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別告訴左手》读后感1000字

《別告訴左手》读后感1000字

《別告訴左手》是一本由渡邊容子著作,台英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NT$ 220,页数:3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別告訴左手》读后感(一):作者三观不正

要么是她三观不正,要么是我思想太落伍,感觉一直在美化婚外情

动机和做出来的事程度好像不太匹配,没多大原因就扭曲成变态了

作案手法还可以,结局大揭秘不惊艳,不过倒是足够自圆其说

ps,凶手是我最喜欢的两个角色之一

《別告訴左手》读后感(二):硬汉的外壳,社会派的心,诡计是弱项

在叙事风格上,采用了许多硬汉派作品的常见手法,比如第一人称视角、大量闪回、边缘状态、情节奇遇、语言逗趣等。

在情节的节奏上,还算是张弛有度,通过调查、抓贼与回忆之间的反复穿插,赋予文字较强的镜头感,读起来也不至于太累。至少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时常有当初看《恐怖分子的阳伞》时的熟悉感觉。

不过,在好看的情节之外,作者明显还希望能够赋予作品更多的社会批判意义,比如商场上残酷的弱肉强食、高强度甚至非人道的工作环境、行善与伪善等等。应该说,作品的内核仍属于社会派的风格范畴,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这些方面,做了不少功课。

或许是作者太强调硬汉派的猎奇性,与社会派的批判性,因而在诡计设计方面下的功夫明显不够。看完全文,也没有觉得有任何智力上的挑战。或者可以说,作者压根就没打算给读者解谜的空间,每一步线索到谜底之间的跳跃太大,作为读者,基本上只能乖乖接受作者给出的结论了。

《別告訴左手》读后感(三):《别告诉左手》——谁的悲哀更深重

《别告诉左手》

谁的悲哀更深重

分享一些读完之后的想法

注意:<剧透很严重>

11.27.2014

1

只记住了主角八木蔷子小姐的名字。

这篇小说篇幅不算长,txt文档也就二百多K,想来我也是颓了,竟看了两天。

主角,并且是故事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死亡。身材相貌气质各方面都很迷人的侦探客串两个角色,同时又担当最大的反派。

这设定让我不得不累。

看了开头,保安业,很有意思的职业。还以为通篇要围绕这个发展。接着讨厌的警察大叔出现,带来凶案,以羞辱的态度刺激平民出手。第一人称的主角小姐,作为被害者的丈夫曾经的情妇,为了一个在我看来还是有些勉强的理由正式踏上探案的主线。话说回来那个非常大姐的涂橘黄色口红叼着烟斗说话含混喜欢用名字自称的坂田指令官是让主角开始探案的先决条件,此外作为主角的上级该角色还一直贯穿整部小说,担任有些莫名其妙的指导者的角色。

同时,主角一直念念不忘的男人,也以憔悴大叔的形象出场,被旧情人,我们的八木蔷子小姐,毫不留情地喊作:“老爷子”。所以我几次以为感情线是主角要和侦探在一起了。

但是小说中间主角和大叔发生关系,我就知道那侦探可能要炮灰了。

至此,大叔和侦探,必有一生一死。别问为什么,就凭第六感。

我可是把看言情小说的第六感都拿出来了。

2

看了一半多才发觉,原来这文章是要讲零售业,背景知识根本就不是开头描述的很有趣的保安行业。

也是看了一半多,作者才抖出之前四件案子,给我一种不小心把两节台阶当成一阶下的感觉。

我要是那个侦探,绝对不会给主角提供那种资料!翻笔记本看到字迹,也为后面事情的败露埋下伏笔。自己犯的案子,那么淡定地介绍给别人看,还要装出是调查出来的样子,心理素质过硬!

可谓人的智力总是起起伏伏,琢磨不定啊。

这个已经杀了四个人,差点要杀七个人(包括主角和她的情人,还有他找到的替他背黑锅的亲爹)的反派,最终还是死于话多。

唯一的进步是,做完了解释诡计(这小说只有不在场证据等围绕案件表面的谜题),说明动机(又是苦逼往事)的工作后,反派在事情败露的最后关头干死了主角。

至少也是生死未卜吧。结尾在送去抢救的救护车上,主角和大叔演完最终的苦情戏,关于父亲的生动比喻差点让我湿了眼眶。我觉得结局主角打电话报告通勤结束,那就是在表示她已经放松下来,要死了。

3

八木蔷子的悲哀在于过去那段和大叔不能见光的爱情,大叔都说了发觉是真爱已晚,过去送给大叔的礼物,大叔虽然都带回家,但只能解释为各种抽奖赠送得到的廉价赠品,和大叔一起没有勇气俯视夜空,从不能“手拉手在阳光下走”。

死去的大叔的老婆也很悲哀,为了满足心理上的种种需求,热衷于义务活动,反复吹嘘自己做过的好事,买礼物寄给自己,向电视台投书编造想像中的内容……也只是个可怜女人罢了。

开便利店的丹田太太,追逐开便利店的梦想,最后丈夫受不了这种生活方式离开,一个人挑大梁,虽然性格开朗豪放,脸上也难免会露出疲惫悲凉的神色,不知是否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养了睦子的大卫家(大卫真可爱),父亲为了一条狗把妻子赶出卧室,并且还有狗是死去的情人转世这种故事,妻子只好去超市偷窃以获得丈夫的关注。

失去爱女的管理员,女儿在深夜工作的便利店遇刺而亡,父亲热衷于健身慢跑,据说可能每天清早都跑过女儿的坟墓,而年轻时无意中犯下的罪孽,近成为整部小说的最终犯罪动机。

雷顿的监督员年老的母亲,为死去的儿子敞开家宅大门,说着“如果回来了进不来不是很可怜吗?”,看到深夜来拜访的陌生女人,感到非常失落。

浑身散发忧郁气息的侦探,在母亲死后为了看一眼亲生父亲,卖掉了北方生活必须的火炉,却在寒冷的夜晚被亲生父亲扭送警察局。每个人的悲哀都在此文中认真地描述了出来。

我个人觉得作者花了很多篇幅,都不在写破案,而在写故事,最后问一问读者,谁的悲哀更深重?

4

以下内容都是轻松随便的扯蛋(咦,难道你上面写的不是?)。

题外话吐槽再一两点:

1嘁!又是办公室婚外恋,猥琐!

2女主的心态有时让我很不能理解。比如她认为自己对于大叔妻子的死也有责任那次,真不知道怎么想的。想来作者为了写个千里送逼的梗也是怪拼的。

3我赌作者一定是女人。而且大抵是有孩子的。

小说的特色还有二:

一,每个人的形象都描写地蛮具体丰富。赞。

二,各种新奇的比喻。看来作者文笔过硬。我猜她不仅写推理类型文学,还是个普通作家。

已加入“动机不足以杀人系列”——喂,你的故事的确挺惨,但不至于杀人吧。

这应该属于凶手因为童年刺激心理变态类的。

我记得之前唯一看过的动机非常说得过去的小说,有一本《天使的伤痕》,是擅长列车诡计,喜欢描写旅行的西村京太郎的。

同类型的与推理没什么太大关系的看起来不费劲的介绍社会背景知识的小说我推荐几部:有大家都知道的啰唆起来就没完的东野圭吾的众多小说,还有推理作家协会赏《永远是孩子》(注意这小说八百多K哦,讲到虐待儿童的问题,很长的),也是推理作家协会赏的《夺取》(这个讲假币制作的)。

这些小说都和推理挂一点钩,但是都很有意思。适合轻松看。剧情不紧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