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屈原的作文

关于屈原的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屈原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翻开泛着油墨香的书卷,静静地看,细细的想,似穿越了两千年的阳光,阳光下有你。

你一袭白衣,任乌发垂在胸前,似有无尽哀怨。你抬眼,望了望依旧清澈如洗的天,纯净的眼眸无法承担太多的悲戚,只好化作两行清泪。

他们不懂呵,不懂你为何如此执着,不懂你为何不肯去沾染酒污。而你,也只好空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想,那一刻,你是否在想朝堂上,你那高高在上的王,为何不肯听你言?你本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三闾大夫不该是你。

抱着一块冷石,你毅然决然走到汨罗江畔。他们说你极端,他们说你消极避世,他们说你心胸狭隘。他们不懂呵,不懂,你只是不忍让家园变成荒芜,你只是不忍看到那个败迹,你只是不忍走向注定了的结局。

那为何,不随波追流呢?

我似乎看到你用哀怜的目光看我,是啊,该怎么让凡人们懂得呢。你不是不懂那官场生存之道,只是不愿看那宿命风干美好。

近似疯癫的伪装,只是不忍清醒着看这世界。

你笑,甘心沉于汨罗。早已分不出你的泪,只因爱得太过深沉。你也知道,只要你回头,有那么多的选择:做一个隐士也好,周游列国也罢,没有人非要你死。但,你又怎肯呢。

你叹,你恨,你泣。叹他们不肯挺起脊梁,恨自己已无力回天,泣国破之日已可待。楚,你一个人的楚,已风雨满楼。仿佛,只要轻轻一推,便已化为废墟。

就这么沉沉的安睡吧,屈原。历经沧海桑田,你已得到永恒。历史,会一直记得你。

第二篇

屈原——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名平,字屈原,所谓“平以法天,原以法地”,正是象征着公正、无私和正义。

他的才华有如滔滔江水,年少时便胸怀大志,人们都称他为神童,后来,他年纪轻轻就被楚怀王任命为左徒,兼顾内政外交等诸多事务,一切都被他处理的井井有条。主张变法,提倡“美政”提议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和“诗魂”。

有《史记》记载“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极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痛心楚怀王不听信忠言,让邪恶的小人从中挑拨,品行端正的君子没有被重用。放才写下此篇,其意为离忧。

在我看来,屈原是一个满腔大志,但是失去楚怀王信任,他的心情该有多么愁闷痛苦?眼睁睁看着国家一步一步的渐行渐远。自己却无能为力,空有一腔爱国的热血无法挥洒,着实让人心生悲哀。

屈原从年少时便酷爱兰花,只因兰花生长在远离尘嚣之地,不受外界污染,不被着物侵蚀,始终素雅洁净。有一次,他家里养的一株兰花枯萎了,屈原带着那株枯萎的兰花乘船到江上,一点一点托清风把兰叶吹到净水中。他爱兰的纯洁高雅,水本澄澈,所以他将兰花葬在清水中,成全了兰花高洁一世的品质。后来:楚国国都被秦攻陷后,秦国国君欣赏屈原的才能,多次派人去“请”屈原。可屈原始终没有答应。他一夜之间白了头发,高呼“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埃。”后投江自尽。

屈原和兰一样,高洁一生,忠贞可鉴!我喜欢屈原,喜欢他的才华,喜欢他的诗词,更喜欢他那刚正不阿的品行。

第三篇

古老的佩铃摇响在千年的楚地,诗人的长铗深深地沉入江心。“万古汩罗深,骚人道不沉。明明堂日月,应见楚臣心。”一句句诗直沁入肺腑,令人激荡与悲壮。

楚地呀,那蓝墨水上游的淘淘汩罗之水是否仍然在不绝地奔流?是否仍然承载着人们的心奔腾而去?是否守护楚地,直至永恒。

那是一个残阳如血般的黄昏时节,烟雨迷茫,遮住了半边天,却留着深深又浅浅的橙黄,江水中流着浊沙,仿佛因为夕阳而更显沉重。水缓缓地落下来,也落入每个人心中,往日楚地背影一闪即逝,只留下破碎的亭台楼阁与残瓦断石,弱不禁风般横卧在那里。我则在对岸躺着,看几只归鸟儿旋在上空,矢口否认,带着它们湿沉沉的羽翼,边飞边落在汩罗江上翩飞着、旋转着。一位老翁划着一只不大的船只,从远处而来,立于船头高声叫嚷:“汝何故于此?”那个人长髯飘飘,形容枯槁,对着渔夫说道:“举世皆醉,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字字使人内心涌现出悲凉,浪漫主义化身,奈何身处浮悠尘埃之内。

此刻,他内心顿时坚定与冷静下来,我起身想与他交谈,可是内心却又随他一同沉静下来,雨如丝,如绵,丝丝剪不断,理还乱。纷纷扬扬地滴落到三闾大夫身上,衣襟上,寒剑之上。此时,风无言,他似乎也随着夕阳渐渐消沉下去,跟他所忠爱的国家一起走向穷途。他衣襟早已淋湿,打湿了,他的内心也许去是火热与激动的,他为国家而死是悲壮的,同时他是一名战士,一名诗人,人位名士。

一幅模糊的画面映入眼帘:洞庭之东,汩罗河畔,残阳如血;从此,香草凋零,美人迟暮;从此,前路已断,求索不存;从此,举世皆浊,清醒不现。

他就似风铃摇响千年,为楚地献出他保贵而又短暂的一生。同时,我也深信如果历史能重来一遍,他依然会选择由左徒到三闾大夫,由青丝到白发。他所令我惊讶的是他的忠诚,他的清高,他有机会,有能力,却生错了朝代。

去楚地轻听风铃之清摇,三闾大夫的味道与气息依然长存。去感受那片悲壮土地,轻嗅属于他的精神芳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