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先令蜡烛》读后感1000字

《一先令蜡烛》读后感1000字

《一先令蜡烛》是一本由Josephine Tey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7.0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先令蜡烛》读后感(一):旅程的终点

华夏出版社的这套铁伊丛书的其中一个亮点是唐诺写的导读,旅程的终点,这个导读一开始就吸引了我的视野,印象中唐诺是朱天心的丈夫,身为出版人,但其出名在于他的导读,有机会要拜读一下他的书《唐诺推理小说导读选》

其中的好句摘抄

比方说,当格兰特探长要求把犯罪的推论弄得梗厚实一点时,他所得到的回答是:“事实往往都是薄弱不堪的,不是吗?”

两种旅游策略

布莱森的旅游方式及其哲学,有一点深获我心,那就是他不喜欢租车开,城乡之间的联络,他宁可选择最好是火车其次是巴士,再用双脚步行秘密实实地把其间填满,因此,他的行程总是一站一站的——这一站一站不是过夜休息的工具性目的,而是旅程的主体,以停逗、驻留、亲近、凝视来完成。

因为旅游并不是你真的一定要到哪里去,而是你到那里究竟想看到什么甚至吃到什么买到什么,否则目的地不过就是另一个地名而已,你寻求的是自身的真实感受,而不是只供拿来跟别人讲“我去过哪里哪里”的空洞炫耀与征服。

但结尾真的没那么重要。这里所说的没那么重要,意思当然不是说就可以草草了账胡乱结束,而是说其他部分也一样重要——小说家库尼格喜欢引述一位美国大学校长的隽永话语,是这位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离校而去的毕业生致辞,大意是,“我以为重要的话应该分四年讲完,而不是等到最后一天才说。”

日暮途穷,放声大哭,人类的诸多历史好像一直在反复着同样的事。

好吧。我被他的文字吸引了~

《一先令蜡烛》读后感(二):铁伊的小精灵

不知道铁伊怎么会这么天才,凡是她希望你爱的人物,你完全找不到理由拒绝。爱瑞卡,这个邋里邋遢的小女孩,她的一言一行好像深夜天空的彗星,不由人忽略,不得不喜欢。就连阴郁了很久的格兰特,在朦胧的镇子上遇见了爱瑞卡,也要快乐的打个招呼,随即心情也愉悦起来。

爱瑞卡遇到在逃的提司铎时,他们的对话堪称经典:

“我想你应该知道这样做十分不该吧? ”

“为什么不该? ”

“第一,你是在帮助一个逃犯,这件事本身就不应该,再加上你身为某人的女儿,更是错上加错。还有就是——这一点更是糟糕——假设他们对我的认定没错的话,此刻你已然身陷最严重的险境。你不应该做这种事,你知道的。”

“如果你真是凶手,只为杀我灭口而再犯上一罪,对你也不会有太大帮助。”

“如果已经杀过人,我看要再杀一个恐怕就不是那么难,反正死刑也只有一次。

所以你不认为是我干的? “

“我很确定不是你。”

“你怎能这么肯定? ”

“你没这个能耐。”

爱瑞卡有那么一种特质,凡是她出现的地方,仿佛清风过境抚慰心灵,看着描写她的文字,我就莫名其妙地快乐起来。

也许铁伊把童年都放在里面写了,所以爱瑞卡跟管家借钱的时候才会有那么调皮的一段:

“你怎么会想到要来找我老慈生? ”

语气中带着志得意满,听到对方这么问法,除了爱瑞卡之外任谁都会这么回答:因为你是我认识最久的老朋友,因为从我三岁开始你就一直在帮我解决难题,我第一次骑小马就是你抱我上去的,因为我们可以互相保守秘密,因为虽然你脾气很拗,你还是一个老可爱。

但是爱瑞卡却说:“我只是觉得茶叶罐比银行要方便多了。”

“你在说什么东西! ”

我特别相信铁伊的童年会有这么精彩的一段。细腻的铁伊还写到小爱瑞卡对丁妮(她那辆恶名远扬的小车)的感情:

任何时候丁妮的声音都很大,但在夏日清晨早餐前的寂静中,这种声音就很可憎了。爱瑞卡头一次对丁妮生出二心,并为此感到内疚。没错,她经常被她气得跳脚,怒不可遏;但那总属于恨铁不成钢的激愤,是将深爱的东西视为自己的一部分时的感觉。在内心的愤慨中,在朋友的嘲笑中,从来没有任何一刻让她产生过和丁妮划清界线的念头,更不用说要背弃她了。

但是现在她平静地想着,我真的该去找辆新车了。

爱瑞卡开始长大了。

看着“爱瑞卡开始长大了”这句话,突然有种默默的感动蕴于心中:长大,真的只是一瞬间的事情,那一瞬间如此突然、如此奇妙,又如此动人。

《一先令蜡烛》是铁伊早期的作品(1936),第二部也是最后一部比较像传统的推理小说,可是铁伊的魅力已经显现了出来:全本书最耀眼的是一个小精灵,是爱瑞卡,而格兰特几乎完全不是中心。我们的爱瑞卡当仁不让地完全占据了书中三章,还是相当重要的,案件峰回路转的三章。这只铁伊的小精灵虽然有些怪异,却是"wonderfully wierd"(Mike said to Phoebe)。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她长大了一定会比罗拉、玛塔、萍小姐,夏普小姐更加出众,而永远不缺乏佐伊·肯塔伦夫人的童话公主气质。在她的心灵里,永远会有那么一只可爱的小精灵举着镶满宝石的魔杖,闪闪发光。

《一先令蜡烛》读后感(三):铁伊小说《一先令蜡烛》漫谈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朴素成长chc(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17334886/

读过侦探女作家阿加莎、塞耶斯的小说之后才开始阅读铁伊的小说。阿加莎的侦探小说无疑有最成熟风格。阿加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传神的人物对话,缜密详细的情节安排,在一个个人物故事中隐含离奇的线索让人着迷。铁伊的作品数量少介绍中只有八部,每一部作品风格各有不同。但是她的作品不像阿加莎侦探小说关注的是人们的家庭生活,小说带着很温暖的感情叙述小镇悠闲故事。铁伊的小说除了有侦探寻找线索的故事,有通过细腻简略的人物对话展示他们的性格爱好。更突出一点是她描写主人公的生活都走出了家庭范围,他们需要面对复杂社会经营生活。讲述过程中表达作者对人生的认识,该如何去爱如何工作思考人生问题,同时,小说中有一些壮丽的风景描写。

《一先令蜡烛》讲述了事业上取得令人羡慕成绩的女演员克莉丝汀•克雷在海边游泳溺水身亡。在调查这期案件中,涉及了死者的亲友、爱人、同行好友等。描述了他们的人生片断,揭示出各种人生问题,同时塑造了一位有思想有智慧懂得生活,看似平常又能表现出众的格兰特探长。

在调查谋杀案件中,由于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结果,开始的调查完全弄错了追踪对象,让调查又回到起点。格兰特探长调查道路迂回曲折,小说内容漫长。结构有些散漫不够精炼。但是也许这就是作者的风格。小说中有很理性紧张的侦探内容也有优雅的气氛展示生活。让读者在分析案件的时候思考生活、感悟人生、欣赏一下大自然的风景。

小说有文娱内容的是被害女主人公克莉丝汀是通过自我奋斗变成著名的女演员。小说调查中有女演员工作合作的导演、作曲家、其他演员,男女演员之间、女演员之间的明争暗斗和其他行业一样很平常。他们制造戏剧化的场面有趣一些,感觉人生如戏。也表现了每一个人人生奋斗的艰辛。

小说题目《一先令蜡烛》和小说内容相比有些文不对题。小说中很简短描写了一先令蜡烛的来由。女演员遗嘱中留给她哥哥一先令蜡烛。是女演员讽刺他哥哥不支持她的事业。格兰特探长在调查他哥哥过程中,发现她哥哥并没有想杀害克莉丝,只是调查内容让读者了解这位身为教会人员的哥哥,多种身份生活,挪用教会资金。作者也许是为了讽刺复杂的教会组织。

小说从开头到结尾一直赞美克莉丝汀和她丈夫爱德华•钱斯勋爵他们温和爱情。这位丈夫因为他不明确的行踪曾经怀疑是参与谋杀,后证明是误会。事业成功的克莉丝汀和很有绅士风度的爱德华都有事业的追求,他们在一起的生活聚少离多,不过多干涉对方生活。他们追求独立而自由的人生。不是他们感情不好而是他们对婚姻与常人不同理解。爱德华理智对待面对妻子的生活面对她意外身亡,让人看到成熟人的一些人生态度。

小说重点部分是克莉丝汀独自在海边乡镇度假遇到千金散尽落魄的软弱青年男子罗伯特.提司铎,男子不俗的气质俊美外貌让女演员动了恻隐之心,带他一起度假。短短几天他们变成相知的好友,女演员甚至在遗嘱中增加一条赠与男子一个农场。但是女演员的突然离奇死亡,让这位男子变成了追捕的嫌疑犯。在罗伯特逃逸的路途中遇到警长的女儿---衣着随意有男孩气质的艾瑞卡。艾瑞卡凭着她一个人的能力寻找到重要线索证明罗伯特不是杀人者。小说中描写做为大明星的克莉丝汀与罗伯特单纯的简单感情。也刻画了柔弱的罗伯特遇到艾瑞卡后两个人气质互补的爱情。

案件调查了很多人都没有发现谋杀者,最后机智的格兰特发现一个信息,根据已经掌握的情报发现谋杀者是女演员的好友懂得命相学的莉迪亚。莉迪亚在演讲中曾经预测到克莉丝汀会溺水而死。为了证明她分析预测命相能力,她制造了这个溺水而死的案件。

小说中克莉丝汀经历各种人生磨难奋斗终于获得幸福生活,但是却被人轻易地毁灭了生命失去一切。小说中软弱青年男子罗伯特.提司铎是幸运继承财产本可以舒适生活,但是爱冒险的他变成了一位落魄者,最后在一些人 的帮助下他又拥有了幸福。似乎也说明命运无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