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奔月》经典读后感有感

《奔月》经典读后感有感

《奔月》是一本由[美]罗杰·劳尼厄斯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奔月》读后感(一):人类宇宙探索重要的里程碑

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从古以来一直延续至今都在不断的卓越努力着。《奔月》是一段太讲述空竞赛的往事,由于火箭技术的诞生,人类已然能使用火箭抵达地球之外的星球前往太空进行遨游,这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历史科技进程。 国际地球物理年为太空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极好的契机,人类又进一步的进行了对于宇宙的探索,实现太空自由是更多人梦寐以求的渴望,月球的魅力令人难以抗拒。1958年至1959年冬天美国先后4次尝试将先驱者号探测器送至月球附近,然而所有探测器全部失败了。 苏联在1958年经历了几次失败后,成功向月球轨道发射了几枚探测器。月球令人浮想联翩,自古以来,人们就会洞察月相的变化,每个月都会经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变化充满着无穷魅力,当人类科技发展以来,第一步就想登上月球进行探索。 传说中的月球是不是就如嫦娥奔月一般,令人流连忘返。人类在探索月球的过程中花费了多项实验,失败乃成功之母,正是由于不断的失败才为后来的登月成功进行了铺垫。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无人月球探测勘测者划上了句号,苏联人仍致力于月球的探索。1970年11月17日第一辆月球车,月球1号由月球17号探测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送到了月球的表面。这款月球车最初被当作苏联宇航员着陆前的侦察兵。 在探索月球方面,美国和苏联宇航员都在竭尽所能的不断为之做着努力的贡献。苏联和美国的宇航员都为他们的太空探索任务接受了密集的训练。其中当然包括许多奇特设备和复杂的程序以及体力测试。宇航员身处轨道时,他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必须得到满足。科学家空军医生和宇航员为人类能在极端的太空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不断努力着。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世界上首位进入太空的人,在1961年4月12乘坐东方1号太空舱进行了一次单圈轨道飞行的任务。1961年5月,美国肯尼迪总统决定将美国人送上月球,这在公众对太空和美国文化的历史进程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本书是一本从全方位深度描绘人类登月的书,登陆月球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历史上留下了人们对于太空宇宙的无尽探索。

《奔月》读后感(二):上九天可揽月

《奔月:一段太空竞赛往事》

作者: [美]罗杰·劳尼厄斯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品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译者: 白建军

关于月亮,古今中外都有无数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树,再到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阿蒂米斯等等。月亮以其独特的清冷神秘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和着迷。

在为月亮书写优美故事的同时,人类也从未停止过月球的探索:

公元前500年,巴比伦天文学家详细记录了月食,发现月食的发生具有周期性;

公元前450年,希腊学者阿那克萨哥拉第一次宣称月亮通过反射太阳的光发光;

1609年,英国天文学家托马斯•哈里奥特使用望远镜观测天空并绘制了首张月球地图。

接着,时间来到了20世纪50年代,人类开启了造访月球的伟大探索旅程:

1959年至1976年,苏联开展了17次机器人探测月球计划,第一次拍摄到了月球背面;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

罗杰·劳尼厄斯的《奔月:一段太空竞赛往事》一书,以大量史料为基础,高度还原了冷战时期美苏在航天竞赛中的种种细节。全书从冷战的角度探索了美苏太空竞赛的本质,讲述了美苏两国在太空竞赛中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以及遭遇的失败。多角度、全方位还原了这段历史。书中所传递的信息和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太空探索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时至今日,人类依旧没有停止对月球的探索,阿姆斯特朗说他在月球上踏出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虽然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出了很长的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依旧需要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不断超越,不断创新。

《奔月》读后感(三):探秘太空之谜:为何现在不再登月?

在浩瀚的宇宙中,月亮一直是人类仰望星空时zui为熟悉的天体。自古以来,月亮就是诗人墨客们挥洒辞藻的源泉,也是科学家们探索未知的挑战。 而在这个挑战中,美苏两国在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奔月》一书,正是以这个时代为背景,详细阐述了美苏两国载人登月计划的种种细节,以及这场竞赛对科学与技术进步的影响。 这是一本令人着迷的读物,它以太空探索的缘起开篇,揭示了冷战时期美苏航天计划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作者不仅将美国和苏联的计划都置于同等地位,还重新审视了这段历史,剖析登月竞赛的复杂性。 既然在1969年我们能够将宇航员送上月球,为什么现在不再有登月任务呢? 本书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细节,还原了当时科学与技术进步的标志性驱动力——载人登月。我们将目光投向了那个伟大的时刻,深入探讨了一些引人注目的问题。 书中巧妙之处在于对冷战时期的太空竞争进行了多角度的还原和解释。它剖析了太空竞争的根源和结果,并提供了一些启示。 登月竞赛既体现了科技进步与人类意愿的巅 峰,又揭示了政治和国 家利益的角力。这个竞赛的背后,是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暗战。这引发了我对国 家利益与人类共同探索的关系的深刻思考。 这些问题的答案,既与科技发展的趋势有关,也与国际政治的变化密切相关。《奔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提醒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要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毕竟,太空探险不仅是一场科技竞赛,更是一场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考验。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教育工作者。愿与君一起感受读书的力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