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精选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精选

《早期教育与天才》是一本由木村久一著作, 出版的210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05-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一):又一本拼凑杜撰的伪书

不建议购买更不建议阅读,就是一本搞早期教育噱头的烂书,全都是拼拼凑凑乱杜撰的内容,有的出版社真是太恶心人了!!!!!!!!!!!!!!!!!!!!!!!!!!!

不建议购买更不建议阅读,就是一本搞早期教育噱头的烂书,全都是拼拼凑凑乱杜撰的内容,有的出版社真是太恶心人了!!!!!!!!!!!!!!!!!!!!!!!!!!!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二):没什么意思

东拼西凑,乱七八糟,看看就得了,名字起得倒是挺大的,提的理论的东西大家都知道。说的大多是一些空洞的东西。花了半天时间给看完了,绝对的浪费时间。

看了尹建莉的书,觉得教育的方法太重要了,于是就又买了基本相关的书籍来看,这本看了等于没看。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三):天才早教汇编

这本书可以改个名字叫《天才早教汇编》,文中所举的例子无一不是天才,而天才的父母无一不是博士教授,作为一个普通父母很难将这些早教方法落实下去,也就当个故事去读。

不过书中提炼的一些观念值得深思和重视。

首先,作者认为任何人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要有热情、恒心和与之同甘苦的毅力。对于这一观点深以为然,教育需要辅助持续的、巨大的努力,而非简单对孩子提出要求。

其次,作者重点强调的关于语言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音乐启蒙对儿童的影响。语言和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婴幼儿时期给予潜移默化式的培养和教育,对儿童智力开发起到很好的作用。

另外,威特父亲为小威特制作“行为录”,记载他做过的好事,从而鼓励儿子从小行善。这种方法值得借鉴,和《小狗钱钱》中提到的“成功日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是个很值得借鉴的方法。

最后,有一段名言是个人比较喜欢的:孩子的心灵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得到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得到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得到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为孩子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本书对于即将升级为父母的我们是一种压力和鞭策,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需要更多的学习和领悟。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四):读书|我看了《早期教育与天才》等5本育儿书总结了7点经验

文/逆水行舟eli(微信公众号逆水行舟读书会sailreading)

今天在家断舍离的时候,发现了去年10月3日写的关于《早期教育与天才》和另外几本书的读后感,那个时候女儿刚满一个月。

《早期教育与天才》是日本人写的,看这本书纯粹是机缘巧合。

因为看了这本书的前言介绍,说木村久一的这本书被誉为家庭教育的“圣经”,地位很重要,所以对这本书有一点点期待。看了其中一些内容的时候,也确实会让人头脑发热地想,这么简单吗?这么做就可以培养出牛娃了吗?但是从看完到现在,我已经冷却了这种激情,只希望宝贝能成为她自己。

我发现这本书属于作者本人的东西并不多,更像是我本人写的书评文章这样的集合。作者不过是把《俗物与天才》、《卡尔威特的教育》还有另外几个培养出天才儿童的父母写的书上的案例凑到一起。当时,我真的买了《俗物与天才》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两本书来看过。

《早期教育与天才》真的就是从上面抄的,因此,我认为把这本书称为一本所谓的“天才儿童”教育实例汇编更为恰当,但不妨碍它给我一些启迪。

另外,令我感到惊奇的是,这几本书就像出自同一人之手,有相似的文体,相似的行文,教育理念也有共通点,而且,就如各本书中所说的,它们的作者都是受其中的一本书的启发和指导教育了自己的孩子,然后培养出了“天才”,接着再写了自己的这本书来总结经验,所有书的源头大概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

就我个人理解,这些天才儿童的教育有例子、有具体做法、有原则、有方法。可以复制模仿的地方是有的,但很多还需要弄通其中的原理结合实际才行。

这些书同时也给我一种熟悉的感觉,因为这其中很多方法我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看到。由此可见,尹建莉也是看过这本书的,算是那条“师承”的脉络上的一个点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有一些中国经验,贴近中国实际,对中国读者来说,可读性,可指导性都要比上述这些书强,是一本好书,需要反复阅读和反复琢磨。

如果让我在这里罗列总结一下这些育儿成功人士的经验方法的话,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早期教育很重要。

“天才”来自早期的科学、合理、正确的教育。《早期教育与天才》、《卡尔威特的教育》、《俗物与天才》,甚至包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传达的一个信念都是:

“就算天资平平的小孩,如果接受了早期科学的教育,都能成为超越常人很多的’天才‘”。

2、学习语言是早期教育的基础和开始。

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母语非常重要。要早早地教给婴儿标准的、规范的语言,让婴儿早一点学会。这些书都在说,婴儿不是没有情感的,不是真的无知无识的,她虽然还不能说话,但对我们的所作所为都看在眼里,每时每刻都在模仿和消化。更进一步说,这个阶段的婴儿不仅不是无知无识的,还要比以后任何一个阶段都拥有更令人感觉神奇的学习能力。

父母应该创造出一个丰富的环境刺激——给婴儿读书、读诗歌、听世界名曲,带着婴儿认识家里的各种生活物件。

这是床,那是桌子,这是苹果,那是椅子。

父母要发音准确,嘴形夸张。你要知道你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为宝宝的学习语言打下扎实的基础,都是在为她能够轻松、自然地发出标准的母语做准备、做积累。没有这些积累,也就没有以后的语言能力的大爆发。这个阶段是0-2岁,所做的这些叫“硬灌”,直接灌输的意思。

这里要注意,0-2岁是儿童学习母语的阶段,只有先把母语学好,才有以后的阅读。到3岁时,在母语基础打牢的前提下,再开始积极学习外语。这部分内容我也有在《语言是早教的开始》这篇文章里讲过。

3、要十分注意培养和保护婴儿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任何事都不要用逼迫的方式,不要逼迫婴儿翻身、不要逼迫婴儿爬行、不要逼迫婴儿吃奶,不要逼迫婴儿阅读……,而一定是要想办法去引导。

如果一件事是婴儿拒绝的,千万不要强迫她,越强迫越逆反,越强迫越事与愿违。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地引导婴儿去做,引诱挑逗婴儿去做。要在生活中寻找这样的诱导机会。

一本书如果婴儿没有兴趣,就换一本书来看,换一个她状态好的时候来看,要注意时机,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着急、不气馁、不放弃。

给儿童讲故事,可以讲一半,留下一个悬疑给她,挑逗起儿童的胃口。接下来假装自己很忙没有时间读书,暗示和引导儿童自己去阅读。比如说“精彩的故事就在你眼前的这本书里,如果你能学会阅读,你就可以提前大饱眼福了。”这部分内容可以扩展阅读《我们该如何做称职的父母》这篇文章。

4、绘本是有意义的。

我认为绘本的第一大意义是让婴儿亲近书,有利于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

我给女儿买了这些书,供大家参考。《波波鼠系列》、《我的爸爸》系列、《噼里啪啦系列》、《小熊宝宝绘本系列》,《哇》《蹦》、《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大卫不可以》、《小蓝和小黄》、《晚安,大猩猩》、《十个手指头和十个脚指头》等。

平时就把读绘本当玩游戏一样给她读一读,不管效果如何,至少能让孩子认识书和爸爸妈妈的手机是一样的存在。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语言是早教的开始》。

5、游戏训练法。

这些书上介绍的游戏,主要是3-5岁的儿童玩的。下面感受一下这些游戏的范式吧。

比如记忆力游戏,有个游戏叫“注意看”,到一家商店注意看商店货架上有什么,父母和儿童比一比,互相出题考,看谁记得多。这是很生活化的游戏。

比如身体控制游戏,有个游戏叫“抽出其中一根木棍”,让孩子平静,学会控制情绪。有个游戏叫“谁都不许动”,让孩子去控制身体。

比如数学和财商游戏——“买东西”。让儿童假装摆摊卖东西,可以摆一些她自己的玩具,儿童自己定价,父母来买。付钱,儿童自己计算后找钱。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儿童熟悉数学运算,可以培养其金钱观念。关于游戏的重要性还可以参考我的一篇文章《奥数冠军的妈妈谈如何育儿》。

6、在大自然中学习。

在大自然中可以发现各种对孩子来说新奇的知识,可以勾起孩子的求知欲。在大自然中可以学习到带有实践性的昆虫知识、植物知识、物理化学知识、地理知识、天文学知识等等。可以参看陈鹤琴的《家庭教育》这本书。

7、赞赏孩子的努力。

夸赞孩子的努力,夸赞孩子和自己以前比起来的进步表现,比如夸她“你比以前把积木摆得更好了。”“你认真看书一个小时了。”“你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你很努力。”这比简单夸赞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要好,应该把孩子的进步归功于她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归功于她的“天才”,因为归功于“天才”,容易让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羞于努力。

给孩子制作记功簿,记录孩子的正面表现,给她画小红花作为奖赏,要注意不要用金钱奖赏,因为金钱奖赏容易让孩子形成外部动机,阻碍内在动机的形成。

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认知行为主义学派的思想,强化儿童好的行为,给孩子贴一个正面的标签,让孩子有一个正面的自我定位,这样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向上的潜能,形成学习的内在奖赏动机。可以参考《儿童心理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END-

By逆水行舟读书会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五):一些摘抄

这本书里面提到的书目 准备去看了 书中写了很多例子看到短评里说是其他书目合在一起的 是时候把其他书目提上日程了 这本书的例子很多 但都比较空...说的大点也比较空吧 以下是可作为物料的一些摘录 孩子们在幼年时能学习、掌握到的知识实在比人们想像的要 多。然而更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任何知识。 我们甚至可以说,地球上恐怕再也找不出像孩子这么善于用头脑 工作的人了。只是,孩子们并没有注意到他们原本是这么富有天赋的。 如此说来,3 岁前就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会不会仅是头脑聪 明,身心却缺乏协调性,甚至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呢?学者们研究后 发现并非如此。学者塔玛针对1500 位智商130 以上的孩子进行了 调查,其结果如下: (1)与一般人的想法不同,智商高的优秀儿童发育良好, 体重、身高、胸围都超出标准以上。 (2)一般人认为优秀儿童会偏重于某一方面,其实并不尽 然。他们和一般孩子无异,只是对手工、习字、裁缝等实际科 目没有浓厚的兴趣,反而喜欢理论性较强的抽象科目,尤其具 有超强的阅读能力。 (3)一般人认为优秀的孩子不喜欢和普通的孩子一起游 玩,这是错误的。 (4)这些孩子感情丰富、细心、体贴,道德观念比一般人 强。 孩子的特点: (1)身体发育良好; (2)注意力集中; (3)很早就会说话; (4)各方面表现优秀; (5)能迅速地理解因果关系; (6)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 (7)不害怕失败; (8)情绪稳定。 幼儿学习特点: (1)幼儿从2 岁起就具有阅读能力,而且越接近0 岁就越 具有可开发的语言能力和旺盛的求知欲。即使是还不会说话的 1 岁幼儿,也具有阅读能力。 (2)幼儿很想读书,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在6 岁上小学 之前,儿童的大脑具有惊人的容量,可以吸收许多知识,这些 吸收量甚至比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所能学习到的还多。但极为 可惜的是,成人往往在不经意中限制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 (3)对孩子来说,学习是最快乐的事情,但无知的大人却 不知道如何满足孩子强烈的求知欲。 教孩子阅读的时候,父母应该注意的是: (1)双亲的态度和方法。 (2)阅读材料的多少和顺序。 孩子觉得文字有趣才会主动去记忆。父母们不要强迫孩子,否 则孩子会觉得记忆文字是件很苦的差事。 (3)孩子觉得学习是快乐的,才让他学习。 (4)在孩子还想学更多的时候结束。 歌德说:“神给予了我们对美的感觉,为了保持这种感觉,我 们每天必须聆听音乐,吟诵诗歌,欣赏绘画。 对孩子应一视同仁,把他们当作要好的朋友来对待。和孩子 们一起吃饭,要谈他能够理解的话题,这样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 有的家庭吃饭时不让孩子参与交谈,有的父母甚至在平时也勒令 孩子不要多嘴多言,这会使孩子委屈。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哪里会 有什么自尊心可言。 另外,为了孩子的自尊,我们必须信任他们。因为无论是成 人还是小孩,都是希望自己被人看重。严厉的管束总会让人看到 相反的结果。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孩子当作坏人来管束,我们 潜意识里就差不多已经相信他是坏人了,这种判断会深深地影响 到我们的孩子,他也许长大后根本就不想当好人了。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很多父母把孩子视作自 己的宠物,这也不许,那也不行,一切包干代替。这样很多孩子 都对自己缺乏自信。女儿从婴儿时候开始,斯特娜夫人就试着让 她帮自己扣衣服上的扣子。刚开始往往会花大量的时间,但她想 这是在培养女儿动手的能力,所以并不急,而是耐心地站在那里 等她费劲地练习着。 还有,父母们应该记住,不要随便去戏弄小孩子,因为这样 会使孩子在感到深深的屈辱后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强烈的报复情 绪,为以后犯罪埋下祸根。调查表明,现在的很多罪犯都曾在小 时候受到过父母不负责任的戏弄。 德国有句古语说:“食物决定了人的性格。”食物真的如此重 要吗?以前有人大力推荐“菜食疗法”,认为不同的食物会让孩子 拥有不同的性格。比如,吃胡萝卜能让孩子的牙齿和皮肤变好;多 吃土豆能让孩子的逻辑能力加强;菜豆会增强孩子的绘画兴趣;而 爱吃洋白菜和花菜的都是简单平凡的孩子等等。 人就像陶瓷,是放在模子里烧出来的,而放在什么样的模子里就会烧出什 么样的瓷器。也就是说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给予他什么样的教育,他长大就会成为 什么样的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幼儿是成人之母”。 这样的事实说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生极其 重要,它的重要性甚至远远超过了孩子将来的初级以及高等教育。 老卡尔.威特曾经说过: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在孩子的智力微露曙 光时开始。 “因为责骂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说她只注重外表而没 有内涵,她听后一定会很难受。她不但不会努力学习来弥补自己 的不足,反而会向相反的方面发展 人初生时都一样,但今天我们看到的 人是各种各样的,有伟大的人也有平庸的人,有好人也有坏人。产 生这些差别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生长环境不同,尤其是人们小时 候的生长环境不同。而任何一个平凡的孩子,只要受到合适的教 育就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巴尔博士采取的教育方式是:首先唤起孩子的兴趣,然后再 根据其兴趣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从不对 孩子进行系统性的教育,从不事先告诉他们哪是植物学上的问题, 哪是动物学上的问题,或是先按照课本给他讲一些基础知识。这 些都与儿童的学习习惯不符。他总是在孩子们对某种事物产生兴 趣的时候才教给他们相应的知识。这样,当孩子们后来再接触书 本时,对书上的内容就不会感到生疏,而是很容易地就接受了。 孩子毕竟还太弱小,在人生中会遇到很多难题,父母们应该 尽可能地帮助和支持他们。大人都有失落和失去信心的时候,何 况是孩子,只有让孩子充满信心,他们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 孩子的信心从何而来呢?全部来源于父母的夸奖。孩子需要 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任,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 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我认识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妄自尊大,对孩子缺乏应有的 尊重。虽然婴儿、幼儿不明白什么叫自尊,但他们却能够十分敏 锐地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对于抚爱和夸奖,他们以微笑和撒娇加 以回报;对于嘲弄和漠视,他们以发怒和任性来加以回应。 孩子在3 岁左右就开始萌发出独立的自我意 识,产生“我自己来”、“我会做”、“我能做”的表现欲望。 首先,应该教会 孩子诚实。因为这关系到他将以一种什么态度去从事那些和钱财有 关的活动,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由此带来的社会和公众的评 判。而且,如果孩子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将会给他以后的发展带来 麻烦甚至酿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对此巴尔博士采用了这样的教育方式: 我常常给孩子们讲一些诚实能够给人带来好运和不诚实 会让人遭到报应的故事,在他们的头脑中加深诚实的概念。我 时常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诚实标准。我的行为给孩子们留下了 什么印象?是否在他们面前讲过一些无伤大雅的谎话? 巴尔博士认为,教育者实施教育经过的记录非常重要,记录 的内容可以涉及许多方面,包括孩子的进步和落后,他的各种表 现、喜怒哀乐,甚至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点收获和心得等 等,就像记日记一样,应天天坚持。这样父母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孩子每一天的真实状态,教育会更加有的放矢,从而收到良好的 效果。 为天才儿童的家庭环境概括起来有以下六种: 1、天才儿童在家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常常是家庭 中的第一个孩子,或者是独生子女。 2、天才儿童生长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 3、天才儿童的家庭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父母几乎将所有精力 都用在早期教育上。 4、天才儿童的父母内驱力强:他们不仅率先垂范,定出高标 准,而且对孩子成就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如果父母过分热心,喜 爱孩子的成就胜于喜爱孩子本身,天才儿童就有产生逆反心理和 半途而废的危险。 5.父母给孩子相当多的自由 6、有最益于潜能发展的家庭环境:一方面将高期望值与激励 相结合,另一方面还将高期望值与对儿童的教育相结合。 儿子很小时,他就有意识地教 给儿子一些拉丁语的句子,并时常用‘‘翻译家”游戏的方式训练他的听说能力。 一开始,父亲用英语和儿子诺伯特对话,当然选用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日常用 语。比如“你好吗?”,“见到你很高兴!”这些简单的句子。然后他会让儿子装扮 成一个翻译家,即假想自己是一个出色的翻译家,并且要陪同“外交官”接见来 自不同国家的客人。他们时常把房间中的桌子、椅子、门窗假想为那些外国客人。 威纳博士作为“外交官”,一边对“他们”说,“见到你很高兴”,一边和“他们” 握手表示友好。这时,诺伯特就会在旁边给他作翻译,用不同的语言对“来自远 方的客人”,“见到你很高兴”。这些游戏不但让孩子觉得特别有趣,还能让他轻 松地记住这些不同的语言。 在对儿子诺伯特的教育上,威纳博士从来不采取当众训斥的 办法,因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自尊心的基础上,否 则,不但无法教育好孩子,反而还会使他向相反的方面发展。 自尊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 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理健 康造成深刻的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一朵娇嫩的花朵,稍不留 意就天折了,所以,无论是当面或者背后教育诺伯特,威纳博士 都一再注意尽力维护孩子的自尊。他认为,父母教育孩子时必须 维护孩子的荣誉感。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孩子 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求往往比成年人更强烈。对于孩子来说,得 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自尊心被伤害的孩子是很难教育的。如果当着众人,特 别是在孩子的朋友面前数落孩子,会让孩子感到颜面尽失,羞愧 难当。这样甚至会成为其他孩子羞辱他的把柄,他以后在伙伴面 前就会抬不起头来,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障碍,以致影响孩子 一生的健康成长。 父母们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来看孩子,对孩子的不足之处,要用适当的方法去细心教导,不要蛮横地 批评孩子。在对诺伯特的教育过程中,无论他做了好事或坏事,威 纳博士都竭力做到心平气和,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对待他,因为教 育孩子是个最需要耐心的工作。威纳博士特别看不起那些动不动就 怒火冲天的父母。这些父母只能把孩子吓得六神无主和神经衰弱, 表面上孩子看起来听话了,实际上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去处理孩子的过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当诺 伯特做错事时,威纳博士不会像其他父母那样总是使用“不准这 样”、“不要这样”、“不行”这些消极的、否定的词语来责怪孩子, 因为这些语言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增加他的消极情绪。 他总是用积极的、肯定性的语言给儿子明确的行为指导,这样做 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儿子犯错误时,威纳博士总是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让他明 白错在哪里,从不长篇大论或喋喋不休。他发现在与孩子沟通的 过程中,长话短说、要求明确、大度和气往往会达到令人满意的 效果。 他从来没有打过儿子,因为他认为体罚是一种粗暴的行为。而 很多父母不仅责打孩子,还脱口而出一些非常伤人的话,“不要你 了,滚!”“你太蠢了!”“你不可救药!”等等,这些都会对孩 子产生极端不良的影响。 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威纳博士一直特别注重对孩 子勇气的开发和培养,他认为,一定要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这样的 观念:勇敢和坚忍是受人尊重的,懦弱和胆小是被人瞧不起的。 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会担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 但如果仅仅因为担心而牺牲孩子接受锻炼的机会,就难以培养孩子 勇敢的精神,这样的父母,他们表面上是在保护自己的孩子,但实 际上他们是在害孩子。我们可以这样说,锻炼孩子的勇气,实际上 是对父母自身勇气的一个考验。 “你能做好”是他对儿子自信心的肯定,他认为孩子和大人一 样能把事情做好。孩子需要不停地学习如何生存,在这种过程中 他做错事是很自然的,大人们做事也有失败的时候,所以我们不 能因此而影响孩子发现自身的价值,关键在于孩子是否能够继续 保持自信和勇气,敢于失败,敢于面对失败。其实,孩子有时也 很反感父母的过分保护。有个孩子曾对威纳博士说:“我希望父母 不要总是事无巨细地过问和关心我的活动,这样会使我在小伙伴 面前丢脸,好像我很无能一样。其他小伙伴能做的,我却不能做, 这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不难看出,父母越是怕孩子冒险,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越 是反感,有时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执拗地去做父母不让他做的 一切事情。所以,相信自己的孩子吧,“你能做好”真的是太重 要了。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走极端”。有些发走极端的孩子用自残 来避免失败,他们害怕不能满足父母、老 师的期望,因此过分焦虑甚至恐惧。少年时代,人们掩盖自己对 失败的恐惧感的最普遍方式就是酗酒、打架。其实这些行为都是 孩子们到了最在乎别人对自己怎么看的年龄后才开始的。许多经 验告诉我们,只要从小培养孩子勇敢、坚强、自信的心理,采用 理解、信任、鼓励、谈心的方式帮蛛助他们,那些不良的极端行为 就不会发生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