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莫言热的作文800字

关于莫言热的作文8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莫言热的作文8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那个端午,雨后清新的空气里夹杂者一丝甜甜的粽香。当人们饶有兴味的吃着粽子,聊着屈原时,我却拿着钱飞奔到了书店,买了一本您的书。

或许,因为重量级的诺贝尔文学奖而作品大卖您已习以为常,于我而言,却带着一股新鲜味。2012年,您刚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消息便像炸了锅一般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此时,全国人民无一不对您刮目相看,目光说不清是赞赏还是羡慕。您却在这样众星捧月的环境下学会了,学会淡然了。当举国上下再次为您的谦虚而热烈鼓掌时,只有男男女女那您自己心里清楚,对文学的热爱,并不是那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真想和您说话。真想和您大谈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翻开您的书,才刚看完序言,我就被所谓的“大家手笔”给震撼了。豪放的笔风,犀利的文笔,正向世人诉说着一个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您。幸运女神碰巧路过,给了热爱文学的您一点肯定,您却仍不知疲倦地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又像一只有五彩羽毛的鸟儿,虽已拥有一片蔚蓝天空,却仍为心中那一片湛蓝而不停拍打翅膀。对您,我只能是艳羡。不期待什么诺贝尔文学奖,只希望我的文学也能在意念上达到某中境界。也许,正如您所言“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而作品的社会意义,无非是与读者心灵碰撞产生的结果。莫言,真想和您说话。真想和您畅聊文学的点点滴滴。

阳光掠过天空,广袤的大地渐渐苏醒,天空澄澈透明,淡淡的白云飘浮在天穹上,我在您的书海里徜徉。

莫言,真想和您说话。

第二篇

红高粱作为《红高粱家族》的第一部分,整体以胶平公路的伏击战为主线,其间以意识流的结构穿插着回忆,使人不断联想在这片高粱地里发生的故事。叙述主体在“我”“父亲”“爷爷”“奶奶”之间自由转换。看似凌乱的剧情发展够成了意识流叙述风格的特色。

在山东高密县东北乡一带,生活着一群有血性的人种。有个叫戴凤莲的女子,该当要出嫁的年龄了,爱财的爹妈将她许配给烧酒作坊单家做媳妇。哪知单家之子患有不治之症麻风病,流脓血淌黄水谁嫁他谁就毁了。轿子头余占鳌实际上是土匪头子,也许是出于拯救戴凤莲的目的,在她嫁到单家没两天,他就将单家父子杀了,并在高粱地里要了她。

戴凤莲留住准备散伙的长工们,成了烧酒作坊的新主人。为头的罗汉大叔,继续主事。他还负责饲养东家的两头大黑骡子。

日本人说来就来。进村抓民为他们修公路,刘罗汉与骡子一齐被抓去。公路横跨墨水河,河上原木桥不行了,不能够载重汽车,要修石桥。罗汉大叔搬石块过程中遭遇监工毒打,产生逃跑念头。夜间本已成功脱逃,因要一同解救出骡子而再次被捉。日本人将刘罗汉剥皮示众,激起民愤。

一民女喜欢上余司令下属任副官,前往找他时误入余司令叔父处,并遭其强奸。任副官以离任相要挟,要求正法余大牙。千兵易聚,一将难求。余司令为严肃军纪,挥泪斩叔。

“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小说集中笔力,讲述一次抗击日军的伏击战的经过。余占鳌率部队在公路两侧的高粱地里埋伏,准备狙击从桥上经过的日本人的汽车队,为罗汉大叔报仇。戴凤莲亲自为部队战士送饭,途中被前来的鬼子枪弹击中。余占鳌与敌人激战,烧了敌人汽车,击毙鬼子一少将,双方伤亡惨重。戴凤莲血洒高粱地,成为抗日烈士。

作者着重歌颂一群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群。“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他们之中,有余占鳌,有刘罗汉,也有戴凤莲。

戴凤莲在弥留之际,有一段对生命的留恋和热爱的话:“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天,你既然给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宽恕了我吧!”“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向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美丽的世界。

莫名其妙的有很多感触,却不明白来自哪里,因为触目惊心的赤裸的战争描述,还是离我遥远却感觉似曾相识的高密乡的味道。或者,这些我根本没有懂得,或许我什么也没有从这本书得来,但是,内心总有那么一点抽搐。我会想象着静静的躺在高粱地里,嗅着黑土地的芬芳,听着烈风拂过高粱头颅的瑟瑟之声,还有渗透在空气里甘冽的高粱酒的醇香。抹去眼里的那份聪明伶俐,摘下头上的家兔耳朵,纯粹的沉浸在这片高粱地里,浸泡在浓浓的高粱酒香里。

第三篇

当我读到《中国最好的散文》中的《卖白菜》时,我被感动了。这是我第一次读莫言爷爷的散文,感觉朴实感人,还十分贴近生活。

这篇散文讲了作者陪母亲去集市卖白菜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67年的冬天”,当时“我”才12岁。那年“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本来剩下的这三棵白菜是留着过年自己吃的,可母亲非要把它卖掉。我很伤心,“不由得大哭起来”。但是母亲还是把这三棵白菜拉到了邻村的集市上。赶集的人特别多,却没有人买白菜。终于有一个老太太来买我们的白菜了,可她却把外面的白菜帮子全部撕光了,让“我”很是气愤。后来,算价钱的时候“我”无意中多算了一毛钱,要知道那时的一毛钱是多么的珍贵呀。但后来被母亲知道后,坚强的母亲却痛哭了一场。我才知道自己做错事情了。“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我觉得那时的人们真可怜,过年连白菜饺子都吃不上。换句话说,过年时能吃上一顿白菜饺子简直就是一种奢望,我无法想象,那时人们怎么会那么贫穷呢?!如果不把白菜卖掉,全家人就没有饭吃,更别说吃白菜饺子了。恐怕连年都过不好。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可即使那样,作者的母亲还十分的坚强,真令人感动。

第四篇

在万众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上,莫言说他最感谢的是母亲。他深情回忆起了几件事。

对时下千千万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母亲来说,非常值得分享和回味。

自己孩子打碎了家里唯一的暖水瓶,处在苦难中的母亲并没有迁怒于他,她只是抚摸着他的头,

发出长长的叹息。孩子无意中做错了事,本身已经害怕的躲起来了,这位母亲没有打骂孩子,表现出爱怜、克制和宽容,

她只是用叹息让孩子去领悟生活的艰辛。该大人承受的,就不去责难孩子。

对于曾经欺负自己的麦田看守人,面对要冲上去报仇的儿子,莫言母亲的宽容更是高达一种慈悲的境界,这个人就是那个人,

她却告诉儿子,这个人并不是那个人,他已经不看守麦田了,而且是个白发老头了。她对事情的态度,她对他人的态度,

孩子都会在一旁默默的注视,并且受到浸染,这种身教胜过多少唠叨啊。

对于乞讨的老人,莫言母亲把自己难得吃到的饺子毫不保留的送给他。一个对劳苦大众有着深刻同情的女性,

这种毫不修饰的本色的行为,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同时肯定影响了儿子,舍掉一碗饺子,得到的是一个同样悲悯生命的作家儿子。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性的奖项,具有世界性作品的作家才有机会获奖,世界性并不复杂,其中之一就是人性。

天下母亲尽可以认真做你做为人的本色行为,如果你有人性的本色,也不必过于担心孩子的性情。

对于儿子有意多算一毛钱坑人的行为,母亲哭了。请注意,她并不是发怒而是泪流满面,而且她告诉儿子,

自己因为儿子而觉得丢脸。伟大的母亲都不必专门上情商课程,但是她们都通晓如何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

又收到让孩子内疚和改正的效果。这种不责怪孩子而自己难受的流露,及时有效的教育了孩子,并且没有引起孩子的抗拒。

母亲在病魔缠身时表现出坚强和豁达,她对儿子说:你放心,阎王爷不叫我,我是绝对不会自己去的。

对于别人欺负相貌丑陋的儿子,她竭力保护儿子,深深爱儿子的同时,她想方设法让儿子找到自信和自尊,

她告诉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你善良,你做好事,你美。这种精神的营养挺直了丑儿子的脊梁,

有什么比母亲的信任和支持对一个孩子更重要呢?我们再一次看到语言具有了惊人的预言性,当一些父母粗暴辱骂孩子笨、懒、傻时,

你有没有想到,他的自尊、自信正一点点的被你毁灭?也难怪我们会看到一些身穿名牌的帅少男美少女们有着颓废堕落的行为,

他们形象并不丑,可是精神却被母亲的打骂、批评、指责、抱怨摧残的病态十足。

莫言母亲自己虽然没有文化,但有着对文化的敬重。对于儿子爱听说书爱讲故事,母亲虽然有担忧,但并不粗暴干涉,

反而大开方便之门。如果母亲局限于自己对于说书人的认识,并且拿出塑造人的劲头,把老实本分爱干活做为对儿子的要求,

恐怕山东高密东北乡会少一位世界著名的作家,而仅仅多了一个老农民。

莫言母亲也许并不是有意的,冥冥之中她无意中塑造了一位世界级作家的童年少年,对于当下在书本和讲座中苦苦

寻觅育儿高招的母亲们来说,做好自己何尝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呢。

第五篇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出来,就像是往平静的潭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一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关注狂潮。国人都因为这个消息而万分激动,振奋不已,莫言实现了全体中国人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梦想,说明了中国作家的实力,了却了国人的一桩心愿。

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可能就只有文学界的人和我们这些学习文学的人知道他的存在。但在他获奖之后,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彰显出了它的特色,莫言的头像被绘成漫画出现在了网站图标上,莫言的讲话、莫言的文章、莫言的视频图片以铺天盖地的姿态充斥在了网络上。看腾讯新闻,头条便是莫言;看空间动态,新的热门关注也是莫言;看小说网页,热门小说推荐里还是莫言。这让人不想关注也被迫关注了,于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

说实在的,以这种高调的方式宣传这个消息让我个人有点反感。诺贝尔文学奖虽然是中国人期盼了很久的一个奖项,但它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它只是一个奖项而已,仅仅代表了莫言的《蛙》这个作品得到了评委的认同,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罢了,我们为此感到欣慰,但又何必过分激动呢?到目前为止,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品也有不少,可有哪个国家对此大做宣传,有哪个国家的人民如此激动,聒噪地不停谈论的呢?这个消息出现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几乎是没有声音,偏偏我们国家是人声鼎沸,掀起了“莫言热”的浪潮。这样巨大的差异,让我觉得很是羞愧,我们的国民素质与其他国家的还是有很大差距呀。国人就像饿了很久的人突然得到一个馒头一样,激动地把持不住了,可能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我还是很想知道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呢?

从2012年10月11日得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18日在北京公开亮相,莫言经历了万众瞩目的八天。在这八天中,莫言多次谈到获奖感受。从最初“惊讶惶恐”,到“不能代表什么”、“对夺奖已麻木”、“一切都像过眼烟云”,莫言始终谦虚面对已获得的巨大荣誉。莫言这种平和实在的心态让我很是敬佩,激动了一会之后,便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这种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正是我所喜欢的性子。莫言因为获奖从一位普通作家变成了一位倍受关注的公众人物,有的人真心佩服他的学识和文采,也有的人出于“羡慕嫉妒恨”的心态对他妄加诽谤,不遗余力地对他的人和作品进行“鸡蛋里挑骨头”的批判。舆论的压力是巨大的,但莫言并没有因此有什么改变,他自称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这些对他的评价“如同一面镜子,让他看到人心,看到世道,也看到自己”。这应该算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在社会的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这会让莫言受益终生。

这种豁达乐观的心态恐怕也就莫言这般真性情的作家才保有了吧,虽然我只是一名旁观者,却也从中窥见了世间百态,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地微妙复杂。要想真正适应这个社会大熔炉,或许就应该像莫言这般,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纷繁世界中的自己,豁达乐观,宠辱不惊,才能更客观地认清现实,了解自己,才能慢慢练就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来承受现实中的各种打击。无论前方是荆棘沼泽,还是悬崖峭壁,只要我的心能够过去,那么我的脚也一定能够过去。

第六篇

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为莫言等作家咬文嚼字挑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第七篇

莫言,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在外人眼中,这是多少作家梦寐以求的事,可他却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了这么一段话:“这个奖项令我惊喜而又惶恐。惊,是没想到奖项会落到自己头上。喜,是果真颁给了自己;惶恐,是担心有了这层光环后,会不会有更多人盯着我找毛病,为难自己。”

我想每一个获奖的人都会感到惊喜,但莫言是第一个敢说惶恐的人。

莫言的成功得益于读者对他作品的喜爱,而莫言的惶恐也恰恰来自于支持他的读者,因为他要对他头顶上那金光闪闪的光环负责。在他看来写更优秀的作品便是最好的负责。而一些“有心人”眼中,莫言的作品必须达到无可挑剔、天衣无缝的境界才叫配得上这个奖项,殊不知,就算莫言真写出那样完美的作品,也依然会有人在鸡蛋里挑骨头,做出一系列贬义评价,最后再高姿态地说这种错误不算严重,可以原谅之类的话.

由上述可知,一个人成功之前,他要付出的只是自己不为人知的汗水和努力,而一旦成功了,那付出的却是被大家时刻关注者的更多的努力.我想莫言惶恐的并不是要付出加倍努力,他惶恐的是人们是否真的会将他的努力放在眼里,而不是因为一些微小的或根本不存在的错误将他所有的努力全盘否定.想来那的确是最可悲的了!

在我看来,得奖有好有坏.好处自然不必多说.而坏处,则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同样的试卷,考80分的和考100分的,自然是80分的难过,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80分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只稍作努力就可进步.而100分所面临的是下次还要考的100分,否则就要受到责怪.这样一来,得奖后要付出的努力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对于成功这个东西,未得到的梦寐以求,得到的却敬而远之.看似复杂,实际上其中道理只有一个: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

第八篇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的名字振奋了全中国,响彻了世界。前一秒,也许人们还在评判让国人有点酸的诺贝尔奖问题,认为中国还未到出诺贝尔奖得主的时候,但是,2012年10月11日晚,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诺贝尔奖得主。

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2月17日,祖藉山东高密,中国当代作家,是中国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史。莫言是自学成才的土作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优越的读书条件。小时候他家境贫寒,家里只有一盏灯挂在中间客堂间里,晚上全家就靠这盏照明,莫言一到晚上就会站在门槛上看书,把门槛都磨得光滑了。莫言十一岁缀学,当“半劳力”别人赚10分钱,他只能赚6分,全家上下就忙着糊口,生活不堪回首。每天劳作完后,他还会为别人推磨以借书看。

我的鼻尖蓦得酸了。生活已那样艰苦,可他从未放弃,从不放弃自己的信念,也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那是种怎样的信念啊!即使生活贫困地无法支付学费,即使为了养活家人疲惫不堪,可他想读书,他用尽一切办法读书,他为人推磨,他进部队当班长、当图书管理员……

我肃然起敬。

莫言的作品刚刚面世时,遭到不少人唾弃,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细细品读,才会品到苦涩中的清香,这才是有价值作品的真谛。直到今天,仍有一部分人不喜欢莫言的作品,认为它太乱,太血腥,可莫言从未改变风格,一如既往,把真实的、最触动人心的写出来。他说:“这虽血腥,可也最真实。”他的信念一如既往的坚定,无人可以动摇,他叙说着自己的内心的色彩,他讲叙着封建社会的黑暗的最真实的一面,他是那样的坦率且真实性——他成功了!

“我从未试图改变什么,我只是每天都重复做着一件事,并且会不停地把它做下去。”

第九篇

2012年10月11日,我相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莫言,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作家,他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那一天,举世瞩目,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我相信那一刻我们身边的所有人都在为这一喜讯欢呼,莫言也坦言那一刻自己的内心也是无比的激动与惊喜,但是在这份激动中又包含惶恐与忧虑,。惊,是没想到奖项会落到自己头上,他说自己从不为获奖而写作。喜,是果真颁给了自己,他说很多作家都具备了获奖的资格。惶恐,是担心有了这层光环之后,会不会有更多人盯着自己找毛病,为难自己。莫言的这番话令我们深思,回首过去的一幕幕,竟发现很多时刻自己也有着这种纠结复杂的心情,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凡是皆有两面性吧!

其实,很多很多的例子都能说明这个道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乐极生悲”“物极必反”都是这番意思。但是往往我们都只想到事物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这就酿成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剧。而文学大师莫言却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成功时不骄傲,明白学无止境,告诫自己还要继续努力,或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真谛吧。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心理,考试取得好名次了,一方面是兴奋,另一方面是忧虑,害怕下次自己原地踏步停滞不前;跑步比赛时,一方面会因为超过了前面的一位同学而高兴,又会因为自己落后第一名太多而焦急,其实这种矛盾的心理人人都有,这就延伸到了事物的两面性,但是只要我们铭记:成功时,不骄不躁,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失败时,不气不馁,吸取教训,努力进步,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诺贝尔文学奖对于莫言只是对他作品的一次认可,一次鼓励,他觉得,自己不过是那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幸运儿而已,他坚信,文学之路是没有尽头的,他还需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创造出更多地优秀的作品,“惊喜而惶恐”就是莫言对自己的勉励,也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以后,迷惘时,忧虑时,着急时,想想这五个字,想想这个五个字给予的我们的人生哲理,我相信,一定会海阔天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