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过年风俗的作文(通用10篇)

关于过年风俗的作文(通用10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过年风俗的作文(通用10篇)。

关于过年风俗的作文(通用10篇)篇1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关于过年风俗的作文(通用10篇)篇2

那光滑白嫩的皮肤,那大肚子圆滚滚地挺起。那一位位大将军,齐刷刷的排列整齐,像路旁的绿树,一棵一棵;像鲜艳的花朵,一朵一朵。它是谁?

三百六十五天从指间溜走,不知去向何处,取而代之的是喜气洋洋的春节,其中家家户户都有的风俗就是包饺子。闻着从厨房悄悄飞出来的缕缕肉香,我也随着这股香味,飘了过去……

那股香味吸引我“飘”进厨房,只见奶奶正佝偻着腰,两只手按住擀面杖,一前一后快速滚动着,而被压在擀面杖下逐渐被滚平的白色薄面饼,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嫩肉收入囊中,正虎视眈眈地紧盯着盆中的肉。奶奶看见我走来,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笑眯眯地看着我,一只手伸出来招呼着:“静静,快来,奶奶教你包饺子!”

我走到奶奶身边,看着奶奶拿起一个小面团,然后把手掌心放在上面,把小面团压平,捏起一小撮面粉,像技艺高超的厨师似的均匀地撒在案板上,随后拿起擀面杖飞快地擀起来,而那饺子皮像是会自己变换方向似的,哪里不圆转哪里,没过几秒,一个极圆的皮就擀好了,奶奶看向我:“这擀饺子皮呀,练得多了自然就圆了,你也来试试!”我点点头,拿起一个小面团,学着奶奶娴熟的动作按平,又拿起擀面杖,缓慢地擀了起来,奇怪,我擀的皮怎么就不会自己转呢?擀好后,一个“长条”呈现在眼前,一点也不圆。

我看着自己擀的饺子皮,再看看奶奶擀的,心里不禁泛起一丝失落,撇起了嘴。奶奶见我这幅模样,笑着拍拍我的肩:“没关系,任何事想要做好都需要多练,多学。再试试!” 说罢,奶奶又擀了一遍,只见那饺子皮圆得像十五的月亮,厚薄正好。我拿起擀面杖,仔细回忆着奶奶擀皮时的动作,时不时地用手挪动皮的方向,小心翼翼地滚动着擀面杖。经过我小心又缓慢的动作后,一个近似圆形的饺子皮终于被我擀出。看着自己擀出的饺子皮,我的脸上洋溢出了满足的笑容。奶奶伸出手,摸了摸我的头:“真棒!静静,在你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做什么事都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半途作废,只要肯学,肯努力,就会有收获!”奶奶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我擀的饺子皮,包出了一个精致的饺子。看着我擀的饺子皮被奶奶包成小巧玲珑的饺子,我的心里乐开了花。那饺子,就像是我努力过后的收获。这其中不仅有我学会包饺子的喜悦,更是承载了我整个新年的欢欣。

那绿树,那鲜花,那一位位排列整齐的“将军”,都是饺子的化身。这次我参加家乡风俗活动的经历,是我整个新年里最闪亮的一颗星,也让我懂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关于过年风俗的作文(通用10篇)篇3

我的老家是龙岩市永定区湖山乡。“百节年为首”,过年是客家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在我老家这个客家山村,沿袭着传统的过年风俗,从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聚集在土楼里,欢欢喜喜过大年。

腊月二十“交流圩”。这一天湖山乡举办一年一度的传统大集市,每家每户都派人去买年货,俗称“交流圩”,一大早家乡人就到象湖村或三来村集市,准备好充足的年货。

腊月廿三“送灶神”。传说这一天灶神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年来一家人的吉凶善恶。为了让灶神爷多说好话,家家户户一大早就把灶台洗刷干净,摆上清茶、酒肉、糕点、糖果、蔗糖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举办“送灶神”仪式。这时,我奶奶就一边烧香一边小声念叨:“一杯清茶三枝香,欢送灶神上天堂;灶神上天说好事,来日下凡降吉祥。”

腊月廿四“过小年”。 客家人传统“过小年”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来,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提前过个小年。

腊月廿五“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是客家人的“入年界”,客家山歌有“腊月二十五,洗被扫房屋”的歌句,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大扫除,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把家里整理得干净整洁,准备干干净净过年。

腊月廿八“蕨菜冻”。 这一天,老家客家人每家每户杀鸡、鸭、鱼,将十几只鸡、鸭在锅里煮,有时还加上猪肉、牛肉一起煮,煮熟后捞起来抹上盐巴晾干。煮过的汤加入“赴交流”时买来的海蕨菜再熬上一阵子,放凉后凝结成冻糕状,就做成了美味的“蕨菜冻”,这可是我老家特色美食呦。

除夕团聚“年夜饭”。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热烈、最欢乐愉快的一天。老家山村家家户户贴春联,家人团聚共吃年夜饭,鞭炮烟花一齐鸣放,整个山村洋溢着欢乐吉祥的氛围。

敬祖先。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在厅堂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当年添了男丁的人家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然后大家带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

贴春联。家家燃响鞭炮,在大门、小门、窗户、厨房、灶台都贴上大红春联,大厅和卧室、客房贴上新年画,在牛栏、猪圈、鸡栅、果树甚至厕所也要贴上用红纸写有“财丁两旺”、“六畜兴旺”等红纸“桃符”,叫做“封岁”,也叫“上红”,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景象。

洗热澡。大年三十午餐后,老家的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按照客家习俗,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家人要用长命草、松柏、大桔叶煮水洗澡,干干净净过大年。

团圆饭。大年三十晚餐的团圆饭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家宴。除夕这天全家人团聚一堂共吃“团圆饭”,长辈们坐在上座,然后按辈份往下排,上座还要预留几个空位,放几个空碗和筷子,让先祖们也回来团聚。丰盛的新年菜肴端上大圆桌,平时家长不准小孩饮酒,除夕团圆饭时小孩可以破例喝酒。这时如果不慎摔破了碗筷,大人就边收拾边念叨:“岁岁(碎碎)平安,大吉大利!”打破了碗,还要将破碗用红纸包好放在不显眼的高处。吃饭时,晚辈要敬祝长辈健康长寿,长辈祝福孩子学业有成,全家老少亲切和气,充满祥和、敬老爱幼的气氛。

压岁钱。压岁钱客家话又叫“利是”。长辈们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成年晚辈也要给老人家包“压岁钱”,意味着“人人有钱”的吉利。给小孩子和老人家发“利是”时,要用新纸币装进红纸袋内分发。“利是”钱小孩子是可以自己支配的,买玩具、鞭炮或者学习用品。

洗餐具。按照老家客家人祖训,大年初一时是不能吃荤的,全家人都要吃素。所以除夕家宴后全部餐具一律要清洗,不能有半点荤腥,否则就是对先祖不恭。属于荤腥的肉类要集中一处存放并用纸条贴上封存,叫“封岁”。

围火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团圆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家里每个房间都开灯,整座房屋通宵灯火通明,叫“点岁火”。家家户户在家里的厅堂或者天井点起火炉,全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叫着“守岁”。围火炉守岁时,全家人欢聚一堂品尝香茶、水果、瓜子、花生、糖果等,长辈给晚辈讲家史、族史,教育晚辈要牢记祖训,继承祖德,耕读传家,孝老爱亲,和睦仁爱。家家户户灯火辉煌,炉火热旺,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氛围。

大年初一“拜大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大年初一“接新岁”这一刻,欢乐的节日气氛达到了高潮。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的一年走到大家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

开大门。正月初一凌晨(即子时)为送旧迎新时刻。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这时,老家山村家家户户将大门打开,大放鞭炮迎新岁,鞭炮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叫着“接财神”。一般由长辈打开大门,开大门的人要高喊:“开门大吉、大吉大昌!”厅堂、灶堂、大门、小门都点上大红烛,焚香礼拜,迎接新年,迎接财神。大年初一,不论老少要早早起床,起床后刷牙洗脸吃早餐。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

拜大年。早餐后,父母带着小孩到长辈家中拜年,见了长辈行鞠躬礼,送上“利是”,并祝长辈“长命百岁”、“新年快乐”。长辈也还礼,向小孩发“利是”和糖果并祝福晚辈“合家幸福,万事如意”。平辈见面互相道贺、祝福,互送“利是”和糖果给对方小孩。大年初一禁忌也最多,不争吵,不骂人,不讲粗话,不说不吉利的话,也不能换衣服,不能扫地倒垃圾,不能下河挑水,不能放牛、放猪、放鸡鸭,不能打骂小孩,不能动土,不能打破家具。这一天,山村舞龙、舞狮也大清早出动, 敲锣打鼓到各家各户拜年,大家都高高兴兴地迎接,并赠送红包。

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二和大年初四,亲戚朋友互相拜访,妇女们“转妹家”(回娘家)和新女婿上门,大路小路上人们来来往往,大家走亲访友,喜气洋洋。

大年初三“送穷鬼”。客家人在初三这一天不能出门访友,大家把大年初三看作是“穷鬼日”。初一初二不动扫帚,初三这天大清早就起来拿起扫帚扫除垃圾,然后送到出屋外空地或河边去,叫着“送穷鬼”,因此这天很少人出门,希望新的一年能吉利发财。

大年初四“迎灶神”。客家人把正月初四看成是“迎灶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三日是“送灶神”,灶神爷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灶神爷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在初四日迎接灶神爷的光临。迎灶神时,用一盘米、一盘红糖,因为白米一盘表示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预示新的一年生活甜蜜。

大年初五“作大福”。老家的客家人要在大年初五“作大福”,因为这一天是社神的生日,全村人要隆重庆祝,供上猪、牛、羊三牲祭祀社神。同时,大年初五到了“出年界”了,从这一天起就是“开小正”了,春节算基本度过,老家俗语说:“火烧门前纸,大人做生意,细人(小孩)夹狗屎。”这一天,大家可以出门的出门,开市的开市,各奔前程了。

大年初七“人七日”。老家客家人把初七这天称为“人日”,根据客家传统习俗,当日为众人的生日。人日也叫“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及“人七日”。根据记载,农历新年的头八天为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依次为“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初七人日这一天,老家客家人有吃七样菜的风俗,即把葱、芹、韭、蒜等七种青菜混合煮吃,寓意聪明、勤劳、长久、会划算等。

正月十五“闹花灯”。客家话“灯”与“丁”同音,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寄托着客家人希望子孙后代人丁兴旺的心愿。元宵节又叫“上元节”,这一天从黄昏开始出发,闹花灯的花灯队每到一家,就高声叫喊:“灯来了,灯来了,接灯啦,接灯啦!”主人家就会燃放鞭炮来迎接花灯队,把灯笼高高挂在家里,意味着新年家里要添丁了。除了花灯队闹花灯,客家一些地方还筹办“迎古事”活动来闹元宵,“古事”是以小孩化妆成古代人物,由许多壮汉抬着巡游,在舞龙灯、舞狮、锣鼓和鞭炮声中你追我赶,紧张激烈,撼人心魄,这个仪式被称为“客家山村狂欢节”。

关于过年风俗的作文(通用10篇)篇4

关于过年的作文400字 过年了

除夕的早上,一道和煦的阳光射进了小房间,我微微张开朦胧的睡眼,一想到今天是除夕,连忙翻身起床,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妈妈正在大门上贴春联,我就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着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我一听,赶紧把“福”字贴倒了。

夜幕降临了,厨房里弥漫着香气,桌上摆放着丰盛的晚餐,使人看了口水直流。桌中间有一条大鱼,奶奶说那表示年年有余。客人们也都到了,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爸爸妈妈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客人。全家人其乐融融,屋子里充满了幸福的气氛。

晚饭后,我们一群小朋友就争先恐后地跟在舅舅身后去放烟花,“嗖……”“啪……”“轰……”响成了一片。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盛开的菊花;有的像一排利剑,刺向天空;有的先像一群小星星,然后慢慢变成绚丽多彩的线慢慢落下来,天空顿时成了大花园。每一朵礼花绽放时,我们都会仰着头又蹦又跳,发出惊喜的欢呼声。

今年的春节,我过得十分快乐。我希望明年春节,我们会过得更好!

关于过年风俗的作文(通用10篇)篇5

放寒假了,我们一家三口去奶奶家过年,过年有许多风俗。

奶奶家是一个大家庭。奶奶有包括爸爸在内的4个子女。过年走亲访友的任务很重。从我回奶奶家的第一天起,我给叔叔、姑姑等拜年,一个接一个,一直到离开奶奶家的那一天都没拜完年。我想:亲戚也太多了吧。连我每天都去一个亲戚家都看不完。

最热闹的是大年三十夜,奶奶打电话邀请我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爸爸和妈妈来我们家喝分岁酒。晚上,我的舅公、叔叔、姑姑、堂妹、表妹、表姐们都来了,全家二十多个人围着两个大圆桌一起吃饭喝酒。席间,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过了一会儿,奶奶拿着一叠崭新的500元分给在座的每一个人,祝福小孩“学习进步,快快长大。”祝福大人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即将来临,我最喜欢做得两件事是贴对联和放鞭炮。分岁酒前,我和爸爸先在前门和后门贴好对联,贴好福,迎接亲戚们的到来。分岁酒后,冒着蒙蒙细雨,我缠着爸爸给我买了鞭炮。我们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一起放鞭炮、烟花。烟花筒里,一个个黄色的东西飞上天空,只听“啪”的一声,一个个黄色的东西爆炸开来,既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又像一直巨大无比的手,非常好看。鞭炮噼噼啪啪作响,我在吵闹的鞭炮声中尖叫、欢笑。

我们一大家子都来奶奶家,就是因为奶奶是一个人过的,奶奶是很孤独的空巢老人,我们这些做晚辈的,自然是要和长辈一起过年。

这真是一个忙碌、快乐的新年啊!

关于过年风俗的作文(通用10篇)篇6

在田野边有一个洞,里面住着两只田鼠,一只大田鼠和一只小田鼠。

一天,大田鼠从外面买来两袋小米种子,它一边和小田鼠在自己开垦的地里种下,一边兴奋地说:“这回咱们秋后就能吃上自己种的小米蒸的年糕了!”“那不一定!”小田鼠小声嚷了一句。大田鼠听了,有点生气,它惊讶地瞪了小田鼠一眼。

种子长出禾苗后,大田鼠满心欢喜地说:“看咱们的小米种子长得多旺,用不了多久,小米种子就会长大结子,秋天咱们就可以吃上自己家的年糕了!”“那不一定!”小田鼠又不冷不热地答了一句。大田鼠听了心里很不高兴。

小米成熟后,大田鼠辛辛苦苦把米粒的皮去掉,把小米加工成金黄的米粒。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大田鼠心里乐开了花:“这回咱们很快就会吃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不一定!”小田鼠仍不紧不慢地说。大田鼠没再理他,忙着挑拣米粒中的沙子。

米粒磨成了面粉,大田鼠蒸年糕,小田鼠生火,一盆金灿灿的年糕很快端上了饭桌,大田鼠兴致勃勃地说:“今儿这个年糕咱们是吃定了!”谁知小田鼠又和往常一样,仍旧说了一句让人扫兴的话:“那不一定!”到了嘴边的年糕怎么能说不一定?大田鼠顿时来了气,抡起一根棍棒就往小田鼠身上打,小田鼠掉头就跑。

就在大田鼠追打小田鼠时,一群蚂蚁把年糕抬起就跑。小田鼠看见了,边跑边说:“我说了不一定就是不一定!”大田鼠见小田鼠如此不争气,干脆把小田鼠赶出家门,自己重新蒸年糕去了。

关于过年风俗的作文(通用10篇)篇7

“嘀嗒嘀嗒……”时间飞快地流逝着,一转眼已是大年三十,又一年将要过去了。我们一家三口,提着旅行包和礼盒,匆匆地赶到院子门口,拦了辆的士,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前往汽车西站。

车站外人山人海,完全一派过大年迎新春的气象。的士一辆接着一辆,象一条条长龙望不到尽头。虽然已是大年三十了,但车站里仍是座无虚席,边上放着的大包小包好似一座座“小山”。

“开开心心回家过大年喽!”车站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按耐不住回家过年的喜悦激动的心情。一回到家,我就要喝几口带着乡村气息的开水,吃几口奶奶亲手做的乡村小点心。一回到家……不过,这都还不能成为现实,因为我还在相隔一百多公里的杭州等待上车呢!

在一阵阵口哨声中,一辆又一辆大客车满载着人们回乡的好心情,向各自的目的地驶去。高速公路上车辆依然很多,里面不光载着父老乡亲们还载着他们对回乡过年的渴望。他们有的一年才回一次家,有的甚至几年才回一次家。车辆虽小,但却运载着多少父老乡亲们的渴望和激动啊!

两小时的车程是那么的漫长。在车里我感到度日如年。看见一些小楼房,以为快到了,可是又一片山峦出现在眼前,一路上我不知问了妈妈多少次“快到了吗?”时间像是故意跟我闹着玩,变得更慢了。终于汽车下了高速公路,在一座青山后我看见了一排排楼房,过了几个十字路口后,汽车站的身影终于出现在眼前。爸爸又买了三张通向小镇的汽车票。我们坐上车飞快地驶向小镇。

半个小时后,我又踏在了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终于回到了两年没回来的奶奶家。过年了!回家了!

关于过年风俗的作文(通用10篇)篇8

关于过年的作文400字 过年啦

春节是非常神圣的、隆重的、喜庆的、吉祥的浓郁特色,在人们心中刻下了牢牢地情结。

今天是大年三十,可把我和爸爸累坏了,我们去了市场买了各种各样的鞭炮和烟花,一些好吃的菜,差点忘了最重要“福”字和对联都要买。再回来的路上,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挂灯笼非常热闹。回到家我也帮爸爸贴对联,爸爸对我说:“把福字倒过来贴,意思是说福到了。时间过得可真快,一转眼天快黑了。我和爸爸一起去了奶奶家,爸爸帮奶奶把饭菜又烧好了,我们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饭,看春节联欢晚会。我吃完饭以后,还帮奶奶包饺子呢。惊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凌晨12点,外面的鞭炮声,烟花声响了起来。这时我们也开始放烟花,烟花像流星雨一样冲上天空,爆开以后就像一朵美丽的小花怒放开花啦,五光十色!

第二天正月初一,我老早的起了床。给爷爷奶奶拜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给了我红包,甭提我有多高兴了。吃完饺子我们有逛街,街市上人山人海,张灯结彩美丽极了!爸爸说:“过年的时候,有的人外出旅游,有的人回老家过年,还有的人去买新衣服穿,小孩子们又长了一岁......

春节真是难忘的一天,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写下来,再跟小朋友说一说在这个节日里你是怎么过的?

关于过年风俗的作文(通用10篇)篇9

关于过年的作文900字 过年

于我而言,春节仅是一个较长的假期,和一年里其它的假期没有什么不同。

气温固然是低一些,但今年还好,似乎还没冷,立春就过了,或许接下来还会冷一冷,表示冬天真的来过——没有寒冷的冬天不像冬天,正如没有爆竹喧哗的年不像过年一般。

大年初一,是比清早还早的鸟唤醒的。远方爆竹的声音如同大海呼吸,只在天宇下起伏,似乎没有一只升到高空爆响的,最多只能作鸟鸣的背景。这种景况,几十年来未有了。今年城里禁放烟花爆竹,这个早晨,除了快乐的鸟鸣和远方爆竹的和声,真是静到洪荒的时空里了——绝大多数人都在除夕夜奔到老家去了。能否这么说,城市只是游子皮囊寄居之所,真正的精神家园却在最故的故乡?

放鞭炮、杀年猪、吃年糕、祭祀、守岁、拿压岁钱、穿新衣、走亲戚。一块咸肉,来来回回,挟进挟出。空的红纸包放在道上,诱惑过往之人,犹豫着是否捡拾。打牌九、听侯宝林相声、烫炉子、煨蚕豆、吃年酒的夜归人……如此种种,皆因人与人之间的贴近,酿成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他们的唾沫子曾飞溅到我们脸上,我们就沾了他们的气味;他们笑意盈盈地看着我们,我们的心里便滋生了和他们一样的暖意;他们口里省下来的那块咸肉进了我们的肚里,从此我们和他们成了一体。

这即是童年时期的年。

现在的年当然也叫年,不同的是,匆匆之间,我们或许是成年人了,而春晚的荧屏,在用声色逗乐我们;微信的朋友圈里,我们在用转来的最为华丽的辞句祈祷祝福;最贴近我们的是电视和手机,都是些与我们不相干或不怎么相干的东西。我们眼前歌舞升平,而有时心生空虚,怀念往昔的年。

而我们的孩子,却喜欢这样的年味,只因为他们是孩子。

所以,于我而言,年味不存在过去和现在的区别。年味只有两种:童年的年味和成年人的年味。唯美好,即是童年之年。我们除夕匆匆回家,也无非是要给孩子一个童年之年,给自己一次精神返乡的机会。你看,每到除夕,北京、东莞这些一二线的城市,一夜之间突然上演“空城记”,这不是对于往昔年味的回眸么?按照佛洛依德的说法,每个孩子离开母体以后,一生都有返回母体的倾向,越到老年,这种倾向就强烈。千里奔回故乡,或许印证了他的说法吧。

但说成人过年回乡或回味年味只是精神返乡,也是极端。于我而言,年的到来,给了我一个较长的假期。在这个假期里,可以折蜡梅,拾松果,做清供,读《东京梦华录》、《阅微草堂》;可以睡到上午八点九点,然后喝茶、抽烟、观石、赏梅、发呆,看空落落的街道和小区,那种静原来也那么好!谁说年一定必须是热闹的?只要能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自给自足地完成,那么,返乡和不返乡是一样的,回味往昔的年味时也不会更多的感慨了。

关于过年风俗的作文(通用10篇)篇10

关于过年的作文两篇 过年习俗

新年到了

新年到了!人们在大门上挂年画、贴窗花。外婆剪的窗花在村子里可是数一数二的,一张张火红的纸在她的手中,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一剪子下去把农家欢乐剪出了芬芳!

新年到了!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服,红的、蓝的、绿的……各种颜色的衣服把广场打扮的亮丽多彩。人们的脸上还洋溢着新年的快乐。

新年到了!人们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有热腾腾的饺子,有润滑可口的炖鸡,还有粉里透红的大虾……等大家都吃饱了,就一起看春晚,直到新年钟声响起。

当然,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收红包了,只要你一不留神,孩子们的口袋里就都装满红包啦。

新年还有许多有趣和好玩的事,比如猜灯谜、写福字等。新年带给我们的是快乐、团圆……

守岁

除夕那天,我最期待的事情是守岁。听爸爸说,守岁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既有辞旧岁、舍不得时间流逝、珍爱光阴的意思,也有年轻人为延长父母寿命的含义,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夜,早早吃过年夜饭,左邻右舍道过新年好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守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人嗑着瓜子,小孩吃着糖果,边聊天边看春节联欢晚会。没有催促上床的唠叨声,也没有早上起不来的担忧,时间是从容的,心里也很欢快。一旦觉得节目有些无聊时,还可以趁机约上三五个小伙伴放上一通烟花。

一整晚熬着不睡觉,虽然有些困倦,但特别热闹、特别开心。宋代诗人苏轼有首诗里说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说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