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描写杭州的作文博物馆(精选10篇)

描写杭州的作文博物馆(精选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描写杭州的作文博物馆(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描写杭州的作文博物馆(精选10篇)篇1

参观博物馆有感作文500字 参观杭州气象博物馆

12月10日,天气格外晴朗,我们二(1)班同学在家委会的组织下,约上爸爸妈妈和亲爱的胡老师一起登上不高的馒头山,兴致勃勃来到杭州气象博物馆,去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风力自行车,同学们马上排起了队伍,依次尝试在特定条件下骑自行车的滋味,和平时骑自行车真是大不相同。然后又来到自然灾害介绍区;其中特别是杭州1954年的特大洪涝灾害;1956年1988年的强台风,真是厉害啊!:大树横倒、电线折断挂下、部分围墙和建筑东倒西歪,一夜间把美丽的杭州搞得面目全非。

接着我们又体验雷电通道的惊险刺激,最高兴的是我们看了一场关于灾害避险教育的4D电影,随着电影上的惊险镜头,神奇的椅子会左摇右摆、前倾后仰,有时还会喷雾,真好玩;戴上4D专用眼镜,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食人鱼像是要把我给吞下去了。让我们学会在危险中如何避险自救。

接着活动进入高潮,检验同学们气象科学知识的抢答题来了,同学们争先恐后举起小手,争取答题,一次次准确的回答,一份份奖品送出,同学们掌握越来越多的气象知识。活动到了中午,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杭州气象博物馆。这次活动丰富同学们气象知识,掌握避险常识。也使同学们明白只有爱护环境,关注大自然,才能减少自然灾害。

描写杭州的作文博物馆(精选10篇)篇2

周二,当我知道第二天老师要带我们去茶叶博物馆参观,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盼望已久的春游终于来到啦!

那天早晨8:30,我们便坐车驶向杭州茶叶博物馆,大约过了1个小时,我们来到了茶叶博物馆。走进茶叶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油油的茶叶园,沿着茶叶园往里走,就来到博物馆大厅,一个大大的“茶”字钻进了我们的眼球,让我们耳目一新。爬上二楼,又看到一个“茶”字,不过这个“茶”字很特别,是用茶叶做出来的。接着我们爬上三楼,一种又一种茶叶多得数不清,还有各朝各代,各式各样的茶具,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我不由地惊叹:“我们中华民族的茶文化多么的博大精深呀!”

虽然博物馆藏件琳琅满目,看得我们目不暇接,但对这次参观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茶艺”表演,也就是博物馆的阿姨教我们怎么泡龙井茶。直到现在,我只要双目一闭,博物馆阿姨娴熟的“茶艺”表演还历历在目:1、清洗玻璃杯;2、放茶叶(在杯底浅浅的放一层茶叶);3、往玻璃杯内先倒少量白开水;4、“摇香”(摇晃玻璃杯,使茶叶香味溢出);5、“三点头”(往玻璃杯内连续倒三次水)。记得当时,博物馆的阿姨还叫翁嘉怡亲手体验泡龙井茶,翁嘉怡信心满满地按“茶艺”步骤很好的泡制了一杯龙井茶,还得到了阿姨的称赞。

我们还品尝了阿姨泡制的龙井茶,龙井茶带着一股清香,沁人心脾,甜丝丝的,好喝极了。

时间过的真快呀!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茶叶博物馆。

真是难忘的一天!我期待秋游能快一点到来。

描写杭州的作文博物馆(精选10篇)篇3

前几天,我们去了吴山校区,那里的老师说那附近有一个博物馆。一回家,我飞快的做好了作业,就开始查吴山广场,可是怎么查也查不到。直到爸爸来查才查到吴山广场,随后又找到了杭州博物馆。

第二天早晨,我们就出发了。到了博物馆我才发现,里面几乎全都是古物展览。

第一层是陶器、瓷器的展览。瓷器是元代、清朝、宋朝、唐朝的,陶器是新时期时代的。

第二层是字画展览,有张大千的、蓝瑛的,还有许多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的字、画。

第三层有一个很有趣东西,名字叫“模拟考古”。就是先挖洞,如果有东西,电脑会给你提示……

杭州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描写杭州的作文博物馆(精选10篇)篇4

在香港这个繁华的城市,有一家奇葩的博物馆——“树的未来”。去年暑假我们参观游览了这个博物馆。

步入树洞,点击参观博物馆,电梯就把我送了上去。整个博物馆以“树”为主题。到达以后,有一点像VR的屏幕上,从无到有,把树叶洒下,我们就如同走进了树上,行走在树叶间。

先来到主大厅。因为这家博物馆以体验为主,我进入了一个“树屋”。虽然有些小,但我觉得别有新意,里面有用树皮包的勺子、筷子,还有木床、木凳,还有一些用木头做的家具什么的。

走进徒步道,有一棵有97年的树皮,还有一扇木门。我推开门走了进去,这是一个树木的家的模型,房子外面有一些藤萝、树叶。走上阳台,就能闻到清香的叶子味。

在旁边,有一个绿色的健康屋,它会让你觉得自己在亲近着大自然。在这里,你猛吸一口气,从来没有的舒适一下子附着你的身体。睁眼一看,什么都没有。我看了看介绍,原来是用树叶分解成的氧气被输送出来,供游人们享用。

随后我们参观了用树木做成的物件:梳妆台、热水器、杯子等,还有一些用树木生火的小方法。

在一家电影欣赏院,站在上面看,一排排整齐的木椅放置在中央,而旁边是木屏。

还有创新馆,里面是木质手机壳、木质耳机以及木质手套,一个个都是可以体验的。

香港这家“树的未来”体验博物馆,让我深深地了解了树木的广阔用途。

描写杭州的作文博物馆(精选10篇)篇5

我家住在江之尾,半城山,半城水……”,每当听见这悠扬的歌声,我都情不自禁为自己生活在山水如画的芜湖感到骄傲!

我的家乡芜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两千年前,这里即建成吴国重要的沿江城邦;唐宋时期,这里冶炼、陶瓷业闻名全国;明清之际,这里更逐渐成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孙中山先生盛赞芜湖是“长江中坚、皖之巨埠”!

悠久历史使得芜湖拥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而要想近距离体验芜湖历史文化,最好的去处,当然就是位于城东的芜湖博物馆啦!

今天,在小记者团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同学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座辉煌的文化殿堂,体验了一次从远古到现代奇妙的时光之旅。

博物馆主体建筑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现在开放的展厅共有三层。

一楼展示的是芜湖远古文明起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仿造的“人字洞”遗址,据说这个遗址的发现,可把整个亚洲人类活动的历史记录提前了四五十万年呢!这儿展出了很多从“人字洞”发掘的旧石器工具以及动物化石,那些古朴的工具,让我们体验到远古人类的聪明才智,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辛与意志的顽强。而展厅的壁画,则直观地向我们展现了惊心动魄的史前人类集体狩猎的景象:在丰茂的森林边缘,在无际的草原之上,一群身披兽皮,手持木石工具的古人,正勇敢地冲向前方,那里,一头长角、硕大的肿骨鹿正在惊慌奔逃——我们仿佛还能听见猎人们的呐喊和鹿儿绝望的哀鸣……

二楼为“鸠兹春秋展厅”——芜湖春秋名为“鸠兹”,因为其处吴楚交界、交通便利,故而日渐繁荣、百业兴旺,致有大量文物遗留至今。二楼展厅玲琅满目的的展品真令我目不暇接,各种青铜器、瓷器,静静地蹲在玻璃展柜中,向我们无声叙述着我们这座城市光辉的历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件展品一是青瓷羊尊,二是青铜釜!

青瓷羊尊是一件跪羊形象的原始青瓷器,它形态古朴温顺,釉色晶莹温润。你看它那双目低垂,嘴巴微张微微张的样子,多么的萌宠可爱呀!而那半曲的前腿,翘翘的屁股,显出一种动态,仿佛你再靠近点,它就会突然站起,敏捷地跑开。

说到青铜釜,乍一看,就是一个青铜做的大箱子。我们绕着它看半天,也想不出这个大家伙有什么用,老师见状,忍不住笑了,说,你们的书都白读了呀?!想想成语什么——底抽薪?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啊!原来这就是“釜”呀!说白了,就是烧饭用的锅呗!有个同学最嘴快,脱口而出说:“这家人真能吃!一锅饭得下几十斤米吧!”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老师说,这当然不是普通人家用的,只有贵族和军队中给很多人做饭才用得了这么大的炊具吧!有人又想起成语“破釜沉舟”,还有人提到诗句“都在釜中泣”,看来,釜在古代运用的很普遍呀。

再往上一层,展出的是唐宋以后的文物,其中以陶瓷居多。据介绍,南唐时期,我们芜湖的“柯冲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处窑址呢,那里产的精美瓷器顺着长江,被运往南唐首都金陵,专攻皇宫御——也就是给那个写过“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皇帝李煜用的!怎么样?听了有没有吓着?我很喜欢展品中的一件“鸡首壶”,壶的盖儿做成了栩栩如生的鸡首形象,那鸡高耸着冠子,支楞着翎羽,眼睛圆溜溜地瞪着你,似乎在某一瞬间就会突然“喔——喔——喔——”高声打鸣呢!

博物馆的好东西实在太多啦,我,没法一一向你描述,再说,你听我笨嘴笨舌地说半天,怎么也体会不到身临其境时获得的那份震撼感。怎么样,下个周末,你自己去看看吧,相信到时候,你一定会和我一样,为我们的家乡感到自豪,为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骄傲!

描写杭州的作文博物馆(精选10篇)篇6

7月15日的晚上,我们三年一班在众声喧哗中来到了栖乐荟的一家文化博物馆——乐观博物馆参观。

一来到博物馆,馆长隋叔叔就亲自作为讲解员带我们去参观了“古代家具艺术馆“。我们首先看到了一块红色的画屏,这个画屏,到今天已经250岁出头了,他是清代中期的剔红画屏。这块画屏上有山、水、人物,还有亭台楼阁,最特别的是它是在漆上雕琢的。这块屏风是用生长了500年的楠木,工匠们大约用了3年的时间刷漆,3年时间雕刻,才让我们看到了这么精美漂亮的样子。然后我们又看到了一对古代的书箱,这些书箱的样子看上去非常普通,但是工艺确实全手工的,一个钉子也没有。古代人只有有钱人才能拥有这么大书箱,因为古代的书很贵。

参观完家具馆,隋叔叔又带我们参观了古代陶瓷精品馆,古代陶瓷工艺精美、千姿百态,图案也是美轮美奂,我们大家不由得在心里赞叹古人的智慧和才华。

隋叔叔给我做了一个《这是中国》的微课堂讲座,从古代的文字说起,让我们了解古代人的生活和家具里的来源和艺术,听着听着我就对我们国家的古代文化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最后整个社团活动中,我们最喜欢的部分了是体验烧制青花瓷瓷器。古尘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个茶壶陶瓷胚,我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图案修剪下来,然后浸泡在水中,把它贴在壶上。为了让我的茶壶与众不同,我在壶身上贴了一个小鸟图案和两条鱼的图案;在壶柄和壶嘴上也贴上了我最喜欢的图案;最后还在壶底贴上了青花瓷图案。青花瓷茶壶设计好了,老师说等烧制完成后就送给我们。这可真是这次社团活动最好的收获啊!

描写杭州的作文博物馆(精选10篇)篇7

星期五上午同学们正在听课时,突然向老师说下午去博物馆,同学们听了高兴得不得了,议论纷纷。

下午去博物馆的时间到了,我们端端正正的坐着等向老师来排队,终于向老师来了,同学们很开心。向老师说:到了博物馆一定要安安静静的,也不要到处摸。同学们都大声的说好,然后我们就出去排队了,可路上下起了毛毛雨,我们赶紧戴起了帽子,一些没有帽子的同学就先跑到了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首先馆长阿姨给我们说了参观的注意事项:不要说话,不能乱扔垃圾等等,然后一位美丽的阿姨带着我们走进了参观室,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神秘,啊!这里面好神奇呀,美丽的阿姨用她动听的声音给我们讲了许多许多,也带我们看了许多,首先我们进了凤凰家,然后是楚臭喋血的地方,滩舞丰收的地方,还有沅水流金的地方,最后我们还去了融合无形的地方。收获好大。

参观结束了,我们又排着整齐的队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神秘的博物馆。

描写杭州的作文博物馆(精选10篇)篇8

十月,丹桂飘香、秋风送爽,我们一家人来到“柳浪闻莺”,品味秋天的美景,参观西湖博物馆。

走过安检通道,便来到人山人海的大厅。绕过大厅,一排排放在储物柜里的古代铜钱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一枚枚精致、美观的小钱币让我浮想联翩,这些铅钱币埋在地底下见证着杭州时光流转、风月变幻的历史,从先秦的钱塘郡到唐末五代的吴越国,从北宋杭州到南宋的临安,这座城市沉积了太多的文化。

绕过储物柜,一块块气派的石碑印入我的眼帘,那上面记载着十位与杭州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名人,其中有:大文豪苏东坡、大将军于谦等人。其中令我最钦佩的人莫过于大文豪苏东坡了。

苏东坡任职中,他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一上任,他就深入百姓中,了解民情,为他们排忧解难。但他了解到西湖中污泥淤积得很深时,他为百姓的疾苦而急,并决定要治好西湖。在他亲自主持、带领下,西湖终于变得清澈见底了。

苏堤春晓便成了西湖十大景之首,“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杭州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走在西湖边,领略着文化的古韵,作为一个杭州人的我真幸福!

描写杭州的作文博物馆(精选10篇)篇9

五一劳动节,我们一家人去了赵爷爷的家——南越王博物馆。博物院很有意义:一方面,它记录了历史;另一方面,能看到古时候的东西;最后,博物馆里还设置了很多游戏。

首先,我们看到了古代的曲流石渠。小小讲解员给我们讲述了曲流渠上的斜坡,说是用来给小乌龟爬上来晒太阳和呼吸用的

后来,我们参观了很多古时候的东西;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座宝塔,它是北宋时期的铅贴金阿育王塔,样子很像台灯。

另外,我还玩了三个有趣的游戏,分别是:修复瓷器,拓画和寻宝。其中,拓画最好玩了。先把一张白纸放在拓版上,再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图案,用蜡笔反复涂就完成了。我印了《鹦鹉衔枝》和《南汉国蝶恋花》两种不同的花纹。

博物馆真有趣,又涨知识又好玩。我以后还要去西安和北京的博物馆!

描写杭州的作文博物馆(精选10篇)篇10

今天我又一次去了伞博物馆。

那儿十分漂亮,看到了手绘“西湖全景”西湖绸伞——上面有碧绿荷叶,八角形油纸伞——上面有4种花,又是八角形的,福建南平昌洋口大花伞——十分清爽,典雅,云南荥阳油纸伞——上面有墨兰的模样,玳瑁雕花扇——是以玳瑁为原材料……

伞的来源是由荷叶的启发而创造的,在博物馆里有许多油纸伞,油纸伞是汉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油纸伞也十分美观,油布伞也十分漂亮,是上世纪50,60年代盛行的伞种,通过皮革纸涂上蜡油制成的伞,比较牢固,也比现在的太阳伞之类的伞大。你见过西湖绸伞吗?西湖绸伞,全称“西湖竹骨绸伞”,浙江省杭州地区特有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西湖特产之一。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造型灵巧、色彩鲜艳,既可遮蔽阳光,又可作为装饰品,具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故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

博物馆里也介绍了伞的文化: 伞在伴随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人们也将自己的情感和观念,以及建立在这种观念基础上的象征含义赋予伞。伞在历史积淀中所形成的文化内涵广泛、深刻而复杂。它的制度、它的形态,它的颜色,甚至它的汉字字形,都激起了人们无限的联想。它既是将人群区分开来的仪仗制度的一部分,又是将具有共同心愿的人联系在一起的媒介,它既为人们带来喜庆与吉祥,但又成为民俗心态中的一种难言的禁忌。正是在这种多样化的情绪中,形成了各地丰富多样的伞文化。那儿还让我们尝试做了伞,雨伞是十分难做的。

这次去伞博物馆,让我知道了许多知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