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不一样的端午的作文

关于不一样的端午的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不一样的端午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最喜欢端午节,因为放假了可以玩,更因为那飘香的粽子……

走在回家的路上,美美的夕阳红把我的影子拉的长长的,那影子好像比我还要心急,一个劲的往家的方向挣着,拖着我的脚步不由自主的速度加快。虽然还带着口罩,但烟囱中、窗户口飘散出来的粽叶香味,还是任性的穿透口罩,调皮的挑逗着我的味蕾。

来到村子里狭窄的甬路上,几乎每户门口都插着一撮艾草,我手里面也拿着一把,这是准备插到邻居王奶奶家的。自从前年王奶奶走了之后,这个曾经熟悉的小院子,我就再也没有进去过,唯有保留的就是每年我都会拿着一撮艾草主动的插到王奶奶家的门角上。看着那灰色的木门,几经风雨,几多岁月,听爸爸讲,这木门的年龄都要超过爸爸了。插上艾草之后,我会贴到门缝那里,闭一只眼的同时,睁着一只眼往里面瞧一瞧,里面的小院已经荒草丛生,也唯有那绿油油的小草炫耀着它们的生命不息。我总是要提鼻子闻一闻,有一股潮湿的土腥味,我皱皱眉头,干脆把口罩拉到了下巴处,再次的吸了一口气,有了,有了,那一丝丝的粽香就环绕在了我的笔尖。这味道好熟悉啊!是王奶奶的包的粽子!

我来了兴致,迅速的转身跑回了家。“妈妈,我回来啦!”我大声的叫着。“哎!瞧你满头大汗的,快快快,把书包放下,粽子已经好了,妈妈这都是得了王奶奶真传的!”“哦,还以为是奶奶做……”我嗫嚅着,进了屋门。不过很快我的口水就流了下来,那餐桌上带着菱角、束着腰身的小精灵们,努力的散发着香甜味,我的肚子一下子就咕噜咕噜的和它们打起了招呼。妈妈笑了,爸爸也笑了,唯独没有了王奶奶那温暖的笑声。

吃着好吃的粽子,聊着村中的八卦,我好想又回到了童年,那时的王奶奶在我的眼里不仅是包粽子大王,还是故事大王。印象中奶奶的手干枯、血管看的清楚,特别的灵活。王奶奶也特别的有耐心,总是不厌其烦的教着妈妈。那屈原投江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听着有趣,哪怕都猜到了奶奶的下一句,我依然如此。

快乐的假期,飘香的粽子,熟悉的味道,岁月的传承,这就是我心中的端午,一个不一样的端午!

第二篇

五月五,是端阳;

吃粽子,撒白糖;

插艾叶,戴香囊;

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的儿歌又回响在我的耳边了,今天我就和大家来分享下今年端午节不一样的经历吧!

那是一个微热的初夏,我们在晴朗的天气下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一大早,妈妈就喊我和她一起去超市购买艾叶和粽子,吃粽子不用我多说了,大家肯定都知道是为了纪念我们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那么插艾叶又是为何呢?妈妈告诉我,在古代那是驱邪保平安的象征,到了现代,我们还发现它有驱蚊杀菌的作用。

刚来到超市门口就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在流动,人声鼎沸,喧闹不已,这样的场景看的我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我都没移动就给后面的人群给推挤进来了。我们刚选好艾叶,就听见有两位阿姨吵了起来,她们据理力争,互不相让,引来了好多围观的人。眼看着门口已经拥堵起来了,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高声说道:“两位大姐,你们不要吵了,既然是为了最后的一片艾叶争论不休,我这片让给你们吧!”说着就递过手里的艾叶。我着急地喊道:“妈妈,这里都没有了,我们也就这一片呀!”妈妈微微一笑,对我说:“没关系,我们家门口还能买到,让给她们吧!我刚想喊“家门口哪里有卖的呀”,被妈妈一个“嘘”的动作给打断了。

出了超市的门口,妈妈见我一直闷闷不乐,便笑着开口问我:“你刚刚是不是认为妈妈很傻呀?”“是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时妈妈一脸认真地对我讲:“知道什么是‘谦让’吗?我们今天这样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解释,小时候你读的《孔融让梨》《鹬蚌相争》的故事不是告诉我们要学会时刻谦让,与众为善吗?再说我们都来自孔孟之乡,要把老祖宗的中华礼仪传承下去呀!”我不禁连连点头。

虽说,后来我们又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再次购买艾叶,但我却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做人道理让我一辈子受用。你们说,今年的端午是不是特别不一样呀!

第三篇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纪念楚人屈原的传统节日,我们现在喜欢叫它“粽子节”,可见除了吃粽子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保留至今,其他的端午习俗已经逐渐消失殆尽了,这种状况不免令人感到痛心。我们一方面不让端午节成为别的国家的传统节日,而另一方面自己又不珍惜,不重视,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形可能一时半会还纠正不过来。至于端午节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模样,是否会受到重视,就让我们且等且看吧。

记得以前在家过端午节的时候,妈妈都是提前买好各种口味的粽子,然后等过节了一块拿出来,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想吃什么味的就吃什么味,还互相讨论哪个味的最好,有时候还吃多了还会让我消化不良。昨天的端午节我到了晚上才吃到第一口粽子,也只吃了一个意思意思,这样就算过了端午节。这明显的落差总不免让我心生悲凉,在家里的日子和在外的日子差距真大,只有经历了在外面的各种体验,才能深切的了解到家里的好,毕竟家人才是这世界上对自己最好的人。

“话说屈原投江自尽之后,百姓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吃掉他的尸体,就做了许许多多粽子投到了江里,结果江里的鱼就因为吃甜的还是吃咸的打起来了……”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小笑话,也确实有点逗,不过其中也反映出了南北方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南方的咸味腊肉粽,北方的甜味红枣粽,虽都是粽子,却体现着不同地域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难怪网上会有“甜咸党”之争,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感觉是对的,非要在这是甜是咸上分个孰优孰劣,其实何必呢,人的口味不一样才创造出了中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其实无论哪种口味都好吃,只是个人的喜好偏重不同罢了。去年有个叫“舌尖上的中国”的节目,让我彻底被中国的美食所震撼了,果然是民以食为天,人们在制造食物上的想象力是无法预料估计的,也正因为各种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饮食方式,我们才有机会品尝那些不一样的味道,才能真正体验到中国美食不一样的精彩。自从看了这个节目之后,我便有了一个远大的梦想,那就是走遍中国,品尝每一个地区的经典特色美食,这个远大的目标正在前方等待着我呢~

昨天借端午节的机会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给许多朋友发了一条祝福短信。平时很少联系,因为总觉得会打扰到别人的生活,而能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少,为了避免尴尬就渐渐疏远了,也就只有过节的时候能够光明正大的打扰一下,问候几句不痒不痛的事情。原先无话不说的朋友现在竟变得无话可说,距离真是可怕呢,都说距离产生美,可地理上的距离不知不觉间也拉大了心里的距离,不了解对方现在的生活,不认识对方现在的朋友,聊天的话题也不再一致,由何谈产生美呢?产生的只有陌生与疏离罢了。哪怕联系得再勤的朋友,只要没有像原先一样经常见面,也会渐行渐远,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之于人类感情的最残酷的影响。

在这个世界上能陪我们一起走的人或迟或早都会在某个路口分离,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走,或许等我们停下来认真寻找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早在不知哪个路口就离去了,而还能见到那几个身影或许已经走在另一个方向的路上,我们无法挽回,只能越走越远,直到再也不见。剩下的那几个结伴同行的人也不知道能够陪我们再走多远,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不能预见未来,所以我们只能紧紧握住身边人的手,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刻,不要等到将来分开之后再来后悔。前面的路那么远,我亲爱的朋友,你还能陪我走到什么时候?我多么希望能够快点到达尽头,趁时光还来不及分开彼此,让我把你永远地留在身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