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的徒劳读后感锦集

爱的徒劳读后感锦集

《爱的徒劳》是一本由[英] 莎士比亚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2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的徒劳》读后感(一):《爱的徒劳》

拿伐国国王和三个贵族朝臣为了追求永垂千古的名誉,发誓抛弃世间的物质享乐,并三年不进女色,潜心学习。有天法国国王派公主来商讨领土问题,公主带着她的三个侍女到达后,国王和三个朝臣很快就坠入爱河,将之前的誓言抛到九霄云外。正当君臣四人竭力讨好公主和她的三个侍女时,使者报告法国国王突然去世,公主和侍女们必须马上回去。为了考验四人的爱情,公主与他们约定男方必须等待一年时间,以观察他们是否变心,四位女士飘然离去。

这篇戏剧嘲讽了中世纪禁欲主义的虚伪,讽刺和嘲笑了宫廷贵族们的爱情观,誓言在爱情面前不堪一击。

《爱的徒劳》读后感(二):莎翁对爱的考量

这是莎士比亚前期一部并不出名的宫廷爱情剧。既不是悲剧,又不是喜剧,起码在下是这么认为的。莎翁把对此剧的定性留给了读者去思考,留给了无限的艺术遐思。

此剧共有五幕,主要叙述了那瓦君臣四人从发誓禁欲读书,到为情践誓,最后再为情重新立誓的故事。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却深深的透露出对那些自称深爱的人的揶揄和嘲讽。

国王情迷法国公主,然而毁誓无数和罪孽深重的国王无法取得公主的信任。公主要求国王以一年为限,隐居僻野,冷却心中一时涌起的热情,再去捕获她的芳心。把冲动当作爱情的人,又岂止富有四海的国王呢?谁人身上又没有那么一点呢。幸亏理智聪慧的公主世间罕见,于是一对又一对的饮食男女冲动的爱,又冲动的恨,总说自己是爱恨交织,谁又看得穿交织的是爱恨还只是欲求呢?

俾隆是国王手下一个能言善辩、聪慧狡黠的臣子。当国王和其他两位大臣要立誓禁欲读书三年时,他很清醒的指出他们不可能遵守的残酷现实,又很狡黠的自愿陪着国王一起尝试。他是剧中唯一一个选择心灵美而非外表美的男性。正因为他选择如此,他的对象才要他一年内天天去探访病人,把他的口才用在舒缓病人的痛苦中去。这是一条最美妙的爱情路,他们要走上一条志同道合的路,走上一条不是共享青春年华,而是共享漫漫余生的贴心之路。这样的爱情,是钱钟书和杨绛那样的令人神往。

其余两位大臣,他们只能算是国王手下忠实而木讷的臣子。情诗写得不好,思辨也不明,只懂得跟着国王。于是他们的对象也只让他们等一年,冷却一下热情,就没有其他附带条件了。

通过这四段爱情,莎翁给不同的人设下不同的考量:富有而多情的人,需过简单而孤寂的生活;聪慧而狡黠的人,需把自己的才学用在正道;愚钝木讷的人,往往不会怎么背叛爱情,因此只需冷却一下自己的冲动。

在这三种不同的考量里,谁能通过?这是因人而异的,但这些考量标准却是值得后代子孙好好深思并借鉴的。

有的人为钱财而嫁,有的人为甜言蜜语而嫁,有的人为忠厚老实而嫁。嫁的原因甚多,但又有多少是真为爱情而嫁的呢?爱,是必须通过各种徒劳来考验的,这或许正是书名《爱的徒劳》的真义吧。

总体来说,此剧对爱情做出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除了上述主要人物外,各色次要人物也甚有代表性。当然,对于西方人来说,这剧的情感嫌淡。从这个意义来说,此剧却甚有东方韵味。

《爱的徒劳》读后感(三):发誓不谨慎,真心无人信

爱的徒劳

7.8

[英] 莎士比亚 / 2002 / 商务印书馆

这是一部轻松明快的剧,国王和三个大臣为了获得名誉,立下重誓,要与世俗欲望作斗争,专心读书三年,不近女色,结果,恰逢异国公主带着三名侍女来朝,国王和大臣瞬间沦陷,纷纷坠入爱河,发誓不谨慎,公主不信任,为了考验他们是否真心,决定给他们一年的时间,改过自新,以观后效。因此这部剧打破了莎士比亚喜剧大团圆结局的传统。读罢,不得不感叹,发誓需谨慎啊。

先别急着嘲笑这些国王和大臣,听听这些:今晚我坚决不吃饭了,要减肥!放假我要把这些书读完,一定!明天一定要早起跑步,六点起!今年我要读至少50本书……是不是很熟悉,想必你也一定知道结局。也别急着愧疚,每一次的誓言本质上都是希望自己做出更好的改变,只是还需要考虑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违背本性的誓言容易适得其反。

这部剧另一个亮点是一反过去对女性的贬低,塑造了一个个有个性、有脑子、有主见女性,她们没有立马答应男人的求爱,而是理智的放一段时间再做决定。她们学会了掌握主动权,对求爱没有感恩戴德,甚至开始调戏男人。台词也很提气,“从女人的眼睛里我得到一个教训:他们是艺术的经典,知识的宝库,是她们燃气了智慧的神火”,大有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的意味。从莎士比亚剧中看到这样的女性,很是惊喜啊!

总之,这是一部适合消遣的剧,适合女性拿出来提气的剧。

《爱的徒劳》读后感(四):莎士比亚自编故事情节的早期喜剧——《爱的徒劳》

该剧讲述那瓦国君臣四人发誓要清心寡欲,立下禁欲主义誓言,决定抛弃男女之情,像修道士一般把自己的青春封闭在学院式的宫廷里, 拒绝一切物质享受, 尤其不近女色,专心读三年书。 可是当美丽的法国公主和她的侍女们来到宫廷后,他们就把誓言忘得一干二净,争先恐后地向她们求爱。但由于他们缺少真实的感情,法国公主把他们训斥一番以后离弃他们而去。

那瓦国王腓迪南与侍臣俾隆、杜曼、朗格维共同发誓:三年之内,潜心于学问,并达到忘我状态。村夫考斯塔德首先违反誓言与村姑杰奎妮坦交谈,为此他被抓捕,受到严厉惩罚:禁食一星期,每天吃些糖喝些水。 国王判决来访的西班牙“大人物”唐·亚马多看管他,但亚马多也私底下爱着杰奎妮坦。

适逢法国公主因外交事务带着侍女罗瑟琳、凯瑟琳、玛利娅来到那瓦宫廷。 法国公主美貌如天仙,优雅高贵,才情横溢,善于辞令,又幽默风趣。她有闪光的智慧,有纯洁的思想,坦率真诚,讨厌一切矫揉造作的言行。 腓迪南和侍臣均不情愿同公主等人交谈。但不久,显然出现了爱情征兆。于是,发生了事与愿违之事。亚马多派考斯塔德给杰奎妮坦送情书,俾隆也让他给罗瑟琳送情书,但这两封情书却被送错对象。起初,俾隆讥笑其他贵族患了相思病——各人均闻说他人打算写情书送给所爱女子——但接着,他也陷入尴尬境地,因为塾师霍罗福尼斯拿着他写给罗瑟琳的十四行诗。

这群年轻人一致认为,爱情本身是门值得探讨的学问。他们决定化装成来访的俄罗斯人向公主及其侍女求爱,以此来检验他们所爱的女人是否专一虔诚。与此同时,霍罗福尼斯等人为了宫廷娱乐,在排演一出露天历史剧。他手下的演员有亚马多、亚马多的侍童毛子、考斯塔德、牧师纳森聂尔以及巡丁德尔。君臣们聚在一起,均假扮成俄罗斯人。公主和侍女们事先知道即将发生的一切。她们戴上面罩,交换佩戴各自的首饰。这引起了一场混乱,演出被迫停止。为争夺杰奎妮坦,考斯塔德正要同亚马多决斗,这时候传来了公主的父亲——法国国王——已经驾崩的噩耗。公主一行人准备离开,她们让垂头丧气的君臣苦修一年。如果那时,他们的爱情依然忠贞不变,就来第二次求婚。这出戏以春之歌《当杂色的雏菊开遍牧场》和冬之歌《当一条条冰柱檐前悬吊》收尾。

莎士比亚在剧中嘲弄了当时社会浮华矫饰的习俗,讥讽了假道学道貌岸然的虚伪面目。 剧中夹杂了许多私人笑话和典故,充满着俏皮的诡辩,华丽夸饰的双关语以及海外见闻的宏论。 该剧的结尾独具一格。莎士比亚喜剧的结尾一般都是大团圆——男女青年结成美满姻缘,而此剧结束有情人却未成眷属。 此剧有着优美的诗一般的抒情色彩,明媚娇艳,荡漾着浓烈的青春气息和醉人的温柔情感,可谓一部真正的浪漫喜剧。剧中妙语连珠,机智百出,笑料不断,令人捧腹。

《爱的徒劳》读后感(五):徒劳和生命情感

[2023-07-31 19:27]

戏剧是富有感染力的。读了莎翁的《爱的徒劳》和看了中央戏剧院的戏剧,真的很不错。

因洋溢着激情的爱而选择背弃违背生命情感的不牢靠誓言

虚假的面具和拙劣的俄式表演无不揭露着可笑的谎言

誓言背弃,谎言迭出

浅薄瘦弱不善于思考的心灵是经受不起考验的,伶俐的诡辩也是容易蒙蔽内心的

浮夸虚伪需要坦诚这一良药

而真心和激情则需要时间的考量

浮躁的内心和虚妄的骄傲则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锤炼和打磨

注解:

1、这部剧中的爱是浅薄的,是一时兴起的。理由如下,剧中安排一见钟情(往往是见色起意),剧作中安排的爱情都是个格相符合的,矛盾冲突的,以及地位相似的。

2、苦读三年书的誓言是违背生命情感的,是不牢靠的。书中的俾隆的辩解阐述了这一道理的,同时违背誓言的结果也正面印证。

3、带着面具的表演被毫不留情的揭穿,不敢以原本面目来示人不仅仅表现了人物对誓言违背的愧疚,还表现了对着富含激情的爱是不是最终也会像誓言那样违背的不确定性和惶恐。正如戴上面具表演那样,人物逃避了对自己心灵正视,不愿意也害怕对自己的爱进行剖析。

4、正如公主所说的那样,坦诚才是最好的行动,这里的坦诚其实就是对心灵的坦诚。

5、浅薄的心灵是宫廷四人都有的,他们很容易因为现实而摇摆,很容易因为所谓的必要而违背誓言,这同样在俾隆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所以他们需要为期一年的考量。而俾隆,因为富含讽刺的言辞反映了虚妄的骄傲,让他去为饱受痛苦的病人带来欢笑,不仅仅是将他的才能发挥到好的地方,同样是为了洗去他的刻薄,在罗琳娜的话中,要么把才能换一种地方使用,要么就去掉这一奚落他人这一坏根性。

这部戏剧真的很不错,有很多人物值得剖析和学习。人物不仅有反面的一部分,从十四行诗和言辞中也能折射人物情感光辉之处。杰奎妮妲虽为乡下女,但淳朴真挚和善良令人暖心,公主一行人虽然喜好捉弄他人,但心存善良,聪明伶俐也显然一见,毛子和鲍益,虽然一个是孩童和一个已经年迈,但聪慧和洞察人心也令人神往,每一个人物都有值得反思和考量的特点,很值得阅读和反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