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女子教育》读后感100字

《女子教育》读后感100字

《女子教育》是一本由[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子教育》读后感(一):家有小女初长成

下班之后读书应该是读书博主的日常图鉴。最近读的一本书值得家有小女初长成的家庭借鉴。 书名:《女子教育》 作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译者:李博婷 本书只分为译者序、女儿教育、本事真迹、附录(遗言教女) 女子教育从女孩婴儿期就开始重视,不要轻视婴儿,她周围人的所有表现如果不当,就会让她们对成人产生一种缺乏尊重的爱。 对于她们首先为孩子良好体质奠定基础;母乳喂养会激发孩子一种温柔的暖心之光;要想赢得的爱,就必须表现出爱。 动物小故事不仅有趣,还能起到教育作用,对塑造性情和培养良好的心灵品质效果最佳。 任何时候孩子的问题都应该给予合理的回答,孩子小小的激情应该被激发和回应。 对自然之美的鉴赏力应该早早培养,有关动植物的故事可以带来纯粹快乐。 还有一些关于举止、脾气、着装、阅读、艺术、爱情、婚姻以及做人、处事等都有读独到的见解。但因为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我们应借鉴。 本事真迹是一篇教育小说,一位亲戚被迫照顾两个失去母亲的女孩。她是梅森太太,她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教她们尊重自然,尊重万物,还有孩子必备的优秀品质和美德……共计24篇。 附录部分是一位生病的父亲写给已失去母亲的女儿们的信扎。从男子的角度告诉女儿们在行为举止、娱乐、友谊、恋爱婚姻应该注意得问题。 没有偏见,无所谓风俗和时髦的见解,只是父爱真情的流露,不加掩饰,不加限制,只要能使女儿亲和友善,清醒智慧,父亲满怀热情,渴望女儿平安、进步都体现在谆谆教诲中。他希望女儿优雅,眼睛明朗如天堂,一举一动都充满爱与尊严;有一些爱好,填充无法避免的孤独时刻;要阅读,形成真理和文雅的品位。 我最佩服这位父亲对女儿婚姻得嘱托;“我希望你们结婚不为其他,而只是为了使自己更加幸福。” 里面还有许多可以学习和辩证吸收的教育亮点,适合家有小女初长成的家庭。尤其现在的孩子处在多元变化的时代,但有些好习惯、好的爱好、好的品质都需要传承和发扬,兼容并进,让女孩从出生到少年到青春,再到寻找另一半,都要记住做自己,以自己的幸福为出发点,不断成长和发展,平安、快乐、如意一生。

《女子教育》读后感(二):200年前她两次未婚先孕,名誉扫地,200年后,对她感激不尽

1792年《女权辩》问世,成为西方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女权主义宣言。

而《女子教育》这本书的作者和《女权辩》为同一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代言人先驱。

作者的私生活超过世俗,遇到喜欢的男性,可以接受三人行,勇猛程度和作家丁玲有一拼,并且先后两次未婚先孕。

如果你以为她只是个恋爱脑就错了,本书中,作者提出关于女性成长的前瞻性观点,女权思想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1.儿童需要接受教育

当时并没有儿童的概念,小孩纸无法享受儿童相应的待遇,过早结婚生子,儿童做错事享受成年的一样的惩罚,儿童的遭遇引成作者的思考 。

她率先提出儿童需要接受成人的教养,接受知识和思想教育,同时她为女性应该接受教育奔走呼号。

2.拒绝当花瓶,必须自我成长

外貌是男性对女性价值的衡量标准,而作为女性自身需要自我完善,追求自我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可以通过阅读,学习艺术等途径,不要只沉迷于外表,要内外兼修.

3.选择心仪的对象结婚

作者不鼓励早婚(20岁前),不提倡为了结婚而结婚,而要注重婚姻对象的选择。

选择不用讨好,相互尊重,相互心仪的对象结婚。

尽管作者的思想观点宗·教色彩明显,条框限制较多,虽然提倡儿童教育,但是不接受由仆人教育儿童,支持男女平等,仍然无法突破阶.级限制。但是她率先为女性发言,为之后《女权辩》的发表打下基础

本书有意思一点是,前两部分为《女儿教育》《本事真迹》,均从女性角度出发,而《遗言教女》出自一位即将离世的男性之手,他担忧女儿们的未来无所依靠,留下文字希望女儿自我克制以图安稳生活。女性的勇敢向上和男性视角的压抑形成鲜明对比。

《女子教育》读后感(三):《女子教育》:为什么女网红总是言行不一居多?女权启蒙者难道真的是浪得虚名

《女子教育》是一本写作背景非常有趣,关于18世纪女子教育的书,分为《女儿教育》《本事真迹》《遗言教女》三个篇章,作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年4月27日-1797年9月10日),英国启蒙时代著名的女性政论家、哲学家、作家与思想家,更是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史上的先驱。在她短暂的写作生涯中,她写就了《女教论》、《玛丽:一篇小说》、《真实生活的原创故事》、《人权辩护》、《女权辩护》、《瑞典、挪威和丹麦短居书简》、《玛丽亚:女人的受罪》等作品。

身为18世纪世纪著名的女网红,玛丽的《女权辩》首开西方女权主义思想的先河,她不光思想具有前瞻性,而且美丽,多才多艺,即使用现在的眼光看也属于貌美如花娇,但是她的爱情和婚姻却命运多舛,完美的诠释了自古红颜多薄命。

《女儿教育》是玛丽发表的第1部论文作品。当时他还只有28岁,既未婚也未育,甚至没有谈过恋爱,有着18世纪未婚女性的宁静睿智,这些不难从她文章的字里行间轻易的感觉出来。

无论是女孩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操行修养,阅读娱乐甚至恋爱婚姻的教育历程,玛丽都理性的一一给予剖析,语言严谨,逻辑性强,所列举的论点论据通透通俗,目的性思路清晰明了。

她清晰地剖析了某些男女平等的观点,认为女性的自我价值不应来自外貌,而应来自内在的知识和自我掌控的能力。她主张女性一定要接受适当的教育,鄙视当时的大环境和教育主流有意将女性塑造成目光狭隘的贤妻良母,甚儿婚前婚后都成为政治和社会的低能儿,她的这些女权主义的思想启蒙,即便是拿到今天也不过时。

看玛丽的文章,你会觉得她是一位睿智理性的女性,且深谙炒作女权此道,同时还是位对于感情,遵循时代规矩的理性女网红,但事实是:她本人和所有人都看走了眼。

第一次恋爱坠入情网,她就让自己成为了最强小三,她一点都不想要为爱刻板低调,她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想要在正妻面前据有一席之地,她甚至大言不馋地建议:和她所爱之人——夫妻双方,咱们三人一起同居同眠且同行……

要知道,玛丽所在的时代是非常保守的18世纪,是99%的新娘在出嫁之前都是处女的贞洁至上的年代,她的所思所想所为,不出所料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网红,如果黑红也是红。

意料之中,她吓跑了所有人,也吓退了自己所爱的人,但玛丽可不是个轻易就能被爱情打倒的人,她很快又爱上了别人,迅速抛弃了自己要成为社会认可,和她书中品论的淑女理论,让疯狂的感情占据了上风,让自己未婚生女成为了单亲妈妈。

玛丽想要用孩子绑住男人的想法,即便是在现在的数字时代,也无法顺利达成所愿,更何况是那个充斥虚伪绅士虚假淑女的年代,她爱的男人迅速隐匿,消失不再出现,玛丽自杀两回都没有让私生女的父亲重现,但她以自杀争爱再一次刷新了人们的三观,成为了当时无可争辩的网红,丑如果红也是红。

最后一次她又爱上了男人,并奉子成婚走入了婚姻,在她看来,对方是为了不让孩子受人歧视才结婚,而事实却是对方想要借她的名声消费而已。她生产不利死亡后,她的哲学家丈夫葛德文,深情并茂的写了《忆亡妻》,如同翻译李博婷在序文中所说:葛德文的《忆亡妻》,以友爱的笔触揭露了所有这一切,毁坏她的名声达百年之久。

一个女权主义的启蒙者,一个纸上人间清醒的女子,却在爱情和婚姻的执着里无力自拔,在她的文章里说着高尚无比的,循规蹈矩的女子规范,却身体力行践行着爱无羁的生活,很好奇她是怎么教育自己的两个私生女儿的,但也许她已经没有这种机会了,生育最终夺走了她的性命……

她在《女权辩》里说:女性应该为自己成为有理性的人,而不是为了取悦男人,女人除了对男人和家庭负责,更应该对自己负责,但显然她是个心口不一的人,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我觉得书中的这句话,说的可能是最贴近真相的根源所在:假设一个女人有理智有品位,她不会觉得有很多男人值得她尊敬。少数几个她能尊敬的人当中,能看上她的更是少之又少。

《女儿教育》看看也就算了,毕竟那个年代距离我们已经有几百年了,现在的女权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不需要也没有什么可过多值得借鉴的。但是,《本事真迹》还是值得有女孩子的妈妈们细细品读的,如何用行动和言语,去让女孩子们学会品味生活,这里面给出了很好的方法路径,很多细节,是非常值得妈妈们去品读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