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莫言的八百字作文(通用10篇)

关于莫言的八百字作文(通用10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莫言的八百字作文(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莫言的八百字作文(通用10篇)篇1

当我读了《莫言的童年和少年》这篇文章后,相比莫言,我感到无比羞愧,同时也对他产生无限的敬仰与崇拜。这个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拥有者到底比我们多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莫言小时候没钱买书看,借遍了十几个村庄的书,最后实在没书看,夜以继日的背起了新华字典,那个字在哪一页,词性,用法,造句,他都能一一道来。最好字典背完了,书也看完了,他又听村里的爷爷奶奶讲故事,顺便也借一些旧报纸,旧杂志回家看,总之,小莫言一天没事看,一天没听故事,小莫言就无法生活。

莫言小时候没书看,我们现在书城里到处是书,莫言没书背字典,我们尽情上网玩游戏;莫言小时候不看书不行,我们恨不得没有书……相比莫言,我们的条件比他好了多少倍啊!可他就是比我们更出色,不但如此,莫言的儿时是非常悲剧的,一天到晚连饭也吃不上,为此,他啃过树皮,挖过树根,甚至吃过煤块,比起现在的白馒头,白米饭,大鱼大肉,那是的日子简直不堪回首,在那中条件下他都能成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拥有者,相比我们,他究竟多了我们什么?

我还了解到莫言的写作因读的书多而非常优美。三年级时他和他的同学写了一篇关于运动会的文章,其他同学只是把场面流水账般一掠而过,他却花了大流量笔墨写打篮球,这篇文章被送去中学当范文……同他一样的还有林肯他同样家境贫穷,父亲只是个鞋匠,但他仍当上了总统;娱乐圈天王刘德华小时候4、5起来帮父母买炒面,到晚上十点才写作业……他们无一例外比我们贫穷,但无一例外比我们有更大的成就,无一例外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为什么?

其实他们并不比我们多了什么,也不比我们富有,他们只是比我们多付出了一点努力!

指导老师:张春梅

关于莫言的八百字作文(通用10篇)篇2

莫言,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在外人眼中,这是多少作家梦寐以求的事,可他却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了这么一段话:“这个奖项令我惊喜而又惶恐。惊,是没想到奖项会落到自己头上。喜,是果真颁给了自己;惶恐,是担心有了这层光环后,会不会有更多人盯着我找毛病,为难自己。”

我想每一个获奖的人都会感到惊喜,但莫言是第一个敢说惶恐的人。

莫言的成功得益于读者对他作品的喜爱,而莫言的惶恐也恰恰来自于支持他的读者,因为他要对他头顶上那金光闪闪的光环负责。在他看来写更优秀的作品便是最好的负责。而一些“有心人”眼中,莫言的作品必须达到无可挑剔、天衣无缝的境界才叫配得上这个奖项,殊不知,就算莫言真写出那样完美的作品,也依然会有人在鸡蛋里挑骨头,做出一系列贬义评价,最后再高姿态地说这种错误不算严重,可以原谅之类的话.

由上述可知,一个人成功之前,他要付出的只是自己不为人知的汗水和努力,而一旦成功了,那付出的却是被大家时刻关注者的更多的努力.我想莫言惶恐的并不是要付出加倍努力,他惶恐的是人们是否真的会将他的努力放在眼里,而不是因为一些微小的或根本不存在的错误将他所有的努力全盘否定.想来那的确是最可悲的了!

在我看来,得奖有好有坏.好处自然不必多说.而坏处,则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同样的试卷,考80分的和考100分的,自然是80分的难过,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80分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只稍作努力就可进步.而100分所面临的是下次还要考的100分,否则就要受到责怪.这样一来,得奖后要付出的努力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对于成功这个东西,未得到的梦寐以求,得到的却敬而远之.看似复杂,实际上其中道理只有一个: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

关于莫言的八百字作文(通用10篇)篇3

红高粱作为《红高粱家族》的第一部分,整体以胶平公路的伏击战为主线,其间以意识流的结构穿插着回忆,使人不断联想在这片高粱地里发生的故事。叙述主体在“我”“父亲”“爷爷”“奶奶”之间自由转换。看似凌乱的剧情发展够成了意识流叙述风格的特色。

在山东高密县东北乡一带,生活着一群有血性的人种。有个叫戴凤莲的女子,该当要出嫁的年龄了,爱财的爹妈将她许配给烧酒作坊单家做媳妇。哪知单家之子患有不治之症麻风病,流脓血淌黄水谁嫁他谁就毁了。轿子头余占鳌实际上是土匪头子,也许是出于拯救戴凤莲的目的,在她嫁到单家没两天,他就将单家父子杀了,并在高粱地里要了她。

戴凤莲留住准备散伙的长工们,成了烧酒作坊的新主人。为头的罗汉大叔,继续主事。他还负责饲养东家的两头大黑骡子。

日本人说来就来。进村抓民为他们修公路,刘罗汉与骡子一齐被抓去。公路横跨墨水河,河上原木桥不行了,不能够载重汽车,要修石桥。罗汉大叔搬石块过程中遭遇监工毒打,产生逃跑念头。夜间本已成功脱逃,因要一同解救出骡子而再次被捉。日本人将刘罗汉剥皮示众,激起民愤。

一民女喜欢上余司令下属任副官,前往找他时误入余司令叔父处,并遭其强奸。任副官以离任相要挟,要求正法余大牙。千兵易聚,一将难求。余司令为严肃军纪,挥泪斩叔。

“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小说集中笔力,讲述一次抗击日军的伏击战的经过。余占鳌率部队在公路两侧的高粱地里埋伏,准备狙击从桥上经过的日本人的汽车队,为罗汉大叔报仇。戴凤莲亲自为部队战士送饭,途中被前来的鬼子枪弹击中。余占鳌与敌人激战,烧了敌人汽车,击毙鬼子一少将,双方伤亡惨重。戴凤莲血洒高粱地,成为抗日烈士。

作者着重歌颂一群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群。“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他们之中,有余占鳌,有刘罗汉,也有戴凤莲。

戴凤莲在弥留之际,有一段对生命的留恋和热爱的话:“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天,你既然给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宽恕了我吧!”“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向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美丽的世界。

莫名其妙的有很多感触,却不明白来自哪里,因为触目惊心的赤裸的战争描述,还是离我遥远却感觉似曾相识的高密乡的味道。或者,这些我根本没有懂得,或许我什么也没有从这本书得来,但是,内心总有那么一点抽搐。我会想象着静静的躺在高粱地里,嗅着黑土地的芬芳,听着烈风拂过高粱头颅的瑟瑟之声,还有渗透在空气里甘冽的高粱酒的醇香。抹去眼里的那份聪明伶俐,摘下头上的家兔耳朵,纯粹的沉浸在这片高粱地里,浸泡在浓浓的高粱酒香里。

关于莫言的八百字作文(通用10篇)篇4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出来,就像是往平静的潭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一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关注狂潮。国人都因为这个消息而万分激动,振奋不已,莫言实现了全体中国人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梦想,说明了中国作家的实力,了却了国人的一桩心愿。

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可能就只有文学界的人和我们这些学习文学的人知道他的存在。但在他获奖之后,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彰显出了它的特色,莫言的头像被绘成漫画出现在了网站图标上,莫言的讲话、莫言的文章、莫言的视频图片以铺天盖地的姿态充斥在了网络上。看腾讯新闻,头条便是莫言;看空间动态,新的热门关注也是莫言;看小说网页,热门小说推荐里还是莫言。这让人不想关注也被迫关注了,于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

说实在的,以这种高调的方式宣传这个消息让我个人有点反感。诺贝尔文学奖虽然是中国人期盼了很久的一个奖项,但它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它只是一个奖项而已,仅仅代表了莫言的《蛙》这个作品得到了评委的认同,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罢了,我们为此感到欣慰,但又何必过分激动呢?到目前为止,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品也有不少,可有哪个国家对此大做宣传,有哪个国家的人民如此激动,聒噪地不停谈论的呢?这个消息出现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几乎是没有声音,偏偏我们国家是人声鼎沸,掀起了“莫言热”的浪潮。这样巨大的差异,让我觉得很是羞愧,我们的国民素质与其他国家的还是有很大差距呀。国人就像饿了很久的人突然得到一个馒头一样,激动地把持不住了,可能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我还是很想知道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呢?

从2012年10月11日得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18日在北京公开亮相,莫言经历了万众瞩目的八天。在这八天中,莫言多次谈到获奖感受。从最初“惊讶惶恐”,到“不能代表什么”、“对夺奖已麻木”、“一切都像过眼烟云”,莫言始终谦虚面对已获得的巨大荣誉。莫言这种平和实在的心态让我很是敬佩,激动了一会之后,便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这种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正是我所喜欢的性子。莫言因为获奖从一位普通作家变成了一位倍受关注的公众人物,有的人真心佩服他的学识和文采,也有的人出于“羡慕嫉妒恨”的心态对他妄加诽谤,不遗余力地对他的人和作品进行“鸡蛋里挑骨头”的批判。舆论的压力是巨大的,但莫言并没有因此有什么改变,他自称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这些对他的评价“如同一面镜子,让他看到人心,看到世道,也看到自己”。这应该算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在社会的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这会让莫言受益终生。

这种豁达乐观的心态恐怕也就莫言这般真性情的作家才保有了吧,虽然我只是一名旁观者,却也从中窥见了世间百态,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地微妙复杂。要想真正适应这个社会大熔炉,或许就应该像莫言这般,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纷繁世界中的自己,豁达乐观,宠辱不惊,才能更客观地认清现实,了解自己,才能慢慢练就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来承受现实中的各种打击。无论前方是荆棘沼泽,还是悬崖峭壁,只要我的心能够过去,那么我的脚也一定能够过去。

关于莫言的八百字作文(通用10篇)篇5

上个星期的全部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进行跑步测试,跑八百米。

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个晴天霹雳的消息,这可真够让人糟心的。首先跑八百米很累不说,光是说毒辣的太阳就令人难以忍受。别说跑步了,连站一会儿都可能会使你汗流夹背,可是却无丝毫办法。

火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很不幸,太阳他老人家连想休息会儿的念头都没有,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敬业!

每个人的脸上都不轻松。

老师一声令下,我们便飞快的冲了出去,前半圈还好,可后面我们每个人的脚布就都慢了下来,嗓子也有点冒烟,脑袋里想的都是坚持一下,等跑到终点就可以休息了就可以喝上清凉甘甜的水了,最后我们胜利了。

这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很相似,不是吗?

我并不觉得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八百米,我觉得人生中有很多场八百米赛跑,每件事你挺一挺就过去了。

八百米跑下来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呀他需要你的耐力,你的坚持和你迎难而上的韧劲儿,这着实很难。

可是你不能松懈,更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停下,后面那无数的追赶者便会轻易超过你,甩你几条街,你可以慢慢跑,但绝不能停下,停下就是放弃,而放弃就只能向别人认输,我相信没人不想赢得人生中的每一次比赛,你问我有捷径吗?有,捷径就是努力,付出比别人多的心血,这就是捷径,我坚信着,努力就会有回报。你现在做的事,将来一定会悉数还给你。不多了不少的还给你。

那么就请让我们努力吧,战胜每一次的800米坚持坚持,你想要的都在路上,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关于莫言的八百字作文(通用10篇)篇6

9月28日 晴 周日

九月二十八日是我们举行运动会的日子,在这次的运动会里,我要完成一个艰难的项目,八百米长跑。听到这消息后,我的心情就成了睛转暴雨。

长跑对我来说可真是异常困难啊,体力耐力都不是我的强项,但我接到这个任务就还得跑。于是,临近开跑的时候便抱着一种重在参与的态度来面对这场比赛。

“砰”一声枪响,我便跑了起来。自己用中速跑着,不大快,却感到十分轻松。希望一直持续着,直到最后一圈冲刺。可好心情持续的并不久,一圈半的时候,我便慢慢感到体力不支,脚步也沉重起来,放慢了步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步子也越迈越小,感觉全身无力,喉咙很疼,干涩极了。耳朵里听到同学们的加油声,心里十分羞愧,觉得真对不起他们。王叙婷追了上来,在里面的跑道上跟我一起跑,还一直给我加油鼓励。

我当时真想跑快一点,可丝毫使不上劲来,越跑越慢。就当我跟走路的速度差不多时,王叙婷又喊了起来:“加油!努力!”短短几个字,却露出对我的支持与鼓励,这不是我最需要的吗?我又奋力一冲,速度又快了不少。

跑到后面,我感觉自己的身子已经虚脱了,可看到只有五十米的时候,便使劲的朝终点冲了过去。跑完之后,就知道自己得了第四名,还不错。同学们都来祝贺我,等我缓过来时,嘴上没说什么,但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又一次超越了自我,祝贺你,继续加油!”

关于莫言的八百字作文(通用10篇)篇7

“你运动会都报了什么项目?”“当然是我最擅长的一百米短跑和跳远啦!”我走在学校走廊上,无意间听到两个同学在谈论运动会的事。看来大家都在为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蓄力了。

这不,一眨眼就到周五了,大家都怀着饱满的精神和激动的心情来参加运动会了,这次运动会友们举行了一百米跑,四百米,八百米等许多体育项目。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女子八百米跑。

周五下午有女子八百米跑,我们班有两个人参加。下午来了以后我就坐在操场上看书,慢慢沉浸在了书的海洋,“砰”的一声响,把我从书海里拽了出来,我看见一排女生如同脚底踩风一般飞奔而去,上前一问,原来是在跑女子八百米,在这里我要告诉你:“八百米是田径场的四圈啊!”听着都瑟瑟发抖可是我们班有两名同学去勇敢的去尝试了。

这时第一圈已经跑完了,显然,我们班有一名运动员有些累了她急促地喘着粗气,但他一部也没有停比赛持续到第三拳,所有运动员都已经疲惫不堪,而我们班的运动员走了几步,咬住牙,用力奔跑第四圈是最后一圈,他虽然体力不支了但仍在坚持跑完最后一圈,周围看比赛的同学都在为他们加油,而我的心里很紧张:一定要坚持跑完最后一圈啊!

比赛结束了,不管她拿没拿到优异的名次,但只要去尝试了,就值得鼓励,不止她,所有运动员同样如此。

关于莫言的八百字作文(通用10篇)篇8

他是抗日“八百壮士”中的最后一人,原名杨得馀,生于1914年,祖籍湖北随州。1933年入伍。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当时23岁的他在524团里任一营一连一排的排长。26日晚上,天刚刚黑,为了掩护大部队的撤退,400余人在副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奉命根据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杨养正率领着第一连第一排驻守四行仓库旁边的一栋三层砖瓦房。杨养正手下近30多个人,整天与敌人僵持。他总是在这三层楼间不停巡视,一旦发现有些士兵开始熬不住了,他就立马换人,在坚守四行仓库的四天五夜中,杨养正没有合过一次眼。战士们的子弹很充足,但是粮食很少,每天都是靠着稀饭过日子。10月27日,杨养正正在例行巡视中,看到敌人驻扎在离仓库500米的地方,他当时从战士手中接过一支轻机枪,对准对面就是一阵射击,当时就有好几个日本士兵倒了下去,提起打鬼子的痛快感受,老人的嘴角浮现出一抹笑意。在这期间,数百名战士激战了四天五夜,以寡敌众。这寥寥数字记录着一段历史的过去,随着时间的交替,有很少人在此提起。他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说,“谢晋元团长下命令说要死守,作为军人,我的想法是除非打死在这里,绝不离开阵地一步。”由于敌人摸清了方向,朝着杨养正放炮弹,楼顶瞬间被炸开,弹片飞进他的左眼,鲜血沿着脸颊流了下来,昏迷的他被战友们抬走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左眼已经被摘除了,一颗陶瓷做的假眼成为了他身体上的一部分。之后,国民政府命令撤退,许多爱国人士不愿意这么轻易的放弃了自己祖国的土地,一次又一次的违抗了撤退的命令,直到30日才退出租界。二战爆发后,杨养正一群人被日军押送到了安徽芜湖,逼着他们做苦力,而杨养正在1943年4月带领着30多名战俘集体越狱成功,并来到了重庆。在重庆遇到了一个姑娘赵孝芳,善良的赵孝芳爱上了这个左眼残疾的抗战英雄,并决定和他订婚。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杨养正和赵孝芳在第二天举办了特殊的婚礼。到2005年,夫妻俩相濡以沫,伉俪情深,一起走过了60年。

2010年,“八百壮士”中的最后一位幸存者,与世长辞。在他的灵堂里,播放的不是哀乐,而是《大刀进行曲》全场合唱,令人动容,激昂的音乐,也诉说着这位老人的一生。

老兵不死,更不会被人们忘记。他们是活着的纪念碑,更是从未远离的英雄。为国捐躯,名垂青史,流芳后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