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莫瑞斯》经典读后感有感

《莫瑞斯》经典读后感有感

《莫瑞斯》是一本由[英] 爱·摩·福斯特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50元,页数:29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莫瑞斯》读后感(一):来吧!

有些人真的不配得到真爱

虽然我把真爱抬得太高

克利夫配不上热烈的爱

他适合JJYY温温吞吞在餐厅相对看报纸不交谈的安妮

他适合当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举动的合适的人

他太合时宜了

《莫瑞斯》读后感(二):可读性实在。。。。

我不晓得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作者的原因,我尝试着读下去不下5次,可是每一次都是读了几页就昏昏欲睡!而且不幸的是,我读了那篇萧乾的《叹,同性恋》,说实话,对萧乾不了解,但是读完这篇,让我觉得萧乾自称和福斯特相交甚好的人,对同志如此评价,实在有些虚伪!也让我对此翻译版兴趣大打折扣,有想读原著的意思了!

《莫瑞斯》读后感(三):断臂山红了,怎么莫瑞斯却被人忘了?

看来我总是看些冷门书籍啊,每次我兴致勃勃地到豆瓣搜索出我看过的书,想看看评论,就发现自己又一次站在了社会边缘。

《莫瑞斯》这本书说是关于同性恋的,但作者的文化程度恐怕太高,将书写得带了些哲思,主题到最后升华到打破阶层对立的高度。

看的感觉跟当年看《麦田守望者》类似,跟随着主人公的视角,生活,思考,郁闷。

写评论自然就是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因为作者的底蕴实在很深,所以将同性恋的挣扎想法写到了一种可以称做为深刻的程度。

这书是可以珍藏着一看再看的经典之作。

《莫瑞斯》读后感(四):一点不吐不快的题外话

有时候真觉得有些前言、后记真不如不读,常会有坏人胃口的事情发生。最记得以前读文洁若翻译的《莫瑞斯》,书后附了萧乾的一篇文字《唉,同性恋》。说来E·M·福斯特的《莫瑞斯》是直到作者去世后才出版的,萧乾当年与福斯特私交甚好,他是早早就读了这书的手稿的。我以为既是大家又是至交,写起此书感受,必有过人之处,谁知几处文字颇令人不快。比如他说“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是描写一个同性恋者一方面受官方监视,另一方面又遭到歹人敲诈勒索,读毕使人庆幸自己不是个同性恋者。”这前半句的情节描述甚是离谱,简直让人怀疑萧老先生到底有没有读过这本书,怎么这么风马牛不相及呢?后半句的那个所谓“庆幸”更是很不厚道。短短一篇文字,自诩对同性恋要给予同情,但字里行间却不时流露出恐惧厌恶、指认变态、看待奇观的情绪。看完一本好书,临到最后却读到与原著精神背道而驰的文字,实在是令人如哽在喉。

2012年4月15日:写了关于E·M·福斯特与萧乾的文字,作为此段评论的补充 http://www.douban.com/note/210247965/

《莫瑞斯》读后感(五):亲爱的作者,请安心

《在我坟上起舞》与这本是一先一后读下来的。两本都是同性恋小说,但由于前者的年代离我的年代更近,阅读根本没有距离感,所以刚刚开始读《莫瑞斯》的时候,实在是有点提不起兴致。特别是阅读到第二部分的时候,几乎读不下去了。幸好我的习惯让我把此书读完。

作者一心想写一个关于同性恋的好结局故事,所以它的结尾就当时的时代十足的理想化。而莫瑞斯这个人物也在作者的诸多朋友的建议修改下,变得有点像达利笔下的魔幻人物,身体平白的就有很多变形弯曲,迎合各类需要。

不过就时代而言,这书已经尽了它的义务。也因为时代的关系,罕见的对肉欲着墨不多。那些亲吻、拥抱、干净的亲昵动作,完成了作者对柏拉图时代的崇拜。而对阿列克的描写则完成了对人性的赞美。对阶级的描写则是有意识的要提升本书的思想深度。最后非要拔高一下,有没有必要就另说了。

最后的札记中,作者承认阿列克的原型在现实中触碰了他腰眼以下臀部以上的部位。看到这儿觉得这老头可爱,对这个事念念不忘,看来那一碰真是让他魂飞魄散了。

最后萧乾写的后记,还特意解说了同性恋。说它是一种疾病,患者都痛苦万分,呼吁社会要关心帮助他们等等。时间才过去不到100年啊,无论是英国还是中国已经没有人会因为是同性恋而被处死或放逐,也不会有人说这是一种疾病。从古至今无论东西方,我们对同性恋的认识从开放到封闭蒙昧再到接受,这中间的演变也许因为他们始终是弱势群体,但莫瑞斯并不弱势阿,所以还是看个人的。

那么,亲爱的作者,你可以安心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