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记忆的声音》读后感锦集

《记忆的声音》读后感锦集

《记忆的声音》是一本由[俄] 安娜·阿赫玛托娃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3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记忆的声音》读后感(一):城堡里的精灵,走进人间,不曾回头

诗人是个,细腻又坚韧的女子,很遗憾她没有一个疼惜她柔弱的丈夫,包容她灵气之外的个性的丈夫。她就像一个精灵,满有诗意和灵气,但在婚姻的城堡里,脆弱易伤。只是她仍然保留了对爱情美好的认信,流露在她的诗里。

生活的苦难不止如此,时代的迫害到来时,无人可以幸免。精灵被迫走出城堡,走进监狱,真实目睹大地上的一切苦难。

然而她却不愿意离开这片故土,然而她却不愿意以自杀报复这个不公的时代,以鲜血融入故土叫冤,如亚伯之血,她的笔触正如她的灵魂,被撕碎,也在生长,埋葬了曾经的哀愁,孕育了对人类和祖国的真切关怀与深挚爱情。

为什么不放弃呢?我就会想。但就是这样,因为不被苦难打倒和劝退的爱,成就了她的诗歌的灵魂,诗意拥有超越生命的韧性,成为俄罗斯大地上永不消逝的声音。

《记忆的声音》读后感(二):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和“墓志铭”

断断续续,每天几首,读了近一个月。对于阿赫玛托娃,我们能说些什么呢?还是抄一段她自己的诗吧。我觉得,这就是诗人的“安魂曲”和“墓志铭”。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追忆她们, 哪怕陷入新的灾难,也绝不忘记, 倘若有人要封堵我备受磨难的双唇, 它们曾经为数百万人民而呼喊, 那么,就在我忌辰的前一天, 让她们也以同样的方式来祭奠我。 而未来的某一天,在这个国家, 倘若要为我竖起一座纪念碑, 我可以答应这样隆重的仪典, 但必须恪守一个条件—— 不要建造在我出生的海滨: 我和大海最后的纽带已经中断, 也不要在皇家花园隐秘的树墩旁, 那里绝望的影子正在寻找我, 而要在这里,我站立过三百小时的地方, 大门始终向我紧闭的地方。 因为,我惧怕安详的死亡, 那样会忘却黑色玛鲁斯的轰鸣,

那样会忘却可厌的房门的抽泣,

老妇人像受伤的野兽似的悲嗥。

《记忆的声音》读后感(三):“我和你在维瓦尔第的柔板中/再次相逢。但琴弓不会探寻,你怎么走进/我子夜的屋子”——再读a.a.诗选

a.a的诗,早期的主题是苦恋、忧愁,抒情主人公被放置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传达内心与周围世界的秘密接触和碰撞。(“一座魅人的城市/充满了谜语/我爱上了你/无比地忧伤”)后经历丈夫被处死,在文学界被孤立,政治界名誉扫地,不准探望儿子,以及儿子入狱等一系列的不幸后,其诗褪却浮夸之气,逐渐显露出繁华落尽之真淳,立意于将美转化为(伦理的)善的存在。(“我编织快乐的诗句,歌唱/易朽的生活/易朽而美丽的生活”)但我仍最喜欢她早期的那种带有室内抒情特色的诗歌。那种有别于抽象色彩浓郁的现代诗歌,其特点在于对时间、空间等细枝末节鞭辟入里的细腻描写,具有强烈的古典主义风格。《我会爱》一诗,与《他爱过》,仿佛是在倾诉她与丈夫古米廖夫受挫的婚姻。“我会爱。我会变得驯顺和温柔……”与“他爱过尘世间三种物事……而我,曾是他的妻子”。仿佛诗歌的背后不再是欲盖弥彰、朦胧虚幻的梦影,而是具象的生活琐事,柴米油盐,皆源于心灵敏感而微妙的震动(“灵魂是自由的/不懂得/情绪那迟缓的慵懒”)。她的诗像谜语,同时也是串联起她人生变动的鱼线。此修订本特以时间为序,刻画了诗人一生的情感线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