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雾岚的声音读后感锦集

雾岚的声音读后感锦集

《雾岚的声音》是一本由夏鲁平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雾岚的声音》读后感(一):一种诚恳的写作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以“一种诚恳的写作”为标题。因为整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便是诚恳。在快消费时代,像这样踏实真诚地完成小说创作的作者已经不多见了。

夏鲁平这本小说,商品页面介绍是关于东北的小说集,最初以为是“东北三子”式的故事类型,拿到书以后,花了一个下午时间读完,发现还是自己有些先入为主了。夏鲁平的东北写作经验,与近年来爆火的双雪涛、郑执、班宇等有根本区别。夏鲁平不执着于将流行商业类型元素(凶杀、奸情、悬疑、复仇等)套入小说,也不刻意书写特殊时代下的工人下岗浪潮,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书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他对于东北,特别是普通市民生活的书写,有他个人的经验体会,用平实的语言书写芸芸众生,少用短句,多长句,遣词造句朴素踏实,一句是一句。结构上,同样没有弯弯绕的文学游戏,不耍小聪明,故事稳稳当当,简单易懂。尽管夏鲁平不刻意使用地方方言,人物对话基本是普通话,但在细节处却保持了极浓厚的地方色彩,比如《雾岚的声音》中的烫花柜子,《欢迎光临》里的锅包肉等,无一不体现东北(长春)地方色彩。

另一方面,是夏鲁平对时代变革下关于人性的书写。夏鲁平的小说,语言、情节都是为故事服务的,准确来说,是为人物服务,世道人心、人情冷暖,通过一个个主角展现,立住人物,以经历为切入点,不断穿插回忆、往事,以丰富人物,刻画人性,描摹生动的社会百态和人生图景,其又是夏鲁平写作的一大特色。

当然,小说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情节的取舍方面,有些赘笔可以删去。篇幅原因,不再一一赘述,总之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雾岚的声音》读后感(二):关于现实中的记忆和精神中的记忆、并吐槽序言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现实中的记忆和精神中的记忆相冲突和融合,给一代人带来一种奇特的体验。《雾岚的声音》就是一个将不同的时空、不同的生活以及现实中的记忆和精神中的记忆连接起来的尝试。

小时候我很早就被父母带到镇上生活,每次回到乡下奶奶的老屋里,看着各种各样的老物件和旧陈设,仿佛来到了记忆中的另一个时空,在此处的时间未曾流逝。在老屋里,有时候的质朴会让人感到非常宁静,有时候的破败会让人感到一阵心酸。

这些老物件和旧陈设就是我的现实中的记忆,或是我的记忆依旧在现实世界中的顽强存在。它们极大地强化了意识中对真正的精神中之记忆的体验,使人几乎穿越时空,回到过去。

而在《雾岚的声音》当中,现实中依旧存在的那个旧书包、那些旧报纸,代表了在这间老屋里发生的一切冲突、温情和责任,也让“我”真正地回到了过去,理解了家人。这就是两种记忆连接的精神价值。

从故事性的角度来说,《雾岚的声音》是非常棒的。老头和继母的行为首尾呼应,形成了值得细细品味的精妙之处;人物心态的改变几乎悄无声息而不着痕迹;现实中的记忆和精神中的记忆巧妙穿插,不同时空融合地没有界面,这样流畅的叙事代表了作者纯熟的技巧。

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就是每个短篇的篇幅分布非常均匀,最短的一篇11页的正好夹在正中。我猜作者是不是处女座的,或是天秤座的。

雾岚的声音 21页 欢迎光临 22页 哈拉海有了太平鸟 21页 养水仙花的人 23页

遥远的筒子楼 11页

二十多天 22页 父亲在天上 22页 植物志 22页 老人味 54页

最后,吐槽一下一位名叫“孟繁华”的老先生作的序。看序言的口气,这位老先生以作者的老师自居,先是扯了一通“地方性知识”的玄虚的概念,不知所云,让人云里雾里;而后序言中对于夏鲁平作品的理解又是非常粗浅。最后以作文评语式的口吻说到:“在我看来,鲁平小说有了上述优长的同时,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从没见过这么奇葩的、自以为是的、教作者做人的序。

《雾岚的声音》读后感(三):吉林的雾与秋

如果只有一篇关于吉林的地域性故事,可能只会让读者的情感有一刻的波动。而十篇关于吉林的故事集在一起,就让人感受到一种集结了吉林的秋雾与温情的力量,很适合现在的天气。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感觉和赵树理的感觉有些相似,关于吉林的乡村、城市的描写很有韵味。

封面

最近这两年,“东北文艺复兴”很火,沈阳大大小小的独立书店,进门必须摆几本双雪涛郑执班宇。80后作家将他们童年的碎片展示给了读者,那些下岗潮带来的失落故事,工业城市的辉煌与落寞。

而这本《雾岚的声音》与此完全不同,它是另一类质朴的叙事,更关注东北更老一代人的情感与思绪。更老一代的东北人们经历过最贫困的年代,血脉亲情与邻里乡亲,是他们生命中挥之不去的符号。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遥远的筒子楼》,故事发生在涉密科研单位的宿舍筒子楼里,罗叔叔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龃龉交织。“谁还没个难处,没个缺吃少穿的时候?!”寒冷的冬天、四块五毛钱的三条鱼、舀向邻家锅里的大勺子。生活愈艰难,而事业愈成功,反而使人无法自洽,远走他乡。

同名作《雾岚的声音》也同样优秀。吉林山中农村的早晚总是有浓雾,上一代与这一代的关系,也是无法轻易割舍。剖开迷雾,也许才能逐渐感受到老一辈人的真心。

《养水仙花的人》、《父亲在天上》、《植物志》与《老人味》几篇,作者都是把笔触集中在了老人身上,他们的任性、倔强、无奈与妥协。想到这些都是近几年的作品,可能有些感触也是作者年龄增长的真情实感,很让人触动。这里最有趣的是《老人味》,甚至有一些悬疑的色彩,这些老人家,没有一个是吃素的。

这本《雾岚的声音》定价只有28元,在这个纸质书价格飞涨,薄薄一本就要40+的时代显得有些质朴了。其实我觉得这本书的封皮、封底的推荐语写的都稍微有一点点配不上这些精彩优秀的故事。非常值得一看的东北文学,即使它注定成为不了一本畅销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