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作为话语的新闻》的读后感大全

《作为话语的新闻》的读后感大全

《作为话语的新闻》是一本由迪克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1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作为话语的新闻》读后感(一):内容简介貌似有误

我想说的是这本书一打开就是作者写的“非常荣幸我这本书将以中文出版……”以及“中译本序”···不知道内容简介是从何而来的。

这本书的翻译的确不够准确,很“梗”,但是中国目前的翻译过来的专业书都存在这个问题。

《作为话语的新闻》读后感(二):“话语”是什么?

读这本书是因为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在做新闻解读的时候,用到了这本书里面的新闻图式,让我感觉这是解读新闻的一种很新颖明了的方法。所以就想要读一读这本书。如果进行话语分析的话,这本书也算是必读的一本了。我也觉得将来可能会用到。

先总体来说一下这本书,这本书第一步和论文一样,先是界定概念和文献综述。之后是一些关于话语分析和新闻图式的概念的理解和介绍,接下来又从记者制作新闻和受众解读理解新闻的两个角度对新闻话语进行了分析。对记者建构新闻的考察是实地观摩,而对受众认知的考察是实验和深度访谈,最后一章得出结论。可以说是非常完整的一个论文了。

作者在一开始就说了“这本书的目的是为分析新闻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就是把新闻当作一种文本或话语来进行分析。”这个理论框架也就是话语分析。我开始以为作者只是拿新闻文本来进行语言学方面的分析,读完后发现其实完全不是。作者所谓的新闻文本范围更广,甚至包括源文本和原文本加工制作的过程。而且分析的内容还远不止于此。他的话语分析是在远比我想象得宏观得多的层面上进行的研究,是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讨论记者在新闻收集、写作和受众运用知识重新建构、理解新闻的全过程。按作者的话来讲是“宏观社会结构、历史或文化如何在新闻话语及其加工这个微观层次上体现出来或进行转化。”

作者的这种全局意识和这种研究的“野心”实在是让我很吃惊。我们进行话语分析可能会阐释到新闻文本对事实的反映,顶多阐释到新闻文本对记者构建新闻的过程的反映,而作者想到了新闻文本对整个社会认知的反映,也就是将媒介分析和受众分析通过认知这个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但是我对此有一点不解在于,前面的话语分析部分包括新闻图式理论,和后面的新闻制作、认知过程,会不会有一点断裂和脱节。我没太读懂作者是如何把他们结合起来的。尤其在读的时候,前面感觉很亲切,好多语言学的内容,到后面有种跳戏的感觉,一下到《做新闻》那本书了,后面的受众实验,更让我觉得和话语分析不贴合了。可能我也没有特别理解作者的整体意识。

《作为话语的新闻》读后感(三):新闻与话语

如题目所述,《作为话语的新闻》是把新闻当作一种话语来分析的,与以往仅仅单从社会学或心理学的分析角度不同,凡迪克结合了这几种研究角度,并从“认知”和“图式”分析了新闻的结构,新闻的制作,新闻的解读。其对新闻理解的独特性表现在:

其一,新闻是通过图式来认知的。标题,导语,背景,细节,记者和读者都形成了一种认知图式,并且依靠这种图式来理解新闻。这种图式既来源于以往接触的新闻,又与既有知识相关。因为新闻文本并不全是细节,在对源文本加工的过程中,记者会用到删节,概括等方法,因此,句子与句子之间形成的是局部一致性,很多细节并不会提到,读者的理解需要动用既有知识。

其二,新闻是一种话语。新闻是贯穿着记者的个性,社会语境和读者认知的。在分析新闻话语的独特性过程中,作者采用了比较源文本和新闻作品的方法,记者对源文本的加工过程中,记者对来自不同的消息源和文本进行删节,提炼,最后形成文本。通过比较,作者发现,权威意见总是容易被采纳,弱势群体的意见或者被屏蔽,或者通过改变叙述方式以新面貌出现,甚至弱势群体本身,也被冠以其他带有色彩的名字,比如“示威者”被“暴乱分子”取代。同时,源文本加工的时候,读者的认知也是受到考虑的,只是被考虑的程度不同。“新闻话语不仅是社会语境的标志,它还体现个人,团体的个性特征,是语言指纹。”

其三,新闻是一种断言性的言语行为。凡迪克认为,为了使新闻言语行为恰当,作者必须表述一些还不为听众或读者所了解而想要他们了解的命题。那么,包含这样言语表达效果或劝服功能,实际上是把语义表述地不仅能使他们被理解,而且这还能够使它们作为真相或至少可能的真相而被接受。

四,新闻话语是非个人的作品,新闻是一种“你”和“我”都缺席的产品。新闻是面向广大受众的,因而没有明确的“你”;对写作者而言,新闻报道并不是一种个人化表达,而是私营或公里的制度化组织制作、表述地产品,因此,“我”只能以不偏不倚的旁观者身份出现。但是,这种只是理想化的状态,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

五,新闻是一种劝服,新闻话语有许多增加其判断劝服效果的有效策略。凡迪克介绍了增强新闻事件真实性,建立新闻之间联系,提供观点和看法的方法。

六,陈力丹在《深刻地理解新闻——介绍<作为话语的新闻>》中提到,凡迪克的观点属于批判学派的温和派。的确如此,凡迪克对新闻文本的分析,揭示了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性,认为媒体的报道复制了社会结构,是代表精英发言的,精英的意见往往得到体现。“复制社会结构”而不是“反映社会结构”,批判的味道更浓烈。凡迪克认为,报纸复制并强化了精英人物在社会中的显赫地位和权力以及和他们有关的事件。更严重的是,这种对精英团体的关注使记者形成了一定的认知模式和视野框架,认为社会精英是社会的主导者。形成恶性循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