲁迅《伤势》前半篇的阳光版本,仅仅在双方有羁绊的情境下讨论一种可能。这个层面上说,这出戏,是很别致的。

丁西林在婚姻琐碎上的观念之多元,《酒后》一篇中也可以看出,戏里的丈夫先提出了“婚姻是一个社会的制度,是为那一般活在世上的人设的,不是为那少数的生在世上的人设的”,其后妻子倒一步步说出更大胆的话来,她的台词里写道:“难道一个女人结了婚,就没有表示她意志的自由么?就不能向另一个男子表示他的钦佩么?”

戏的末尾,妻子在丈夫的半怂恿半放任下,差一点亲吻了酒醉熟睡的客人。这一幕就算放到现在的戏剧舞台上,可能都会被大加鞭挞。因为即便不谈论妇道,这样轻薄的危险行为好像也是对婚姻契约的不尊重,起码可能是伤害夫妇感情的。

好在戏剧就是文艺作品,丁西林刺破传统婚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那一层窗户纸,试图与读者,与观众讨论:在婚恋里,亲密关系的二者究竟可以开诚布公到什么地步。

此外,这本书还有许多巧妙的待人接物故事,于大背景或小家庭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转圜方式,年轻读者可以借鉴学习颇多。

丁西林是一个小处着眼,拎得出细节中的大意思的剧作家。他提到的许多话题是很永恒的,拿到今时今日也都可以上辩论大赛或独立成书,他用剧本的方式来表达,讲的这样精微,这样准,我想,也是足以教如今的许多编剧感到羞愧的。

《丁西林代表作:一只马蜂》读后感(三):《压迫》浅析

一、概述与序论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在他的许多部独幕剧作品中,他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主张,虽然情节单纯,人物不多,台词言简意赅,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不经意之间悄悄以一种喜剧形式化解,在结尾处以人物的台词为整部作品加上点睛之笔,让读者不禁会心一笑,参悟其中的真味。

在《压迫》这幕剧开始之前,丁西林在序中给已经去世的好友刘叔和以书信的方式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中,表明了这幕剧的取材:丁西林坐在火炉旁开刘叔和的玩笑,说他一定找不到房子,因为在北京租房子,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铺保,一是有家眷。后来,刘叔和得了瘟热病而死去之后,丁西林希望用这篇喜剧来纪念一个已死的幽默的朋友,他说:“如果能和这剧里的主人一样,遇到那样的一个富有同情的人,和你‘联合起来’去抵抗——不但‘有产阶级的压迫’——社会上一切的压迫与欺侮,我相信,你一定不会死的。”可见,剧本中的女客人只是存在于丁西林美好幻想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寄托了他某种不可名状的立场和信念,以及他对于追求个人权利、自由的向往,与同时期的其他作家产生了些许的不同,留存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与现世价值。

剧中包括五个人物分别是男客人、女客人、房东太太、老妈子和巡警,丁西林并未对人物起名,没有对出场人物进行过多的背景描写,只采用了身份命名,把戏交给读者,留足了想象的空间。主要冲突在于房东太太和男客人上,一个因为对方没有家眷而不愿将房子租出去,另一个认为自己付过了定金就是租到了房子、不愿意将房子退掉。女客人半路的“客从天降”给这个故事带来了一些转机,本应孕育在男客人与女客人之间的冲突关系,在双方和气的交谈之中隐逸了,与而代之的是女客人帮助男客人假扮夫妻,一起对抗房东太太。《压迫》创作于1925年,新文化运动结束,工人运动兴起,但无产阶级依然饱受着有产阶级的压迫,“无产阶级的人,受了有产阶级的压迫,应当联合起来抵抗他们。”女客人的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二、台词分析

老妈子从一开始“雨倒不下了,怎么还不回来?”的台词开场,奠定了整部独幕剧贯穿的一个动作“租房”,男客人回“唉,你先弄一点东西来吃,好不好?”有力地表现了男客人坐在椅子上抽烟斗的百无聊赖,以及等候多时的焦急。在房东太太回来之前的对话,男客人围绕着这间房子的租房背景询问老妈子,当着客人的面,老妈子只能向着客人说话,至少不能当着太太或者小姐任何一人的面,说可能对自己处境不利的话。房东太太回来之后,男客人已经明白和太太争论的结果一定是他搬走,他只好和太太玩起了文字游戏,把太太惹恼了,企图用自己的道理说服太太,可太太的性格导致她不可能会听一个年轻人——男客人或是小姐的话,这是肯定的。所以房东太太只好让老妈子把巡警叫来,自己也生气地退场。

此时,看起来目的和男客人相同的女客人出场了,男客人询问了女客人的来意后,故意说“你的运气不好,这房子刚刚租出去。”但没有明说租房的正是他自己。发现女客人也是来自大成公司的书记时,他的心里顿时拉近了与女客人的关系。女客人因为外面的大雨,所以急需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你替我想想,后天就要到公司里去接事,现在连住的地方还没有找到!从六点半钟一直走到现在,就没有停脚。不瞒你说,我连饭还没有吃呢。”女客人在与男客人的交涉中,感到了男客人的善意,男客人也并不是毫不讲理的人,也想真心的为女客人找到一个容身之处,从男客人与女客人的相处之中,可以看出他与太太的争论只是因为他对这个要求的反抗,他在争取一种属于自己的权力和自由。他暂时忘记了太太与小姐之间对租客相悖的要求,而是反客为主的把自己当作房子的主人,询问女客人是否愿意租下这间房子。这里的男女客人的台词就充满了戏剧性,女客人被蒙在鼓里,从“怎么,你不是说已经租出去了么?”、“可以让给我?真的么?”、“不过为什么可以让给我?”、“不然,你刚才说的是句谎话,这房子就没有租出去?”等,女客人虽充满了疑惑和好奇,但是还是选择相信了男客人,女客人的性格中容易轻信和敏感多疑以这样一种冲突的方式展现。

当男客人突然想起太太的要求时,他想听听女客人的看法,显而易见,女客人对男客人的这个问题感到了侮辱和无礼。女客人的这种表现正中男客人的下怀,男客人便打算告诉女客人真正的情况,他也是大成公司的人,和她一样在此处租房。女客人明白事情的经过之后,情急之下想出了“假扮夫妻”的做法。巡警来了之后发现多了一位女客人,便逐一询问。女客人跟着男客人说自己也姓吴,向房东太太解释是夫妻两人吵了架,男客人才来外面自己租房子住。届时,房东太太已无话可说,现在的局面很明显符合她对租客的要求,只好作罢。两人合伙搭的一出戏成功骗过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落幕时男客人关上门问:“啊,你姓什么?”女客人答:“我——啊——我——”。

丁西林的作品总是让人在感觉意犹未尽处戛然而止,但回味之处无穷。女客人最后的支支吾吾,反而胜过了千言万语,至于姓什么虽然是未尽之言,但“言”在此而“意”在彼。男客人和女客人一起住下之后,能问的不仅仅是一句“你姓什么?”,女客人的回答中也蕴藏了更为丰富的内心活动,或是欣喜或是感谢,皆是言下之意。

三、动作分析

狄德罗曾经说,“一直到现在,在喜剧里主要对象是人物性格,而情境只是次要的;现在情境却应变成主要的对象,而人物性格则只能是次要的。”在丁西林设置的这个情境中,存在着几处冲突,房东太太与小姐观点相互对立,小姐认可男客人的租住,房东太太反对。老妈子帮衬男客人,但不得不替房东太太叫来巡警处置男客人。男客人想要租住这间房子,女客人也想租住。这么几组矛盾组成的情境,使男客人最开始坚持的一定要租房子的念头产生了动摇。作用。

四、戏剧情景分析

狄德罗曾经说,“一直到现在,在喜剧里主要对象是人物性格,而情境只是次要的;现在情境却应变成主要的对象,而人物性格则只能是次要的。”在丁西林设置的这个情境中,存在着几处冲突,房东太太与小姐观点相互对立,小姐认可男客人的租住,房东太太反对。老妈子帮衬男客人,但不得不替房东太太叫来巡警处置男客人。男客人想要租住这间房子,女客人也想租住。这么几组矛盾组成的情境,使男客人最开始坚持的一定要租房子的念头产生了动摇。

租房、房客、房东、巡警,这些身份属于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形象,但这幕剧中所塑造的事情被丁西林加上了一点特殊化,剧中的女客人似乎也是急中生智想出的这一个主意,一般世界情境经过特殊化而具有了定性,这个具体化的结果既出人意料又属于是意外之喜。

钱理群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认为,丁西林是“独创了机智与幽默喜剧”,机智幽默是他的整体作品风格。王瑶评论道,“趣味是含蓄的而非刺激的,完全是英国幽默风的手法。”的胃口,真正的戏剧悬念并非指的是观众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盲目期待,而是知道了一些要素时,对于房东太太与男女客人,三人之间对租房这件事情的未知结果而产生的具体期待。

五、喜剧的背后

钱理群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认为,丁西林是“独创了机智与幽默喜剧”,机智幽默是他的整体作品风格。王瑶评论道,“趣味是含蓄的而非刺激的,完全是英国幽默风的手法。”

丁西林的独幕剧大多为喜剧,但在喜剧的背后包含着的是对这个社会的讽刺与揭露,他的朋友刘叔和临死前也没有租上北京的房子,而剧中男客人与女客人各自本身的条件也无法租到这间房,却只好以假扮夫妻的方法租到房子,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这种情境莫不显得滑稽可笑了起来。读者在会心一笑之后,应该能品味到言语背后的“无限的凄凉和悲哀”,正如丁西林在序中所说,“我的生性是不悲观的,然而你可以相信,我写完了这篇剧本,思念到你,我感觉到的只是无限的凄凉与悲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