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江湖边读后感摘抄

江湖边读后感摘抄

《江湖边》是一本由匡笑余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江湖边》读后感(一):入迷

三年来做这本书,我入了《诗经》的迷,入了苏轼的迷,入了“煇黄二圣”的迷,入了陈抟归隐的迷,入了竹叶舟的迷,入了“黄金海岸,烽烟彼岸”的迷,入了吹将的迷,入了小廊桥的迷,入了“断雁叫西风”的迷,入了四无和八怪的迷,入了牛佛街的迷,入了流水沟雁荡的迷……用军海兄长翻译的西贤路易斯《惊喜之旅》的话说,我获得了很多joy,实实在在获得了喜乐。

所以,这本书或许也可以给读者带来喜乐。有喜乐的书,才是能留得住的书。

作者是位极低调的手艺人,表达欲旺盛,创造力罕见。就是因为看见他持久专注做了那么多事,三年前我就暗自下决心,要让这些事、这些功为更多读者知道。书出来了,此“看见”才刚刚开始。

“人能弘道,非道以弘人。”他所做的事,在我看来就是弘了道。卑微的唱道者,在江湖的边上,“倔强又顽皮”地唱,写。

总觉得人只是一个通道,在偶尔一暼中我看见了匡叔,把书做出来了,完成了一个接力棒,余下的,需要有心的朋友继续努力。“我抄写的经卷,一旦踏上泥土,就会自己走起来,丢弃我走向各处。”

《江湖边》读后感(二):“一晌贪欢初醒,此身虽在堪惊”。

《江湖边》是一本很难定义的书。

首先它不是小说,不是虚构作品。但又很难说它是一本非虚构。

它和目前世面上的非虚构作品的调性完全不一样。

其次,它不是散文。如果硬要归类,它当然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里属于散文。

但它和我们一般意义上对散文的定义和想象都不同。

它也不是杂文,也不是随笔。

它什么都不是,但它好像是江湖。

这使我想起古龙《笑红尘》里收录的那些他的以“不是”开头的散文。

古龙没有去定义是什么,只是定义了不是什么。

就像有些人没想过自己要做什么,只是想了自己不要做什么一样。

好的东西其实都是复杂的,难以定义的,包罗万象但又简简单单的。

《江湖边》的好,并不是因为它难以定义。

而是因为它的字里行间有那么一股劲儿在。

这股劲儿无法用言语形容,但摸到了的人,都知道。

是所谓千金难买一声响,也所谓见自己。

作者匡笑余练武、好酒,开酒馆,做乐队主唱,这是他的第一本书。

我很喜欢他的两个说法。

一个是“江湖边”是他的立身之本。一个纯粹的人才能直白的说出自己的立身之本是什么。

我就说不出来。看起来我的立身之本应该是做编辑,但其实不写作我才活不了,但我又要通过做编辑换三两保险钱,这就很矛盾,我无法说。

匡笑余可以说,甚至说完了还敢印在书上。

另一个是“音乐上的手足”。

乐队嘛,除了主唱之外,还有别的成员。他们共同在那个舞台上,相互扶持,相互包容。

一起纵情高歌,也必然一起承受失落。

文学是没有手足的,文学是孤独的,一个人的路。

有贵人提携,但贵人不是手足。

快意与失落,都要一个人承受。

弦断了,有知音叩问。文写崩了,只能自己找原因。

羡慕有手足的人。

在这里,把这本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我最佩服的编辑伍绍东老师做的书《江湖边》推荐给各位。

“一晌贪欢初醒,此身虽在堪惊”。

《江湖边》读后感(三):《江湖边》|在民间,在江湖,捕获烟火人间

《江湖边》是一部文章合集,收罗的文章长短不一,就像坐在小酒馆“江湖边”一样,随性而至,随心而发,长长短短的聊天,成为真实甚至真挚的日常。《江湖边》作者匡笑余(江湖人称“匡叔”),他写了自己及外延,这个外延有他的过去,有他的亲朋,有他的当下以及与酒馆相关的故事和人,以及猫。我们总是匆忙着赶路,却总是去慢下来关照一下疲惫的身心。遇见匡叔的文字和生活,有点艳羡他的生活状态和节奏,原来不用在大理,不用在丽江,不用在任何遥远的远方,我们就可以收获真正的生活。可笑的是,对于如何生活本身,我们先祖传承了成千上万年,被当下的科技与狠活冲击得支离破碎,我们需要找回自己,找到生活原本的模样,与时间较劲,与空间叫板,与欲望和不可控斗争,甚至压低自己的欲望,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想着理想的生活一定在未来。细思之下,理想的生活从来不是在远方,也不能够在未来,而是在当下的每分每秒。独立小酒馆,听起来就带有几分文艺范。我们知道,商业化巨潮之下,光追求所谓的文艺范,是极难在时代的洪流中立足的。每一个具体的人,都要谋生与谋爱,虽不求闻达,但谋生本身也耗费了大多数人过多的心力。匡叔的文字,带给我们的,不纯是文艺范(一个人对精神领域的更高追求)的呈现,你读的次数越多,就会发现他文字中对生命平等的对待与珍惜。每一位落脚在江湖边的朋友,每一只晚归的猫咪,成为文字中的闪光点,好似世间万物,都与我有关。你会沉浸在他对猫儿的描述里无法自拔,也让一些喜欢毛孩子的读者深为感同身受。当你刷到小视频看到排队的队伍中两人破口对骂时,当你看到外面瓢泼大雨但景区以下班为由任由老人小孩在雨中淋成落汤鸡时,当因建筑质量不过关导致多条生命陨落时……心中会生发出疑问,我们的社会病了吗?其实不是,是少数人对生命的漠视导致丧失了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甚至对生命本身的不重视。人,简单是一撇一捺。但人又是这世间最复杂的动物。属于人的情绪万千种,属于人的情感是千头万绪。与家人,与朋友,与爱人,与万物。在文中,我们会遇到影响过匡叔的人——他的哥哥。哥哥有多重要,匡叔在一部图书的作品的多篇文字中都与叙及,当然最重要的位置给了开篇,所以,你在开篇就可以遇到他的哥哥的描述。当然,还有儿时的玩伴永年,回得去的故乡承载着儿时的回忆,随着玩伴一个个漂流他乡,回忆变由浓变淡,故乡好似也变了模样。在回忆故事而外,匡叔带我们更深入理解酒与酒文化,传统文化本身,匡叔版解读水浒英雄……他的文字中,人与故事,多最终回归到酒上,热酒入口,故事开场,所以他的小酒馆是从来不缺故事的,一如菜市场中永远不缺娇艳欲滴的萝卜青菜,在民间,从来都是烟火漫卷。因不了解酒的缘故,或许在阅读一些故事中,读者与匡叔的表达会稍有隔阂,但总体而言,你会收获一位酒者的旷达与热烈。正因为现实中有太多的麻木不仁,当你遇到满心热烈的人或者文字时,总会爱不释手。阅读,是一本书遇见另一本书,也能够让一个人点燃更多的人。匡叔显然具有这样的本领,他不光有文字,还有音乐。听朋友讲,他的音乐显然比文字更有感染力,因为真实素朴,因为能够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柔软。我想,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保持原本的璞实,用心为平淡的生活灌注热烈,收集生活中的点滴温情,不断拓展和加深我们的生命之河,以浇灌更多热烈且柔软的心灵。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值得眷恋的存在。

《江湖边》读后感(四):《江湖边》|专辑,酒馆,新书,快意江湖

“江湖边的孩子,江湖老。”这是一句歌词,来自于《梦生》,收录于秘密后院乐队于2009年发布的专辑《江湖边》中。

江湖边,是一家小酒馆,就在广州江南西。周四晚上探访,兴许能碰见馆主守店。

《江湖边》,是一本新书,作者匡笑余,他是小酒馆的馆主,也是秘密后院的主唱。

专辑,酒馆,新书。三者一起,脑海里浮现的,是孤影放舟,对酒当歌的快意江湖。

但匡叔说:“江湖是入世。江湖边是一道时间的门槛,你可以站在这道门槛歇息,重新反观自己,然后可定进退。”

“真正的‘江湖边’不在一张专辑里,也不在小酒馆里,它是内心的自然养成。”

我想,探寻内心深处,不需具象,能安顿好身心,彼处,就是我们的江湖边。

至于进,或是退,观照内心,答案就在那里。

起初,我是被书名吸引了。喜欢金庸和徐皓峰的我,对于江湖,总有自己的想象。但当下的生活,完全见不到古风江湖的痕迹,只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样面貌的江湖,没有门槛。

一周前,我在单向空间看到了隔日新书的交流会,翻开,时间只够读完一篇文章,便迫不及待地与同伴分享,这本书的语言,安静,朴实,很有才气。

我喜欢。

隔日,就看到扎着丸子头的匡叔,与好友晴朗、林锋二位老师从武侠开始,聊书、聊经历、聊乐队、聊兴趣的驱动……

此后,就是为期一周的阅读时光,特意将读书的bgm,换成了秘密后院的歌,书里如有提及,会特意切歌,让声音与文字共融。

书从单向空间开始看,带到过码头书店,尔后又在单向结束。主打一个有始有终。

这是匡叔的第一本书,自传性质,收录他开小酒馆后(2010 ~ 2022)的人和事,以及生活、创作、他所钟爱的歌与词。

书分五章,一忆永年,故乡所在;二忆江湖边,酒馆所在;三忆秘密后院,乐队所名;四评对酒当歌。与歌有关;五示影集,均为回忆。

书很好读。娓娓道来的故事里,充满了人情味和烟火气。有几篇,唤醒了我对故乡与故交的回忆。而且,匡叔本身喜欢从旧诗词里创作,他的文字带有古典文学的美。歌词也独具古风古韵。

一个人的诚意,是会行诸于外的。江湖边,就是匡叔的诚意。

那天,我捧着新书,排在队伍后面,希望匡叔给我签一个寄语:

随心随性,坚定走。

匡叔说,我都说不要坚持了。他说,技能是从兴趣挥发出来的。不要坚持。

我想:我知啊,我只是想要,坚定一点。

坚定一点,构筑自己的江湖边。

《江湖边》读后感(五):行人更在春山外

“江湖边”最初是一张专辑,后来是一家酒馆,现在,它成了一本书。文字似乎天然带有总结性质。《江湖边》出版于同名专辑诞生14年后,同名酒馆开张13年后。就时间而言,未免是姗姗来迟的。但正因为姗姗来迟,它得以记录那张专辑的今夕昨日,那家酒馆的人来人往。流年暗中偷换,讲述“江湖边”故事的人还在那里。从此你有了一种可能:厕身江南西闹市的狭小空间内,耳畔是主人所作《晨钟》《暮鼓》,眼前是主人所写《始信江湖别有情》。一张概念专辑的主题终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主题。那个用将近二十年来演绎“江湖边”的人,是匡叔。匡叔名叫匡笑余,广州“秘密后院”乐队主唱,“江湖边”酒馆主人。据闻早年间,有许多人叫他“小匡”,但到我们相识时,他已是大家口中“人歌俱老”的“匡叔”了。“人歌俱老”,本是书中匡叔初见陈慧娴的慨叹,遥遥对应当年风靡香江的“人生何处不相逢”,用来形容听者、读者印象中风骨清癯、气韵平淡的匡叔,似也确切。只不过匡叔并不真的老,他做出那些令人有出尘之思的专辑时,将年逾而立。所谓的“叔感”更多是一种审美上的“老境”,或者说,一种不合时宜的坚持。很多人看到“江湖边”,理所当然想到的是江湖生活。但其实,“江湖边”的重心在于“边”字。匡叔说,“江湖边”是一道世间的门槛,你可以站在这道门槛歇息,重新反观自己,然后可定进退。犹记得2018年与匡叔在酒馆讲论武侠,入港处,他指点墙上戴敦邦先生《水浒》人物图,谓个中排序多从自家体会,小友可能心知其意。彼时我还未见过书中那篇自报家门的《成败不须公论,得失只在此心》,趁酒意循序望去,公孙胜、鲁智深、燕青、李俊、阮小七、武松……不消说,这是对出处进退有讲究的主人,而于性格模糊的公孙胜和生气淋漓的鲁智深之间独尊公孙胜,足见其对道门的偏爱。江湖之远已是对庙堂之高的拒绝,可一旦“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本身也就成了必须抽身远去的所在。这是“江湖边”三字的奥秘,也是《江湖边》所展现的作者姿态。本书凡五章,首章“永年”叙乡土往事,次章“江湖边”记酒馆的朋友、猫和过客。三四章“秘密后院”与“对酒当歌”是匡叔音乐的两端,一端是古风的复述,一端是港乐的传承,前者为整个“秘密后院”乐队的共同追求,后者则近于私人喜好。尾章“唯余清影落江湖”是照片集,照看前述各章文字。书中所及人事,离不开故家、音乐和酒。这些意象指向匡叔向往的从前,指向“我的精神家园”。就拿第一章的“永年”来说。永年是匡叔的出生地,追忆永年,似乎只是任何人无法回避的“朝花夕拾”情结。但在追忆中,你能看到那道草蛇灰线延绵至今的精神印迹。《一世人,两兄弟》是兄弟情,同时透露出八九十年代的港台音乐借由外出读书的青年人渗透进入乡野腹地的消息;《心事重重渡流年》记归去来的大外公,海峡两岸的一生飘零,折射出国族命运的沧海桑田中个人的渺小与无奈,如同散文化了的《爸爸的草鞋》;至于“吹将”二篇,童年的玩乐最终导向沾惠一个时代的评书与小人书,以及背后的武侠与历史。每一篇都在怀旧,但每一篇也都在照应今时今日的自己。写法无疑是内向的,因为不涉及激动人心的故事,也不作过多的延展和分析。只是反复白描,在曾经的中国,有怎样一些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入山道人的悲喜如是,粤语老歌的冷热亦如是,对弘一法师的寻寻觅觅如是,与行人酒客的萍水相逢亦如是。这些零散的、经验性的文字最终在一个抽象世界中圆融起来:武侠小说、粤语老歌建构了最初的侠客梦,故家的风物人情显影为从前的讲究,与更加久远的道情恰相印证。商业的巨浪永远跟随新青年的喜好涌动。你会看到太多热闹场中人,从造型到动作,乃至舞台上的遣词造句,都在应和时代的潮起与潮落。匡叔很早拒绝了这种姿态,他选择安稳停留于某个从前。这个从前或许曾经主流,在今天则略显寂寞而寥落。武侠小说在某些人眼中早已过时,粤语老歌也早已简化为一个用几首金曲就能代表的时代符号,至于修行者的言语和津筏,更是久不闻见。但这是匡叔的路,他还在往前走。人生如寄,不舍昼夜的时间之流滔滔。生命注定要面临选择,并由此出发去成就一番修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对我而言,《江湖边》是一本关乎选择的书。如果说音乐的抽象性更有利于表达“是什么”,那么文字的经验性,就更利于讲述“为什么”。《江湖边》固然是一种怀旧的抒情,但作为安放自身的另外一种形式,它又有了连通今昔的可能。你不一定能成为匡叔的道友,但在拒绝逐人随队这点上,你可能成为他的知己。 ——2023年6月25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