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火山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火山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火山的故事》是一本由[加] 朱莉·罗伯格(Julie Roberge)著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山的故事》读后感(一):《火山的故事》里,不只有火山

一提到火山,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它破坏性的一面。在这么具有大自然破坏性的自然现象面前,我们习惯于望而却步,甚至很少想到要去了解它。如果我们试着去了解它,或许就会发现,火山,远不只有一面…… 在这本《火山的故事》里头,我们将能够了解到火山的许多方面。 关于火山的起源。当我跟孩子讲起火山的起源时,是因为熔浆喷发出来的,孩子就会觉得很惊奇——很深很深的地里有熔浆。孩子并未了解到地球的构造,他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脚踩着的大地深处可能会有熔浆喷发出来。了解火山,也是在了解地球的构造。 关于火山的神话。远古的人类对于火山这种巨大能量的现象,或说是神明的住所,或说是地狱的入口。罗马神话当中的火神福尔甘就住在火山里;在毛利人的传说里,汤加里罗火山和塔拉纳基火山曾经发生过战斗,现在,还是有人不敢在这两座火山之间安家,害怕它们再次进行战斗。 关于火山的分布。在这本书里,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各大洲的分别有哪些火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局的思维,来看到世界火山的分布。并且,我们还能看到有些火山独特的景象 关于火山的历史。或许,我们从未想过,某个火山的爆发可能跟世界局势有关。有人认为,1815年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是拿破仑在滑铁卢战争中的主要原因。该火山爆发后,牲畜数量减少,人们需要另外寻找交通工具,于是,自行车应运而生。 我们可能很难想象,火山的背后有那么多神秘的神话故事,世界各地的火山都各有它自己的特色,某个火山的爆发成为了世界局势改变的关键。 借助《火山的故事》,我们不再孤立地去看待火山,只是单纯畏惧它破坏性的一面,而是更多地考虑火山的方方面面。它可能是某个地方人们永恒的信仰,也可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给他讲述关于《火山的故事》,给他讲解关于火山的方方面面。从小培养全局的思维,学会用联系的思维来看待事物,不再孤立地去看待火山,畏惧它破坏性的一面。 在看故事当中学到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或许现在还弄不明白,但可能会在未来某一天的课堂上,灵光一闪,原来就是这样的。而这,也是在小的时候多接触一些课外书的原因,或许当时不懂,但那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总会在某一天生根发芽。

《火山的故事》读后感(二):当火山开始喷发,孩子的好奇心就来了...

一本来自火山的科普书——《火山的故事》,无意中挖掘到,让我还挺惊喜。

起因是跟丸子看了一场电影《火山挚恋》,丸子对火山这话题十分感兴趣,而这本书又讲得有趣易懂,引人入胜。

这本书出自专业背景很强的火山学家朱莉•罗伯格,研究火山已经超过25年了,绰号是“火山灰猎人”。

从神话传说到科学探索,从地球深处到火山表面,作者都能巧妙易懂地帮我们解开其中的谜题。

我们都知道火山,但看这本书之前,我对火山的概念也是很懵的,所以在看书之前,我和丸子先讨论了这些问题:

这本书为我们揭开了答案。其中,借由火山带孩子感知人与自然的多样关系最叫人称赞。

滚烫的岩浆从地壳的裂缝里喷涌而出,就形成了火山。

通过火山,地球得以将困在地壳之下的热量和压力释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火山喷发几乎就是地球的“呼吸”。

此外,绘本还有更多硬核的科普知识,等孩子揭开它们的面纱:

比如:汤加里罗火山

丸子听到这里的时候,哈哈大笑,火山在作者笔下,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深。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孩子透过绘本,循序渐进了解真实的火山。

绘本中不乏贴近生活的比喻,它们把科学细节解释给孩子听,恰到好处。

比如:塞罗内格罗火山

这个画面浅显易懂,贴近生活,孩子很容易get到火山的形态!

火山的内部确实神秘莫测,也很迷人。

地球的深处温度极高,压力极大,那些组成地幔的岩石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慢慢融化,变成岩浆。

岩浆特别黏稠,比周围岩石的密度小,就会往上涌,一旦地壳出现裂缝,岩浆就会喷发出来,形成火山喷发。

不管是解说火山的形成,还是剖析地球内部结构,作者都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建立好人与自然的知识联系。

绘本尽力贴合儿童视角,鼓励着孩子们去探索,去想象,去挑战。

更重要的是,通过绘本传达了一种可贵的世界观:看事物不可只看一面,而要辩证地看到多面。

火山会吞噬东西,但也塑造了震撼的景观;火山摧毁了家园,也塑造了家园;火山导致气候灾难,却间接影响历史,甚至推动人类的发明;火山的力量让人畏惧,同时也滋养了人类的想象力...

读懂科普知识的同时,孩子要是能领会火山生命的深意,就非常难得了。

当然,我难以介绍完所有内容,绘本中也留有孩子可以继续探索的地方。

像爸爸妈妈,就可以和孩子查资料一起思考:岩浆运移的动力是什么?火山能不能准确监测?火山喷发的价值是什么?

我们大人鼓励孩子寻求答案,何尝不是在引导他们慢慢建构自己的思路?

通过探索火山外部、窥见地球内部,孩子才得以更了解我们生活的星球,把思维扩散到更远、更深的地方。

难得有科普绘本,能让孩子放飞想象并沉浸思考,这部绘本纯推荐给你们。

《火山的故事》读后感(三):科学也能如此浪漫:《火山的故事》,男孩女孩都爱看的科普绘本

科学的探讨和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悦就是报酬。 ——居里夫人

科学启蒙能极大地开拓孩子的眼界、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这已经是家长们的共识了,然而市面上大部分的科普类绘本,往往以动物、植物为切入点,因为它们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更容易被孩子所理解和接受,相反,地球上更神秘遥远并且对人类影响至深的许多冷知识却很少能够被推荐给孩子,这就使得孩子对于自然的认知受到了局限。

今天给大家推荐这本《火山的故事》就是目前市面上最专业讲述火山的由来、故事和影响力的绘本,它的作者是专业火山学家朱莉·罗伯格,她研究世界各地的火山超过25年,被称为“火山灰猎人”,直到今天,她还居住在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附近,对这座火山进行监测研究,她以最专业、最生动的语言,带我们从科学家的高度、探索者的角度游览了地球上25座著名的火山以及3座太阳系火山。

在她的笔下,火山不再是遥远神秘的模糊存在,而是极具特色、个性鲜明的独一无二的存在。

相对于动物植物类绘本来说,描绘火山的专业绘本少之又少,因为孩子们对于遥远陌生的火山缺少足够的认知,因此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获得孩子的喜爱就显得至关重要。

将火山与传统故事、神话紧密联系,是它的一大特色,它让整本绘本变得生机勃勃。

比如新西兰的鲁阿佩胡火山,在朱莉的笔下与浪漫的爱情传说相连,“在毛利人的传说里,鲁阿佩胡火山是一位美丽的姑娘,远在西海岸的塔拉纳基火山静静地注视着她,山坡上的雾霭代表着对她的爱意。”

再比如夏威夷群岛的基拉韦厄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它已经连续40年处于喷发状态,虽然看起来她的破坏力巨大,但在神话传说中,基拉韦厄火山是女神佩蕾的家,而“那些由于风力作用而形成的熔岩细丝是‘佩蕾的秀发’”。多么浪漫又贴切的描述,让这座遥远的火山呈现出梦幻般的形象,就连不断喷射的熔岩流都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再比如,印尼爪哇岛的布罗莫火山,不仅没有危害周围的生态,反而用厚厚的火山灰孕育了无比肥沃的土壤,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因此被称为“神圣的火山”,每年无数的朝圣者前来组织庆典,感恩神明。让孩子们看到,火山喷发带来的未必都是灾难,有时候可能反而是大自然的恩赐。

视觉艺术家亚历山德拉·麦克以简洁流畅的图案,个性鲜明的撞色搭配作为绘本主图,和朱莉的描述紧密呼应,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的世界。将火山与传说、神话相联系,让火山的形象变得拟人化,更贴近孩子们喜爱的形象,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正因为如此,这本《火山的故事》入选了2022年德国“白乌鸦奖书目”(该奖项是当今全世界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少儿图书馆——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编制的年度儿童文学书目),“白乌鸦奖书目”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会在每年的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中作为重点推荐展出。《火山的故事》不仅参与了展出,还被评为当年度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非虚构类金奖,获得了双重殊荣。

《火山的故事》融合了包括地理学、地质学、科学等学科在内的知识点多达上百个,而且每一个知识点都通过具体而生动的表述来展现,让孩子们在直观的感受中惊叹于火山的神奇,自然地理解跨学科的不同概念。

比如,与地理学、地质学的融合,是《火山的故事》中非常突出的特点。

在绘本的一开始,作者就使用最简洁明快的地图(色彩也是对比最突出的黄黑色)点出了地球上最著名的25座火山的位置。

我们可以向孩子们提问,看看他们能不能发现,火山的分布具有什么特点?火山大部分都位于什么样的位置?通过观察,很多孩子都能指出,“在陆地的边缘”“在狭长的或者拐角的地方”这些特点,这时候,我们很自然地可以为孩子们介绍火山的由来,比如目前世界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均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均为消亡边界。通俗来说,板块的挤压容易形成火山地震带。结合地图,孩子们就能非常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

火山的故事与科学的联系更是密不可分。

比如,孩子们很好奇的一个问题是,火山是不是很可怕?如果火山很可怕,还会产生危害,那么地球上为什么要有火山呢?在书中,作者开篇就写到了火山对于地球的重要意义:

用“呼吸”这样通俗的词汇,让孩子们一下子就理解了火山的价值。“就像我们感冒了会打喷嚏一样吗?”可爱的孩子们会由此发散思维,加入自己的理解。

在“更深的探索”中,朱莉介绍了火山的监测和更为具体的火山的原理,并细心地搭配了专业词汇表,为喜爱科学的孩子们展现了一片崭新的领域。

火山的故事还与人文历史紧密相关,产生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诱发战争。

比如,拉基火山于1783年爆发了有史以来地球上规模最大的熔岩喷发,产生的大量火山灰让当地连续数月暗无天日,由此产生了连锁反应:有毒气体让牛羊死去——引起饥荒——人口减少约20%——导致北欧气候极端异常,甚至被认为是诱发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诱因之一。

比如,印尼的坦博拉火山,1815年的喷发夺去了超过5万人的生命,极大地影响了气候,同样引起了饥荒,甚至被推测是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兵败的原因,然而,在灾难后,为了应对困境,自行车的雏形应运而生。由此可见,人类是顽强的群体,总是会积极面对困境,寻找出路。

在孩子们的惊叹中,我们可以顺势和他们说说“蝴蝶效应”,启发他们思考“为什么最早的人类要沿着河流居住”等等问题,引导他们分析环境是如何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孩子们即便暂时无法理解全部,也一定会感受到,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好地理解“我们为什么要爱护环境”这个深刻的道理。

像这样的知识点在书中有上百个,值得孩子们细细翻阅、感受。

这不仅仅是一本描写火山的绘本,同时也是一本融合了大学科通识、传递着人类的想象力、勇气、力量和追求的绘本,是一本科普和人文正能量巧妙融合的绘本,可以让孩子独自阅读,也可以抽空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从中衍生出的话题一定会让孩子感到新奇和惊奇,从而自然而然地培育孩子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勇气和智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