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何把话说清楚读后感100字

如何把话说清楚读后感100字

《如何把话说清楚》是一本由【日】斋藤孝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把话说清楚》读后感(一):话都说不清楚的人,该怎么办?

罗胖说过一句话:职场,或者说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不论我们跟谁打交道,或者做什么事,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传递自己的观点,都是必不可少的。

要是不会说话,或者说不清楚,轻则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重则惹人厌恶,得罪人。

如何把话说清楚,是我们必须学会的生存技能。

日本沟通专家斋藤孝,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他随身带着秒表,只要是当众发言,他就打开秒表,规定自己在一分钟内说完他想说的内容。

因为时间有限,他必须严格控制自己的表达内容,提高说话效率,用最简洁、准确且不失生动的方式,说完要说的内容。

这个方式也被他推广到教学中,他要求听课的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在30秒之内,把最重要的内容提炼出来。

然后,他会把时间延长到一分钟,再让学生来归纳一次。

得益于限时的要求,人们不得不思考自己该如何开口,才能把最想要说的重点说清楚,让听众明白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斋藤孝为此写了一本书《如何把话说清楚》,书中提到了几点内容,十分有趣:

书中说到,当我们给对方讲一个他从未听过的事物,如果按部就班从正面解释,恐怕我们怎么说,他都不会听懂。

就像东方人给西方人解释什么是“禅思想”一样。

这时,不妨换个思路,用西方人日常中会出现,同时又跟“禅意”相关的场景,来给他们解释什么是禅。

比如,静坐,冥想,体现当下等。

会说话的本事,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的。

平时,我们可以模拟发言现场,比如自我介绍,给自己15秒,看看如何介绍自己更准确,更有吸引力。

一次失败不要紧,持续训练,我们就能打磨出一套自我介绍的高效模板。

除此之外,其他我们需要陈述的内容,都可以通过15秒训练,避免啰嗦冗长、抓不住重点。

刻意练习,会培养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力,知道多久时间能输出多少内容。

总结规律是智者必不可少的操作。

书中介绍了优秀表达的基本结构,作为初学者,拿这个结构来练习,会事半功倍。

这个结构就是四句话:

第一句:“关于XXX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XXX”

第二句:具体来说有XX点,(记得,最多三点)

第三句:比如XXX,用案例或是个人经历来补充说明。

第四句:总之XXX,一句话总结。

别忘记打开计时器,在一分钟之内,来合适的话语填充这个结构。

不会说话,容易给人一种“思路不清”、“不太聪明的样子”,学会说话,把话所清楚,就是留给别人好印象的不二法门。

很多人都希望提高自己的口才水平,但很少有人知道有效的方法。

斋藤效的这本书,就是一本保姆级使用手册,你可以直接阅读他给的操作方法,包括很多细节:如何安排内容的出场顺序,音色和语气如何调整,如何增加关键字眼,让听众被你抓住注意力等。

这本书绝不是看完就束之高阁当摆设的,请带着它,随用随学,放到工作和生活场景中,大胆实操,假以时日,你一定会被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的自己惊艳到。

-------------鱼白原创--------------

《如何把话说清楚》读后感(二):说明力:把一件事说清楚的能力。包含时间感知力、概括力、例举力。

记录: 2023年阅读第024本——微信公众号《非哥笔记》 , 天天都读书,目标五百本。

书名:《如何把话说清楚》

作者:日/斋藤孝(读书届奥斯卡级别的阅读大师,著名沟通专家,日本家喻户晓的教育家、通才作家之一,对于阅读、沟通等都有深厚的研究,每天可以读10多本书。并荣获了各类文化大奖。)

摘要:

1、说明力:把一件事说清楚的能力。包含时间感知力、概括力、例举力。

2、掌握时间感知力就是养成从时间角度管理发言的习惯。大部分人并不清楚自己在一分钟之内能讲多少话,十五秒内又能讲多少话。所以,通过实际体验去理解时间感是十分重要的。

3、一个概括力强的人往往能迅速、准确地把握事物本质。所以,如果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说明,他会立即做出反应,用一句话就把事情讲清楚;如果时间比较充足,他也能先点中主要观点,再逐一阐述各个分论点。概括力差的人则会一直拐弯抹角,先绕大圈,再绕小圈,好不容易触及核心内容,却已经花费了太长时间。听的人始终无法掌握事情的全貌,一直搞不清要点。

4、例举力:用大致能懂的东西,解释不容易听懂的东西。

5、一种说明时常用的基本结构,大家可以用这个框架,构建自己的内容。“关于……这件事,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用一句话概括事物本质,形式类似宣传语。)↓“具体来说……” (详细列出要点,最多三条。注意按照重要程度或听的人的关注度来安排顺序。)↓“比如……”(举例,用案例或个人经验进行补充说明。)↓“总之……”(用尽量简短的句子,对以上所有内容进行总结。)

6、使用比较的方式进行说明,是一种十分方便人理解的说明技术。我在大学教书时,很多课程都是通过A和B的比较进行下去的。比如我会说“一般作家会这样写,但是芥川龙之介的写法是……”“《今昔物语》的原文是……但经芥川龙之介之手后变成了这样……”经过这样一番讲解,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确大不相同。”

7、想去介绍A,其实不必深入挖掘A的特点,只要搬来B做对比即可。这种对比产生的区别能更快地被理解。这种方法并不是只能用来比较完全不同的人和物,还可以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段上的状态。比如:“十年前是……五年前是……如今则是……”使用比较法进行说明时,有两种模式非常有效。第一种模式是:“看似相像,其实各有不同”。第二种模式是: “看似完全不同,其实有相近之处”。两种模式相结合,你几乎能把任何事情都介绍清楚。例如,想要介绍紫式部和清少纳言这两位作家,可以把两人做个比较。她们的共同之处是,同为女性作家,生于同一时代,并且于宫廷之中供职。然而她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也不少。比如二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完全不同,作品形式亦不相同。紫式部的代表作《源氏物语》是小说,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是随笔……按照以上方式去讲解,能够让听的人一次性对这两位作家有所认识。

8、所谓“理解”,就是明白语句中的意义,而正如瑞士语言学家弗迪南·德·索绪尔所说:意义源自差异。人类的语言是多种多样的,语言之中的差异非常重要,这种差异聚集起来,就形成了语言体系。比如“固体”这个词,它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其意义来自和“液体”“气体”这两个词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只有把固体、气体、液体放在一起解释,才能把三者都说清楚。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在说明中也应该尽量去明确这种差异性。突出差异,才能让说明更加好懂。

9、有一本叫《信息的历史》的书,它是一份年表,用同一时间轴把日本史和世界史串联起来,把相同时间点上日本和其他国家发生的事件并列排在一起,这就是一种练习比较说明法的好思路。

10、前几天,我和一位老师见面。他曾是我的学生,我们已经一年多没见了。如果我当时问他:“这一年怎么样呀?”那他也许只能含含混混地说:“这一年吗?嗯……发生了很多事。”因为我的提问没有明确指向性,让人很难回答。所以我是这样问他的:“这一年,有没有发生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啊?”这样提出具体问题,对方就能有针对性地回忆过去,回答起来也更加轻松。

11、一开场马上吸引住对方的“普遍观点+但是”说明法。比如,想一开场就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就要用好“普遍观点+但是”这个句式。用法是,先在开场时搬出这样一句话:“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但事实并非如此,而应该是……”然后再逐渐添加各要素进行说明。具体结构如下:“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但事实并非如此,而应该是……”(开场)↓“具体来说……”(详细说明,最多举出三大要点)↓“例如……”(具体举例、事例、数据等)↓“总而言之……”(进行整体总结)其实,大部分论文都是按照以上方式进行架构的。先提出一个“普遍观点”,再点明“其实应该是……”,并做进一步展开。不过,即便是写论文,如果对普遍观点的介绍过长,绪论部分膨胀过度,进入正题慢,也会给人冗长拖沓的印象。所以我们在具体运用这个方法时,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介绍普遍观点的部分渲染得更有冲击性。销售人员在推销时经常说:“在同类产品中,其他公司都是主打……但我们公司的产品与众不同,它的卖点在于……”医生在给患者普及健康知识时会说:“人们普遍认为……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但实际上……才是罪魁祸首。”这些都是有用的表达方式。可以说,越是能将一段话的开头部分表达得有力,就越能体现说明力的高超。这种讲述方法中包含的意外性,能够在一开局就紧紧抓住对方的心。

12、说明结束,需要有一个出色的收尾。抓住你说明内容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最后做一个简短的总结,再强调一遍。

13、只有能被对方记忆下来的说明,才称得上是好的说明。

《如何把话说清楚》读后感(三):职场人士必备沟通实用指南

本书作者斋藤孝,明治大学教授,沟通术专家,毕业于东京大学,曾任庆应义塾大学讲师,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院教授,专业方向为沟通论和教育学。他十几年来随身携带秒表,一旦在公众场合说话,便用秒表记录时间,提示自己要尽量简洁、准确、清晰地表达。就是用这种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方式,在日本掀起了沟通术学习的热潮。著有多部与人际沟通相关的作品,风靡全日本。

本书讲清一件事:1分钟时间内,简单、准确、生动地表达。职场上我们都知道应该“说清楚”,但是怎样才算是清晰的表达?怎样在每天的生活中就训练自己说清楚的能力?在不同场景下,应该用什么相应的方式去说清楚?

这本书就是一个针对职场人的“自我表达训练教室”,共为读者设置了47个学习项目,讲清了具体的提示和训练菜单,平均3-5分钟就能读完一条。书中除了拿来就用的说话技巧,还告诉读者交流背后的本质逻辑——说话之道,让你从此举一反三,成为说话高手。

01如何把话“说清楚”

我们知道,在职场中沟通能力是很重要的,生命的本质就是时间。每个人都希望利用有限的时间把一件事情讲清楚,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说明力。要知道,说明方面能力低下的人,会不断地剥夺身边人的时间。反之,说明力强的人,则能够高效地处理信息,绝不浪费周围人的时间。

简单来说,说明力就是通过清晰地表达来告诉别人你要做什么,而不是啰啰嗦嗦半天不知道要干什么。作者在书中还说,一个人有没有说明力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才智。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多数理解能力强的人,都可以一边吸收信息,一边在头脑中排列出一个方便他人理解的说明顺序。但如果让一个理解力匮乏的人去做说明,听的人会觉得他讲话云山雾罩,搞不懂到底在说什么,从而陷入不安情绪中,还会产生“或许他对这件事很熟悉,但是智商可能还不太够吧”的印象。

所以,掌握说明力可以说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技能。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说明力呢?简单来说,所谓说明力是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①时间感知力;②概括力;③例举力。

1、时间感知力

掌握时间感知力就是养成从时间角度管理发言的习惯。很多人表达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啰啰嗦嗦一推。并不清楚自己一分钟之内能讲多少话。所以,通过实际体验去理解时间感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如何提升时间感知力呢?你可以分别以五秒、十五秒、一分钟为限进行说明陈述,每周练习一次。大约五次之后,能对既定时间内可以讲出多少内容有一个大致感觉了。

想要在既定时间内传达更多的意思,就必定要精简掉一些无意义的词,比如“嗯”“那个”等,这样一来,说话时就会更加干脆利落。只是做到这一点,就已经能给人留下擅长说明的印象了。

如果你能把时间感知力锻炼得足够敏锐,就可以主动要求做一分钟的最后陈述,接着在一分钟之内,以一段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完美表达收尾,给全场留下良好印象。

2、概括力

什么是概括力?一个概括力强的人往往能迅速、准确地把握事物本质。概括力强的人可以直达目标,先概括要点,再具体说明,这样就能使听的人对接下来的内容走向有心理准备,从而坦然地放心聆听。

所以概括力强的人,能够先直击本质,明确要点,再以干脆利落的语句和简洁的结构,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讲述,这就是出色的说明。我们要抓住一件事的核心要点在哪里?对方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什么?把握好这两个关键点,才是让说明更易懂的根本所在。

3、例举力

所谓例举,作者将其定义为把一个不容易直接说清楚的东西,解释得让人大致能懂的说明技术。比如,以“禅思想”为例。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要让西方人明白“禅”这种冷静、顿悟的状态,难度极高。所以在解释时,可以举一些其他的例子,告诉对方“例如……也是一种禅”,就能简洁快速地令对方大致明白“禅”的意思。

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禅。例举能力优秀的人绝不会让说明太过冗长,而是仅用一个例子就能彻底说清楚一件事。尤其是在说明较为抽象、很难概括的复杂事物时,与其花费大量精力细致入微地解释,不如用同等精力找一个好例子,这样更省时间,也更容易获得对方的理解与认同。

02掌握“把话说清楚”的基本套路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段优秀的说明是有其基本结构的,只要有意识地按照这种结构组织内容,就能水到渠成地产生良好效果。经过足够的刻意练习之后,我们对结构的掌握会越来越熟练。那么把话说清楚的基本套路有哪些呢?

1、基本结构

“关于……这件事,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具体来说……”然后详细列出要点,记住最多三条。接着用举例,案例或者个人经验进行补充说明。“比如……“,最后用“总之……”来进行总结就可以了。

最开始使用这个框架做说明练习时,一定要对说明的长度心中有数。要习惯使用秒表,时常检查自己的一段说明究竟花费了多少时间。作者建议先将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之内,因为这是最为简练、最能让听的人觉得“总结得真到位”的说明长度。

2、选出关键词

最开始使用这个框架做说明练习时,一定要对说明的长度心中有数。要习惯使用秒表,时常检查自己的一段说明究竟花费了多少时间。我建议先将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之内,因为这是最为简练、最能让听的人觉得“总结得真到位”的说明长度。

标记重点时,除了注意重要段落和语句之外,还要注意数字。数字可以说是说明的好帮手。在进行概括时加入一些具体数字,如下降了百分之几、增长了几倍等,能让说明显得更具真实性,增强说服力。

作者推荐了一种方法:找一则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很重要的部分用红色,比较重要的部分用蓝色,并不重要但特别有趣的内容用绿色。如果遇到比较纠结的内容,无法确定应该使用哪种颜色,那就随意选一种也没有关系,再从标记好的内容中选出若干个关键词,最后串联起来做一个一分钟的说明练习。注意,选择关键词时一定要选固有名词、术语或数字。

3、打动对方的情绪

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所以,只有不断琢磨如何打动对方情绪,才能得到那句优秀的宣传语。

我们应该站在和单纯传达内容所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鲜明强烈的表现来创造意外感,以此引发人们的兴趣。不能只把关注点聚焦于对内容的概括,而应该更加重视对方的情绪。而且总结要点的时候只说三条就够了。

作者提炼出这三点以后,把它们命名为“简单谈判术”。

4、善用比较法

比较法可以瞬间把事情说清楚。选定一个主题,对两件事物进行比较说明,能够使人非常直观地记住二者的异同。想去介绍A,其实不必深入挖掘A的特点,只要搬来B做对比即可。这种对比产生的区别能更快地被理解。

5、用疑问句辅助说明

在进行说明时,提一个好问题能瞬间激发兴趣,将对方顺利地带入我们自己的讲解之中。但要注意,不能过分去吊对方的胃口。抛出问题后,应该干脆利落地回答这个问题,并快速进入说明的正轨。胃口吊得太久,听的人会逐渐丧失兴趣,并开始厌恶这种故意出题难为人的做法。

提问的作用是辅助说明,促使听的人思考:“对啊,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之前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紧接着就要报出答案,让听的人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啊!原来如此。”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而要塑造一个用“?”和“!”不断为说明添加动力的可持续系统。

6、开口前要先弄清楚对方的需求

我们向别人说明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清楚对方有什么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要以察觉的心与对方交流,看他现在处于什么样的情况里,需要知道些什么信息,这种能力对做好说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不明白对方的需求,不仅会解释得拖拖拉拉,还会沉浸在我已经解释过了的自我满足感里,做了无用功却不自知。因此,作者建议我们,没说完一段以后都要停下来,确定对方是否理解我们说的是什么。如果对方不清楚,那么我们就要反思自己的说话方式。

这本书比较简单,在书的最后一章中,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帮助我们提升说明力的日常训练,大家也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自己的说明能力。总而言之,学说话,是一直要做的事;说清楚,是其中的必修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