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永未散场的青春》读后感摘抄

《永未散场的青春》读后感摘抄

《永未散场的青春》是一本由苏先生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未散场的青春》读后感(一):青春永不散场,人生永远沸腾!

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年过三十,我不禁感叹,青春未散场,中年时已至,奈何奈何?! 前几天同学聚会,大家都在诉说着当年那些中二行为,当初那么炽热地追寻着青春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主角,一路走来,我们却忘记了曾经那么热烈地追求过青春啊!被生活所蹉跎成了一个个真正的成年人,我们向生活低下了头。 我现在依然像学生时代那样喜欢看青春文学,总觉得能在那一个个故事的主角身上看到自己和朋友的影子,更能明白他们后期的无可奈何。 这本《永未散场的青春》是畅销书作家苏先生的最新小说,小说讲述了两个从绝望里爬出来的青春少年,他们在水深火热的绝境里找到了生活的美好,挖掘了生活的乐趣,同时落笔几个典型同龄人,有的在极度加速的节奏里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有的抵御着寂寞继续前进,有的步入空门,有的东张西望迷惘不知所措。

在阅读的过程中好像看到了一个个曾经陪伴在自己身边的老同学,曾经那些“红尘作伴,潇潇洒洒”的日子在记忆里重新翻腾! 青春年少的时候,生活简单却好像也别无选择,人生彼时彼刻只有一种活法,而此时此刻才拥有反思的权利。 小说中作者以深情的口吻、温柔的视角以及写实风格,为引人入胜的当代故事增添迷人色彩,捕捉时间洪流中超乎寻常的诗意,书写无法回避的痛楚以及讳莫如深的孤独。 作者很多语言极度能引发我的共情,让我不禁去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所在。当我们看不清楚自己的生命时,我们可以看看那些以我们为参照物的人。小说中的钟离,他理智又睿智,能迅速的从一团乱麻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他说过,很多人的生命越长越有意义,但是他的生命有限,所以他着急在有限的生命里干出一些名堂。他短暂的一生,很多话直到在他的葬礼上我们才能读明白。 小说中很多故事情节的处理,非常富有“青春的味道”,比如“宿舍对外发言人”喜欢半夜吃泡面,但是男主又喜欢喝汤,所以每次汤给男主,他自己再吃面。瞬间就把读者的思绪拉到曾经住宿舍的时光,都是青春的味道啊! 这是一个人生冒险的故事,因为无畏,所以色彩斑斓。 由一张照片牵出10年前的故事,追溯三个青春少年早亡、出家、出走的原因。他们的世界看上去纷繁无序,愤懑离殇,却又炽烈热络。 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叹不断,青春的时光既美好又无奈,书中那炙热的爱情、吊诡的命运让人思绪万千,一幕展示“向死而生”经历的人生戏剧,让已然三十而立的我泪流满面!

《永未散场的青春》读后感(二):人生百态 光怪陆离。

永未散场的青春

如果说要给青春标价,我想很多人会说无价吧!人生最有意义的阶段大概都会在这个时间段经历,有人意气风发,有人蹉跎岁月,有人彷徨,有人挣扎,有人不断创造辉煌,有人惶恐不安。所有关于生命成长的心声在青春这一段时光都会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与青春有关的题材都是一段与成长有关的故事,关于回忆或美好或悲伤,失而不得。《永未散场的青春》是作者苏先生的青春,对于这个作者其实我不太了解,看完这本算是叙事散文集,让我不禁想感慨一句,有才的人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书,让别人阅读,普通人只有在别人的故事里找自己的影子。有些人喜欢在别人的人生中寻自己的影子,而有些人不太喜欢看别人的故事。这本书用很多个小篇章做故事串联成一个大故事,也是构成了作者的青春。故事里每一个篇章都以一个人物命题,因此每一个人物都可以是主角,因为这些主角串联了整个故事。

其实一直读这本故事没到结局前,我看着都觉得故事人物很混乱,颓废,没有看到有力量的青春。可当看完整本书后,我就在想,这不是正是真实的青春吗?真实的状况不就是,20岁年少不知愁滋味,不知生活的艰辛,没有完全脱离父母,没有完全进入社会,即使你想进,你以为你进了,但都不是真青春。20几岁就是我们积极学习的阶段,关于生活关于学校关于社会,我们一路摸爬打滚经历了真实的成长,才会有了中年时候的稳重。因此,刚开始看着笔下那些人物混沌的生活,到后来也就理解了。青春其实就是一次短暂的阵痛,二十几岁特别容易找不到方向,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都代表了一类人,那些在北京想闯出天地的人,真的挺不容易的,而钟离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北京优秀的人太多了,你想要成为优秀的人,就要比别人更优秀更努力,但现实是不一定你比别人努力,比别人优秀就会成功。当然你既不努力也不优秀,就注定会什么也不是。

《永未散场的青春》这本书中也有一些闪光点,比如钟离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江湖规矩,也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世外桃源。在逆境下坚持对生活的希望,生活自然也会馈赠你。钟离便是如此,所以他成功了。

淡看世间繁华,笑看人生百态。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看别人的故事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永未散场的青春》读后感(三):一场属于85后90前的青春回忆

不同时代的青春,有着不同的特点,《永未散场的青春》便是为我们展现了一场属于85后90前少年们的青春序曲。

在叙事风格上,这本作品是特别的。每一章都是以年份为名,之后便是更随着属于那个时期的记忆,而每一个小标题或是人物名称、或是某个事物关键词。感觉这是满满属于那些人的青春回忆,主要便是大学之中,那个宿舍里众人的生活。

现实到回忆、回忆到现实,来回穿梭的时间之中,都是关于年轻人的生活。这群年轻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性格、追逐着不同的梦想。在大学期间,或是认真学习、或是沉迷游戏、又或是想要闯出一番天地。无论哪一种,都是属于青春人前行拼搏的选择,只是大部分人4年之后,终是要面对未来的孤独。人生,在离开校园的那一刻,所有的冒险才真正开始。

其实阅读到这里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想起属于自己的校园时光。当时的自己,和大部分人一样,都是有着想要闯荡的心,加入了社团、学生会这些组织。有过6点半便出门,参加学生会挂职训练的经历;也会有毕业不舍的时候,几个要好的寝室一起K歌到深夜,凌晨3点多无法回到宿舍,于是一群人便放肆的在学校中压马路,穿越南北的校区,等待宿舍的开放。我们的青春,或多或少的会有着“疯狂”,会有着对于未来的种种幻想。

《永未散场的青春》之中的世界是很现实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种类的人生轨迹。当离开大学的象牙塔,一切又是另外的一番天地了。有的人在肆意了青春之后离开了人世,有的人离开了打拼多年的城市,有的人选择了出家。或许,对于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们而言,他们未来这些意料之外的可能性是比较多的。

追随时间的幻梦,我们看到了属于主人公们的青春,最终,所有人的后来也在附录之中有所展现。虽然属于每一个人的文字,篇幅并不多,但依旧能够看到这些不同的青春。炙热的爱情、吊诡的命运,人生如戏,作者通过文字进行了一场属于青春的祭奠,没有那些炫技的爱恨纠葛,有的不过是所有人年少轻狂的赤诚。

《永未散场的青春》读后感(四):一段“痞气”的青春回忆

每一个时代的人青春的表现方式都不相同,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会陷入茫然、空洞,就像身处一片漆黑迷雾中望着眼前的岔路踌躇着不知道选哪条路才好,这是一段迫切想要长大变成熟好来证明自己的时光,却又四处碰壁撞的头破血流,在疼的刺激下或清醒或沉沦,清醒者最终会走上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作家、诗人、电影编剧苏先生根据真实人物、真实事件改编创作《永未散场的青春》,由一张老照片牵出一段十年前的记忆,有肆意、有放纵、有激情也有理智和纠结,或笑或哭,或甜或苦,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各自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人终归是一个过客,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在遇到,有人曾暂时的离开片刻,在下一个路口再次重逢,也有的人哪怕为工作生存所累也分外珍惜朋友和情谊。无论选择哪个方向,这部回忆记录中每一个人都占有一角,谁也抹不掉一个人的存在。

钟离是个神奇的人,他身体不好却一直活得自我,内心里蕴藏着一种火山喷发般的爆发力,他是漂泊北京的人想成为的那种人吧,有不服输的劲头,耐折腾,还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最根本的执行力,所以他成为宿舍中“混”的最好的人。

【我们得回到正轨上,继续活下去。】

【学校目前来说是我们唯一的正轨,其他的我们毫无出路。】

【因为北京那个地方吸引着我们,不要忘了这件事,我们就能处在正轨上。】

钟离多么的理智,他能迅速的从一团乱麻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值得正处于茫然期的人借鉴。我们每个人所渴求的目标往往都与正轨绑定,它是一种指引,更是一条与成功连接的路,坚定的抓稳它走下去。虽然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和困难,有的人终其一生在中途停下来不再往前,可它就像远处的青山一直在那里无声地鼓励着路上的人。

人都是复杂多面的,有好的一面也有不那么好的一面,但面对人生的重重关卡,我们要多吸取积极的一面,参考别人走过的坑,多收集经验让自己的每个阶段尽可能的走的完满。

有人说人生中有些许“瑕疵”才不留遗憾,这话对也不对,全看人怀有怎样的人生观,我觉得珍视自己,珍视自己的人生,珍视自己的每一段经历,将积极向上当做人生的基调也是不错的。

《永未散场的青春》读后感(五):永未散场的青春 - 读书笔记

夏消秋至,热浪却仍然不肯散去,中央空调却早早的在9/1就停止了消暑的工作。静坐屋里,也能汗流浃背,燥热不堪。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名字并不突出,甚至有些模糊难记,但莫名的感觉跟现在的处境有几分应景。便拿来一读。

作者是苏先生。跟这阵子看的一些书作者相比,籍籍无名。估计是个有活力的人。他有着作者,诗人,编剧等多重身份。颇出版了一些作品,有些正在影视化的道路上飞奔。文笔上一定是有着吸引人的特质。

书的排版编辑十分简洁,既没有名家做序,也没有故事梗概。清清白白的引了一句法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青春咖啡馆》中的一句话“有时,我们会回想起我们人生的某些片段,我们需要证据来证实我们没有做梦”,作为内容的起始。朴素的近乎白描。加上故事是以真人实例为基,感觉整个基调主打的就是一个真实。

翻开正文,整个故事以2020年作者翻出的一张老照片为引,以时间为链,将作者2006年至2014年的真实经历铺陈在读者面前。其实讲述的最多的,是2006年大学入学,至2010年毕业,宿舍中各位兄弟及相关人士的故事。而2014年,则是作者一位兄弟的早逝带来的,对各位兄弟人生际遇的回顾,颇有些物是人为的感慨。

书中描述的主题,是一群来自天南海北,汇聚在一个自己都不愿意在学校门前留影的三流院校中,501宿舍的毛头小子们,在从少年进化到青年的那个时期发生的种种。他们是文学青年大海(主人公)、瘦小的豹子、对俗世毫无兴趣,沉浸在小说世界的胖子、山西的渣哥,小羽二人组、富二代孙红涛,福建小老头宁国辉,和书中用墨最多的,早逝的钟离。

他们没能经过高考进入引以为傲的大学,不被教授们看好,也对学术都没什么热情,就像是一群游荡的杀马特,无知而无畏。而友情就在共同创办社团,一起去黑店买手机,或者互相支持着去追喜欢的姑娘的过程中,慢慢的积累了起来。或深或浅,各不相同。

而对于未来,他们没有象牙塔精英的那种踌躇满志,也不像老家那些没考出来的同龄人那样随遇而安。早早的就各凭神通,开始探索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生存之路。

比如在学校做商品推广,在宾馆里包会议厅向老人家推销保健品,或者在城中村当二房东,还有替假军校招生等等。如此种种,他们做过的尝试,现在看来有些戏剧性,可是仔细看看,又带着时代的印记,透着一股子真实。

其中最浓墨重彩的要数钟离。

这是个15岁就做过心脏手术,被医生判定25岁后,能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赚的。也可能是这样的魔咒笼罩,钟离总是显得格外清醒。他现实得不敢有理想,因为怕实现不了。但他又极其浪漫,会为了寻找小时候的味道,专门找人配出方便面的调料,带回宿舍。

他还极具商业头脑,在经历过N次失败尝试后,踩上了互联网爆发的风口,靠着帮网站做到搜索第一赚得盘满钵满,成为宿舍里最早富起来的人。可能因为他的人生没有未来,他想把得到的都跟兄弟们分享,包括自己买的大房子。

毕业后的日子在主人公的眼里过得很快,钟离一直都是事业有成的那一个。但是命运只多给了他两年的幸运。在27岁的时候,带着对兄弟,爱人,对北京梦,和还未结束的青春的眷恋离去。给整本书都带上了一种知而无奈的伤感。

相对于寻常青春类作品来讲,这本书不曾渲染烟花般浓烈的爱情。相反的,每一段感情留下的都是这样或那样的伤感和无奈。但书中每个人的每一段探索经历,都带着那个时代,那个年龄独有的痕迹。

这群年轻人,或者对未来带着野心勃勃的茫然,又或者在纠结无措中随波逐流,但这就是他们的青春岁月。没有岁月如歌的回味,只有回首间百感交集的叹息。但,作者呈现了他和他的兄弟们青春的佐证,证明了他们那一段似真非梦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