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校园实录读后感精选

校园实录读后感精选

《校园实录》是一本由[日] 凑佳苗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校园实录》读后感(一):即使是现在,【希望】也并不可耻

在前赴后继花样繁多的日式试探人性底线的推理作品中,凑佳苗的“希望”常常因为不够变态而显得格格不入。

凑佳苗,日本畅销女王,社会派推理作家,获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书店大奖。

她的作品《告白》以细腻的笔触和大胆刺探人心暗影的情节设计而备受好评,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

这本《校园实录》是凑佳苗的新作,同时也是之前的青春校园小说《广播》的续作。

这是一个非常日式和充满了青春气息的故事

主角町田圭祐在初中时是田径社的一员,却因为交通事故而运动生涯终结

高中时他加入了广播社,为了参加一场高规格的全国电视节目比赛,广播社成员开始跟拍田径社的活动进行纪录节目取材

但是在录制素材的过程中,无人机拍下来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

这个意外可能会改变包括广播社和田径社所有人在内的生活……特别是在两个社团中都度过了一段特别时光的町田圭祐,更加知道这一幕意味着什么。

但当可疑的“嫌疑人”与町田圭祐交好的一位女生的身影逐渐重叠时,町田圭祐陷入了选择的矛盾之中……

读完之后会觉得,这个小说并不能真的被归类进推理故事中

谜题不仅非常简单直白,甚至直到整本书过了一半之后才真正浮现

反而全书用了大篇幅的笔墨来描写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在阅读的过程中真切地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

这时再回头看书名“校园实录”,恍然大悟,没有那么复杂的案件,也没有多么离奇的谜题,原本就是在平淡清新的校园生活中偶发的一个小事件,就像是一粒石子在湖水中漾起的一层涟漪

这才是真正的,校园。

作为推理爱好者,当谈及日式作品时,似乎总是更容易青睐那些探究人类变态可能性的社会派和脑洞离奇的新本格

无论在哪里,青春校园和日常推理都是不被看重的类型

就好像是这个世界本身,已经非常糟糕了,于是人们更容易对绝望夸夸其谈

但在凑佳苗的笔下,永远保有着一丝希望的光明

“就算世界变得愈加无法想象,名为‘希望’的选项也不会消失。”

《校园实录》读后感(二):用笔尖描摹青春喜乐

凑佳苗,日本畅销推理小说女王,却在新作《校园实录》中大胆尝试了风格转变,不再困守阴暗面,而是描摹起阳光灿烂的青春画卷。

故事开篇带我们走进青海学院,一个普通高中校园的日常就在这里上演。热血的田径队员们在跑道上奔跑,努力想在全县大赛夺魁;调皮的广播社成员则跟拍他们的训练过程,以制作参加全国比赛的纪录片。

这本该是段平淡日子,却因无人机拍下的意外一幕而骤然惊变。照片中的学弟明明从不抽烟,为何会手捧香烟出现在镜头里?难道这是陷害吗?一时间疑云密布,广播社成员们投入调查,希望找出真相。

就在这看似严肃的推理过程中,作者以细腻笔墨渲染出一个个青春个性的角色。热血直率的田径队长,口齿伶俐的广播社前辈,还有因为志同道合而结下深厚友谊的高中生们。他们打打闹闹,为梦想勇往直前,那张张灿烂的笑脸就是青春的模样。

虽然谜底最后被轻描淡写带过,但推理并不是凑佳苗笔下的重头戏。她想要展现的,是生机盎然的青春之美,以及那份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尽管前路多艰,向阳的心情仍旧可贵。

凑佳苗笔下的校园,阳光灿烂得有些不真实,但那只是因为她选择用温暖笔触勾勒。她曾经相信,哪怕世道愈发黑暗,人性中善的部分也绝不会干涸。对一个作家而言,这样的小确幸,就是最大的希望。

《校园实录》读后感(三):无人机的视野能看到前所未见的景象

凑佳苗被读者熟知最大的原因是她所写的《告白》,其中使用的多视角叙事模式让她获得了很多粉丝,在她后期的创作中,也更偏爱于这种叙事模式。再加上读者在凑佳苗太多的带有致郁性质的作品中,造成对她有着其作品中必定会有着较为负面的内容的刻板印象。这两条贴在凑佳苗身上的标签,会让期待读到一部类似作品的读者在看《校园实录》时有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失落感。因为《校园实录》(以及该系列的上一部《广播》)可以看做是凑佳苗撰写青春小说的转型之作,其中描写的是高中生们为自己为社团努力奋斗挥洒青春汗水的故事,整体的基调就是阳光的灿烂的,就算其中保留了一点谜团,这个谜团的解决也几乎和推理搭不上边。

书腰、外封和本体

《校园实录》一书延续了上一部《广播》的故事,以青海学院广播社和田径社的学生为轴心展开。由于我没有看过上一部,故此在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很多人物的样貌是一片空白的,对于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和过往的经历完全不了解。这种情况一直到第二章的时候才慢慢好转。这其实还是靠了凑佳苗充满个性的人物描写,无论是包括主角町田圭祐在内的广播社高一三人组,还是高二的白井社长、黑田等人,甚至是指导老师每一个都有着生动的背景故事,也有着活灵活现容易让读者记住的特色。从第二章广播社众人讨论要以什么样的内容完成记录片并送去参加全国大赛开始,整个故事在我的眼中开始走上了正轨。 广播社最终决定参加全国大赛的纪录片使用拍摄田径社队员活动来表达“突破逆境,完成胜利”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了解到本系列第一部究竟讲了什么,也更清楚地认识了主角曾经作为初中田径社的王牌在拍摄记录片的时候心中的波动。 有两段内容我觉得凑佳苗写得特别符合那个年龄的少年的情绪,堪称青春小说的典范。一段是主角拍摄田径队训练时,被跑过身边的选手带动的风刮到了额头,他突然就流下了眼泪。这种描写实在是让我无法不喜欢,主角内心中涌起的对于自己初中时在田径社奋斗的岁月所带来的感动和怀念是青春才有的颜色。另一段则是主角看到田径社艰苦的训练想到了自己在初中时渴望退役来到轻松的社团,但现在由于伤病参加了广播社却越发地怀念以前的艰苦,这有不甘也有对自己曾经付出的不舍。能写出这些就能看出这已经是一部不仅合格而且优秀的青春校园小说,在我看来,凑佳苗的转型还是成功的。 本作的谜团也是围绕着拍摄记录片展开的,这个谜团其实真的只是一个点缀,一名田径社的社员被拍到了手里拿着香烟的画面,而这名同学完全不可能抽烟。广播社社员就他为什么会拿着香烟,是不是有人陷害他做出了一些程度的推理,以及走访了一些证人搜寻了一些证据。但由于破解谜团并不是本书的主业,所以凑佳苗非常简单地就让犯人自己向广播社坦白了一切,甚至包括这样做的动机。 既然本作谜团不是主角,那么凑佳苗为什么一定要加一段内容呢?我觉得是想向读者表达新闻“如何传达?”“如何选择传达的部分?”“以怎样的意图传达?”“传达给谁?”“希望与谁产生共鸣?”等内容。每一个做新闻的人都有着选择让读者看到什么内容的权力,这也造就了可能存在新闻权力滥用的漏洞,或者擅自从拍摄到的画面自行解释的内容。而最终读者能够从新闻中得到什么那更是只能从记者给出的内容自行解读。 这就像是本书中的重要麦格芬——无人机。用无人机拍到的东西和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以及用无人机拍到的和用固定相机拍到的东西都完全不同,其原因在于无人机能够用更大的视野去看待一件事物。在新闻的撰写的时候是否也应该用更广的角度和更多的侧面向读者展示更多的内容,从而尽量让读者能够尽可能地看到最真实的东西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人机的确是这部小说的象征。 终于,青春、运动、新闻、宣传都融到了一起,共同铺就了这一部校园青春小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