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烈女圖读后感精选

烈女圖读后感精选

《烈女圖》是一本由黃碧雲著作,天地圖書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HK$50.00,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烈女圖》读后感(一):真实的黄碧云

黄碧云的文字总是很涩,却字字谶言

她的文字是赤裸裸真实情绪的表达,简短却直指内心

黄碧云是冷的,或许也是其书不能大卖原因之一

有时候觉得读这样一本书太累

印证亦舒一句话,普通人生活本来辛苦,再将这些辛苦写出来,谁愿意看

烈女图讲述香港三代女性的故事

不同生活却有着相同的,令人恻然的卑微与无助

所以,女孩啊,若你还能大声爽朗的笑或喧闹,若你还可以愤怒的向他人

控诉或指责,请珍惜此时此刻你所享受着的幸福与自由

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好的运气,最不起眼的存在或许才最值得他人的尊敬与善待

《烈女圖》读后感(二):如此女子

黄碧云的<烈女图>.

看看看看.不知不觉看出了泪.

如此女子.如此命运.

仿佛看见自己的前世今生.身为女子,便是如此.

命运就是处境选择你而你没得选择.黄碧云说.

多残酷.

你看过1919那些女子.

你看过和平之后那些女子.

在看过六四那些女子.

一张张脸.多少脸.有多少脸就有多少泪水.

哭.不只是为自己为命运.也为生而为女子注定一生:不易.

其实现在的女孩已经很幸福,因为我们有的选择可是她们却没有.但是这选择又有什么不同呢?

依然不是自己.会有家有男人有孩子.然后没有青春变得老丑.可是有谁不是呢.

女人活着.为世界活着世界里却没有她.

怎么样呢.

该安心本分接受么?

只因为:我是女子?

......

《烈女圖》读后感(三):残酷到狂欢

世纪初的残酷,世纪末的狂欢,香港女子辗转在百年间的故事,就那样从黄碧云的笔端碎碎流出。太碎了,碎到不得不逼迫着耐性,一字一字的去读,岂能不累?!零散的片段,必须要读完整整一卷,才会知道前因后果,时间空间都乱了。

《烈女图》,就是这一本读来很累的书。除了黄碧云本身运用的写法外,还有那粤语直翻成国语的坳口,不该复杂却复杂无比的人物关系谱,都加剧了这书累人的程度,可她用的文字并不累,干脆利落,简洁明了。无繁复的形容,往往一针见血,是很清楚的表达。只是那文字透出的韵味,仿佛是银针刺在骷髅上,一点点绣出人间炼狱的模样,众生皆苦,甚至是惨,没有浪漫没有华丽更没有美好。于炼狱中挣扎,会忍不住泄气的想要放弃,不如死去吧。这是读时最真切的感受,却非文中女子的意愿,她们一个个,纵然被生活挤压到了忍耐的极限,也在坚持着活。

不知道那算不算变相的热爱生活,或者仅仅是没有灵魂没有意识的麻木度日,为了一日三餐,为了片瓦遮头……像是要求就这么简单,偏偏困难已极。是时代的局限么?但香港从沦陷到腾飞,时代又是经了一个怎样的巨变呢?人的心,亦在变,大多不是与时代同一个方向,而是变得空虚,如那恣意游走在男人中的女大学生。

这便是黄碧云塑造的女子,命运纷呈,却都似有九条命,脱不开的一种坚毅坚韧,属于中国传统女子骨子里的隐忍,不畏外界恶劣的环境。仿佛沙漠里的仙人掌,严寒酷暑皆成就了生命,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奥秘:颈要弯了,脊要断了,腿要裂了……依然坚持着活,哪怕就是为了能够活着。就像脑海中时常出现的一幅画面,红日当空,大地龟裂,一只只的手从裂缝中伸出,破土而出的种子一样,拼命的伸向太阳;手腕挥舞,手指屈张,野蛮的如同兽的血盆大口,贪婪的在吮吸着那光线中的甘露……生命既如此,苦哈哈、血淋淋。社会进步了,文明进步了,可生命,仍固执的留守在原始状态,只是那对物质的追求逐渐取代了精神,快乐成了奢侈品,才会酝酿出空虚的果实。

看看黄碧云的故事吧,谁快乐,或者说谁曾快乐?包括读故事的,也找不出一丝一毫的快乐。那颤微微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危机,世界是一个无形的容器,满载着刀光剑影,有谁不会被伤到体无完肤?泪已无用。继续着生命的拓跋,翻山越岭,流的只会是血,也只有血才能掩盖内心底处的恐惧。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明天。

那宋香、林卿、彩凤、金好、银枝、带喜、晚儿……谁人又有明天?

宋香与林卿是故事里的第一代,她们生活在沦陷时期的香港。这一时期在黄碧云的笔下,简直就是霜天万里,无日光,放眼望去,满是滔天罪孽。宋香是苦,又似乎不如林卿苦,她是个野种,先被阿叔奸,后又被家公奸,那样的世道,也无法诉苦呀!强忍着强忍着,终于举起了枪,砰的一声,报仇雪恨。以为自此逃离了童养媳的苦难,但事实上,是另一段苦难的开始。

宋香为妻,林卿为妾,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是这妻与妾?争到了后来不再争了,临老,也只剩了这两个女人,病榻前,她们是亲人。到这里,又觉得人间是有一点暖意的,苦捱了一辈子,终于在最后的光阴里,得到了人情里面的一点真。回忆当初,林卿也是没办法,一个女人无依无靠,不找个男人又能怎么办呢?要不林卿也不会在阿月仔进了集中营后,搭上了阿彪,并生下女儿林饱饱。

第一代,比起彩凤、金好、银枝和带喜等人的第二代要脉络清晰,也许,只是人物少,两条主线交叉而已。第二代,描述的背景是刚刚和平的香港,也并不太平,毕竟那还属于资本主义社会。这些女子,去工厂做工,日做夜做,不停地被压榨被剥削。而这些女子,叫人最感到兴头的是银枝,她因是左女,也不见得思想上真的就是,不过行动上响应了祖国的号召,可回到了祖国才知道,远不如想象,吃那神仙糕吃到怕,所以,她又回了香港。肚皮的饥饱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以前被她照顾的带喜,现在照顾了她,就像是一场缠绕着苦难的循环。

1967年,香港暴动,人杀人。银枝和带喜去街上扔假炸弹,却看到生命消失的过程,不是不惊恐。那以后的二十几年,她们都没有见过对方,香港又能有多大呢?估计她们都怕见到对方吧,对方到底与那惊恐的记忆是一体呀!也就是在此时,春莲登了场,另一个女子的苦难在生活的大舞台中上演。这第二代的众多人物,虽少了日本兵的铁蹄践踏,日子过的仍旧苦,大概是现实的因素。是谁说:连死都不怕的人,还会怕活吗?可见,这死远远没有活可怕呀!

香港,就是从这一代又一代人的过渡中变迁的,但女子的命运依然,尽管她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却摆脱不掉苦难。到了晚儿这一代,女子不再是生育工具,也不会再被家庭的责任束缚欺压,可生活似乎变得毫无目的了,茫然。左手游忧右手多明尼,心里还牵挂着米克,或者该说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吧。身体紧密地结合了,而灵魂,各自游走。百年的缩影,也终结于此。

黄碧云赋予了女子旺盛的生命力,却没有同时赋予她们平顺的一生,她是那样的吝啬,非要她们坎坎坷坷波波折折,一路行来,就像是在男权下走出的女性苦难史。但《烈女图》的整体故事,又比较离经叛道,大抵是因为黄碧云写的是香港底层的挣扎,女子的挣扎。本书分三卷:我婆,我母,你,而全文的最后一段,又像是这书的总结——

婆婆那个年代,女子都不读书,种田担泥,日做夜做,还要给男人睡,没得选择。到阿母那时候,读都不过读到小学,细细个,就到工厂做工,拍拖手都不敢拖,如果不是处女,都没人要,到死都只得一个男人,那像我们这一代,雀儿一样,喜欢飞那里飞那里,多自由,自己赚钱自己花,还有什么不快乐。

时代,果真是在进步的。那女子的苦难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