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月光粉碎》读后感100字

《月光粉碎》读后感100字

《月光粉碎》是一本由许春樵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58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3-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光粉碎》读后感(一):为小人物画像

四篇小说,四个故事,在表面的异质性之下,却具有“殊途同归”的同质性。他们都是风尘仆仆的人世间的边缘人:无论是年轻女工、“笨蛋”,还是中年男子、纯真少年。许春樵的这部《月光粉碎》,是在为一群“生活在水底”的小人物画像。我喜欢这样的故事,归根到底,还是小人物的故事最能打动我。

作者擅写中篇小说,作为新作,这部小说集也体现了其作品一贯的叙事和表达,那就是书写底层的经验,用文字为社会下层的人物发生,描绘出他们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人生中的喜怒哀乐。

曾有评论如此说道,许春樵的小说“兼具平民视角和学者眼光,审视转型期社会生活的精神困境与道德危机,在反思与反省的疼痛中寻找人性出路,力图重建社会理想”。这从《月光粉碎》可以看出,如《麦子熟了》中的麦叶,当代社会中常见的打工妹。作者没有对这个人物作脸谱化的处理,而是通过生活细节道出了她痛苦的精神挣扎和复杂的心灵世界,进而以点带面,勾勒出了整个群体的精神面貌。

在小说最后的访谈部分,作者说道,我们这一代作家宿命般地有一种救世的妄想,虽然徒劳,但不愿放弃。我写小说总是想着要去拯救那些遭遇生活危机的人、精神受伤的人、人性挣扎的人、灵魂绝望的人,并企图找到走出人性和命运困境的方向与出路。一心为善,慈悲为怀,这是作家应有的德性。

是的,真正的作家是带有光环的,应该多聚焦于“人的境况”,表达了对普罗大众的关怀和赤诚,就像埃内斯托·萨瓦托对作家这一身份的诠释,是我读过的最好的说明,这段话将这一人类社会分工之一的职业提升至志业和天职的地位——我属于加缪口中的那一类作家:“他们不愿跟在创造历史的人身边,而只愿为那些遭受历史折磨的人服务。”作家应当是他们所处时代的公正见证者,应当具有说出真相的勇气,敢于起身和任何被个人利益蒙蔽、无视人类神圣性的官僚主义做斗争。作家应当时刻做好准备,迎接“见证者”一词的词源学释义赋予他们的身份:“殉道者”。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部小说家是对作家天职的延伸与映射,我从中读到的不仅是具体的人,还有抽象的人。

《月光粉碎》读后感(二):《月光粉碎》:透过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刺穿生活的本相

文/叶小禾

气温从十几度骤降到零下2度,刺骨的寒风里,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寒冷的冬季已经提前来临。望着路边冻得瑟瑟发抖的打工人,很容易把人带入许春樵的《月光粉碎》里。

这本《月光粉碎》讲述了四个“小人物”人海沉浮的故事,有外出打工、饱受情欲煎熬的年轻女工;有守着一句承诺而寻觅一生的“情痴”;有背负秘密、无法救赎的男人;还有傻乎乎、坚信世有好人的纯真少年,这些不容易被人看见的社会边缘人,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奋力蹚过命运的洪流,努力改写他们自己的人生。

实力派作家许春樵以他锋利的笔触,揭露了生活的真相,发人深省。有那么一个群体,尽管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也需要情感上的共鸣,也希望被别人看到。

读完这四篇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第一篇《麦子熟了》,第一次因为女主的感情出轨而不忍责备,反而,令人唏嘘不已。

女主麦叶因为家境贫寒,为了支付公公卧病在床的医药费,她和老公桂生必须要有一个人外出打工挣钱。两个人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决定谁去打工,最后,是麦叶跟着堂姐麦穗无奈地离开家乡,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打工之路。

01情感需求

正如堂姐麦穗所说:“把女人累成男人,把男人累成畜牲,出门打工,就这命!”

为了多挣些钱,麦叶在电子厂下班后,还要和堂姐一起去找活干,她们扛过水泥,卸过黄沙,把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全都寄回家去。

然而,她们也是人,也有血有肉的女人,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是她们倍感孤独的时候,独自躺在床上,开始思念家中的男人和孩子。

“桂生,我想你。”

“你神经啊。”

许多外出打工的人结成了临时夫妻,也叫做‘闲扯’,以解决彼此生理上的需求。堂姐麦穗就有想好的男人。

面对酷男耿田的热烈追求,麦叶也曾心动过,但是,两个人发乎情而止于理,最终,成了彼此的惺惺相惜的朋友。

02人性的恶

春节回家,久别重逢,是一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刻,也是谣言肆起的摇篮。

麦穗特意叮嘱麦叶,回家后,在外面发生的一切都要守口如瓶,不要和家人提起,包括堂妹麦苗给人当三,麦穗的‘闲扯’男人,以及麦叶的追求者耿田。

然而,麦穗属于‘贼喊捉贼’,她把麦苗和麦叶的事情统统告诉了自己的老公,她老公因为嫉妒桂生有麦叶这样漂亮的媳妇,酒后添油加醋,诬陷麦叶在外面有了相好的,这下子捅了马蜂窝,桂生气不过,回家直接把麦叶暴揍了一顿,逼迫麦叶说出了耿田。

麦叶以为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桂生可以解气了,不会再纠缠此事了,于是,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两个人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平静的过了几天日子。

春节过后,麦叶和麦穗一起,再次踏上了打工之路。只是麦叶不再和堂姐亲近,两个人生分了许多。

麦叶纳闷没有看到耿田,出于内疚,她私底下打听过他的行踪,知道他去了舟山打鱼,电话打不通,两个人从此断了联系。

没想到警察带来了耿田的消息:老耿死了!是桂生撞死的。

03死而后生的醒悟

谣言仿佛是一把看不见的杀人刀,村里传言麦叶在外面偷人,气死了公公,桂生气不过,杀了耿田,被判了死刑。

不明真相的村民绕着她走,仿佛她是个瘟神,逼得麦叶要上吊自杀。

“妈妈,我怕。”

女儿的哭喊,叫醒了迷茫的麦叶,为了女儿,她要勇敢地活下去。带着女儿,跋涉六百多公里,来到了耿田的家乡,她要去看一看屈死的耿田。

家乡是回不去了,麦叶带着女儿,来到了麦苗的网店打工。

活下去,是麦叶与命运无声的抗争。而始作俑者麦穗最终经受不住良心的谴责,去普陀山出了家。

04结束语

读完这篇小说,心情非常的沉重,感叹打工者的不易,他们情感上的需求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家人的温暖和体贴,可以缓解他们空虚和寂寞的情感需求,尽量减少悲剧的发生。

长期的两地分居,信任是夫妻之间的基石,不要听风就是雨,心生嫌隙,最后导致家破人亡的惨剧。

尤其是一起打工的乡亲,切记祸从口出,害人害己,反误了卿的性命。

《月光粉碎》读后感(三):月光粉碎,幸有晨光熹微

很久以前看过作者的一篇<生活不可告人>。对于文章中刻画的许克己印象深刻,时间久而愈加清晰。

这个人物形象,在我脑海里几乎与孔乙己差不多的面貌,只不过是长衫换成了中山装,茴香豆变成了标准普通话发音,瓜皮帽变成了三七分的知识分子分头。但都是带着一幅深度近视镜(奇怪,记不起哪一句有写这两位的眼镜,但是明明就是有),衣服前襟上胡乱堆着些褶皱,皱着眉头,看着门外空茫之处愣愣的,叹一口长气,再沉浸到自己“茴字有几种写法”的世界里去了。

这次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月光破碎》小说集,入手如逢旧识,开卷又有新篇。四个故事,依然是不同的主人公。时代既然在向前,而有一些固执,却仿佛还如颤巍巍一条细线,穿越时光和文字,在隐隐约约说着,困窘之中依然还有些顽固,有些血性,有些不通人情的微小之处,扎的我有些痛,又闷的我有些愣愣的,读完了忍不住掩卷叹一口长气。

<麦子熟了>这一篇,是以前与<生活不可告人>一起读过的。

麦苗,麦叶,麦穗,都是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当这些符号变成人的指代,仿佛是草根,飘摇到陌生贫瘠的土地上,努力在挣扎着,长出一点不太长的根须,要把自己和眼前的贫瘠绑在一起,然而她们是粮食,她们的命运在遥远的农村伸出顽固的触须,让她们互相缠绕纠结,拉扯着,摔打着,当她们稍微有点飘摇的时候,这触须就变成真实的,将她们缠回去,压榨,培土,给点营养,才再把她们放出来……

作者在后记中讲了更多,关于人物,关于故事,关于情节:

何止不一样。作者的犀利和文笔带领我完完全全进入了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人物的刻画,内心活动的细微传神,矛盾冲突发生的突兀又流畅,甚至人物的生死,全都突如其来,又完全合情合理。

事实上看完一时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作者的人物刻画依然是如此清晰入微,每一个角色都像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曾经见过,即使没有在现实中见过,也会在电视、新闻、各种信息中接触过这些形象的人物。然而这些人物背后,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他们是平淡如水,还是历尽千帆,在他们忙碌而疲惫的面孔上,我们也许什么都看不出来。

也许现实就是如此,是作者走近了这社会纷杂的最深处,将无数不起眼的普通人的生活毫不掩饰的展示在这里。有的时候我们选择不去看,但是阅读让我再一次看到人性的复杂多样,真实就是真实。

这真实的不美让人忧伤,让人有想痛哭一场的冲动。这人生啊,这生死飘忽的性命。

真实的生活还是有一点值得的东西。这也是作者揭开这真实的尘土所要寻找的东西。即使在深夜里破碎了月光和美梦,作者在每一篇残酷的真实之中,都刻画了许多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人性之光。

许春樵老师说:

月光粉碎,幸好,还有晨光熹微,

月光粉碎

评价人数不足

许春樵 / 2023 / 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