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温柔的夜》的读后感大全

《温柔的夜》的读后感大全

《温柔的夜》是一本由三毛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10,页数:17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温柔的夜》读后感(一):温柔 回忆

我喜欢她的结尾,我会在晚上爬起来,坐在落地窗下,有月光,在书中,她给我讲了一种类似灵魂的东西--信脸.当时我不害怕,我觉得她将这个东西写得很好玩.就算今天清明,我也很兴奋,我可能会遇到一个在等我的东西...

《温柔的夜》读后感(二):第三本

昨天晚上看了大半本,睡觉前还想着寂地里的脸狺(yin),她笔下的那种氛围,突然觉得我们这偌大的楼里就住着这几个人会不会也碰到这种东西,记得小时候就有老人说学校jy一般都建在坟上的…哈哈,反正现在是白天,再想着鬼故事去吓旁边那位也没有意义…

玛黛拉的echo还是比较轻松的,碰到一个爱下棋的老人为了当地的传统不卖她陶瓷天使,发现了"殡仪馆酒吧",还吵吵着跟人老板合影,实在是喜弄了人一把。傻呵呵要了120公分长的烤串吃,充满了愉悦。就像她父亲说的“你有‘眼睛’,再平凡的风景,在你心里一看,全都活了起来,不是说话的缘故。”,真正生活的人才能体验到吧。还有她在面对滑车的老夫时那种善良就流露在字眼里,觉得做个善良谦和的人就很好。又突然想起去年1月份在哈尔滨滑那个大滑梯的兴奋。

到温柔的夜还有相逢时则看到一个热心肠但又太善感的三毛,遇到这种事情总是会责怪自己。看着她的石头记,想着如果我在她身旁也会静静的欣赏她的投入吧,而且再死不要脸的去讨要那可爱的作品吧。

今天才看的那长长的五月花,感觉很不舒服。小别后的重逢却是这般辛酸,看着荷西的实诚与本分,自己都生气。听到她与德国佬的争吵,并生气的骂着,我也很爽(也是第一次看到她文中直接有骂人的语句)。原来德国的集中营真的不只关犹太人的,荷西,我想你再疲劳也会高兴的吧,因为你不就是为了她为了家而拼命的吗?那么的害怕丢掉这份奴隶般的工作是为了什么,我想我们都懂的,也会的。

我想我应该停下来看看其他风格的书了吧

《温柔的夜》读后感(三):重读三毛

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读三毛了。鲁豫有约近期关于三毛的一集又重新点燃了我阅读三毛的兴趣,特别是片头追梦人的歌词(罗大佑词)

---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

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

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

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

让我忽然想到三毛的语言其实是很美的。挑挑拣拣重读了几篇:雨季不再来,倾城,温柔的夜。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和撒哈拉的故事是以前常读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闹学记和背影觉得太忧伤了。我的宝贝是另外一类。今天读的这三本算是需要温故而知新又不会太让人伤感的。果然发现了以前没有那么注意的几篇文章。一篇是倾城里的简单---“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一篇是温柔的夜里的五月花---讲述三毛的丈夫荷西一段潜水工作的辛苦过程期间夫妻在现实生活中的患难。

以前觉得三毛是很浪漫,特立独行,但有时多少觉得她不像一个完全自然的人,现在觉得她很入世但是又很真诚,从来没有放弃过热爱生命。这一点让人觉得她是多么的可爱和自然啊。而且在她那个时代,特别的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别的道路并且走了下去,又是很勇敢的。

另外忽然发现原来三毛比我父母出生的年份还早,也就是说是属于我的父母的那一代人。原来我是属于老一代的。

也才发现最近想读的另外一些书的作者比我小好几岁。

虽然读书是属于比其他事情更加超越时空的一件事情---比如看电影看体育或追星---可还是有种自己的岁月都喂狗了似的感觉:!

《温柔的夜》读后感(四):真实的生活

看这本书,我不得不再次沉浸在三毛的文字当中。虽然说从内容上,与我之前看过的两本相比,并无多少出彩的地方,但在另外一些方面更显得出三毛的文字特点。比如在《寂地》当中,三毛通过对环境以及人物的描写很好地塑造了整篇的的阴森恐怖的氛围。还有,在《温柔的夜》中,三毛将自己的心理变化描写的很好。

纵观全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的是《五月的花》。当时看到这篇的时候,真的又气又恨。气的是那几个公司的老板居然这样恶劣地对待三毛和荷西,恨的是荷西实在是一个好好先生,居然被剥削成这样还不奋起反抗,而且还和三毛闹矛盾。虽说三毛的脾气不太好,但她跟着他在那里受苦,不应该再受这样的气的。三毛写道:“离开荷西吧·····没有爱,也不会····行尸走肉而已。”“三天没有看见荷西·····言语不能代替身体直接的感受········失去的,不会再回来。”当我看到这些话时,我这个局外人不知怎么的很伤心。我伤心的是三毛在身心遭受这样的痛苦的情况下,却无法得到荷西的爱怜。不过我也很理解,以荷西的性格,他在当时也做不了什么。我很痛惜,他们两个因为这样的事而使三毛对他们之间的感情发出了这样消极的呼喊。我觉得两个人之间本有着一份珍贵的感情,却因为这样的身外之事而出现了裂痕,实在是一件无可奈何而且十分令惋惜的一件事。但作为伴侣,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始终是免不了要面对生活的种种,大到天灾人祸,小至琐碎小事。能挺过这些难关,两个人才能继续相伴一生。令人欣慰的是,尽管最后荷西还得做他的好好先生,三毛也要回到那个令人很不愉快的地方,但总算他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在《玛黛拉游记》中,我又看到了我很喜欢的秀丽景色。三毛向往着远离尘世的平静生活。“如果那田畦里摘豆的小姑娘,头上也开出青菜来,我都不会认为奇怪。这个地方,天人早已不分,人,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了。”她随处旅游,每到这样的地方,都会勾起她“回归田园的渴望和乡愁”。同样喜欢旅游的我,很赞同她的一句话:“人间到处有青山,何必刻意去计划将来的旅程呢?”于我而言,刻意去一个地方,反而可能会错失一些本该遇到的美好。若你跟那个地方有缘,自然会在意外地情况下,遇到触动你心里的事物。

我和周桀先生一样,十分赞同薇薇夫人的话:“三毛是真正生活过的人。”她拥有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能在我们身处的物质社会当中,捕捉到生活的亮点。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才会体会到真正的人生。她热爱生活,认识生活,她心灵的美好,也间接通过这些事物,熠熠生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