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两晋悲歌读后感100字

两晋悲歌读后感100字

《两晋悲歌》是一本由渤海小吏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页数:13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晋悲歌》读后感(一):历史的温度

历史是冰冷的,两页死了十一个顶级大佬,历史是冰冷的,有百不存一二这种史官都无法表达的悲痛。

历史是温暖的,我们看到在这片土地上,它备受侵辱,可数千年来所有的一切都刻印在这片土地上四个大字:天佑华夏!

读两晋史令人悲愤,心中复杂,时间长河中无数英模慷慨而去,宵小肆虐,但无论在多么没有希望的时代,中国这片土地上也会诞生像陶侃这样忠贞、有为、恭谨、节俭、谦退的华夏脊梁!

《两晋悲歌》读后感(二):读了一半,说两句

7分(第一册)*西晋开国平吴,各种论述在点子上(前段正好看仇鹿鸣的《魏晋之际》,在公众号上看了几篇很是契合,留下了好感,随即拿下了这套书),综合了各名家的研究成果,不错。*第二部分,贾南风八王之乱,还有五胡的早期史那可真叫乱,看的人审美疲劳,也抽不出个主线(当然,也不都是作者的锅)第三部分,匈奴汉,后赵,祖逖,刘琨等上场,还算可以,就像电影剧本,总体中等偏上七分。*对普通读者来说,相对专业的书难读,但是钻进去了有福尔摩斯探案感,而这种通俗演义,话都说的比较调皮,比较透,读来不用太过脑子,但是关键点都在于人物的勾心斗角,喋血杀戮,阴谋诡计,极端放大戏剧化场景,历史应该关注的点还多着呢,萝卜白菜各取所好吧 *第二册,比如说关于成汉的历史,看来作者只是读了《晋书》《通鉴》,《华阳国志》里就不是呈现出那么个面貌,还有老皇帝要传位给他的大侄子,就说他是个浪漫主义糊涂蛋,那司马昭不传给司马攸,又是另一番说辞,后人的目光都如炬,唉,老是这种嘲笑讽刺挖苦的口气,*如果把这当个连载剧本,当然可以这样写,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读物,我想了解的那就不能只仅仅是这么个角度

*东晋开国这一段底层逻辑讲的还算清楚,比市面上那本《门阀》(这本书太水了,不值得)强的多

*反正说来说去读书也是一个私人的事,个人都有个人不同的认知系统,也只是讲出了自己的看法。纵观市面上这些通俗演义的书,这套也还算能说的过去吧

《两晋悲歌》读后感(三):不算书评,一点摘抄和扯淡(且暂时只读完了上册)

断代史有断代史的好,叙事史有叙事史的好,虽然说叙事史是我自己编名次,不过用来定位这本两晋悲歌我觉得是非常合适的。终于能把魏晋交际、晋室南渡、五胡乱华这千头万绪的一大段讲清了。

不敢胡乱评价,只敢写写感想和段子。

一、骂名

皆说司马氏得国不正,一开始觉得不过是有样学样曹丕篡汉。连着《三国争霸》读下来才觉得真不是一码事。曹丕承接的天命和江山,是曹操一手打下来的,就如同自己摘取了自己所种果树的果实一般。司马氏三代谋国,全是些上不得台面的破事儿。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洛水违誓;

司马师屠夏侯玄、李丰,废魏帝曹芳;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当街弑君;

司马炎最终篡魏。

祖孙三代开启了一个毫无德行、野心勃勃、华夏生灵涂炭的朝代。仅仅六十三年后司马家族便灰飞烟灭,留存江南的司马睿还被史家公然写在正史里说不是司马家的种。承平年间哪个大臣要被主君说像司马懿,那就该直接自杀了。真不知道最近有些电视剧还想洗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三观。

难怪高中时学古文李密的《陈情表》说司马家以“孝”治天下,除了孝司马家没有任何能说的东西了。且不论兄弟手足相残的八王之乱,骂无可骂,活该一家子不得善终且得了个千古骂名。

那“何不食肉糜”的傻子司马衷,却怎么看怎么像司马家为数不多的好人。

二、风气

以前零星读过《世说新语》里的故事,觉得这帮人真特么帅且不要命。跟皇帝也能这么拽。现在在读:

第一,敢跟曹操放肆的人不多,多有气节,堪称建安风骨;

第二,司马炎以降,君主弱势,说跟你拽就跟你拽;

第三,高门大姓太牛,出身即正义,放浪形骸不是事儿,就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强君主曹操也必须团结这些高门;

第四,一切的一切源于信仰的崩塌,秦汉时期那种上马杀敌下马治国的修齐治平不见了,君权神授天命所归的那种敬畏不见了,纵欲吧,快活吧,行为艺术吧,反正我是高门大姓。

三、高下

其一

恒温征蜀,犹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曰:“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真搞不懂恒温哪根筋搭错了觉得自己能和丞相相提并论。东汉作妖了一百年,炎汉煌煌武德喂出来的千古一相,就算是两晋乱世下第一权相,相提并论也实是做梦。明显后人加戏的一段话,讽刺效果直接拉满,反正我反手就是一个愉快的哈哈哈。

其二

还是恒温出来丢人现眼:桓温北伐,得一老婢。看到桓温就哭了,说他长得真像当年的刘司空。桓温高兴坏了,专门整了整衣冠,让老婢女再看。婢女说:“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

总之就是说桓温只可远观,不可近看,近看的话,哪里都比不上刘琨。其实这很无厘头,此时距离刘琨在并州听曲儿近四十年了,这个婢女在四十年后还能记清什么呢?但她仍然得出了桓温的男人气概比刘琨差得太远的相貌评价。

别说丞相了,刘琨替腐朽不堪的晋室守并州,若非“闻鸡起舞”这个典故,压根就没几个人知道。恒温连刘琨都比不上,还想和丞相比!

不过话说回来,两晋时代,也就恒温还能看一看了,这两个段子一写,甚至依稀有些可爱。

其三

中学时读神雕侠侣,十六年后郭襄生辰那一段,有个羊祜庙(跟杨过读音很像),一堆小角色念叨恩公杨过常常念叨“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当时觉得这话逼格爆表,少年不识愁滋味,这话恨不得就当签名写脑门儿上。

终于读到了羊公原句:““天不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很于后时哉!”压根不是什么惆怅,无非是羊祜与司马炎利益一致意图伐吴,而贾充觉得伐吴利司马而不利高门所以力当搅屎棍罢了。政治家吐吐槽,留下一个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绝佳素材。

还是对比丞相,不说知名度吧,我觉得基本上没有中国人不知道诸葛丞相了,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一篇出师表总归还是学过的。还是那句话,千古一相,不是随便什么朝代的所谓名臣就可以相提并论的。

四、映像

读历史读到和自己性格很像的人是什么感觉?就是那种长吁短叹,泪水涟涟的知己的感觉。

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是邓艾争功偷渡阴平道灭蜀,觉得自己也想建一翻功业,不过应该不会像邓艾一样顶着天险去争抢。

这次读到的是灭吴的王濬,弘农人,家世两千石。此君狂傲,名声相当不好,直到五十多才混到了羊祜身边的职位。

一把年纪的老头了,却仍然被人看不上。羊祜的侄子对羊祜说:“王濬这人志向远大,奢侈不节,属于给点儿阳光就灿烂的主,不可独当一面专任啊!”

羊祜对这个比他还大十多岁的狂老头则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说:“淘小子出好的,我就爱看这老小子!”因此不断提拔这个老男孩。

怎么说呢,人这辈子是真的不能狂的。所谓“通天大才”古往今来少吗? 一群庸才死死地压住一个天才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是所谓的“庸才”有问题吗?人家才不是什么“庸才”,只是你不是“天才”。真正的天才步步谨慎,如临深渊,干成一番事业尚需九九八十一难,更不要说你处处狂傲树敌了!

痛啊!奢侈不节,狂傲清高,公子哥气息重,功业未建。我看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毕竟不是天才,也不太可能碰见羊伯乐。认命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